2840億元「 籌建7艘潛艦」 蘇紫雲:可制衡數量優勢的對手

國造潛艦海鯤號目前進行迫港測試。(臺船公司提供)

戰略學者蘇紫雲表示,海鯤潛艦後續建造計劃,計劃期程自民國114年至127年,橫跨13年間預算約新臺幣2840億元,有助中華民國防衛,確保民主體系生存。

蘇紫雲表示,戰略上,潛艦可與岸基雄風、魚叉反艦飛彈構成遠近攻艦火力,形成海上的內外線作戰阻絕敵方登陸兵力。同時對臺灣而言,水下艦隊具隱匿性也可扮演「存在艦隊」 (fleet in being)的角色,制衡數量優勢的對手。

蘇紫雲指出,後續7艘量產艦總成本2840億元,但此爲匡列數,軍備投資的財政紀律類似他國軍艦批次艦造之經費預估,須待海鯤首艦海測、戰測完成後逐年編列實際預算艦造。

他說,單艦成本由公開資料預估,包括後續批次升級、船塢設備等之成本扣除所需彈藥一個基數約210枚後,單艦造價約爲355億元(每排水噸約1250萬元),相較新加坡外購德國218/SG級(約1395萬元/噸)、挪威212/CD級(約1180萬元/噸)的噸位造價,仍屬合理範圍。

蘇紫雲指出,除軍備研發生產成本外,常被忽略的是外部效益,也就是民主國家強調的國防經濟(defense economics) ,研發生產帶來的就業率、產業技術升級、技術轉用的外溢效果,約爲投入資源的1.8倍左右(瑞典獅鷲Jas-39戰機爲4.3倍最高)。因此可在滿足防衛需求的同時,兼顧經濟加乘(multiplier )的效益,值得與社會溝通爭取更大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