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亦莊學院》啓幕 頂尖科學大咖組團加持

2021首批《亦莊學院》大型科技新知講座,已於6月10日(本週四)盛大啓幕。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集成電路專家魏少軍,著名神經科學家、清華藥學院教授魯白,西湖大學博士白蕊,京東方高級副總裁、顯示事業首席產品邵喜斌四位頂尖科學大咖,應邀作爲2021《亦莊學院》首批主講嘉賓蒞臨北京開區,在特邀主持人蔡紫的主持下歷時兩天(6月10日至11日) ,每天上下午各一場(上午10:00,下午14:00),分別以《創新驅動的中國發展之路》《大腦與我》《RNA剪接體遺傳疾病防治》和《極致顯示時代的中國屏》爲主題,爲大家接連帶來四場話題前瞻的科技前沿講座,提升了公衆科學素養,拓展了人們智慧邊界的精彩演講。

核心要素夯實活動基礎,頂配設計產出高質量內容

《亦莊學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爲積極承擔首都創新文化建設任務策劃推出的全國首個科技前沿新知系列講座品牌活動。《亦莊學院》以圍繞傳播前沿科技新知、提升大衆科學素養的基本宗旨,聚焦時下的科學熱點話題和科技發展趨勢,邀請多位科學大咖,圍繞領域熱點話題進行主題演講,掀起新一輪的科技創新熱潮,打造創新文化的一張亮麗新名片

(特邀主持人 蔡紫)

《亦莊學院》於去年年末正式開講。首場活動嘉賓爲天體物理學家、“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教授結合慧眼天文衛星探索發現的一手資料,深入淺出地揭示星際穿越的秘密。2021年,隨着北京經開區首屆“大都東南”科技藝術節正式拉開帷幕,《亦莊學院》作爲其中展示首都“創新文化”品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籌劃了涵蓋芯片與屏幕產業生命科學與腦科學等領域的演講主題,邀約相關領域頂尖科學大咖作爲首批主講嘉賓,以前沿科技知識話題密集上新形式,爲2021《亦莊學院》重磅加持,同時也爲求知若渴的現場觀衆與線上期待已久的更多網友,連同相關領域從業人士,奉上一連四場營養豐富的新知套餐與乾貨滿滿的科技饗宴,掀起新一輪科技創新熱潮。

(現場觀衆互動)

芯片產業和新型顯示產業是信息產業的基礎與核心。爲此,2021《亦莊學院》“開講”伊始,特邀請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著名學術帶頭人和領軍者,長期致力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學研究和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研究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以及自上世紀90年代初即從事液晶顯示技術研究工作,系我國最早從事 TFT-LCD技術研究學者之一的京東方顯示事業羣首席產品官邵喜斌,分別圍繞“補芯”與“強屏”議題發表演講,面向公衆探討中國芯片產業和新型顯示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更分享他們作爲各自行業權威專家的遠見卓識。

(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 魏少軍教授)

隨着中國經濟的走高,如同BOE這樣的企業已經掌握了時代的發展脈搏和契機,中國廠商是否能夠擴大優勢?又能在行業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呢?面對新華網記者的這一提問,邵喜斌表示,提供更豐富的顯示產品、滿足大家更高性能顯示產品的需求是顯示行業責無旁貸的責任。他對中國顯示行業的現狀與前景信心滿滿,“我們已經走到了顯示行業全球領導者的位置。無論是在顯示,還是在更廣泛的科技領域,中國都有能力爲大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京東方顯示事業羣首席產品官 邵喜斌博士)

腦科學也叫神經科學。大約十多年前,“卷積”還是腦科學的一個概念,自從人工智能學者“偷學”了去,創造出模擬人腦生物學組織運作方式的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便有了驚人的發展,同時也說明腦科學在人工智能研究進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如果說人工智能代表了當今最前沿的技術,腦科學作爲支撐其發展的基礎科學居功至偉。只是,對於人工智能發展而言,腦科學的重要性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兩者的互動互促關係?此外,人機交互可否提升人類的學習速率?人工智能究竟能否最終超越人腦?不管上述問題“專業度”如何,作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著名神經科學家,清華藥學院的魯白教授以“大腦與我”爲主題,現場爲觀衆帶來了一場對每一個人的大腦與人工智能重新認知和發現的演講。

