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請客吃飯

今天來接周方遠,是馬克主動發起的,他和小羅伯特·唐尼是好友,遂詢問對方。

正好唐尼今天沒事兒幹,就跟着過來了,順便把克里斯也拽了過來。

汽車最後停在了一家牛排店門前,這是馬克經常來的一家店,據說味道相當的好。

衆所周知,西方人和東方人不一樣,他們沒有在飯桌上談事兒和增進感情的習慣,西方社會更加習慣在酒會上或者趴體上拉近感情。在這裡,先簡單說一下這個餐桌文化。

說起餐桌文化,就必須先談一談飲食文化,然後才能深入到民族文化。

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民族衆多,但是總體是以漢文化爲主的,而漢文化是源於農耕文化,所以我國的飲食是以穀物,也就是大米和小麥爲主,肉類爲輔的,日常主要以素食爲主,只有在節日或生活生平高時纔會增加肉類等葷菜的進食量,飲料則以茶和酒水爲主。而西方文化起源於畜牧文化,西方人的食物以肉類和乳類爲主,輔助以植物,飲料主要是咖啡、牛奶和葡萄酒。

國人吃飯喜歡全家人坐在一起,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這種從遠古部族流傳下來的聚餐制充分體現了華夏人強調整體,弱化個體的文化特性,也符合傳統文化中“和”思想的理念。西方人吃飯則採取的分餐制,即便坐在一桌,也是每人面前一套餐具,先將自己要用的食品分揀到自己的盤中,大家互不交叉,用餐時也不會相互交談,更不要說敬酒,勸菜這些了,這是西方人強調獨立、尊重個性的體現。

在餐具方面,差異就更甚明顯,衆所周知,華夏人包括亞洲一些黃種人的國家,使用的是筷子、湯匙,吃飯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呢,則是盤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湯則有專門的湯匙。筷子與刀叉作爲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兩種餐具,筷子和刀叉影響了東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兩種智慧。筷子代表着中庸、圓潤,刀叉則意味着直來直去,代表着西方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

西方人於飲食重科學,講求營養。在加工處理菜餚時,必須保持菜品原來的營養價值不流失,食用後能夠給人體提供必須的養分和能量,所以不會去過多的要求口味,只是在顏色搭配、形狀處理上做一些小的加工。國人則不同,對於味道的追求達到了極致,爲了實現味道的最佳,採用煎炸燉煮等各種烹飪手段,不惜犧牲餐品的營養價值。行是菜餚外在的體現,味是食物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形,重口味而不過分展現菜餚的形,這是華夏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華夏文化內斂而不張揚的體現。

西方人對於菜餚的功能定位是充飢,故而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多是生、冷食物。而我國的菜餚是“吃味”的,必須經過精心的烹製才能享用,所以我國菜餚以熟、熱爲主。這體現出西方人注重實際,東方人注重形式,西方人理性,東方人感性的特質。

國人在宴請時,長輩和客人坐主位,其他人側位相陪,席間少不了勸酒、夾菜、寒暄,高興時還會猜拳行令,西方人則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對面而坐,客人坐客位,席間也只是給客人夾一次菜,其他由客人自主食用,相互極少交談,這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體現。

這些都是東西餐飲文化的不同,不過這種差異也在隨着社會的發展而變地模糊。越來越多的國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衛生與營養了,西方人也開始關注因爲飲食結構等原因產生的問題,東西方文化的結合越來越多,相互之間的分界線也越來越模糊。

而在不同的文化之下,具體的禮儀其實也不大一樣。

我國其實就有着一套不成文的禮儀,只是到了如今,真正完全遵守的人已經不多。

比如說入座的禮儀,要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華夏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吃飯爲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高端一點的場合,以及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這樣的禮儀還是能比較好保持的。

普通人家嘛,就自由一點咯,餐桌禮儀固然是重要的,但太過嚴苛,生活也未免太累了。

而西方呢,則是另外一套禮儀了,其中有一些和國內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一些差別比較大。

比如說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儘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隻小麪包;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出,放在旁邊的小碟上。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或髒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爲那可能是取蔬菜和果醬用的。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後纔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吃。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如果有魚這道菜的話,它多半在湯以後送上,桌上可能有魚的一把專用叉子,它也可能與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總之,魚叉放在肉叉的外側離盤較遠的一側。通常在魚上桌之前,魚骨早就剔淨了,如果你吃的那塊魚還有刺的話,你可以左手拿着麪包卷,或一塊麪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撥開。如果嘴裡有了一根刺,就應悄悄地,儘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將它取出,放在盤子邊沿上,別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同樣,這樣的禮儀在宴請中比較多見,普通生活裡,也不是每一戶每個人都能遵守。

除了以上這些,我們國家老百姓的日常餐飲中,也有一些禮儀,算是非常普及的。

比如說不要拿自己的筷子在菜盆裡亂翻攪,在公共的菜盤子裡攪合來攪合去已經夠讓人難受的了,有些人居然還能幹出菜夾到一半,看看不喜歡,又送回盤裡的事,說真的,只要看到這種場面,其他人能保證不吐出來已經很了不起了。

還有吃飯過程中不要挪動菜盤,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往往會忽視這個禮節。平常吃飯的時候,孩子喜歡吃什麼就把什麼放到孩子的面前,到了請客吃飯時,也照做不誤,當着客人的面把菜盤挪到孩子跟前去,遇到這樣的情況,實在是有失禮貌,會給人一種家教很差勁的而感覺。

