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地藝術季Mattauw:橫跨曾文溪3大展區、超過60件作品、百場文化體驗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爲題,於2022年10月15日至2023年1月29日、橫跨曾文溪流域138公里,在臺南總爺藝文中心、大隆田與渡拔地區3大展區登場,由總策展龔卓軍串連13位分區策展人帶來9大子計劃,展出逾60件藝術作品,舉行超過100場文化探索體驗,不僅是臺灣目前單一縣市幅員最廣的藝術季,更深一層意義還有聚焦溪流權益議題。

林韋言〈漫遊-烏山頭水庫溢流〉。 圖/宜東文化提供

關於Mattauw大地藝術季

「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以流域爲標章,倡議新時代、人類世反省下的流域治理,透過藝術爲中介,以上中下游的地文、水文、人文的溝通對話爲目標。曾文溪,這條嘉南地區的母親河,全長138公里,流經嘉義、臺南兩縣市,上游自阿里山系的東水山、大埔、嘉南平原到臺江出海,涵容曾文水庫、南化水庫、鏡面水庫、烏山頭水庫共4座水庫。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主視覺。 圖/宜東文化提供

藝術季透過「獵人帶路」、「農人帶路」與「溪流帶路」,穿梭在山林之間,以最輕柔的方式,探討千百年來獨特的河流文化。經過3年踏查蹲點,進行水分子倡議、藝術紮根教育、生態食農創意、流域文資再生四方面能量的媒合,跨越政府治理區隔,召喚公民參與,迴應人類世極端型氣候下的「關鍵帶」問題,呈現生態藝術行動的積極方案。

最終集結洪淑青、龔義昭、郭嘉羚、洪榆橙、楊志彬、陳冠彰、沈昭良、黃瀞瑩、陳冠彰、吳克威、蔡鬱柔、林芳宜、Nakaw Putun共13位分區策展人,形成流域倡議9大子計劃,包括:小計劃、水計劃、竹計劃、影計劃、植計劃、土計劃、農計劃、聲計劃以及原計劃。他們嘗試以當代藝術爲捲動方法,以形構流域萬物的對話平臺爲目標,不妨把握藝術季期間,來到總爺藝文中心、大隆田與渡拔地區賞超過60件的藝術作品。

陳伯義〈地質紀念碑〉、蔡坤霖〈曾文水系之冠〉。 圖/宜東文化提供

作品亮點整理

01 辛綺〈沉水流光〉

步入深夜之後,藝術家辛綺以作品〈沉水流光〉,將樹與地脈用螢光的線條加以連結,把大地轉化成光之河流,將樹與河連結起來,造一座沉水的森林。在大隆田展區的森林之中,再現夢幻秘境。

辛綺〈沉水流光〉。 圖/龔卓軍提供

02 陳宣誠〈流域竹造〉、廖昭豪〈攔砂壩〉

藝術家陳宣誠〈流域竹造〉採集超過1000千根臺灣高山竹,結合廖昭豪〈攔砂壩〉把曾文溪上中下游的水文系統轉化成可穿越、組裝的流動場域,打造麻豆新地景。

廖昭豪〈攔砂壩〉✕ 陳宣誠〈流域竹造〉。 圖/宜東文化提供

03 劉哲安〈醒祂:你的鹿 / 我的路〉

劉哲安〈醒祂:你的鹿 / 我的路〉,以竹結構配合竹編技法,打造全臺最大梅花鹿,作品高達9米,觀衆更可進入作品中聆聽聲音藝術家張君慈〈陷眠曲〉,在社會縫隙中重尋與土地連結的可能。

04 林韋言〈漫遊-烏山頭水庫溢流〉

林韋言〈漫遊-烏山頭水庫溢流〉。 圖/宜東文化提供

05 楊順發〈種稻計劃——黃金母子山〉

楊順發〈種稻計劃——黃金母子山〉。 圖/宜東文化提供

楊順發〈種稻計劃——黃金母子山〉。 圖/宜東文化提供

06 樑瀚雲〈卵、石與土地〉

樑瀚雲〈卵、石與土地〉。 圖/臺南文化局提供

07 林軒朗、張景泓、黃煌智、謝佩穎〈戰祭〉

林軒朗、張景泓、黃煌智、謝佩穎〈戰祭〉。 圖/宜東文化提供

08 康雅筑〈泥毯#13化炭化〉

康雅筑〈泥毯#13化炭化〉。 圖/宜東文化提供

09 黃煌志〈別向山說話〉

黃煌志〈別向山說話〉。 圖/宜東文化提供

10 安聖惠〈療愈系列2〉

安聖惠〈療愈系列2〉。 圖/宜東文化提供

週六限定:噥噥時間交換所

此外,展期間的每週六,「拔林展區」將會定期舉辦由藝術家「走路草農/藝團」主理的「噥噥時間交換所」,以在地農作製作帆布袋,提供在地採集作物製成的飲品、醃漬物,期待以藝術的方式,讓民衆接觸、思考當代最複雜最具挑戰性的各項文化與環境問題。同時,還有「2022再壹波藝術節」、「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2022大埔水鄉藝術行動」、「簡吉與日治臺灣農民運動特展」聯合展演。

林韋言〈漫遊-烏山頭水庫溢流〉。 圖/宜東文化提供

大型國土攝影計劃:潛行攝影計劃

而影計劃策展人沈昭良將帶來20年來全臺最大國土攝影計劃「潛行攝影計劃」,在曾文溪流域的線性概念之下,進行空中、地面、水下視角的視覺書寫,以地理、建築、產業、宗教與人文等,呈現歷史轉折與時代變遷的多元樣貌。

陳昱榮〈漫流之境〉。 圖/陳昱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