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連續被騙3部手機:不再相信陌生人
東南網1月7日訊 “爸媽,我再也不相信陌生人了。”手機第三次被陌生人騙走後,已上初中的14歲女孩小娟,前晚對爸媽說。
當天傍晚,有陌生人以手機丟了要打電話爲由,向小娟藉手機。被騙過兩次,但一直被父母教育要助人的她還是把手機借了出去。可轉眼間陌生人不見了。面對女兒的遭遇,陳先生夫婦啞然了,他們也在思索,如何才能讓女兒對社會上的各種不良行爲淡然處之,又能保持自己的善良本質。
教女兒要禮讓可開車總被加塞
陳先生說,自己和愛人都是老師,女兒出生後,夫婦倆都希望她是一個禮讓、懂得分享和幫助別人的人,教育時儘量往這方面引導。陳先生說,自己喜歡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例如女兒在車上時,就會開得特別慢,遇到有人過馬路一定會提前減速。
不過,女兒也注意到:常常有車加塞到父親的車子前,甚至加塞成功後還故意急剎車。“我們禮讓,卻成全了別人的隨意加塞,這有意義嗎?”被加塞多了後,小娟常這樣問。陳先生說,除了回答“對的,就要堅持,不要被別人影響”外,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措辭。
教女兒要分享卻常遭遇不分享
學會分享,這是陳先生反覆灌輸給女兒的。小娟也確實喜歡把東西分享給小朋友,如果有朋友來家裡,吃的、玩的無不全部貢獻出來。在學校裡,她也不吝嗇地將物品和同學分享。
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麼做。有時候小娟去別人家做客,喜歡上一類東西,對方的孩子怎麼也不會捨得給,學校的同學也是如此。“我都是把好東西全部貢獻出來,他們卻總把好東西留給自己。”小娟說,如此不對等的分享,自己已經不想堅持。
教女兒助人手機卻連續被騙
陳先生夫婦都是本土一家公益組織的義工,從小娟懂事起,就帶着她多次到鄉下走訪家境貧寒的學子,並提供儘可能的幫助,例如帶些衣服給他們。
在潛移默化中,小娟也喜歡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如在小區內陪小朋友玩、幫老人們提東西。她說這麼做,自己挺開心的。
不過應對騙子,小娟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前年3月,她的第一部手機被人以打電話的名義騙走。去年5月,小娟再一次被騙。這一次,已經是她第三次丟手機了。
陳先生夫婦告訴女兒,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純潔到所有人都是好人,不能因爲偶爾遇到壞人,就否定自己的善良本質。不過對於父母的看法,小娟說自己很矛盾也很動搖。“我以後還能相信陌生人嗎?”這是小娟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