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天下俊秀

皇宮驚變導致洛陽城中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然後這個消息向着四方傳去,從太平軍攻破洛陽開始,層出不窮的驚天消息傳來,讓整個天下都快要爲之麻木。

最先接到消息的自然是距離洛陽更近的關東,五姓列侯、經學士族以及郡縣豪強。

話說五姓列侯返回關東之後,就各自分開返回侯國去剿滅盜匪,好在太平軍一路向西進攻洛陽,讓他們的壓力損失都小了許多。

五州之地正在按部就班的清剿,袁紹、曹操、劉備等人逃走之後,同樣加入到這其中,主要是爲了壯大實力。

話說袁紹和袁術兩人雖然是兄弟,但是家族的定位卻完全不同,袁術直接回到了袁氏的大本營汝南郡,那裡是大漢人口最多的郡之一,甚至比某些州的人口還多。

袁紹沒有袁術的地位,得不到家族在物資上的太多投入,袁氏給予袁紹的主要是虛名這一層面的支持。

袁術往南而走,於是他就向北而行,恰好與太平軍一戰死了太多的刺史和太守,冀州刺史韓馥和他的上將潘鳳死在了張角手中,這給了袁紹機會。

袁紹本來只想要去做個太守而已,但河北士族中的別駕卻邀請他前往冀州擔任刺史,讓袁紹心動不已。

若單純是個刺史,還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太守,但現在說是刺史,若是有別駕的協助,那實際上就是州牧!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士族的地位爲什麼高。

因爲在一個州郡之中,最高的自然是州牧或者太守,但是統治一州一郡不可能是一個人。

再加上三互法的要求,本地人是不能擔任最高長官的,就算是靈帝這樣的獨夫,也給了董卓一個假涼州牧,沒有破壞這一條政治鐵律。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維護本地士族在本地的利益,州郡士族中最有威望的人,會擔任州牧太守的佐官,就像是天子的大丞相一樣,協助外來的官員統治當地,自然權力和地位都極高。

刺史太守數年一換,而佐官長年累月又是豪族,會造成什麼結果顯而易見了。

這些豪族的來源相當的複雜,其中不少甚至能夠追溯到六國時代,從國家敗落開始,先漢主支不斷地被遷徙,但是當地依舊始終留存着支脈,擁有書籍,掌握知識,能夠讓他們一次次重新發展起來。

河北,主要就是指冀州。

這裡因爲靠近昭城,相比較其他州,求學更加方便,導致士人極多,受到洛氏的影響也大,進而形成了龐大的士族力量,別的方面不說,單單如何保持自己的地位,學習的極其通透掐寒門優秀苗子的做法就是河北士族推廣的。

爲什麼皇甫嵩之前敢斷言只要州郡士族豪強起兵,太平軍就必然失敗,就是因爲天下一半的資源都在士族和豪強手中,只要釋放出這些士族,平定農民起義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沒有士族支持,縱然有兵不過是流寇而已,士族只要據城而守,餓那麼妄圖依仗武力的軍閥十天半個月,軍閥就會乖乖和他們合作了。

袁紹能被河北士族迎接,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韓馥能擔任冀州刺史,不是因爲他能力強,而是因爲家族勢力強,他是潁川的望族,家族還出過九卿高官,他前往冀州時,荀諶、辛評這些潁川望族都派人去協助他。

河北士族也不排斥他,比如說沮授這樣的大族人才被推出來去輔佐他。

結果天胡開局暴死陣前,冀州一下子無主了,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州郡之間同樣如此,河北士族需要一個新的人選來掌管冀州。

數遍天下之間,有這個威望的人,寥寥無幾。

當初勤王軍一共四路盟主,皇甫嵩死了,無雙侯和英侯都是洛氏子,不能擔任冀州長官,雖然現在是冀州刺史,但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變成冀州牧了。

只剩下袁紹一人。

袁紹從遇到埋伏几乎全軍覆沒之後,卻沒有半分的沮喪,反而努力的振作局勢,所言所行,可圈可點,基本上做到了最好,真不負天下俊秀之名。

這些都被河北士族看在眼裡,認爲這是一個完美的合作對象,那些跟隨韓馥出身潁川的人同樣不反對,汝潁一家,袁氏上位不是壞事。

於是這一份潑天的富貴就落到了袁紹頭上。

袁紹當然很清楚冀州是個是非之地,作爲天下第一州,其中事務極其的繁雜,需要極高的手腕才行若是事有不待,可能就是身死的結局。

但他不是畏縮不前之人,只稍微一思考,就果斷的接受了邀請。

在冀州的邊境,沮授率領着冀州的文武百官前來迎接袁紹,聲勢相當的浩大。

沮授等人親自將袁紹扶上馬,然後進入了鄴城之中,冀州的治所。

初來冀州的袁紹自然還沒有什麼權力,而且說句不好聽的,河北士族的人才是真的多,有沮授這種頂級的王佐之才在,就算是把一頭只會說對的豬放在上面,冀州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但袁紹顯然不願意成爲一個傀儡,在河北士族的重壓之下,以及天下局勢變幻莫測的重壓之下,他展現出了一個英主所應該擁有的一切優秀品質。

