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鄧小平爲何卻下令:取消元帥和大將軍銜?

1988年9月14日,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授銜儀式,71位高級軍官被授予上將軍銜,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新的軍銜制。

不過在授予軍銜之前,鄧小平曾下令:“取消元帥和大將軍銜。”換而言之上將是最高的軍銜。

大家要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最高的便是元帥,但首次軍銜只持續了10年,就被毛主席親自下令取消。當時大家就很疑惑毛主席爲何要取消軍銜制,如今恢復軍銜制,鄧小平卻下令取消元帥和大將軍銜。

那麼鄧小平爲何下令取消元帥和大將軍銜?當初毛主席取消軍銜制和鄧小平恢復軍銜制的原因又分別是什麼呢?

19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發展,軍兵種合成軍隊建設不斷加強,各軍兵種協同作戰能力的提高,實行軍銜制服逐步提到統帥部議事日程。

1950年12月30日,軍委總幹部管理部在向毛主席、劉少奇等人彙報工作的時候,就提出將“研究軍銜實施的準備工作”列爲1951年的工作任務。

1951年2月10日,中央軍委指出:“幹部評級可爲‘今後實行軍階制度,奠定初步基礎’。”此後,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聶榮臻和彭德懷,都在許多會議的軍事報告中多次提到準備實行軍銜制的問題。

從革命時期到新中國成立後,我軍涌現出大量優秀的指揮員,他們來自不同的根據地和方面軍,也有很多來自不同的地區部隊。戰士們各自有特殊的經歷,在艱辛的鬥爭中爲新中國的建設、爲軍隊的發展、爲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卓著的功勳。

1955年首次授銜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革命工作需要,有些人仍在軍隊裡擔任主要職務,不過也有一大批人到地方擔任領導工作。

在初步方案中,毛主席被提名授予大元帥軍銜,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爲元帥,李先念等人爲大將。不過當毛主席得知這一消息後,連忙擺擺手說:“我不當大元帥!”

毛主席拒絕當大元帥也在各界引起強烈的反響,民主人士紛紛認爲:

此後沒過多久,中共中央書記處就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的議題之一就是有關授予元帥軍銜的問題。

毛主席說:“評銜可是一項大工作,也是一件很難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更何況讓我穿一身大元帥的衣服,我自己也不舒服,到羣衆中講話也不方便。”

毛主席

毛主席態度格外堅決,而他的態度在會議上也起到表率作用。毛主席對劉少奇說:“你也在部隊搞過,你應該被評爲元帥!”劉少奇笑着擺了擺手,說:“元帥我也不要了,我現在都不在軍隊工作了。”

毛主席又扭過頭詢問鄧小平和周恩來:“那你們的軍銜還要不要評啊?”周恩來連連擺手說:“不要了,不要評了。”鄧小平也笑着說:“我還當什麼元帥啊,早就不帶兵了!”

後來毛主席又詢問了李先念、鄧子恢等人,大家紛紛表示不要軍銜,最後毛主席說:“依我看,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比較好。”

主評軍銜工作的羅瑞卿回到家裡,對妻子說:“要給我元帥軍銜,我不能接受這一軍銜。”緊接着羅瑞卿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十分誠懇的信:

葉劍英是在外地得知自己被授予元帥軍銜的,1月20日他看到彭德懷、羅榮桓給毛主席的報告後,也在報告上寫下了一段文字:“我誠懇請求,最多授予我大將軍銜,這是歷史的定評……”

毛主席和彭德懷

在那個年代,有很多將軍對軍銜的高低都不在意,軍銜對他們來說只是身外之物,這種精神也令大家感到敬佩。

1955年9月27日,這天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有兩場授銜活動在中南海舉行。

14點30分,解放軍將官軍銜授銜典禮在紫光閣西邊的國務院禮堂舉行。不久後周恩來將授予大將軍銜的命令狀,依次授予粟裕、黃克誠等人,並和他們一一握手錶示祝賀。

下午4點半,一輛接一輛的汽車停在懷仁堂前的廣場上。彭德懷、賀龍、陳毅等人先後進入懷仁堂的休息室,當朱德大步走進來的時候,陳毅大聲喊道:“我們的總司令來咯!”朱德聞言笑着雙手抱拳,向大家致意。

就在衆人聊天的時候,周恩來也走進了休息室。徐向前連忙拱手相迎:“我們的周副主席來了!”緊接着賀龍說:“我們的周副主席也應該授予軍銜嘛!”

