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一將軍因不滿軍銜,當衆將肩章扯下,下葬也不穿軍裝

在評銜的時候,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評銜時。”這句話在當年頗有些調侃的意味,但是仔細想想,也確實反映出了評銜對於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意義。

新中國第一次評銜,無疑是對過去戰爭年代的一次總結,更是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一種肯定。那些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們,都渴望着能夠得到應有的榮譽和認可。然而,對於授銜這件事的態度,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粟裕將軍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將領,在戰爭年代立下了無數戰功,但是他對授銜這件事卻很是淡薄。他認爲,一個真正的戰士,是不會因爲授銜而改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的。他更關心的是如何爲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是個人的榮譽和地位。

粟裕將軍的態度,讓人不禁想起那些爲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的革命戰士們。他們不是爲了個人的榮譽和地位而戰,而是爲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這種崇高的精神和追求,讓人感到無比敬佩和感動。

除了粟裕將軍外,在授銜的時候,還有徐海東,許光達,徐立清等同志提出了讓銜、降銜。

不過,有人提出讓銜、降銜,也有一部分將軍對自己的軍銜並不滿意。他們在鬧革命的時候,時間比較早,衝鋒陷陣,歷經磨難,但在1955年授銜之時,他們發現自己的老部下都比自己的軍銜高,這讓一些將軍感到了不滿。比如說,段蘇權將軍。

段蘇權,生於1916年,是一個湖南茶陵的農民家庭的獨子。相比於那個時代的其他同齡人,他的命運似乎更爲波折,但也更爲傳奇。他曾在私塾和高等小學裡接受過教育,雖然那個時代的學校教育並不完善,但他的知識儲備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同齡人,使他成爲了一個知識分子。

1926年,十歲的段蘇權參加了農民運動,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共產主義的思想。那些關於平等、公正、自由的理念深深地打動了他,讓他內心爲之折服。他開始理解,共產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1930年,段蘇權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後正式轉入中國共產黨。他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投身於偉大的無產階級事業中。

段蘇權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展現出了他出衆的能力。他先後擔任過共青團茶陵縣委書記、茶陵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書記兼縣赤衛大隊代理政治委員、共青團湘贛省委宣傳部部長等職。這些職務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也使他的能力得到了更多的提高。

1932年,段蘇權正式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他的軍隊生涯。當時的紅軍正處於建設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反“圍剿”的關鍵時期。儘管他初入軍隊,但憑藉着他那出色的資歷和能力,很快就得到了紅軍的重視。

在紅軍中,段蘇權展現出了他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才能。他善於組織和指揮,能夠迅速地調動和協調各種資源,爲紅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他也注重與士兵們的溝通和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戰鬥情況,受到了士兵們的愛戴和尊敬。

隨着時間的推移,段蘇權在軍隊中的地位逐漸提高。他先後擔任了多個職務,爲紅軍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才華和能力也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和賞識,成爲了紅軍中的一名重要將領。

紅二紅六軍團在會師之後,任弼時與賀老總陷入了深思。他們明白,此刻的喜悅並未讓他們有絲毫鬆懈,他們必須立即作出戰略決策,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追兵。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果斷決定向湘西轉移,以期在那裡重新整頓,繼續他們的革命事業。

然而,爲了牽制追兵,他們決定留下黔東獨立師。這個決定並不容易,但他們深知這是爲了全局考慮。18歲的段蘇權臨危受命被任命爲師政委,這足以看出組織對他的信任和期待。

這支獨立師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況。正式成員800多人,但還有300多傷病員。他們的裝備並不充足,只有300多支槍,每支槍的子彈也僅有3~5發。然而,面對這樣的困境,他們並未退縮,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

他們的任務是儘可能地牽制敵軍,爲主力部隊爭取轉移的時間。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但他們並沒有猶豫。

爲了吸引敵人,段蘇權和師長王光澤精心策劃了一次大膽的行動。他們率領部隊在黔東根據地附近大張旗鼓地與敵人周旋,巧妙地吸引着敵人的注意。他們故意製造聲勢,讓敵人誤以爲他們纔是主要的目標。

