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發佈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李禾)17日,《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進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佈。“全球碳中和行動已經從目標設置邁向執行階段。”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王燦在發佈會上表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有151個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其中120個國家以法律或政策文件形式確立了目標的法律地位,86個國家提出了詳細的碳中和路線圖。

據介紹,爲系統盤點全球碳中和行動進展,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環境學院聯合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高校和機構研究人員,共同編寫了報告。

“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爲保障“雙碳”目標實現,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在能源、工業、交通等主要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健全綠色低碳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氫能及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新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推進產學研融合和低碳技術落地轉化,推動各類產業綠色轉型。

杜祥琬說,在推進碳中和的過程中,中國的努力不僅關乎自身發展,也將對全球氣候治理和碳中和進程產生深遠影響。比如,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在全球範圍內佔據重要地位,風能、太陽能及儲能技術開發和應用,不僅能滿足國內需要,也爲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達3870吉瓦,佔全球電力總裝機的43%左右。中國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的40%、佔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和綠氫產能的50%—65%。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報告有助於理解各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碳中和道路”。

“不同於諸多發達國家先解決環境污染再應對氣候變化的路徑,中國強調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爲促進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主抓手。”王金南說,減污與降碳協同推進的依據,在於環境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過程”的特點。因此,通過在政策層面上打破傳統的單一治理思維,能更好地實現環境質量綜合提升和碳排放的有效降低。

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工業提標改造、能源清潔化等措施,減污降碳成效顯著。數據顯示,2013—2023年期間,我國GDP總量增長78%、能源消費量增加37%,同時,實現全國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54%、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數減少了82%。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教授說,推進碳中和將帶來產業重構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希望通過報告發布,爲各方推動碳中和,彌合目標和行動之間的差距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