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SABCS 華醫萃丨袁芃教授:NIVO+IPI“雙抗”方案引深思——BreastImmune-03研究最終結果
前言
2024年12月10日-13日,第47屆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SABCS)在美國聖安東尼奧隆重舉行。作爲乳腺癌研究領域中規模最大、最具盛名的科學聚會之一,SABCS大會集結了近一年來乳腺癌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臨牀實踐經驗、治療進展和技術創新等內容。
在本屆大會上,聚焦“雙免”方案的BreastImmune-03研究最終結果出爐,引起廣泛熱議。醫脈通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袁芃教授分享研究主要內容,並進行精彩點評!
研究背景
早期三陰性乳腺癌(TNBC)經過新輔助化療和手術治療後,如果存在中度至廣泛殘留病竈,則復發風險很高。在(新)輔助抗PD-1抗體治療時代到來之前,卡培他濱是輔助治療的一種選擇。BreastImmune-03試驗旨在評估經過標準新輔助化療後殘留病竈(RCB)爲II級或III級的患者中,術後採用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NIVO+IPI)對比卡培他濱治療的療效。
研究方法
BreastImmune-03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的II期試驗,比較了雙重免疫療法方案:NIVO(360mg靜脈注射,每3周1次,共8次)和IPI(1mg/kg靜脈注射,每6周1次,共4次))與卡培他濱(1000mg/m2,每日兩次,連用14天/停7天,共8個週期)作爲新輔助化療和手術後RCB II-III 級TNBC的輔助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
按中心、體能評分(ECOG PS)和RCB分級進行分層隨機(1:1)。研究計劃招募114例患者(46例事件),主要終點爲從60%提高到80%的2年無病生存期(DFS)(HR 0.44;80%檢出效能,顯著性水平5%)。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局部複發率(LRR)、無遠處轉移生存期(DMFS)、符合CTCAE 5.0 標準的安全性以及生活質量量表。
研究結果
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來自法國17箇中心的95例患者接受了治療:卡培他濱組50例,NIVO+IPI組45例(中位年齡:47歲[29-82],ECOG PS 0:80%,RCB III:40%)。由於NIVO+IPI組出現意外高比例的心肌炎(11% vs 2%),根據獨立數據監控委員會的建議,提前結束了入組。中位隨訪時間爲34.3個月(四分位間範圍:33-36),共報告了39例復發或死亡事件:NIVO+IPI治療組17例(38%),卡培他濱治療組22例(44%)(HR:0.84;95% CI:0.45-1.59;log-rank檢驗P值:0.59)。在 OS(HR:0.98;95% CI:0.44-2.20;log-rank 檢驗 p 值:0.97)、LRR 和 DMFS 方面沒有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在NIVO+IPI治療組中,38%的患者因治療相關不良事件(AE)而提前終止治療,而在卡培他濱治療組中,這一比例僅爲14%。NIVO+IPI治療組最常見的不良事件(AE,>10%)包括心肌炎(僅3級)、甲狀腺功能亢進(28.9%)、甲狀腺功能減退(22.2%)、腹瀉(11.1%)和疲勞(31.1%)。
研究結論
雖然BreastImmune-03試驗提前結束,但與卡培他濱相比,術後6個月的NIVO+IPI聯合療法似乎並不能改善RCB II-III級TNBC患者的臨牀預後。此外,免疫介導的AE也限制了NIVO+IPI聯合療法在這種情況下的使用。腫瘤和血液組織的集中收集工作已經完成,相關轉化研究正在進行中。
專家點評
TNBC中,符合淋巴結陽性、腫塊>2cm、Ki67>20%、新輔助化療仍有殘餘病竈的人羣,目前認爲需要進行強化治療。對於新輔助化療後仍有殘留竈的TNBC患者,CREATE-X研究顯示,後續8個週期的卡培他濱強化治療顯著提高5年DFS和OS。OlympiA研究給我們帶來的另外一種思路:TNBC人羣中攜帶BRCA突變的患者,通過延長使用1年的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同樣可以改善預後。術後有殘餘病竈的TNBC患者在對於輔助治療方案的選擇上面仍有很多問題需探討。新輔助治療後有殘留病竈的患者遠處復發的風險較高,卡培他濱強化輔助治療雖然已成爲新輔助化療後殘留病竈的TNBC患者的標準治療,但療效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且化療帶來的AE也有待解決。
TNBC獨特的腫瘤微環境(TME)高表達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和PD-L1,提示TNBC相比其他乳腺癌亞型更有可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免疫系統中,負向調控T淋巴細胞激活的因子稱爲免疫檢查點分子,免疫檢查點分子在限制機體免疫系統過度激活、維持機體免疫穩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KEYNOTE-355、KEYNOTE-522 、TORCHLIGHT以及IMpassion系列等研究提示應用PD-1或PD-L1抑制劑在TNBC晚期解救、新輔助、輔助階段治療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與此同時,更多的免疫療法進入臨牀,結果值得期待。
CTLA-4分子通常表達於CD4+和CD8+ T細胞表面,能夠與抗原遞呈細胞(APCs)上的B7配體高親和力結合,產生抑制T細胞活化的信號,減少細胞因子產生,降低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CTLA-4抑制劑通過阻斷上述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阻止Treg細胞下調CD80/86表達水平,並通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及吞噬作用(ADCP)耗竭Treg細胞,從而增加CD4+/CD8+T細胞對腫瘤組織的浸潤,同時使記憶T細胞克隆性增多。
CTLA-4和PD-1抑制劑的聯合使用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聯合使用這兩種抑制劑可以更全面地激活T細胞,增強免疫反應的強度,使其更有效地攻擊腫瘤細胞,包括一些對傳統免疫療法不敏感或耐藥的癌症類型。同時維持免疫系統的活性,有助於防止癌症復發和轉移。
CheckMate系列研究 “O+Y”[Nivolumab(PD-1單抗)+Ipilimumab(CTLA-4單抗)]已獲得多種腫瘤類型中的顯著療效和廣泛的適應證覆蓋,確立了其在腫瘤治療領域的重要地位。基於此我們應該深刻意識到免疫治療的複雜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重視“O+Y”聯合治療的AE發生情況,尤其是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rAE)。
專家簡介
袁芃 教授
國家癌症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 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國際醫療與交流分會 第一屆主任委員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 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 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 乳腺癌學組 主任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 乳腺癌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北京癌症防治學會 理事長
第五屆“人民名醫”
全國三八紅旗手
編輯:袁芃 教授
排版:Ryland
執行:Uni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牀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牀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牀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爲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佈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爲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於瞭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佈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