(清華藥學院教授 魯白教授)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是以生命爲研究對象,在生命現象觀察和實驗基礎上構成的龐大生命科學體系。進入21世紀,在被稱爲“生命天書”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完成後,我們已接近解開生老病死的機制,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也出現了令人振奮的新機會。生於1992年,近年來頗受全世界矚目的年輕女科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白蕊圍繞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特別是分子生物技術和遺傳性疾病防治進行了講解。從基因表達到基因組的剪接技術,再延伸到基因組剪接異常與遺傳疾病的關係,在白蕊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地講解下,觀衆們聽得津津有味。而她爲之努力經年的結果,則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拓展了人類的認知邊界。

(西湖大學博士後 白蕊)

現爲西湖大學博士後的白蕊,是一位沒有國外求學經歷完全“國產”的科研工作者。於普羅大衆而言,究竟什麼是分子生物學以及RNA剪接體研究,其與人類健康到底是個什麼關係?關於遺傳基因密碼,大家最該知道並在意些什麼?還有,生命科學技術最終能不能徹底解決人的生老病死問題?針對類似尚需科普應對的若干問號,今年28歲青春靚麗的白蕊,作爲亮相《亦莊學院》的首位女科學家,她直面觀衆,爲大家一一解鎖基因表達的秘密。

針對與大家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常見疾病的發生,比如抑鬱症、兒童近視、高血壓等,白蕊認爲它們與遺傳基因有一定關係。“很多疾病已經寫在了人的基因裡,只是它沒有在某個時間爆發出來。如果一些外界的誘因把這個基因喚醒了,那麼人體就會產生相對應的疾病。另外,如果你的基因中本沒有這些疾病的基因,一次意外也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產生。”

兒時對“鳥兒在天上飛”、“花葉春生秋落”這些自然現象的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慾望,驅使着白蕊在多年以後毅然決然地踏上了研究生命科學這場枯燥而充滿未知美好的旅行。當現場有小朋友提及人工剪接RNA的可行性時,她驚喜地表示這是一個核心問題,“如果RNA體內自己的剪接發生了錯誤,我們的人工干預是否能夠有針對性地找到這一錯誤呢?這正是我們日後藥物研發、或是相關治療的一個基礎和重點。”

活動結束後,北京義翹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組組長楊微微說:“我們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也是致力於人類健康發展的,與演講主題比較契合。平時我們也希望多關注目前科學發展前沿的研究領域和方向,以及研究現狀。此次講座讓我們及時瞭解了科學前沿技術,吸取了專家學者們的經驗,感覺受益匪淺。”

打造亦莊新城創新品牌活動,文化賦能北京經開區高科技產業

作爲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開路先鋒”,經開區依託以高端產業爲主體構建的產業體系,立足集創新文化、工匠文化、工程師文化於一體的特色文化內涵,始終堅持科技與文化融合的發展方向,主動作爲,承擔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任務,守正創新,大力實施文化興城戰略,積極打造首都創新文化的主要承載區和特色展示窗口,爲首都創新文化表達提供“亦莊樣本”。

“十四五”期間,經開區還將充分發揮區內產業資源豐富、科技資源前沿、創新文化蓬勃發展等基礎優勢,不斷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持續推動區域文化繁榮發展,將文化建設作爲經濟發展的內驅動力,助力經開區由“區”向“城”轉變,推進“創新”成爲亦莊新城建設的新風尚,努力將亦莊新城建設成爲一座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成果集聚、文化藝術交織融合、智慧智能場景雲集的世界一流高端產業新城。

據悉,這次是2021年首批《亦莊學院》活動,未來《亦莊學院》將攜手更多傑出科學家,讓觀衆在這裡瞭解到當今世界各個領域、各個學科的最新進展,學習到相關前沿知識,比如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雲計算、火星探測、腦機接口、基因編輯、遙感科學等。記者從組織方處瞭解到7月中下旬將隆重推出本年度的第二批講座,8月中下旬《亦莊學院》還將以視頻節目的形式登陸主流視頻平臺環球網以及電視臺,從而完成項目跨渠道與跨圈層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