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樑思成提議把人民大會堂建在五棵松,蘇聯專家:不可以!
1949年,樑思成找到中央提議:“不如把人民大會堂建在五棵松。”可就在中央考慮之時,蘇聯專家卻急匆匆地找上門來,大叫:“不可以!”對於樑思成和蘇聯訪問團截然不同的建議,領導們做出了怎樣的決策?將近二十年的反抗歷程,從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這無數個日日夜夜,有無數先烈爲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因此關於新中國的一舉一動都顯得尤爲重要。從當初的國歌、國旗,再到後來的人民大會堂籌建,實際上都並非我們看到的那般一帆風順,其中充滿了曲折……人民大會堂,顧名思義就是很多羣衆都可以參加會議的地方,目的就是爲了帶領中國所有的的村、鄉、鎮、縣、市、省的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因爲新中國是共產黨和無數百姓一同努力打拼而來的天下,因此人民大會堂一定要是一個寬敞、明亮、能夠容納很多人的存在。早在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第七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時就曾遇到一個問題,因爲場地過於狹小,導致很多羣衆都無法進入參加會議。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但卻被毛主席放在了心裡,因此,在後來,毛主席曾不止一次提出要等革命勝利之後建造一座可以容納萬人的大禮堂,讓羣衆們也一同參與到國家大事當中。第七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央領導第一次提出正式修建人民大會堂的時間,只是後來蔣介石爲了一己私慾發起“內戰”,爲了解放全中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共產黨又開始了數年的反抗鬥爭。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日子終於到來,只是當時國內資金不足,又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修建人民大會堂的願望便不得不擱置下來。擱置並不等於放棄,畢竟修建人民大會堂是全中國人的心之所向,毛主席一生堅持爲人民服務,自然不會允許這件事情被擱置太久,但修建時間、修建地點還有待商榷。只是這個時候,樑思成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樑思成極力建議在五棵松建立人民大會堂,樑思成是中國的古建築學家,對於北京城的歷史風貌和文物遺蹟有着非同一般的認知和感情。樑思成認爲北京作爲古都,是歷史文化名城,應當盡全力妥善保護古代遺址,基於對古代文物的保護理念,樑思成提出在北京西郊建設新城的想法,這樣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對古代遺址的損害。也是基於此理念,樑思成表示應該將行政中心遷至五棵松一帶,這其中就包括對人民大會堂修建的選址之地,對於樑思成的建議,領導覺得有道理,正對這個建議進行考慮之時,蘇聯的一些專家卻對此產生了分歧。針對修建人民大會堂的選址之地,蘇聯專家團隊竟然特意前往北京找到了當時時任北京副市長的萬里同志,蘇聯專家認爲人民大會堂應該修建在天安門附近。蘇聯專家和樑思成雙方各執一詞,倒是讓萬里同志感到十分爲難,無奈之下,萬里同志只好將這件事情上報,希望領導給出決策,確認修建人民大會堂的最終場地。對於二人的建議,領導們立刻抓住了重心,他們的重心其實都在於北京行政中心建立的地點,而不是單指人民大會堂的修建場地。畢竟人民大會堂建造成功之後就是各位領導以後辦公的主要建築,這也表明人民大會堂位於哪裡,哪裡便是行政中心。針對此事,領導邀請樑思成和蘇聯訪問團進行彙報,只是樑思成在彙報過程中並沒有處於優勢地位。單從地理位置來看,天安門是北京的重中之重,承載了流傳百年的文化古韻,而且處於黃金地段,十分繁華,並非是五棵松這個地方可以相提並論的。因此,一番爭論下來,領導做出最終決定,聽從蘇聯訪問團的建議,將人民大會堂建造在天安門附近,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樑思成的建議,畢竟樑思成是建築專家。最終,樑思成在修建人民大會堂時擔任了重要的角色,一座建築拔地而起,而這就是國家與人民心連心的地方!信息來源:人民大會堂選址天安門秘聞:蘇聯人起到決定作用—中央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