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第623章 彈劾前方統帥

第623章 彈劾前方統帥

金陵城,唐國皇宮。

今日的早朝,氣氛仍然凝重,畢竟東西防線,全都有些吃緊,林仁肇在苦苦抵擋曹彬大軍的攻擊,蘇宸這邊,則被圍困在潤州,也無法派出兵馬去營救,岌岌可危。

在朝會上,圍繞如何動員南部洪州的兵馬,北上勤王,增兵過來,或者遷都洪州的問題展開。

當年李璟選擇遷都,就是因爲金陵城靠近長江太近,沒有戰略縱深,無法拉開防線,只靠一個長江天險防守,過於薄弱,靠近敵人前線過近了,如今真的面臨這個大問題。

但一時間,遷都的事,還是沒有達成共識,有支持者,便有反對者,牽扯重大,很難短期內相互說服對方。

李煜見沒有商議出解決之法,有些無奈,要宣佈退朝。

這時候,魏岑站出來大聲道:“官家,臣有事要奏!”

李煜看了魏岑一眼,問道“魏卿有何事?”

魏岑拱手道:“臣彈劾西路軍統帥林仁肇,東路軍統帥蘇宸,私通敵國,有謀反之心,當革職查辦。”

他說出了這番話,讓李煜和殿內的文武大臣們,都吃驚了一下,這個罪名,不可謂不大了。

李煜蹙起眉頭,問道:“魏卿,此時關乎重大,你可要想好了再彈劾,若沒有真憑實據,彈劾兩軍統帥,便有構陷之嫌了,還會動搖軍心。”

此時,李煜也有些不悅了,因爲李煜也知曉,朝中有三種黨派,孫黨、宋黨、新黨,三足鼎立,在李煜的父皇在位期間,就存在了,當時李璟還親口跟李煜交待,黨爭在任何朝代都會存在,如果沒有多種勢力的黨派,都完全無私心聽命於皇帝,彼此不拉幫結派,是不可能的。

若無結派,很可能就會一黨獨大,反而更危險。

黨派多,需要皇帝來平衡,把握好這股平衡駕馭之道,便是帝王權術了。

李煜當然明白,魏岑與其它兩黨不和,反對林仁肇和蘇宸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這個關鍵時候,站出來搗亂,構陷三軍統帥,影響軍心,那邊其心可誅了。

魏岑從衣袖長袍內,抽出了三四封信,說道:“我軍斥候,在兩線各自發現了宋軍將領,給林仁肇和蘇宸送去了書信,其中有沒我軍劫到,從北方送去軍營的密信,裡面有大宋官家趙匡胤寫給蘇宸、林仁肇的親筆書信,在勸降拉攏,看書信內容,已經不是第一封,許諾種種好處,臣以爲,此事關乎重大,當立即展開調查,否則,兩線會出現兵變倒戈危險。”

他說完這些,要遞交密函書信。

有宦官走過來,接過書信,呈遞上去交給了龍椅上的李煜。

所有的文武百官,在這個時候,都感到了不可思議。

韓熙載、徐鉉、徐鍇、鍾謨、高遠等人,相互看了一眼,也覺得茫然。

李煜看完了幾封書信後,狠狠的拍在桌案上。

“豈有此理,這真是大宋皇帝趙匡胤,親筆寫給林仁肇將軍的勸降信,還有一份是寫給蘇宸的,以及曹彬寫給林仁肇的書信。宋人已經在招降了,要瓦解我東西防線的主帥。來人,傳下去,讓三省六部、樞密院的人,也都傳閱一下。”李煜讓宦官把書信傳下去。

韓熙載第一個接過信函,有些不敢置信,仍然覺得書信是僞造的。

但他親自看過之後,發現裡面內容的筆法,以及還蓋了趙匡胤的印章,絕對錯不了。

對比過大宋趙匡胤曾發來的親筆書函來看,無論是曾經留下的筆記,還有皇帝的玉璽章,都能對上,說明此信爲真。

信函內容,的確是趙匡胤惜才,勸林仁肇將軍放棄抵抗,率軍倒戈,可以到宋國繼續出任大將軍,賜官加爵,而且,看書信內容,不像是第一次,因爲裡面提到了許多沒頭沒尾的說辭,是關於關於上一封的內容的延續,這不得讓人懷疑,林仁肇已經與大宋皇帝通信不止一封了。

而寫給蘇宸那封,也是如此,趙匡胤誇大其詞,對蘇宸讚揚有加,希望他可以順應歷史潮流,歸順大宋,將來能夠建一番豐功偉業云云。

韓熙載把書信傳給了其它人,然後站出來說道:“信雖然是真的,但是我們無法判斷林仁肇將軍和蘇宸是否與北方大宋有歸降的跡象,這只不過是一面之詞,我們當謹慎處理,不能中計。”

魏岑喝道:“這都什麼時候了,東西兩路戰線,不斷被壓縮,隨時有潰敗跡象,恰恰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接到了這種信函,才知曉北方的趙匡胤和敵軍主帥曹彬,都有與林仁肇將軍、蘇宸交往信,此事不得不防!臣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凡事當小心,畢竟牽扯甚大,一旦疏忽,讓林仁肇十萬大軍盡數投敵,那麼很快就可以兵臨城下,圍困金陵城外了。”

陳覺站出來道:“臣覺得魏大人所言有理,畢竟信函爲真,馬虎不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李煜的臉色沉下來,已經產生了濃濃的擔憂,似乎被說動了。

徐鉉站出來說道:“官家,這只不過是兩封宋方的書信,不過是我們截取到的片面之詞,我們並沒有發現蘇宸和林仁肇將軍,親自寫給北方宋人的回信,所以,具體是否有招降背叛之心,不好妄加判斷,輕易採信!”