周恩來笑着說:“我是政府工作人員,就是爲各位元帥服務的,當好你們的後勤嘛!”

下午5點整,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人相繼出現在主席臺上,會場內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緊接着毛主席站起身來,親手將授予元帥軍銜的命令狀授予到場的元帥。

毛主席:我早就想搞掉這塊牌牌了

1955年9月,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軍銜制只實施了近10年,便於1965年5月給取消了。軍銜製作爲一項在世界各國軍隊中通行的制度,是現代軍隊組織的必然趨勢,那麼爲何在實施後卻又被取消了呢?

第一、在籌備實施軍銜制的過程中,相關的理論準備得不是很充足。

在準備實行軍銜制的時候,雖然全軍都贊成這一制度,但大家對有關軍銜的歷史和現實問題知道的卻很少。

1955年軍銜制正式實施的時候,全軍對軍銜制意義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和具體,解釋得也比較籠統。有不少人認爲:“授予軍人軍銜是爲了確定他們在軍隊中的地位,也是軍人的一種榮耀。”

但其實軍銜制度的實施是爲了提高幹部們的責任心,發揮他們在戰鬥和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軍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第二、軍銜條例的規定還存在很多不完善。

1955年首次進行軍銜評定的時候,對實行軍銜制以後日常晉級工作並沒有一個很具體的辦法。軍銜評定後,當年就存在“許多軍官由於職務提升得很快,原先評定的軍銜和現在擔任的職務不相適應”的現象。

而且軍銜和其他等級體系的關係也比較複雜。每個軍官都有職務區分,除此之外還有軍銜和級別的區分,各自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軍委曾考慮在實行軍銜制後取消級別,將幹部的薪金等級劃分爲職務薪金制。不過後來職務薪金沒有實行,這也導致級別和軍銜長期並存。

於是軍官既要調整職務,又要調整級別和軍銜,還要考慮職務和級別、軍銜的銜接關係等等,因此處理起來比較複雜。

周恩來給粟裕授予軍銜

第三、與軍銜制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也不夠完善。

而早在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就有不少將領對軍銜制提出不滿,隨後建議取消。當時擔任國防部長的彭德懷,他就很不喜歡自己肩上的兩塊牌牌。

不久後毛主席認爲軍隊高級幹部的工資過高,和一般的幹部以及羣衆差距過大。因此在1964年前後,毛主席提出軍隊高級幹部減薪的問題。

8月,毛主席吩咐賀龍、羅瑞卿前往北戴河,向他彙報相關的情況。在彙報過程中,賀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是不是連軍銜也給取消算了?”毛主席立即回答道:“取消,搞掉那塊牌牌!我早就想搞掉這塊牌牌了!”

回到北京後,羅瑞卿給林彪的秘書打去電報,請他將這件事彙報給林彪。經幾次催問,秘書都回答:“我已經彙報給林總了,但他並沒有說什麼。”

羅瑞卿察覺到林彪可能對這件事有所不滿,但他仍硬着頭皮請秘書去請示,並說:“如果林總還沒有指示的話,我們很難執行啊……”兩天後,林彪的秘書給羅瑞卿打來電話說:“林總同意了。”

