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智造復甦 惟實勵新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3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於6月19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智造復甦 惟實勵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提供學術支持。

出席本屆年會的嘉賓有:本站傳媒CEO李黎女士,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先生,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先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文科一級教授張軍先生,中國社科院大學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主任陳淮先生,蒙牛集團副總裁楊曉君女士,燧原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姚建國先生,百度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餘歡先生,商湯科技副總裁唐臻怡先生,神州信息新動力數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春雨先生,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科技大組組長、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唐海清先生,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王德倫先生等。

本站傳媒CEO李黎在致辭環節表示,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5月初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都提及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產業作爲實體經濟的新興引擎,重要性可見一斑,對於建設以實體經濟爲支撐的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之意義不言而喻。李黎稱,人工智能已經成爲不可阻擋的科技趨勢,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智能化已經開始深入到製造業的每個角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智能製造,將成爲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許金華在致辭環節圍繞論壇主題分享了三點學習體會,一是廣大製造業企業要以智能化賦能邁出中國特色製造業轉型升級新步伐;二是廣大相關企業應順應智能化發展要求,下氣力共同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三是智能化賦能及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是我國實體經濟領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

1、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5條重大原則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先生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原則,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馬建堂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衝鋒號已經吹響,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五條重大原則。一是必須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二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四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五是必須堅持發揚鬥爭精神。

2、 美國製造業迴流是黔驢技窮 註定失敗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在會上表示,美國製造業迴流是黔驢技窮,註定失敗,背後原因可以歸納爲三個“逆”:一是逆潮流,美國這一政策是逆潮流而動,得不到全球大部分國家,尤其是亞太和歐洲的支持,因爲這一政策已成爲當下逆全球化的首要標誌;二是逆市場,因爲製造業回不迴流是靠市場來決定的,而不是政府來決定的;三是逆人意,製造業迴流是美國一些政客不顧國情、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是逆經濟規律的、也是逆人意的。

3、 中國家庭長期以來面臨低工資問題 工資與GDP名義增長並不掛鉤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文科一級教授張軍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中國的家庭長期以來面臨低工資問題,工資與GDP名義增長並不掛鉤,同時政府對家庭的支出很少,除了基本社保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合理水平的福利項目,從中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政府開支中用於家庭支出的比例必須要大幅度提升。張軍稱,中國已經到了需要從更平衡的角度來考慮經濟發展政策,以應對逐步放棄追趕模式而走向後追趕時代的需要,我們應當儘快設計和執行經濟再平衡的改革,向新的經濟模式轉型,而非在兩個模式之間搖擺糾結。

4、開展基於人工智能的海洋環境預報預測研究勢在必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先生在會上就“人工智能賦能智慧海洋”這一問題發表了主題演講,潘德爐表示,智慧海洋研究事關重大戰略,事關國家利益,事關長遠建設。開展基於人工智能的海洋環境預報預測研究,賦能智慧海洋,勢在必行。

潘德爐認爲,從數字海洋到透明海洋到智慧海洋,從海洋信息的發展思考大數據的作用來看,就是要智慧地解決海洋的生態環境以及海洋的經濟發展。因此智慧海洋研究事關重大戰略,事關國家利益,事關長遠建設。智慧海洋,是信息與物理融合的海洋智能信息技術革命4.0,是經略海洋的神經系統,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實施的長遠戰略抓手。

中國社科院大學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主任陳淮先生在會上就“房地產爲何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這一問題發表了主題演講,陳淮表示,在二十大提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房地產仍將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陳淮強調,在中國式的現代化進程中,只要人口向城市積聚集中的趨勢存在、越來越多的人民羣衆追求成爲有產一族的趨勢存在、擴大消費在經濟發展中日益成爲關鍵位置的趨勢存在、人們要求更多更好地滿足現世幸福的趨勢存在,房地產業就必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6、被 ChatGPT 帶飛的 AIGC

在圓桌論壇“被 ChatGPT 帶飛的 AIGC”上,談及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百度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餘歡認爲大模型帶來了很多新機會,也有很多可以與製造業結合,助力實體經濟的點。AI的迭代讓很多人產生失業恐慌,但餘歡認爲,AI不會導致大規模失業。他認爲,從現狀來看,AI還沒有具備如人一樣的深度思考能力,所謂的“替代”其實是頂替一些“不需要動腦子”的工作內容,一定程度上也會激發人類再學習,相比替代工作,首先是提升工作的效率,更有可能產生新的工種,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科技大組組長、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唐海清認爲AIGC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整個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很多年了。但是這次變化類似手機發展階段中的“iPhone時刻”,不管是在推理、規劃,包括本身跟人的特性上更接近的屬性上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從變革的角度來看,它像是1995年互聯網行業面臨的時代變革,因此資本市場的反應也是十年一遇的。從產業鏈帶來的機遇來看,唐海清表示ChatGPT引發了這一輪人工智能大變革,是下一個科技週期的開端。它一定會引發全球巨頭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甚至是全球各個國家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從產業鏈的機遇來講,隨着全球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會充分受益,如果具備相應的技術產品和能力,在這裡面就會得到更好的價值體現。

商湯科技副總裁唐臻怡表示,ChatGPT引發了新一輪人工智能大變革,同時也引發了下一個時代的到來,整個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會充分受益。如果企業具備相應的技術產品和實力,在競爭中也會得到更好的價值體現。從面向用戶角度來看,首先,如果把當前的AIGC與現有的5G+工業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融入到企業的生產製造當中,將會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其次,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很多製造業可以走到前端,這也意味着將來製造業很有可能會更加貼近前端消費者。

燧原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姚建國指出,我國基礎大模型技術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國內人工智能發展呈現“應用繁榮,底座不牢”的現象。“底座不牢”包括兩方面,一是算力方面對國外算力依賴大;二是原創大模型少,或者說是影響力不夠,很多開發的模型都是基於國外開源的模型變化、改進而來,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基礎大模型。雖然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還有不足,但也需要看到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從研發到應用的潛力。上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是由於深度學習模型的突破實現了很多產業的應用繁榮,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享受到了較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紅利。我們有大量的人才、大量的企業和大量的應用場景,相信也可以在通用人工智能時代迎接挑戰,實現更多的突破。

神州信息新動力數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春雨表示,AIGC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階段性發展,在前些年像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也給行業帶來了很多變化。但AIGC這次爆發有它一定的特點,大家能看到很多以前人去做檢索、梳理、分析、統計的事情,其實AIGC基本上都能全部替代,也就是它更像人了。這也是爲什麼AIGC比較火的重要因素。

薛春雨稱,金融行業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銀行的數據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所以就不可能直接用GPT,數據存在泄露風險,這不符合信創背景的要求。AIGC給銀行業帶來數據、算力、算法三大挑戰,但金融行業本身對人工智能的訴求是比較多的,像智能投顧、智能推薦這些場景,藉助AIGC可以提高效果。這是面向銀行服務的目標客戶直接的使用。可以快速產生效果,在銀行業裡面還是非常實際的貢獻,長遠來看,AIGC給銀行業帶來的想象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