無論是河北士族還是潁川諸人,面對始終處於超神狀態的袁紹,只能感慨一句,盛名之下無虛士,天下俊秀袁本初實在是名不虛傳,很快就有人心折於袁紹,拜爲主公,而不僅僅是當初和韓馥那種合作的心思。

首先傳到冀州的是靈帝被上了諡號的消息,鄴城之中,衆人面面相覷,欲言又止。

袁紹見狀明白這些人都不好開口,畢竟都是屬官,只有自己是當初直接聽命的諸侯。

袁紹不怕自己說錯話,身爲主公就是要有擔當,下屬覺得爲難的事情,就要迎難而上,於是直接說道:“這諡號經過素王上皇的確認,那獨夫之名,是已經確認了,之後一切的言辭行動,都要以此作爲根據。”

衆人緩緩點頭,想要成爲獨夫可不容易,爲什麼沒有那麼多人打着誅獨夫的旗號造反,因爲沒人有把握最後真的能給皇帝上惡諡。

結果現在靈帝就這麼得到了,連孝字都沒加在諡號上,在大漢朝,皇帝諡號上沒有孝字的,就是戾帝還有能生孩子卻沒生的悼帝這一類,可以說是丟盡了祖宗的臉面。

沮授緩緩道:“現在靈帝成了獨夫那對待太平軍就不能以賊寇來討伐了。

不過還不知道逆首張角之後要怎麼做,冀州不知道能不能抵擋得住太平軍接下來的攻勢。”

袁紹的神情陡然一滯,又回想起了張角的無敵身姿,連忙搖搖頭將那些繁雜的思緒全部甩出去,沉聲道:“現在靈帝自縊,無雙侯帶着太子辯和皇子協往西逃去,我們要保持怎樣的姿態?”

袁紹這一問,頓時讓所有人都是一個激靈,大漢以後還能不能再受命,沒人知道,但是至少現在,伴隨着靈帝在生前就失卻了天子冠冕,現在天下之間徹底沒有了天子!

有人顫抖的問道:“上一次天下之間沒有天子是什麼時候?”

“上一次是先漢末年,最後光武皇帝再受命,再上一次是秦末,最後項王受命,再上一次是周懷王洛陽崩逝,天下沒有天子直到始皇帝受命。”

這天下只有這三次是沒有天子的!

衆人倒吸一口涼氣,這種事情不說出來就感覺還好,一旦說出來,所有人都意識到了後漢已經走到末年了。

在這個時代,是真的能清晰的知道王朝是不是走到了末年,因爲天命失去的標誌實在是明顯。

“張角不會直接受命吧!”

沒有人說出來,但是衆人心中都出現了這個想法,包括袁紹。

正在這時,又匆匆有信使走進,有洛陽的消息傳來,袁紹一眼就認出是自己家裡人,只有最爲緊急的消息纔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傳遞,是留在洛陽的袁氏又發現了什麼大事了嗎?

袁紹匆匆將信展開一讀,頓時一驚,然後就是一喜,連忙散給衆人看道:“張角昇天了!”

衆人聞言一驚,甚至有着急的人直接起身離開坐席湊在一起去看,這消息實在是讓他們過於震驚,信中詳細的描述了張角的事蹟。

其間那些神異的景象讓衆人吃驚不已,但最重要的是,張角不管是真的昇天了,還是去世了,他都不在人間了,最大的阻礙就這樣消失了。

剛纔還在擔憂張角是不是已經受命,現在就得到了張角去世的消息,這帶給衆人的驚喜不可謂不大。

殿中都是才智之士,立刻就有人想到,“主公,這豈不是說現在洛陽空虛?天下無主?”

天下無主!

這是最關鍵的地方,這些王佐之才的腦子可不是何皇后以及太平道那些渠帥所能相比的,以這些人的智慧,幾乎立刻就看出了在天下無主的情況之下,漢室旗幟是暫時唯一可以使用的東西。

而且只要不想用了,隨時都可以將其拋開,畢竟漢室只有政治層面的意義,卻沒有神聖層面的意義。

你不是受命於天,而我纔是受命於天之人,縱然你是皇帝,但我是天子,我以天子的身份廢黜你皇帝的位置,誰能說不對?

