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怎麼看評論,下午睡醒了,翻了下手機打開作家助手,看到一位書友的本章說。
因爲不是表揚的話,所以也沒仔細看,過了一眼大概意思是憤然表示要棄書。原因是看到蒲素因爲心理因素和孫莉攤牌,孫莉無法接受,要求離婚。
在他看來,原本只當蒲素是好色,男人都好色,所以他理解,但是發展到這個程度,他認爲蒲素絕不僅僅是好色這個程度了,根本沒法忍。最後,他預見了一下蒲素未來孤燈獨影的下場……
首先,蒲素的下場和現狀,多次在書裡有過描述。這位讀者的心情絕對理解,很有可能他可喜可賀地產生了傳說中的代入感。曾經擁有過這樣的讀者,作爲寫手不能要求更多了,只能怪自己沒寫好。
看書這種事,喜歡了可以通宵達旦,看到妙處手不釋卷,嘴巴撅着樂呵呵都是常有的事。而不好看的,以前買實體書時,因爲全款付了錢,不好看有時候也會硬着頭皮看完。
具體到網絡看書,以本人爲例,覺得“毒點”出來了,那是直接點叉或者滑走。沒有沉沒成本,付出的都是喜歡看的內容。至於不喜歡的,實在沒必要花錢買罪受。要是我,別說花錢,倒貼都不樂意。
需要說明一下,這本書原本就不是爽文。哪怕有一些讓書友感覺比較爽的地方,也不是構思製造出來的——生活原本就是如此。
故事的名字叫——“時光”,無疑充滿着回憶。藉着這個載體也算是自我一個深度思考。無論在這裡蒲素表現的多好,或者多壞,都是真實自我特性的一個表現。
想寫一個單純的好人,或者壞人,抑或是小節有虧,大節立的住的人物,感覺都不是那麼難。只不過,那是寫給別人看的。
明人不說暗話。假設這本書從開始看得人就不少,那應該在敲字時會照顧大多數人的情緒。對相關人物該美化就美化,該無中生有的按照喜好胡扯就是了。
只不過從很早開始,這書的走向已經不是爲了取悅別人,很快就回到了原本開書的目的之中。看不下去的總歸看不下去,能堅持看下來的都不是一般人,起碼上輩子不是一般人。
每個個體都是複雜的。大多人在有着開朗、陽光、熱情、善良的外在表現同時,往往還有着很多陰暗、齷齪,卑劣,連自己都不願意掀起來看看的東西。
可以肯定的說,這個矛盾複雜的情況大家都無一例外,只是多少而已。哪怕道德標準很高、無限接近於聖人的存在,只要他還是人類,概莫如是。
2019年十月十日的一篇報道標題:《世界精神衛生日:中國約1.73億人有精神疾病小心身體的報警信號》,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大約1.73億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慮、抑鬱和強迫症等,其中1.58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專家指出:失眠、焦慮、性格改變,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精神科醫生缺乏的現狀亟待解決。
當然,這個數字裡包含了很多是以嚴謹精神醫學來界定的所謂“精神疾病”。而當事人,其實自己沒多少感覺。
蒲素多少精神上面有點不正常。比如同樣一盤青椒炒牛肉絲,在中餐館裡吃就很尋常。但是在清真餐館裡,一端上來就跑出去吐了。從餐桌到飯店外面這十幾步路,是捂着嘴巴,極力控制不要吐在店裡的。而且真的是涕淚橫流,做不得假。
第一次發現自己這樣,記得之前說過,是小學時過年期間和鄰居孩子去逛街。那個孩子比他大兩歲,是乒乓球高手,小學裡能打敗體育老師的那種。
那個孩子當時已經抽菸了,不知道從哪弄了個打火機。打火機是沒有煤油還是沒氣忘記了。八十年代中期,很有可能是安裝火石加點煤油的那種鐵殼打火機。就算有充氣打火機,也是新鮮事物。大部分人還是用火柴,一兩分錢一盒。
說到火柴,估計現在的新生代就算菸民,都很少用了,好像都沒看見哪裡有賣。以前新手抽菸就是從學會怎麼划動自來火,成功點菸開始的。
而且,段位需要考量防風幾級,一根火柴可以點幾根菸,還伴隨着一些迷信,比如不能一火不點三根……等等封建傳說的瞭解程度。
那時候馬路上可以經常看到,女人轉身面對着男人,掀開衣襟擋風,男人等於在她的懷裡劃燃火柴,點着香菸。
這在蒲素看來,是非常浪漫非常生活的一個場景。當然,他也體會過。
那天鄰居孩子讓蒲素陪他去市中心找充氣的地方,兩個人坐上公交車從生活區到了市中心。中午兩個人肚子餓了以後,鄰居表示請客吃飯。
過年都收到了壓歲錢,那時候生活成本很低,物價也不高。只不過八十年代的春節,店面幾乎都沒有開張。
當時只有一個寺廟裡有素鍋貼供應,吃的人很多。開始蒲素覺得沒啥,但是坐在齋堂裡,他就覺得不對。
他平時喜歡吃鍋貼,那天也確實餓了,但就是吃不下。雖然正處於要面子的小小年紀,最後還是和鄰居孩子說,自己坐在這裡想吐,要出去在外面等他。
這種心理,就算到現在他也沒法解釋。那個年紀,印象裡也沒經歷過什麼,更沒人對他進行過指使或者暗示。
