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分科歷史/文字量多教師喊「有壓力」 考題與課本有距離、死記恐難應對

113分科測驗今天第二天,首節考歷史科。記者餘承翰/攝影

113分科測驗今天第二天,首節考歷史科。臺北市教師解題團評析,今年曆史試題「難易適中」,但文字敘述量大、答題時間非常趕,且今年的試題跟課本內容有一定的距離,閱讀僅是基本功,尤其非選題還需比較不同史料的立場、解釋,單純的記憶背誦恐無法應對,試題具挑戰性。

建國中學教師莊德仁表示,今年試題文字數量偏多,答題閱讀勢必較辛苦,要在應試時間內完成試題將是一大挑戰,「時間會非常的趕,我們看題目也很有壓力。」尤其部分題目包括文言文,又非選題還需比較不同史料的立場和、解釋,再由考生接續分析,部分考生恐容易被冗長的文字限制思路。

莊德仁也舉例,今年的試題側重分析不同作者間的立場與差異解釋,尤其特別需注意時間、空間因素,如第7題要求考生推論,施琅是於何種情境下說出題幹中上奏朝廷的呼籲,且其中還設有誘答選項;44題則給予甲、乙兩資料,詢問考生是法國曆史中哪一個時代的官方立場。強調每個時代都有一背景形塑甚至限制當時人的迴應,要求學生判讀。

莊德仁也指出,如17題給予甲乙丙丁4國,要求學生從各年代GDP變化判斷實際國家,考生要想到如二戰後的戰敗國狀態,以及1970年後美國的獨大,以此推論再還原答案。

莊德仁建議,根據上述試題,若考生只是單純記憶死背恐無法迎刃而解,也代表升大學的大考試題多與課本距離愈來愈遠,且閱讀只是基礎,考生還要經過史料分析行程推論。學生不要死記課本內容,應提煉成應用素養,才能面對試題中從來未看過的史料,再根據題目引導作答。

闈場內教師則表示,今年試題納入許多不同的題材,取材多元。如第4題考生須從護照資料結合臺灣史知識;34題則藉由家電問世後,女性家務勞動研究數據入題,測驗考生能否從數據分析及學者研究,推論女性在家庭電器化後並未因此減少勞動,反而因清潔標準提升,又增加勞動時數。

闈內教師認爲,今年試題仍屬難易適中,難易度和去年相近,考生只要細心閱讀文本、結合所學知識應不難答題。闈場內試考生則表示,試題比照往年,多數題目依循判讀歷史文獻的傳統,要求考生文意理解能力,又不少題幹也以多元視角切入史實,充分展現歷史多元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