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第530章 澄心堂議政

第530章 澄心堂議政

韓熙載交代之後,要帶着蘇宸入宮,去澄心堂親自跟官家稟告,第一策如何具體實施,這樣官家纔會放心。

蘇宸倒是無所謂,他已經想好了如何展開官坊官窯,加大紡織力度, 如何告訴蒸餾酒的辦法,使得國庫充裕。

宋軍即將大軍壓境,那麼李煜也必然准許他的提議,否則,南唐扛不住幾年宋軍的圍攻。

韓熙載和蘇宸進入了皇城,在禁衛帶領下,來到了澄心堂外稟告。

片刻,一名小宦官洪鬆出來,把韓熙載和蘇宸帶入了澄心堂內。

“澄心堂”原是一座便殿,原名“誠心堂”,誠信的誠,李煜嫌其太俗因取名這個“澄心”了。

這“澄心”乃出典於《淮南子·泰族訓》:“學者必須澄心清意,才能明於天人之分”這一句子。

李煜即位後,因其環境幽靜,常在此吟詩填詞,後來成爲他的書房。

因澄心堂外有一片樹林,其樹正好是造紙的原料,爲便利採料起見,便應了皇家工匠之要求,以宮殿澄心堂不遠處的林子內,搭建了皇家工坊,生產“澄心堂紙”, 主要也是爲李後主御用。

韓熙載二人進入了澄心堂外廳, 發現李煜正在內軒裡面議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嚴續,知制誥、中書舍人潘佑,澄心堂承旨秦承裕, 屯田郎中李平,清輝殿學士張洎,正在澄心堂,向李煜闡述要廢除各路屯田使的事。

韓熙載和蘇宸進入之後,在外廳候着,等着他們議論完再進去。

蘇宸隱隱聽到潘佑在陳述:“屯田佃民賦稅太重,已經苦不堪言,罷黜江南一帶的屯田使,已經刻不容緩……”

韓熙載見蘇宸在凝耳傾聽,淡淡一笑,跟他解釋道:“烈祖後期在各地設屯田使,屯田租稅由地方州縣按照常賦統一徵收,以其中十分之一作爲地方官之祿癝。但屯田數量較大,漸漸屯田佃戶負擔重於編戶數倍,而典掌屯田的官吏,持勢滋擾州縣,爭奪民利,層層加稅,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現在要廢黜各路屯田使,召回京城來,不能再給百姓加賦了,這一點,潘佑大人他們改革派,提意還是有道理的。”

雖然黨派不同,韓熙載屬於孫黨,潘佑等人,屬於江左新黨,但是,在有利於朝廷和唐國方面,雙方也有默契,不會在利民上拆臺對方的政見。

過了一會,屋內的幾名官員,各抒己見,終於說服了李煜,決定罷黜屯田使,讓中書舍人安排人起草廢黜法令。

這時候,小宦官洪鬆走出來,對着韓熙載和蘇宸客氣道:“韓大人,蘇狀元,官家宣見,可以進去了。”

“好!”韓熙載、蘇宸一前一後進入了澄心堂的內軒,也就是李煜的御書房。

“臣拜見官家!”

“不必多禮。”李煜目光看向了韓熙載、蘇宸,面帶和氣,畢竟這是目前最受寵的兩位愛卿了。

嚴續、潘佑、秦承裕、張洎、李平等人,看到了韓熙載和蘇宸一起到來,都感到好奇,並沒有馬上離開,看樣子只要官家不讓他們退避,他們就打算留下聽一聽。

他們有同平章事的宰相,也有中書舍人,澄心堂的承旨等,對於朝廷的重大提議、進諫等,的確有旁聽、議策的權利,除非韓熙載是爲蘇宸來謀私利了,那另當別論。

李煜微笑看着衆人,見潘佑、秦承裕、張洎等人,沒有離開的意思,心中也猜測到幾人的的想法,笑着說道:“韓大人帶着蘇編撰過來,是爲了他提意新的策論,能夠解決朝廷困局,國庫空虛的問題。”

潘佑、李平、張洎等人本身就是改革派,一直致力想解決唐國危局,國庫嚴重空虛的狀況,聽到新科狀元蘇宸,竟然剛入翰林,就提出了新的治國策論,頓時來了興趣。

如果有道理,他們也願意支持,如果是想當然,跟他們推行的變革之法違背,那麼,他們也不會客氣,肯定會阻止。

韓熙載說道:“官家,蘇宸對如何建立內庫、官坊、官窯、經商體系等,都有獨到見解,可以讓他詳細說出來。”

李煜點頭:“好,趁着同平章事、中書舍人、承旨等幾位大臣都在這裡,蘇宸,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出來,也讓各位大人,聆聽品論。”

蘇宸上前兩步,站在顯眼位置,拱手說道:“這是臣一些關於經商增稅的想法,請官家與各位大人點評指正。”

