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第694章 消息散播

第694章 消息散播

負責押送護行李氏皇族北上的將領楊收,被曹彬下令革職查辦,要被送往汴京城受審了,得到這個消息,楊收臉色慘白,只感覺天旋地轉。

這個任務,原本沒什麼風險,卻想不到,在長江水面上,竟然發生了這等事。

很明顯,有人設計了一個局,不讓李氏皇族的人順利北上去大宋汴京城。

但楊收他自己,疏忽大意了,導致沒有保護好李氏宗族的人,溺亡人數超過了七八成,還有失蹤者,剩下的人不多了。

但是,沒有人同情他了,因爲這個消息傳到了金陵城後,引發了軒然大波。

原本就沉浸於國破家亡的情緒中,金陵城內許多的達官貴族和百姓,都很哀傷。

現在得知李氏皇族,包括李煜被人,溺水於江中,更是由悲傷轉爲了憤怒。

有些計劃矛盾的聲音,也在此時得以散播。

“聽說了,官家李煜和皇太后等人,都溺水身亡了。”

“到底是誰幹的,如此殘忍?”

“還能有誰,肯定是大宋皇室,不想讓李氏皇族的人抵達汴京去,如果去了,殺也不是,封賞也不是,還覺得是個大患,所以才暗中下殺手了。”

“大宋手段太卑劣了,竟然這樣做!”

“就是啊,不能投降宋國,他們都是虎豹豺狼,士兵多是是北周、西魏殘存的胡人血統居多,看不上我們江南人,這是要殺人誅心。”

各種輿論在發釀,都對大宋充滿了憤怒。

也有人趁機弄混消息,讓百姓無從辨識真假。

“據說不是宋軍親自下手,而是吳越人乾的,吳越與我李唐世代有仇怨,這次滅唐之心很濃烈,看到李唐皇族投降了,心有不甘,所以暗中下死後了,不想讓李氏皇族北上汴京城。”

“有道理啊,很可能是吳越士兵下的手。”

一些南唐人都在討論,顯然都很憤怒,對李唐皇族的緬懷和哀痛。

這些消息迅速傳開,在南唐許多城池州縣內傳開,各地對大宋、吳越的國的怨氣很大,不少各地節度使和守軍,決定要對抗到底,絕不投誠。

比如盧絳城破南下後,經過常州整頓,他率領部下攻佔了歙州,其曾祖父盧肇在歙州做過刺史,留有賢聲,因此他在歙州頗得民心。

盧絳就在歙州派遣信使前往各個地方,告知四方南唐還有歙州,勢要爲皇室復仇,對抗大宋的入侵。

於是,這個形勢,逼迫曹彬、潘美等人,被迫在金陵等地駐紮,無法班師回朝,而是要部署,與剩下的南唐將領佔據的城池,進行征討了。

汴京城,大宋皇宮。

趙匡胤得到這個消息後,像是震驚,而後是震怒。

他在金鑾殿上,得知這個奏摺後,當場拍案盛怒,大發雷霆。

“真是廢物,連人都保護不了,這個楊收,該殺!”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莫名其妙,直到奏摺穿越下來,讓趙普、趙光義、楚昭甫、薛居正等人看到後,也是面色大變,心中複雜。

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人直到內部實情。

他們不知道,是楊收真的沒有保護好,釀成大禍;還是官家暗中下的命令剷除,在此演戲;還是被其它敵國落井下石,挑撥是非,給大宋上眼藥。

總之,這件事變得撲朔迷離,非常複雜。

趙普站出來表態道:“官家,此事牽扯到唐國李氏皇族上百口的性命,若不調查清楚,或是有適當理由,可能很難平民怨,到時候唐國的子民,說不定會因此抗拒歸順大宋,誓死反抗到底,實在不妙。”

趙匡胤點頭說道:“不錯,朕也是這般想的。此事,除了楊收保護不周外,更是有人針對,設此殺局,必須要調查清楚,還我大宋一個清白,否則,這個屎盆子扣上了,影響我大宋威嚴和仁政,會讓蜀國、北漢、南漢等國心懷畏懼,不利於大宋統一天下。”

“官家聖明,當調查真兇!”

“必須調查幕後兇手,還我大宋清白,解除信任危機。”

一些官員聽着趙匡胤的話意和表情,似乎不時官家下的命令,這是另有他人,因此,纔敢陸續表態了。

趙匡胤掃視一週,對着趙光義道:“這件事,交給開封尹光義去做吧。”

趙光義愣了一下,沒想到調查李氏皇族遇害這件事,被交給他了。

不過,此時不是推卸的時候,當即走出班列,拱手道:“臣,接旨。”

趙匡胤微微點頭,宣佈散朝。

趙普看了趙光義一眼,以前親密無間的狀態,此時已經有了一些隔閡。

畢竟,二人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團體。

趙普已經是宋國的宰相,去年幹德二年,就被任命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在他任相後,趙匡胤把趙普看作左右手,大小事務,都向他諮詢而後決斷。

