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一養子:不懂感恩,還想分億萬家產,養父只給200萬?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在2018年9月的湖南長沙,鄭周找到了當地節目組,希望通過節目的調解,解決與養父鄭直樹之間存在的30多年的糾紛。

他聲稱養父決定以200多萬的代價買斷他們的父子情分,而他對養父母的盡心照顧卻遭到了這樣的“拋棄”,讓他感到十分不滿。

但是隨着記者的深入調查,事情並非鄭周口中所說的那麼簡單。

原來,養父鄭直樹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爲他已經忍無可忍,事情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單純。

這個故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30多年的親情最終以200萬元的代價被斬斷?

01

2018年,湖南長沙的一檔調解節目迎來了一位嘉賓,他的名字叫鄭周,是當地著名企業家鄭直樹的養子。

鄭周拋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訴求,他渴望通過公衆的力量找到與養父直接對話的機會。

儘管鄭周與鄭直樹並非血親關係,但他們之間已經有了近三十年的父子情份。

究竟是什麼讓兩人的關係鬧到了不願相見的地步呢?

經驗豐富的調解員嗅到了事件的不同尋常之處,在與主持人默契的搭檔下,鄭周終於揭開了心頭的小心思。

他情緒激動地披露,父親竟然派律師找上門,說願意給他兩百萬,從此和他劃清界限。

這兩百萬還是看在孩子的份上,鄭周的話語中充滿了對不公平對待的不滿,彷彿在述說着自己這三十年在鄭家的艱辛經歷。

02

鄭直樹這位湖南平江的創業者,從一個普通農村出發,用勤奮和吃苦耐勞的努力,奮鬥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回到老家看望親人的時候,27歲的鄭直樹偶然結識了一個家庭。

母親駝背且有殘疾,父親身體也不好,一家四個孩子勉強能夠存活,這一幕深深觸動了鄭直樹的心靈。

鄭直樹萌生了收養鄭周的念頭,想給這個窮苦的家庭帶去一絲溫暖。

於是,他和鄭周的父母商量,鄭周成了鄭直樹的養子,鄭直樹不僅答應會把鄭周培養成人,還鄭重地承諾不讓養子斷絕與親生父母的聯繫。

1987年初,經過一系列的手續辦理,收養手續終於辦齊。

鄭直樹爲此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收養儀式,邀請了親朋好友和鄉親參與,見證這份親情的新開始。

收養鄭周後,鄭直樹的事業逐漸壯大,擁有了金屬加工廠和辦公大樓,資產高達上億,可是命運的轉折卻在他自己的家庭發生。

鄭直樹傳統而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得他將家業寄託在鄭周身上,而對於女兒鄭夕,則寄予了找個好婆家的期望。

現實卻迅速給鄭直樹潑了一盆盆涼水。

03

鄭直樹將鄭周帶回家後,他和妻子視鄭周如親生孩子,爲他提供了與親生女兒一樣的教育。

這位重情義的鄭直樹不僅遵守了對鄭周父母的承諾,不干涉鄭周與原生家庭的聯繫,還特別關心和照顧對方。

這樣幸福美滿的家庭,在鄭直樹白手起家的成功背後,似乎是理想中人人嚮往的生活。

鄭周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變得叛逆,表現出一系列令人頭疼的行爲。

在學校裡惹是生非、與姐姐比較,對養父母反駁頂嘴,讓鄭直樹感到相當不適應。

這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看着曾經心愛的孩子逐漸變得面目全非,體會到了無法言喻的頭疼之感。

儘管鄭周在學校頻頻惹禍,鄭直樹也始終保持寬容的態度,爲他解決問題。

04

可是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14歲那年,學業不如意的鄭周選擇輟學回家。

對於鄭直樹而言,鄭周將來是要繼承家業的,既然學業不濟,那就讓他進入家裡的廠子,從基礎開始學起。

於是,14歲的鄭周踏入了自家的工廠,這並非鄭直樹所期望的,因爲在鄭周看來,自己是廠裡的太子爺,廠裡的人應該天天哄着他、捧着他。

鄭周並沒有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在廠裡擺出架子,讓工人們怨聲載道。

一次,鄭周與一名工人發生衝突,雙方動起手來,結果鄭周打不過對方,臉上掛彩了。

爲了保持面子,他找到了鄭直樹,但鄭直樹的反應讓鄭周大感意外。

除了送他去醫院縫了五針之外,再無下文,鄭周的心沉入谷底。

對外,鄭直樹還向朋友和客戶介紹:“這是我收養的孩子。”

每次這樣的介紹,鄭周都覺得自己在家裡是個二等公民。

受了打擊後,對於家人的處理方式更讓鄭周感覺,鄭家從未真正把他當作家人看待。

05

有一年春節,吃飯時媽媽先給了鄭夕一塊肉,鄭周看着姐姐碗裡的肉,情緒爆發:你們偏心姐姐,嫌棄我是養子,既然家裡人都不喜歡我,我離開這個家好了!