荀諶激動道:“主公,無雙侯帶走了太子辯和皇子協,但是何皇后和皇子合還在洛陽城中,若是我們能進入洛陽城主持大局,這天下的景象就能爲之一變。”

劉辯和劉協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在洛陽城中,這導致許多人只能將主意打到劉合身上,王允和何皇后都是這樣,只有劉合一個人在身邊,只能擁立劉合。

沮授在思索其中的關鍵,洛陽在河南郡中,從冀州進入洛陽,至少需要進入河內郡,而且還要渡過大河才行,相對來說有些遠,這對河北士族是沒有益處的。

河北士族所希望的是將天下的首都遷徙到鄴城之中,但是現在進入洛陽的確是一件好事,控制住最少一個皇子,對勢力是非常有利的,想到這裡,沮授便作揖道:“明公,洛陽是四戰之地,若是要進入洛陽,河北之力恐怕不能全力施展,若是能夠將何皇后以及皇子合帶到河北,或許是更好的做法。”

袁紹聞言陷入了沉默之中,他對於前往洛陽心中是有些執念的,而且前往洛陽能攫取大量的政治利益,這是他所不能放棄的。

但是現在冀州纔是基業,若是將何皇后,馬上就是何太后,還有皇子合帶到河北的話,勢必會有一批朝臣同樣來到這裡。

他現在尚且沒有站穩腳跟,河北士族還沒有徹底收服,比如沮授現在還沒有稱呼自己爲主公,而是明公,這就代表着沮授還沒有徹底認可自己。

若是在這個時候再引入這兩個更爲正統的政治人物,到底有利還是有弊這是一筆糊塗賬。

袁紹沉思,衆人都靜靜地等待着,主公可以謀略少,但是一定要善斷,超神袁紹的身上不缺乏任何的優點。

“諸君,洛陽一定要去,但如今冀州還未曾徹底恢復過來,只能抽出不多的兵力,若是能和太平軍的渠帥達成一致,或許能助我們成事。

之前太平軍渠帥紛紛離開洛陽,這些人都沒有更高的心思,是我們所能夠合作的對象。”

散落在各地的太平軍在這些人眼中已經成了香餑餑,這些人既有戰鬥力,又徹底失去了主導一切的張角,恐怕正是恐慌心虛的時候,這個時候向太平軍拋出橄欖枝,把這些人納入到正常社會之中,恐怕很容易就會接受。

“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能夠讓這些太平軍相信,我們是真的要接納他們,而不是欺騙他們呢?”

畢竟就在之前不久雙方還是敵人,突然就去招安這些人,聽起來都很是奇怪。

袁紹望着沉思的衆人,站起環視朗聲道:“吾親自前往勸降!”

衆人大驚,齊聲道:“主公不可!”

袁紹又道:“富貴險中求!顏良文丑護衛身側,吾無憂!”

顏良文丑出列下跪道:“以死捍衛主公!”

第277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193章 諸國覆亡(元旦加更)第17章 定亂第724章 趙國艱難!第711章 高貴名門!第652章 光武之道,就在英侯國中!第574章 洛霄第111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155章 白起第508章 不要辜負朕的信任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156章 準備開大第422章 南國罪己詔還是發個單章吧推書~獻祭~第161章 洛邑之戰第168章 秦異人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535章 說劍!第429章 新皇第659章 羣星落位,章結束第217章 從則王,不從則死第55章 百家源流,至聖之道第35章 鎬京大戰第255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第254章 攻楚第201章 製造讖言第212章 反抗第619章 旌旗漫卷諸侯落第255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543章 再試上天!第445章 收穫第593章 曹孟德欲報漢恩第432章 聖主明君第696章 昭城相約第212章 反抗第370章 兄弟二人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動!第357章 再次掀開改革大幕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第43章 勸王殺子第651章 去徐州見糜貞第48章 管呂之交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445章 收穫第555章 予有一個妹妹第39章 洛宴使楚第341章 弊端第443章 洛氏來了,天就晴了第634章 天下人,婦人心!第667章 世上哪裡有常盛不敗?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546章 新資料片,王莽(求月票)第466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127章 世間活着的聖賢卷末感言第449章 洛世揚鞭第651章 去徐州見糜貞第531章 雨幕第140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87章 此非天命,實洛之翼也第706章 不說天子說什麼?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41章 諸夏破徐淮第91章 洛國拉偏架,楚國捱揍第530章 麒麟閣上(卷終)第73章 孫武與慶忌第664章 一道旨意破雲來!第324章 念想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64章 牢不可破的盟誓第510章 兩難之地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第684章 洛氏的虎鬚也敢撩?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496章 王文君第126章 魏卿之死第366章 樑王劉徹!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456章 公車上書!第392章 舉薦,周亞夫薨第322章 孝第411章 懵逼的冠軍侯第8章 商議勤王第87章 此非天命,實洛之翼也第356章 洛陵的憂慮第69章 公室求書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623章 兵臨洛陽城!第154章 終入洛第98章 天子姬擺,齊國下克上(爲盟主帝木鄉第404章 給你背心來一刀第327章 完第442章 風暴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693章 終結!亦或開始!第496章 王文君第568章 士宦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