而趙光義同樣是趙匡胤的得力助手,只不過,曾經親密無間的鐵三角,因爲趙匡胤猶豫不決的傳位順序,產生了裂痕。

事情牽扯到了歷史上“金匱之盟”,建隆二年,杜太后病重之時,把趙匡胤叫到身邊,告誡長子:你能做的江山,完全因爲周世宗讓他幼小兒子坐天下,治理不力,人心不服,才讓咱們趙家有了可乘之機,若是周朝有年長的君主,這天下就沒有你的份了。

所以,讓趙匡胤死後,當傳位給他的弟弟趙光義,當時據說在場還有趙普、趙光義,趙匡胤叩頭回復母親,一定會照做的。

其實杜太后死於建隆二年,剛剛從五代中走出來的杜太后,對五代混亂局面記憶深刻。五代時期的帝王在位時間,最長不超過十年,平均在位不足四年,所以,杜太后擔心趙匡胤過幾年有個身體不測,傳位給年少兒子,引發宋國證據不穩,繼續被改朝換代,趙家人都不得善終。

這種擔心放在當時歷史環境,並非捕風捉影,杞人憂天。但這個只是口頭遺言,並沒有記錄在案。

隨着時間推移,趙匡胤覺得自己身體健碩,不會忽然一命嗚呼,對待傳位的事情,也不急於一時,因爲他的大兒子也已經十五歲了,還能等到大兒子趙德昭長大成人,因此,趙匡胤心中其實並不想真傳位給二弟,畢竟兄弟再親,也不如兒子親啊!

而趙普卻是明確的保皇黨,明確支持應該立趙德昭爲太子,而且,當了宰相後,開始對趙光義的勢力進行打壓,上次趙光義保舉岳丈符彥卿掌管禁軍的事件,就是被趙普阻攔的。

此時,趙普和趙光義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眼神中都有冷意,然後轉身離開了。

(本章完)

458.第456章 精兵簡政438.第436章 留下錦囊計364.第362章 熙園詩會303.第301章 好轉跡象554.第552章 監軍之職428.第426章 離別前夕591.第589章 河道偷襲第九十八章 才子對決第三十三章 大醫凜然714.第712章 溫州城破159.第158章 靠靠肩膀沒什麼572.第570章 後悔了不!118.第118章 排練探班(第四更)638.第636章 內訌170.第169章 選擇退婚201.第200章 將計就計679.第677章 宋軍猛如虎420.第418章 備考的日子533.第531章 創辦官企621.第619章 勸降書信到554.第552章 監軍之職137.第137章 佈局(上)587.第585章 箐箐的成長第六章 從未了解過他728.第726章 劫富濟貧第九十三章 徐府詩會(下)437.第435章 大宋興兵497.第495章 成長有目共睹250.第249章 你也不能出事264.第262章 訂婚之事570.第568章 身份不一樣了第三十二章 庭院深深372.第370章 高光時刻208.第207章 反制對手529.第527章 進步顯著310.第308章 調教計劃162.第161章 贖身的煩惱598.第596章 計策歹毒288.第286章 震怒452.第450章 分析大勢357.第355章 要用美人計第九十八章 才子對決716.第714章 平安喜樂纔是福535.第533章 暗中籌備304.第302章 不平事384.第382章 幸災樂禍298.第296章 似曾相識之感646.第644章 監控起來639.第637章 各有策劃133.第133章 白家瓷窯335.第333章 吉王干涉191.第190章 危機來臨505.第50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584.第582章 白家藥坊成立183.第182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772.第770章 反圍剿第一十七章 俠女箐箐580.第578章 殘酷的修羅場599.第597章 人性的考驗419.第417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403.第401章 家的溫馨114.第114章 上架感言!187.第186章 難得有心郎290.第288章 線索633.第631章 拉攏調查532.第530章 澄心堂議政245.第244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519.第517章 春闈之後第八十一章 憐憫之心589.第587章 測試藥效第十章 莫欺少年窮753.第751章 賊心不死725.第723章 陣前對敵463.第461章 設伏接應!555.第553章 捲入其中173.第172章 南唐朋黨之勢412.第410章 爭風吃醋248.第247章 關心則亂第四十三章 德軒社226.第225章 幻想與現實的差距437.第435章 大宋興兵529.第527章 進步顯著第七十四章 知女莫若父244.第243章 新刺史上任776.第774章 久別的小歡喜214.第213章 指點武藝445.第443章 這是個機會!717.第715章 吳越尋對策743.第741章 終見永寧第七十二章 合作推進314.第312章 有所懷疑154.第1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666.第664章 恨其不爭490.第488章 除夕的第一次第二十二章 奇葩老丐768.第766章 露從今夜白295.第293章 初見李後主第三十四章 夜裡私話535.第533章 暗中籌備434.第432章 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