鄭周並沒有多少技術和文化,年紀又小,面對外面的世界,他能做些什麼呢?鄭直樹夫妻雖然被氣得吃不下飯,但還是從內心擔心這個孩子。

所以在鄭周18歲時,鄭直樹爲他找了一份工作。

鄭直樹委託朋友,以招工的名義把鄭周引入了他的朋友的廠子。

爲了避免麻煩,他直接表示知道對方不缺人,他兒子的工資他來付,每月按照廠裡標準給朋友轉賬。

然而沒過多久,鄭周發現了這件事,他氣憤地對父親發飆。

事態到此,朋友也只好把鄭周還給了鄭直樹,並表示自己的廟小,供不起這位太子爺。

於是鄭周重新回到了家族企業,更令鄭周感到憋屈的事情,還在後面。

06

鄭週一到工廠就以太子爺的身份爲榮,每天遊手好閒,混跡在工廠的生活中,更令人氣憤的是,他不但不學無術,還喜歡到處指手畫腳,經常無緣無故找廠內工人的茬。

鄭周在父親的工廠混到了20多歲,等到兒子成年之後,爲了讓他早點認真起來,有責任感,鄭直樹和妻子爲兒子購買了婚房和豪車,還幫他娶了媳婦。

婚後,鄭周不僅沒有變得更加成熟,反而開始覬覦家產。

正是在這時,讓鄭直樹不得不重新審視他與養子鄭周之間的關係。

留給親生女兒鄭夕還是留給養子鄭周之間,他開始猶豫不決。

原本以爲兒子鄭周雖然是養子,但由於從小養大感情深厚,將來會順理成章地接班工廠,繼承大部分家業。

現在兒子不但不爭氣,還對養父養母毫無感恩之心,婚後更是完全放縱自己,對鄭直樹夫婦的意見充耳不聞。

直到2015年,鄭直樹夫婦對鄭周最後的一絲期望也徹底破滅了。

07

2015年起,鄭直樹夫婦再也聯繫不上兒子鄭周,爲此兩人焦急地四處尋找。

最後,從親戚口中得知,鄭周變賣房產去外地創業,他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31歲的鄭周離開家,踏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儘管鄭直樹非常支持兒子自主創業,希望通過這樣的歷練來鍛鍊他的意志,可是鄭週一走,三年多沒有音訊,對養父母不聞不問,甚至連個電話都沒有,連逢年過節也不肯回家吃團圓飯。

這讓鄭直樹夫婦真的心痛不已,兩人含辛茹苦地將鄭周拉扯大,如今看來卻像是白養了個白眼狼。

2017年,他帶着掙得的7萬塊回鄉準備蓋房過日子,即使在農村蓋房,這些錢遠遠不夠。

鄭周欠下20萬的外債,這讓鄭直樹得知後大發雷霆,感覺鄭周在目前這個年紀應該努力事業,卻只顧眼前的舒適生活,對他失望至極。

鄭直樹覺得鄭周的選擇實在不明智,認爲在鄉下建房是非常不必要的投入。

他對兒子感到憤怒,因爲他一直希望鄭周成爲家業的接班人,但看來鄭周只顧眼前的小利益,最終跑去鄉下蓋房,令人難以理解。

這一系列事件激化了父子之間的矛盾。

鄭直樹決定通過法律手段,用200萬買斷與鄭周的父子關係,規定這筆錢分20年付清,且只能用於撫養鄭周的兩個孩子。

08

對於養父的決定,鄭周表現得既隱忍又無奈,他表示早就料到了這一天。

在一次違章事件後,鄭周才發現養父已經將公司轉到了姐姐鄭夕名下。

這使他覺得一切都是爲了親生女兒的利益,讓他感到非常無奈。

鄭直樹坦言,他的確有意讓女兒逐漸接觸業務,試圖培養她成爲公司的接班人。

他認爲,自己已經60歲了,還能再幹幾年呢?所以,工廠總要找人來接管,而養子鄭周顯然無法勝任。

其實鄭周在蓋房子時處處爲養父母着想,希望將來他們能過來同住。

他特意在房子設計中考慮了父母的便利,但這一切都沒有得到理解。

養父的期望對鄭周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並不追求大的理想,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只想過上平凡的生活,這和養父期望的事業大梁形成了鮮明對比。

回到家裡,鄭周向養父母說出了心聲:你們所期望的不是我想要的,我也從沒想過要爭奪家產。

真要斷絕關係,200萬我也不會要的,不論現在還是將來,只要你們需要我的時候,我還是會來。

09

我們需要明確鄭周是否是通過合法手段被鄭直樹收養的。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若生父母有特殊困難、沒有撫養能力,其未成年子女可以被合法收養,而鄭周在被收養時,符合這一規定。

鄭直樹夫婦當時符合合法收養的條件,所以鄭周的養子身份是合法的。

然後,我們需要明確鄭周是否享有繼承權,根據《民法典》,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存在權利義務關係,包括贍養義務和繼承權利。

對於鄭直樹提出的200萬解除親子關係,鄭周並不接受。

在我國法律中,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可以解除,但需要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或向法院提出起訴,在任何情況下,解除親子關係並不影響養子女的繼承權利。

鄭周主張對鄭直樹的財產享有繼承權,由於鄭直樹在世,他有權支配自己的財產。

而且,《繼承法》規定,有遺囑的情況下,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因此,鄭周對工廠的財產份額的訴求並不符合法律規定。

在這個爭議中,養父母與養子之間的感情瓦解成了一場紛爭。

生養之恩的價值和傳統觀念中的養子女義務,讓這場爭端變得撲朔迷離,生活中,感情糾葛總是複雜而無法完全理性解決,人們更需要理解、寬容,以求得最終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