“講講吧,狀元公不必拘束。”潘佑在旁加了一句,倒是先認可了蘇宸,表達了善意。

畢竟新黨就是變革派,在推行變法,對於蘇宸也有這個想法,可謂志同道合,都是爲唐國大局考慮,光憑這一點,就值得稱讚、鼓勵。

蘇宸開始說道:“臣的想法,簡單概括,就是開源節流,建立更多官坊皇商,朝廷派人監工經營,打造大型的工作坊和官窯,生產更多的產品,不但刺激國內的消費使用,還能對外貿易,獲取黃金白銀銅幣,戰略物資等,緩解朝廷國庫的空虛,臣把這種官坊,統一稱爲官企。”

“官企?”李煜和大臣們都有些錯愕,對於這個新詞語,感到一點新奇。

“對,就是官方企業,企業這個詞,泛指一切涉及紡織、造紙、印染、造船等製造的工坊,都可以用“企業”這個詞來替代。”蘇宸解釋了這一句現代名詞。

在場之內的人,都是古代高知識、高智商份子,博學多才,所以,聽蘇宸稍加解釋,便已經明瞭。

嚴續蹙眉道:“蘇編撰的提議,莫非是在工坊經商上做文章?讓朝廷加大工坊的投入和生產,與民商爭利不成?”

工部屯田司的屯田郎中李平,也略感失望,他還以爲蘇宸也是要在田地上做文章,建議恢復“井田制”“府兵制”等方面下手,想不到是經商,這種表層措施。

在大臣們眼中,國之根本是土地,古代各種變法,圍繞土地、軍功、賦稅、制度幾方面進行,纔是根本性變革,現在聽到蘇宸只是要加大官商身份,投入生產等,這是與民商爭利,並不是根本解決問題。

畢竟“士農工商”是讀書人根深蒂固的思維,蘇宸從最底層的“商”來入手推動變革,纔會被這些大臣所輕視了。

韓熙載看到潘佑、李平、嚴續等人臉上的惋惜和不以爲然,就知道這些人思維僵化,還沒有真正聽到蘇宸政見的關鍵之處,微笑道:“蘇宸,你繼續說下去,把具體措施講出來,讓官家和幾位大人聽聽,是否能富國強民?!”

(本章完)

608.第606章 刺客風波275.第273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325.第323章 情愫暗生365.第363章 鬥詞150.第150章 獨特的審訊方式493.第491章 歸心似箭434.第432章 反擊!447.第445章 搜查罪證728.第726章 劫富濟貧171.第170章 依她三件事632.第630章 得不到就毀掉354.第352章 宋國使節團705.第703章 出征長樂府717.第715章 吳越尋對策758.第756章 窮途末路340.第338章 驗屍125.第125章 青樓看戲427.第425章 秋闈餘波562.第560章 隨軍出征461.第459章 以武服人141.第141章 困局597.第595章 菩薩蠻第九章 蘇記糖葫蘆680.第678章 來勢洶洶第一十四章 話本合作256.第255章 論功行賞218.第217章 端午小聚648.第646章 與李煜對話188.第187章 四紅顏齊聚首672.第670章 調查幕後真相442.第440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啊735.第733章 冊封名單493.第491章 歸心似箭371.第369章 才思敏捷338.第336章 三司會審第一百零四章 奇怪的數字636.第634章 沒安好心!455.第453章 爭分奪秒482.第480章 善戰非兵680.第678章 來勢洶洶467.第465章 收攬軍心267.第265章 分別763.第761章 形單影隻478.第476章 勝券出現724.第722章 援救策略135.第135章 夜裡私話247.第246章 新的危機590.第588章 事出反常639.第637章 各有策劃第二章 初見白素素776.第774章 久別的小歡喜419.第417章 莫待無花空折枝390.第388章 實幹才能興邦417.第415章 我沒意見啊!274.第272章 尋求對策第二十九章 萬事俱備,只等開刀268.第266章 謀劃在先227.第226章 格物致知401.第399章 回潤州524.第522章 朝會參政520.第518章 揭榜中狀元412.第410章 爭風吃醋194.第193章 解恨出氣222.第221章 君臣心思449.第447章 國法難容181.第180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七十一章 悽然處境140.第140章 共乘一騎733.第731章 吳越投降735.第733章 冊封名單568.第566章 重回潤州城第一百一十章 懇請幫忙341.第339章 法醫蘇宸636.第634章 沒安好心!772.第770章 反圍剿168.第167章 白大小姐的手腕738.第736章 俘虜潘美317.第315章 臨危不亂669.第667章 金蟬脫殼385.第383章 愛已入骨189.第18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531.第529章 格物致知第三十八章 救你命三千694.第692章 沉船事件758.第756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386.第384章 會錯了意第三十五章 城外贈酒第四十八章 韓府小公子255.第254章 有效控制676.第674章 無法接受539.第537章 大兵壓境630.第628章 服從軍令不動搖323.第321章 親手熬藥665.第663章 渡江北上325.第323章 情愫暗生383.第381章 牽腸掛肚172.第171章 閨蜜的小心思668.第666章 準備妥當577.第575章 有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