老臣馮延魯此時開口:“身爲三軍主帥,已經有了這種被拉攏勸降信函,即便他們現在沒有投敵,但是誰保證他日後不會。難道我們整個唐國的命運,就交給兩個人的一念之間嗎,太過荒謬了。

“所以,老臣覺得,即便不撤職兩位將軍的官銜,立即查辦緝拿,也當傳喚回京,當衆進行述職,把這件事說清楚,我們才能繼續重用他們,若是無法自證清明,便關押下去,嚴刑拷問,不說出個所以然來,絕不罷休!”

韓熙載駁斥道:“胡鬧!此時前線戰事吃緊,無論是林仁肇,還是蘇宸,各負責西面與東面的防線,又都是三軍統帥,豈能說召回就召回?”

魏岑笑冷笑道:“都到這個時候了,來往信函已經被我們拿到了,難道你們還要等到他們真的兵變倒戈,才肯相信嗎?”

陳覺接話道:“不錯,必須要召回,同時另換臨時主帥。若是二人是被冤枉的,朝廷也能放心派回去重用!”

潘佑駁道:“此事萬萬不可,絕不能這樣做,否則會動搖軍心!”

徐鉉也說道:“官家,當三思而後行,的確不能就這樣草率下決斷,萬一中了宋國的離間計,可如何是好?”

李煜猶豫起來,畢竟韓熙載、潘佑、徐鉉等大臣說的也有一定道理。

陳覺冷哼道:“即便不調回主帥,也要另派監軍,臣建議,派出皇室最信任的親王前往監督二人,能確保我李唐江山,不會生出叛亂!”

李煜聽完,連連點頭,覺得這個提議很好。

這個時候,朝廷危難,靠臣子來替李家江山打生打死,決定國運,已經有些不可靠了,他的兄弟,鄭王李從善、鄧王李從鎰,都可以派出去監軍,至少他們不會眼睜睜放任唐國滅亡,畢竟這也是他們的李家天下。

“陳樞密使的建議甚好,可派鄭王、鄧王,前去監軍,順便調查此事!”李煜做出了安排。

(本章完)

624.第622章 美夢成真665.第663章 渡江北上623.第621章 大婚157.第157章 酸酸澀澀女兒心232.第231章 陳年舊傷774.第772章 爲靈兒診斷149.第149章 母女私談727.第725章 三面合圍125.第125章 青樓看戲273.第271章 白蛇傳說509.第507章 微妙關係第五十四章 一毛不拔758.第756章 窮途末路682.第680章 朝廷動盪,下旨降罪399.第397章 臨別辭行484.第482章 戰後覆盤第九十三章 徐府詩會(下)329.第327章 樂極生悲第五十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435.第433章 白帝城!501.第499章 復國計劃365.第363章 鬥詞658.第656章 輿論導向714.第712章 溫州城破192.第191章 上門滋事537.第535章 憂心之事773.第771章 蘇宸VS滕川飛207.第206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552.第550章 練功提升540.第538章 南唐對策124.第124章 宣傳鋪天蓋地第二十五章 太守父女第四十三章 德軒社257.第256章 暗中關注331.第329章 一張無形的網379.第377章 長街血戰478.第476章 勝券出現298.第296章 似曾相識之感214.第213章 指點武藝724.第722章 援救策略766.第764章 融洽的關係375.第373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583.第581章 發展軍醫755.第753章 蜀軍中計225.第224章 哪個少女不懷春457.第455章 掌控兵權480.第478章 懷疑與推測172.第171章 閨蜜的小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312.第310章 富國之論675.第673章 惹禍上身239.第238章 算計終成空140.第140章 共乘一騎750.第748章 一個人來扛669.第667章 金蟬脫殼443.第441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517.第515章 春闈來到180.第179章 科舉打算461.第459章 以武服人119.第119章 衙內克紈絝713.第711章 圍攻溫州城338.第336章 三司會審414.第412章 爲難境地464.第462章 丟了膽氣262.第260章 河東獅吼715.第713章 分兵北上147.第147章 中風還是中毒117.第117章 和解(第三更)524.第522章 朝會參政第三十一章 事後風波707.第705章 造船與鑄刀567.第565章 猛將必發於卒伍522.第520章 各方反應第八十章 落井下石258.第257章 古人誠不我欺298.第296章 似曾相識之感773.第771章 蘇宸VS滕川飛165.第164章 品貢會第二十六章 武林軼事353.第351章 公主心思282.第280章 洞裡夜話417.第415章 我沒意見啊!620.第618章 是戰是和第四十三章 德軒社139.第139章 影青出爐712.第710章 輔助之心638.第636章 內訌186.第185章 文壇的另類350.第348章 蜀國皇子631.第629章 出使人選407.第405章 尷尬的誤會216.第215章 這個才子不風流332.第330章 澄心堂526.第524章 蘇宸的策論340.第338章 驗屍190.第189章 挑選侍郎位399.第397章 臨別辭行203.第202章 她是無價的178.第177章 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