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受難者紀念會 史哲:反省必須在當下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將透過各種形式的推廣,讓社會及下一代能夠更加理解、體認及記取白色恐怖的歷史。(文化部提供)

國家人權博物館日前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包括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文化部長史哲、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長洪世芳、人權運動者田孟淑、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陳中統、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理事長吳建東、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周弘奇及蔡焜霖、陳欽生前輩等約160位政治受難者及家屬一同出席。

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表示,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於清明前夕辦理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今天不是一個有特定名稱的日子,也不是特定的日期,但今天卻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一個我們不能遺忘的日子。雖然沒有特定的名稱,但是背後卻是太多無名英雄的紀念日」。

史哲提到,自己上任後隨即來到國家人權博物館,提醒人權博物館在紀念傷痛歷史,以及這一代享有因前輩犧牲而換來自由的同時,更應注意這個歷史在臺 灣社會不能被框限在過去、在上一代,記取教訓也不應侷限爲某一羣人、某一黨派的工作,「威權的反思、反省必須在當下,守住臺灣,如此悲劇纔不致重演」。

史哲強調,文化部及國家人權博物館除加速各項記錄、保存的工作,也會透過各種形式、影像、推廣等,將這段臺灣不應該發生但已經歷的過程,讓社會及下一代能夠更加理解、體認及記取,「這是我們對於所有過去前輩的不幸及其破碎的家庭,最重要的責任與工作」。

追思紀念會邀請政治受難者第三代李欣怡,向與會者分享尋找消失家人的心路歷程。身爲遭受槍決的受難者李順法孫女,近幾年李欣怡傾聽家族長輩記憶、也一字一句閱讀李順法的檔案及家書,逐漸理解家族的遭遇。

在李欣怡心裡,李順法不再只是陌生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家人,從而有十足勇氣分享和紀念這段歷史記憶。經由母親口中得知祖父是政治受難者的事實,李欣怡感受到長輩們都盼望一個訴說的契機,他走訪家族老屋、刑場、景美看守所等不義遺址,渴望理解家族成員承擔無數悲哀,卻又閉口不談的痛苦。李欣怡分享李順法家書充滿了光明的態度及對家人愛的關懷,而檔案中遭到查扣的數十張唱片,使其想像白色恐怖降臨之前,家中充滿了美妙而自由的歌聲。

李欣怡認爲,少數人擁有決定他人的生死的權力,就是威權統治的本質。盼望白色恐怖歷史能納入學校教育,也希望政府儘量向家屬開放政治檔案,提供家屬追尋過往的蛛絲馬跡,更期許文化部人權館替每位政治受難者種下時空膠囊,將故事代代傳承,前輩們的犧牲奉獻才具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