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連續兩月停滯後英國經濟首次增長,新預算案能否走好“平衡木”?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賴鎮桃 廣州報道

在連續兩個月的增長停滯後,英國經濟重新找回微弱的增長動力。

當地時間週五,英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經濟數據,8月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2%,符合經濟學家預期。所有主要行業均實現增長,其中製造業和建築業反彈較快。

此前的7月和6月,英國已經連續兩個月生產總值持平,4月份的GDP增速經調整後也從0%變爲-0.1%。

8月份數據發佈後,市場普遍表現平淡。當地時間週五收盤時,英鎊兌美元微漲0.1%,還在近一個月來的低位,富時100指數收8253.65,微漲0.19%。

經濟重回增長軌道,對上任不到四個月的斯塔默政府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但市場信心依然在低點,同時英國財政部制定中的預算案也讓市場倍感不安,斯塔默上任後便多次提醒公衆,政府擬於10月30日公佈一份“痛苦的”預算案,削減開支和徵稅是大概率的政策選項。但無論是對英國民衆還是投資者來說,這都讓人感到難以接受。

一邊是不斷膨脹的政府赤字,一邊是亟待提振的英國經濟,斯塔默政府能走好“平衡木”嗎?

曇花一現的強勁復甦

年初,英國的經濟增速在發達國家裡頗爲亮眼。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GDP同比增長1.3%,領跑G7國家。

但正如荷蘭國際集團發達市場經濟學家James Smith在一份報告中所說的那樣,如果公佈的經濟數據是可信的話,英國經濟在今年前幾個月的表現出色,但後來的數據表明,英國的強勁復甦只是曇花一現。

今年6月和7月,英國經濟連續兩個月停滯不前。英國國家統計局經濟統計主任Liz Mckeown表示,今年前三個月的增長主要由服務業推動,但六月開始經濟增長持平,拖累在於服務業的收縮,醫療、零售和批發業務表現疲軟。

爲何英國的強勁反彈如此短暫,幾個月後增長勢頭便大幅放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董一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在階段性的增長後,英國經濟發展放緩甚至停滯,一方面和季節性、週期性因素的影響有關,夏季許多南歐國家會迎來旅遊業驅動的顯著增長,但英國沒有相關優勢,另一方面,六七月份正處於英國大選和政府更迭期,產業界和投資者對於英國政治的走向都有一定擔憂,這也會反映到宏觀經濟上。

對於8月經濟走出停滯、增速回升,董一凡表示,這和斯塔默新政府上任,釋放新的提振經濟方案有關,同時也反映出英國經濟正在重新走向溫和增長。

但最新的數據也反映出,英國大概率難回強勁增長的軌道。9月,GfK消費者信心指數從8月份的-13降至-20,爲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綜合PMI從8月的53.8降至52.6,雖在榮枯線以上但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期。

“整體的感覺是經濟比較萎靡不振,基本靠着以前的積累在發展,自己從事的創投行業也沒有什麼活力,普通人還會覺得物價很高,”一位正在英國工作的華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後英國經濟還是在比較脆弱的狀態,不至於走向衰退,有一定韌性,未來大概率還是會延續低速增長的趨勢,短期內同比增長在1%上下徘徊。

不過,黯淡的增長支撐了11月的英央行降息預期。此前英央行於8月份進行了四年多來的首次降息,並於9月份暫停降息。最近,市場對英央行11月7日議息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押注已經飆升至98%,不少投資者還認爲12月英央行將連續降息。

吸引投資,英國難給“定心丸”

斯塔默在競選期間和上任後,屢次承諾要通過改革規劃體系和增加投資,來提振經濟,修復財政和公共服務。

爲了吸引投資,斯塔默政府的動作很多。不久前,他任命AI公司Darktrace 聯合創始人Poppy Gustafsson 爲新投資大臣。10月14日,斯塔默將在倫敦舉辦國際投資峰會,邀請Alphabet、Google、葛蘭素史克、貝萊德、Brookfield等近200位跨國公司高管、商業精英,向他們推介英國。財政大臣裡夫斯在8月份赴美國吸引投資後,近期也考慮訪華,以重啓中英貿易和投資會談。

但對投資者而言,英國的吸引力如何?

以近期的投資峰會爲例,不少商界高層都在猶豫是否要飛往英國參會,一大原因便在於“懸在頭頂”的加稅政策。10月底,英國政府將發佈財政預算案,或將提高資本利得稅,一位科技業高管表示,人們非常擔心,參會的時候會爲政策宣講高興地鼓掌,但兩週後可能不得不對加稅舉措感到擔憂。

普華永道首席經濟學家Barret Kupelian表示,最大的疑問在於政府對經濟的願景和舉措,企業、家庭和外國投資者需要確定性來做出選擇和決定投資。

王展鵬認爲,英國依然面臨製造業空心化的問題,其製造業佔比在發達國家裡偏低,要吸引投資卻沒有完善的產業配套,勞動生產率也偏低。短期內存在不穩定因素的干擾,如對歐關係調整、稅收政策改革等,這些多少構成招引投資的不利因素。

市場焦灼等待預算案出爐

7月30日,英國新內閣上任不久,財政大臣裡夫斯便在演講中表示,上屆政府留下了220億英鎊的財政虧空,今年財政部將採取措施減少55億英鎊支出,明年減少超過80億英鎊支出,才能彌補虧空。

今日,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也表示,英國工黨政府可能需要在財政預算案中增加約200億英鎊的稅收,才能避免削減公共服務的開支。

英國似乎正面臨空前的政府債務問題。英國國家統計局9月20日稱,截至8月底,英國公共部門淨債務初步估計已達到GDP的100%。這是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英國國債首次與經濟產出持平。

王展鵬告訴記者,歐盟對成員國設立的標準是公共債務不得超過經濟總量的60%、政府赤字不能超過3%,即使英國已經脫歐,但目前政府債務佔GDP比重達100%已經明顯高於歐盟的紅線。近些年,英國一直在累積政府債務,尤其疫情期間實施大力度刺激政策,大幅加大財政支出。此外,斯塔默在左翼的工黨裡試圖走出中間道路,但對比保守黨政府還是有左轉的傾向,如制定產業政策刺激經濟、改善民生福利等,都會潛在增大開支,所以當前英國政府的債務問題壓力還是較大。

在此背景下,斯塔默新政府的首份財政預算則不得不極力在各項訴求間維持平衡。一方面,政府財政已經捉襟見肘,另一方面,醫療、住房、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問題突出,引發不少民怨,經濟增速持續疲軟也急需政策紓困。

英國政府多次表示不會提高普通人的稅收,但針對高收入階層的加稅則被列入政策選項。本週,據報道,裡夫斯正考慮增加資本利得稅稅率,要求預算辦公室評估如果對第二套住房徵收33%至39%的稅收,可以新增多少稅收。

不過,也有研究表明,資本利得稅主要會對35萬高收入人羣產生影響,這個範圍依然很小,所以即使增收資本利得稅,對於緩解財政壓力仍無多大幫助。

董一凡指出,工黨政府潛在的增稅舉措正引發高淨值人羣的擔憂,在吸引國際投資上,政府也呈現出政策主張和現實之間的落差。

Quilter Investors的投資策略師Lindsay James表示,裡夫斯面臨“棘手的平衡”,以確保她的決定不會抑制進一步的經濟增長。隨着英央行降息,發展經濟的責任從英央行行長貝利轉移到裡夫斯身上,她必須做出關鍵的財政決策。她和首相都認爲“痛苦”是未來繁榮的必要條件,但矯枉過正確實有可能以犧牲經濟爲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