林彪遲遲沒有表態不是對取消軍銜制有異議,而是他當初爲了鼓勵手下的將軍們曾極力鼓吹軍銜,如今卻要取消,他擔心手下的將軍們會有想法。

1964年11月,中央軍委辦公會議討論同意軍銜薪金改革小組提出的《關於取消軍銜制度的意見》。

這一《意見》提出:“我軍的軍銜制度是照搬蘇聯和其他國家的,過去沒有這種制度也一樣打仗。事實向大家證明,這種制度並不適合我軍。軍銜取消後,外事活動可用職務名稱……”

1965年2月,國防部表示中央已經批准取消軍銜制度。至於取消軍銜制後的着裝要求,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等有關部門提出了幾套方案。軍委常委辦公會議看後,比較喜歡紅領章、紅五星,恢復老傳統。

毛主席看後也十分贊同,他說:“我贊同恢復到老紅軍的樣子,只要一顆紅星、一面紅旗,其他的統統不要!”

毛主席

1965年5月22日,正式確定取消解放軍軍銜職務。軍銜制被取消後,軍人以及軍隊上下級該如何稱呼對方成爲大家所面臨的難題。

之前大家都是按照軍銜稱呼的,比如說“元帥”“將官”等等;如今軍銜制被取消,全軍上下都改稱姓名後加同志,或者姓後加職務等,比如說“王連長”“李指導員”等等,實在不知道名字和職務的,則稱呼對方爲“同志”。

鄧小平提出恢復軍銜制

1965年軍銜制被取消後,我軍陸、海、空三軍以及公安部隊都佩戴全紅五角星、全紅領章。官兵一律佩戴解放帽,帽徽是一個紅星,象徵着黨和毛主席的領導。

爲了體現我軍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做到了三軍一樣、官兵一樣。軍服也變成綠色,海軍軍服的樣式則改爲和陸、空軍相同,但顏色則爲灰色。

想要區分出戰士和幹部,那麼只能靠軍服上衣兜的數量了。幹部衣服上有四個兜,戰士則有兩個,但是如果距離稍微遠一點,就分不清了,不過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官兵平等。

軍銜的取消雖然能體現出官兵平等,但不管是在領導指揮中,還是在對外交往中都造成許多不便之處。

比如說在1979年初對越自衛反擊戰,當時就出現過從各軍區抽調編成的軍隊由於沒有軍銜,導致指揮系統混亂的事情。

有一次在一條公路上,幾支不同的隊伍擁擠在一起,誰也不讓誰,秩序格外混亂。就在這個時候某部的一位師長急中生智,站在一輛坦克車上表明身份,然後大喊:“卡車一律往左靠,坦克靠右!”

然而此時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沒有一名士兵聽從這位佩戴紅領章、紅帽徽的師長的指揮。

因爲這件事的發生,1979年9月,總政治部在全軍幹部部長會議上提交了《恢復軍銜制度的初步方案》。9月27日,軍委秘書長耿飈在一次會議中講話:

鄧小平

11月,總政治部向中央軍委呈上一份報告,正式以文字的形式提出“恢復軍銜制”的建議。不過針對這一件事,黨內還是有不同的意見,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讓大家同意恢復軍銜制,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1980年,總後勤部副部長胥光義(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率領後勤代表團前往美國考察。當時我們已經取消了軍銜制,按照軍事交往中應體現對等原則的國際慣例,美方給胥光義四星將軍(也就是上將)的接待規格。

除此之外美方還派出一位上將全程陪同,凡是接待胥光義的專機、汽車以及他下榻的賓館都按照上將規格執行。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被授予少將軍銜的賈若瑜身上。當時賈若瑜擔任軍事學院的福教育長,他跟隨蕭克出國訪問。

賈若瑜

據賈若瑜回憶:

於是在1980年3月,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軍隊還是需要搞軍銜制的!”