再有,不要把筷子插在飯碗上,因爲這個造型比較像過年過節是祭拜祖先的擺法,看上去就跟上香祭拜似的,給人的感覺不太舒服。

還有,不要“樹”筷子、敲碗盞。前者在雲貴一帶比較常見,那裡的老年人會用“樹”筷子的方式來問“凶事”。就是拿着一雙筷子唸唸有詞一通,然後把筷子“樹”到水碗中間,手放開後,如果筷子樹/豎在碗中不倒,就說明剛纔唸的那個事情準了,要着手處理了;如果筷子倒了呢,就不厭其煩繼續唸叨其他的事情,看“應”在什麼上。基於這個原因,飯桌上亂樹筷子,就被認爲是不敬的行爲。

而敲碗盞,應該全國人都知道的吧,因爲被認爲是以前乞討人的“職業叫賣聲”,也是被長輩禁止的。敲盤子敲碗,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要飯的,傻子纔會這麼做呢。

吃魚不翻面,這是沿襲了漁民的習慣,取好兆頭的意思。漁民行船海上,最怕的就是遇上不測,翻船,所以魚吃完一面後,不是翻轉過來吃另一面,而是把魚脊骨挑出來,直接吃剩下的那片肉。當然也不是全國都這樣,有的地方不講究翻不翻,而是講究“翻”這個詞,比如說周方遠老家北桐市吧,吃魚的時候就可以翻面,但不能說“翻”,而是應該說“擺”。因爲翻總是不好聽,不管是翻船,然後翻運,都不好,還是擺比較講究。

這些呢,有的是切切實實的關係到一個人的臉面,有的呢,可能會是古老流傳下來的習慣,但終究,能遵守還是比較好一點的。

扯遠了……

今天這頓飯,其實周方遠在飛機上就簡單吃過了,他本來準備下了飛機先睡會兒,然後再吃的,但架不住馬克他們盛情難卻。

而且看得出來,他們其實不太懂東方的這些習慣,請人吃飯什麼的,應該是他們現打聽來的。

到牛排店請客,說實話,是有些不倫不類了,但他們的好意周方遠還是心領了,說到底,他們不過是想要討好自己罷了,如今就算是相對來說最成功的小羅伯特·唐尼,事業也纔是剛剛起步而已,。而且就算他們混得更好,在周方遠面前也不夠看,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多討一討周方圓化你的而歡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e所以會走房源也米有拿架子,或者說,他儘量讓自己的顯得平易近人,讓他們不要緊張。

不過他必須得說,馬克帶他來的而這家店,味道是真的不錯。牛排七分熟,外焦裡嫩,汁水充沛,吃進嘴裡,滿滿的都是牛肉的香味。

美式牛排和法式牛排還不一樣,主要在於切割不同。

美式切割可以簡單地分成八大部分,比如以肩胛骨、胸腹部這些部位來區分,像美國的T骨牛排,這種切割在法式切割裡面是沒有的。而法式切割則像是切成介於肉眼和胸腹之間的切割方式,這在美式切割裡面沒有。而澳洲切割又不一樣,他們會直接把眼肉和上蓋肉分開,這在法國會一起切割。從烹飪方式來講,法式牛排比較習慣用鍋來煎,煎完之後烤。在美國的話,大部分可能是直接用烤架烤制。從搭配醬汁來看,美式牛排的醬汁以熬製肉汁爲主,配菜多搭配土豆和玉米,而法式牛排搭配會更輕食一些。

相較之下,周方遠還是更喜歡美式牛排,味道更佳濃郁,吃起來也更過癮。

76.週末(下)751.酒店業的天才63.李飛的一天(中)432.我現在就可以籤1055.釣魚694.松浦勝人196.挑戰730.三哥吐心聲729.孫胖子跳槽526.菜刀已經舉起103.于禁的怨念268.離港982.瘋狂針對196.挑戰292.一千萬份的銷量441.小馬哥有想法了15.五塊婆婆879.酷愛直升機的周爸823.韓佳人和新遊戲1051.“帝國”的崩塌887.不想結婚555.詭異比賽,賺筆小錢569.遠方漫畫起飛986.忙忙碌碌804.發展與困難239.掏寶網異軍突起894.併發症407.集團成立944.情份與階層488.圈錢的辦法678.商談合作753.酒莊的想法141.帶上二妹一起玩兒225.周方遠的嘴遁模式118.成了大地主了348.娛美德遊戲公司686.特殊女星643.發展的一年155.夢中情話96.田如雲155.夢中情話199.肯德雞來襲624.未來巨頭709.氣死個人!411.手機的最新進展927.電影后續232.初見首富之子642.遠方地產133.收穫的季節586.心亂&暗涌123.大伯的教導1041.與三哥聊聊41.改變和喜訊315.湖心島現狀171.三哥的“交易”12.坦白905.痛苦的感悟527.同鄉會;再見老郭39.郭老師229.周方遠給大久保準備的“神書”81.交鋒779.高爾夫球場725.巨獸兇猛659.網絡反應86、週末補課711.失敗還是成功674.遠方地產現狀234.再到杭城642.遠方地產200.新品再出&小馬哥的好消息786.意義732.此次回家的任務95.爺爺的誇獎97.送卡435.與先知能力無關的第一次聯動765.會所(中)294.李哥的疑惑302.小馬哥的請求1.回到十九年前788.爲明珏鋪路528.師徒392.大話上線542.商場和電影395.相約佳人12.坦白469.鋤頭揮向扶桑362+363.重回校園262.黃大才子和徐導的加盟556.太髒了;新遊計劃792.樂高與玩具836.女團·人造美女516.廣告!782.啤酒-喝多了980.懲罰49.差點把老媽嚇着163.進去坐坐吧568.聲優241.暴雪入手666.神秘人的會見578.這是架在火上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