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平衡之道

朱由校望着魏忠賢,見他雖然表現的誠惶誠恐,其實並不慌亂,知道他內心必有所恃。

殺不得呀,殺了他,就意味着朝堂大亂。

事情很明顯了,客印月和王興這一頭是恩情,而魏忠賢這一頭是江山社稷啊。

作爲帝王,孰輕孰重,還用取捨嗎?

莫不如藉此機會削弱魏忠賢的勢力,扶植一把李忠,讓李忠牽制魏忠賢,這樣的話就能達到了勢力上的平衡,免得魏忠賢一家獨大。

嗯,就是這個主意。

……

“皇上,奉聖夫人至今昏迷未醒。”……

“皇上,文華殿大學士崔呈秀上本請斬魏忠賢……”

“皇上,以顧大人爲首的文武百官叩闕陳情,保魏忠賢,請斬李忠……”

當這些消息一一傳來,朱由校知道自己的判斷是不錯的,他不再猶豫,當即下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司禮監秉筆太臨魏忠賢夜闖奉聖夫人府邸,致奉聖夫人傷重昏迷,又擅自派東廠包圍大臣府邸,幸有御馬監太監李忠帶兵彈壓,未釀成大禍。

魏忠賢起釁在先,擅圍無罪大臣府邸在後,按罪當誅,念其向來功忠體國,勞績早著,免其死罪,但其擅作威福之過不能不罰,着即免去其東廠提督之職,閉門思過。

李忠雖有擅自調兵之過,念其彌禍之初衷,不預降罪,着其升爲司禮監太監,掌提督東廠,以彰其功。”

除此之外,還下旨升賞了崔呈秀和申紹芳。

崔呈秀升爲建極殿大學士,申紹芳則升爲工部侍郎。

……

這幾道旨意一下,魏忠賢一黨自是歡欣鼓舞,雖然失去東廠提督一職,但勢力未有大損,說明皇上還是非常器重魏忠賢的。

而王興一派,雖略有升賞,卻都是無關緊要,或者只是錦上添花,皇上安撫的意味很濃。

中間派也看出來了,皇上這是打了魏忠賢一巴掌,但打得不重,而王興一派給了一顆棗,但這個棗卻是很小,可有可無。

人家李忠本就掌握宮中護衛,再添一個東廠當然是好事,但卻是無關緊要,給不給的無所謂。

崔呈秀本就是內閣成員,文華殿大學士,再升個建極殿大學士,於權力上沒有什麼妨礙。而申紹芳升爲工部侍郎更是如此,一個工部侍郎而已,根本就朝堂的權力格局形不成大的影響。

但是,李忠跟魏忠賢抗衡的格局卻是已經形成了。你魏忠賢再想胡作非爲,只要不妨礙王興一派還則罷了,要是再敢對王興一派不利,李忠就敢給你個顏色看看了。

……

客印月被魏忠賢騷擾一事,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客印月自以爲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沒想到卻是成了最大的犧牲品。

客印月一下子就認清了朱由校刻薄寡情的本質,情緒也一下子低沉下來。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自己悉心照料長大的校哥兒,在自己受到傷害時,竟然表現的這麼無情!真是讓人心灰意冷之極。

申紹儀天天過來跟她說話,不停地安慰她,卻是怎麼也讓她高興不起來。

……

王興的摺子在出事後第五天到了,朱由校連忙讓王體乾拿來觀看。

王興別的什麼都沒說,只是請讓自己的父母妻兒去西安,若皇上不答應,自己就解甲歸田,奉父母妻兒回老家。

朱由校心裡鬆了一口氣,老師還是非常講道理的,沒有過多的讓他爲難。如果他非要自己斬了魏忠賢的腦袋,自己才真是難辦的很。

至於讓父母妻兒去西安,朱由校很想不答應,但一想,自己怎麼說呢?說朕會保護他們周全?那不是笑話嘛,要不是李忠冒着殺頭的危險,調兵彈壓,弄不好師孃早已經被魏忠賢給殺了,自己怎麼好意思說保護他們周全?

行,就送師孃他們走吧,省得老師不放心。再說,他們在京裡,早晚跟魏忠賢還得有衝突,到時難辦的還是自己。

所以,朱由校非常痛快地下旨,同意王府全家遠赴西安,由侯國盛率百名錦衣衛護送。

從這道旨意當中,就看出朱由校性子涼薄來了,百名錦衣衛護送?這麼多人,只派百名錦衣衛護送?京城到西安幾千里路,而且所經山東、河南等地匪亂不斷,山東至今有徐鴻儒餘黨王進賢未滅,四處遊擊。河南也是亂民出沒,很不安寧,派這麼點護衛,這不是讓這些婦孺老人送命嗎?況且,魏忠賢會放任他們順利離去嗎?