爲了更好地迷惑敵人,他們還打出了響亮的口號:“黔東根據地不能丟!”這個口號如同一個強烈的磁場,吸引着敵人的目光和注意力。他們的策略奏效了,敵人果然被他們所吸引,甚至撤回了正在追擊主力的隊伍,集結了6個團,開始全力圍攻黔東根據地。

段蘇權率領着將士們在黔東根據地苦戰了10天。雖然他們英勇奮戰,擊退了敵人多次進攻,但損失也相當慘重。由於他們的任務只是爲了拖住敵人,“獨立師”準備的彈藥並不多,在敵人的圍剿下,很快便彈盡糧絕。

全師800人,最後幾乎全部犧牲,師長王光澤英勇就義。段蘇權在戰鬥中也負傷嚴重,被打廢了一條腿。在一名戰士的幫助下,他艱難地逃離了戰場。他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但他知道他必須活下去,必須繼續戰鬥。他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毅力,終於脫離了險境。

後來,段蘇權來到了一個小鎮上,他想要在這裡養傷。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段蘇權被鎮上的幾個團丁發現了。他們發現了段蘇權的身份,開始追捕他。正當段蘇權處於危難時刻,一個叫李木富的老農出現了。

李木富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看到段蘇權的處境非常危險,於是決定幫助他。他把段蘇權背到了一個山洞中,隱藏起來。在這個山洞裡,李木富不辭辛苦地照顧段蘇權,給他做飯、敷藥。

隨着時間的推移,段蘇權的傷勢也逐漸好轉。他開始感到自己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是時候離開這裡了。然而,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自己好像和大部隊失去聯繫了。

雖然和大部隊斷了聯繫,但段蘇權並不想連累李木富。於是,他決定扮成乞丐,與李木富告別後,便踏上了返鄉的路程。一路上,段蘇權非常低調,他儘量不引人注意。敵人只把他當成普通的乞丐,並沒有多管他。

就這樣,段蘇權有驚無險地回到了家中。他的父親看到他回來非常高興,給他安排了門親事。段蘇權暫時安定了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不過,段蘇權的心中始終燃燒着尋找紅軍的渴望。他從未放棄過尋找的線索,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艱難困苦,他都堅定地向前邁進。他的心中只有一種信念,那就是迴歸隊伍,爲革命事業繼續奮鬥。

終於,在1937年,段蘇權打聽到了紅軍的具體位置。他激動不已,馬不停蹄地趕往了隊伍。看到這位將軍大難不死,昔日的戰友們既開心又震驚。他們爲段蘇權的堅韌和毅力感到敬佩,也爲他的迴歸感到喜悅。

雖然離開了部隊三年之久,但是段蘇權將軍的指揮能力卻絲毫沒有退步。他被任命爲八縱的司令員,和劉道生同志配合默契,把隊伍發展的是有聲有色。他們緊密地合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隊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戰場上,段蘇權將軍展現出了無畏的勇氣和卓越的指揮能力。他善於觀察和分析敵情,能夠迅速作出正確的決策。他的指揮風格既果斷又靈活,常常能夠在關鍵時刻扭轉戰局。在他的帶領下,八縱的戰士們士氣高昂,戰鬥力倍增。

段蘇權將軍不僅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在私下裡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在新中國成立後曾不止一次去往自己受傷時待過的那個村子,和當年救助他的村民見了面,並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段蘇權將軍身姿筆直,威嚴而莊重。他站在那裡,接受了少將軍銜的授予,然而,在場的許多人心中,這或許並非他應得的榮譽。從他在戰爭中的表現來看,中將的軍銜似乎更爲合適。他的搭檔劉道生,與他一同在八縱並肩作戰,最終被授予了中將的軍銜。

然而,歷史的篇章有時會出現一些微妙的轉折。在1934年至1937年的那段時期,段蘇權並不在軍隊中,這使得他暫得少將的軍銜。這個決定在授銜儀式開始前半個多小時被宣佈,段蘇權聽聞後,心中涌起一股不甘和憤怒。他甚至衝動地將肩膀上的少將肩章扯下來,展現出他對這一結果的強烈不滿。並且發誓再也不穿軍裝,即使是自己去世下葬,也只是穿着中山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