1982年初,根據鄧小平的指示,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正式作出“恢復軍銜制”的決定。不過由於當時軍隊建設積累的問題很多,比如說軍隊整體規模大、編制體制不順、官兵比例不合理等等。如果馬上實行軍銜制度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難,因此軍銜制的恢復也推遲實行。

因爲我軍曾在1955年首次實行過軍銜制,所以再次實行軍銜制也被稱爲“恢復軍銜制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鄧小平

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明確提出“實行新的軍銜制”,具體準備工作也開始進行。

軍銜制條例的編制和起草也經歷了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也遇到了許多難題。比如說1955年首次授銜的許多高級將領仍健在,那麼恢復軍銜制後,這些高級將領該授予什麼軍銜?一些在地方工作的領導幹部該不該授銜?部隊內部各類幹部交織,誰可以授銜?誰不能授銜?這些問題不能明確都會影響軍銜制的具體實施。

由於這次實行的軍銜等級和1955年所實行的軍銜等級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恢復之前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定的。因此在1986年下半年,軍委經過研究後決定不再提“恢復軍銜制”,而是“實行新的軍銜制”。

鄧小平爲何取消元帥和大將軍銜?

軍官軍銜等級設置是軍銜制度的核心,鄧小平曾提出:“在和平時期,軍銜設到上將爲止,不再設大將和元帥軍銜。軍職以上,一職三銜。”

那麼“一職三銜”又是什麼意思呢?鄧小平解釋道:“軍職以上實行一職三銜,這樣做的道理很簡單,年輕的幹部需要培養,他們的軍銜可以低一點,不過職務可以高一些。”

於是新起草的軍官軍銜條例,對1955年所設置的軍銜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取消元帥、大將和大尉軍銜,軍官軍銜設置變成3等11級。”這一設置既符合我國的國情軍情,也體現了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特點規律。

“實行新的軍銜制”的消息被傳出後,大家對鄧小平被授予什麼軍銜格外關注。

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鄧小平本應該被授予元帥軍銜,但他卻沒有要。現在鄧小平身爲中央軍委主席,理應授予最高軍銜,這也是衆望所歸的事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此次鄧小平又選擇了拒絕。

1988年5月27日,楊尚昆在一次會議上解釋說:“鄧主席說他不要軍銜。”緊接着楊尚昆又說:“我是武衙門裡的文官,我也不要軍銜。如果軍委主席和副主席都不要軍銜,變成文官,我看這對全軍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影響,也有利於推動全軍順利改文職。”

新軍銜制和第一次軍銜制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形成了文職幹部制度,將一大批幹部從軍官隊伍中分離出來。這樣一來,既能節約大量的軍官編制,又能延長這些幹部的服役年限,起到了穩定技術骨幹隊伍的作用。

其實早在4月27日,鄧小平就簽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暫行條例》。從8月1日起,文職幹部制度在全軍正式施行,就這樣我軍歷史上首次出現一支10多萬人的文職幹部隊伍。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授予上將軍銜的儀式,洪學智等17位高級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值得一提的是,洪學智將軍曾在1955年也被授予上將軍銜,在我軍軍史上他也是獨一位的。

9月16日到23日,各總部、軍兵種等大單位分別舉行中將、少將等軍銜的授予儀式。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等人也前往各地,分別參加了各軍區的授銜儀式。

1988年實行新軍銜制度的時候,有20多位專家、教授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還有一些身任指揮軍官的專業技術幹部,他們被授予中將或少將軍銜。

此次授銜,全軍共有1452人被授予將官軍銜,18萬人被授予校官軍銜……從這以後,我軍正式實施新的軍銜制服,全軍官兵換上新式服裝,佩戴軍銜肩章、符號,以嶄新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回憶起當年那激動人心的場景,賈若瑜曾這樣評價:“軍銜製取消23年後重新恢復,這也是我軍邁向正規化的新起點!”

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員張明金說:“新的軍銜制施行後,我軍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在人民軍隊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實行新的軍銜制,其根本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授銜本身!”

郭林祥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他說:“可不能小看肩膀上的拍拍,這是國家給軍人的榮譽,也是我們進步的象徵,具有全面且持久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