皇上聖旨已下,王府中人開始忙碌起來,內眷忙着收拾行裝,李瑞則忙着歸置產業,變賣家產。按照王興的命令,能賣的就賣,不能賣的,就託付給岳父和大舅哥照管。

王府所有人一個不留,全部遷去西安,當然也包括英子一家。潘莊的男丁全部隨行去西安,老弱婦孺留守,府邸讓潘東照料。

申紹儀、李青、客印月、屏兒這幾日非常興奮,和老爺分別五年了,終於能重新團聚,怎麼會不高興?

申紹儀臨走前,除了去申府幾趟,還有一個人她得拜訪一下,那就是壽寧公主。

黃浩那天得到王興的命令,讓他帶孩子去公主府躲避一時,看事態發展,如果事有不諧,則請公主設法送他們出城。

黃浩和曹文耀、英子悄悄趕到公主府,跟守門的人說是王府人求見,公主立即派趙進朝出來,待問明緣由以後,沒有絲毫猶豫,就把黃浩等人接進府去,一直到事態平靜下來,英子才帶着孩子們回府。

紹儀只知道公主是老爺在生意上的合夥人,並不知道兩人有什麼私情。對於公主在危難時刻施以援手,自是非常感激,離開京城之前,必須去拜謝一番,這也是人之常情。

申紹儀見了公主,沒想到公主一聽申紹儀一家要離京去西安,竟然罵了起來:“王興這個小沒良心的,他把你們接走,這是打算永遠不回來了?”

“公主,我們得罪了魏閹,老爺是擔心一家老小的安危,哪能不回京呢?不過,魏閹不倒,怕是不會回來了。”申紹儀說道。

“唉,這也是無奈之舉。行,你稍等一下,我給他寫封信,問問這小子打的什麼主意?”公主說道。

等公主寫完信回來,紹儀發現她的眼圈都紅了,心裡不禁有些納悶……

第一百五十二章 賑饑平亂(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糖衣剝下炮彈打回第一百零七章 脫逃第六十八章 抗稅風波(六)第七十章 與布依婭相處的那些日子(二)第二章 進京(二)第九十一章 陰陽之論第二十六章 惶惶不可終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牙疼第六十五章 抗稅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賑饑平亂(十三)第二十四章 朝堂議戰(一)第六十二章 化妝洗滌用品問世第七十一章 自揭畫皮(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圖窮匕見第五十八章 御街誇官險失態第一百二十二章 寧死不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山東道上(八)第三十九章 北地梟雄(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山東道上(八)第四十七章 認義子是爲佔其母?第三十七章 校場點兵(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別樣心思別樣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賑饑平亂(二十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晴天霹靂(二)第二十二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第八十八章 熱臉貼了個冷屁股第九十五章 學生的心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奉旨出京(三)第一百七十章 賑饑平亂(十九)第一百零九章 取名也是一種情懷第一百六十章 賑饑平亂(九)第二十六章 惶惶不可終日第五章 兩難第四十五章 想不到的祝壽者第三十章 慈慶宮風雲(二)七十五章 自揭畫皮(五)第二十八章 吳牲犯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如此偏心亙古未見第十三章女人心思你不懂八十八章 翰林院,我來過第五十四章 欲殺人反被人殺第二十五章 潘莊冬訓(三)第六十章 遼陽城外不和諧的一幕第八十七章 東哥的心思(爲ha1846月票打賞加更)第六十五章 定陝西(二)第九十七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貪色找個理由第一百七十二章 賑饑平亂(二十一)第五十章 麻煩(一)第二十一章 督帥真天人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出京(四)第二十七章 潘莊冬訓(五)第七十四章 中秋喋血(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賑饑平亂(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賑饑平亂(十八)第一章 進京(一)第六十三章 抗稅風波(一)第三十八章 丈人是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神吹第三章 進京(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山東道上(十二)第五章 施恩第七十二章 自揭畫皮(二)第一百三十章 窺伺第一百二十九章 好奇心害死人第九章 舉家爲僕第十五章 周海棠第六十一章 分別之時露心跡第一百零五章 李進忠的想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樓妓館好修行(爲在家第七把交椅打賞加更)第四十三章 大舅子的考較(一)第二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二十二章 聯合欺騙第二十一章 如此駙馬第一百六十六章 賑饑平亂(十五)第六十三章 抗稅風波(一)第七十四章 中秋喋血(二)第七十七章 口無遮攔的公主第一百七十六章 賑饑平亂(二十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奉旨出京(一)第十九章 未必是好人第五十章 報紙問世(二)第三十章 慈慶宮風雲(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劉招孫(二)第四章 施恩爲圖收人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別樣心思別樣禮第一百三十四章 晴天霹靂(三)第一章 進京(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談判(二)第六十七章 張家亂起(二)第四十六章 杏榜名標(七)第四十四章 建軍新思路(二)第一百三十章 窺伺第七十五章 蛻變第五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七十二章 自揭畫皮(二)第一百零九章 取名也是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