蒲家人除了他,對這些都沒問題。而他是連喝牛奶,帶那個綠色標記的都不喝。無緣無故他就是覺得那種地方不是吃東西的地方,心理和生理完全無法接受。
這種心態,其實對他的實際生活有不少影響。平時應酬就有過,一頓飯他坐在那裡不提筷子。
很多據說很美的地方想來想去他也不能去,去了他怕自己要餓死。但只限於飲食,對於女人,在他眼裡只分美醜以及能得手和不能得手這兩種。
其實他去很多地方,都沒法進食,包括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在那邊要麼吃中餐,要麼吃西餐。當地的餐廳,進去就感覺一股刺鼻的怪味。
所有宗教裡,他最能接受的就是道教。雖然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宗教,他也不是接受其信仰,而是可以和道士待在一起。一氣化三清、齋醮儀式這種,他也受不了。至於其他的則一概敬而遠之,大了以後去那種宗教場所,也都是爲了去看古建,看大漆工藝和雕工。
他不排斥任何信仰,只是自己接受無能。玩珠子盛行的時候他也不玩珠子,擼擼手把件。日本很多沉香,極品的都被製爲念珠或者佛像,價格再合適他也不收。這玩意最大的用處就是用來燒,鼻子聞。阿拉伯人就是這麼幹的。
不吃清真不去素齋館,不代表他只針對這些。問題是,大多數西餐館也沒掛十字架,表明天主聖母加持這地方啊。教堂裡開飯店,他肯定也一樣吃不下。
日料也差不多一樣,他去過的日料店除了展示民族特色,就是專注於食物本身了。要是開在神社,哪怕是藍鰭金槍魚刺身,他一樣吃不進去。
以蒲素那個年齡根本沒接受過相關理念的灌輸。老蒲和梅芳都不是那樣的人,而且也沒那閒工夫。天生的嗎?只能說不知道。
算不算心理有病?肯定算。
同樣的東西,換了個地方,哪怕是同樣的人做出來,他也應該吃不出來。
有一段時間,一個星期起碼去常州和杭州一兩次。有一次在常州,原本當晚要回桑海的,第二天上午就有重要的事。
結果在常州車子出了問題,第二天趕第一班車回桑海。那時候車次沒現在這麼多,天不亮到了常州火車站。車站外面有家拉麪館,點了一碗拉麪,結果送面過來的小夥子戴了帽子,他立刻就出去不吃了,餓着肚子到了桑海。
那家麪館看起來很普通。以前桑海很多拉麪館,都是普通的,就是拉麪,中原人開設的很多。
這個心理問題,好在只對他自己有影響。他也知道是怎麼回事,根本就是他自己的神經哪裡開關不對,接觸不良,或者搭錯線了。
至於對孫莉產後的那種心理,也確確實實存在。據他所知,這就不止他一個人了,起碼他接觸到的渣男裡,就不止他一個和他差不多。
當時寫到那邊,自己也覺得很不好,但是結果總要交代的,不然生活繼續不下去。所以草草幾筆,省略了他的內心掙扎和糾結,直接到了他直面孫莉,主動交代的階段。
這書裡有很多對當時的反思,但不代表着對自己的全盤否定。否則,那也是病態的表現,起碼是抑鬱的。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必然是多面的,複雜的。
雖然從始至終,這裡就沒把蒲素說成是好人。諸如“渣男”這樣的詞在他內心戲裡,自己對自己也說了不少。但這也不代表要對他進行全面否定。
心理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句”克服“就能解決的。胖子控制自己吃糖,因爲繼續攝入會更胖。而對高血糖患者來說,嚴重的會死。都是需要克服的,過程和結果能一樣嗎?
況且在夫妻生活這種事上,蒲素肯定願意給自己點時間克服。他和孫莉坦白也就是這個意思。
問題是,對方願意嗎?對方又會怎麼想?
好一點的會想:“他對我沒興趣了……”
差一點的會想:“外面有人了……”
更壞的想法,那就不知道都會想些什麼了。
孫莉是怎麼想的?蒲素知道的是,她提出了第一種,也就是指責蒲素對她沒興趣,而潛臺詞則是第二種。
因爲兩人沒鬧出來,所以她有沒有還想了其他有的沒的?答案是不知道。
所以問題來了。
蒲素出現這個障礙,不是主觀他想這樣。女人在違背自己意願的時候,大概都還能敷衍。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有體會。但是,男人不願意,就真的沒有辦法。
這種情況下,他說了實話。而家庭責任始終在承擔。他自己除了社交應酬時吃喝玩樂,道德上最大問題就是一直和異性有染。
一直以來提供給孫莉的物質和資源,他都絲毫沒有敷衍。甚至在考慮孫莉和整個家庭的未來時,比他自己打算的都多。
既然男人好色能理解,那麼蒲素在有了包括音樂好仇子英這樣的女人後,爲什麼還是沒有出現對孫莉地位的動搖?甚至很自然的在她懷孕後立刻就倉促結婚了?
蒲素對家庭的付出,對孫莉的人生規劃都是假的?渣的?
總不能說因爲他好色花心,那些付出的真金白銀以及煞費心思提升孫莉的舉動都是假的了吧。
她都是桑海戶口,名下兩套房了。手錶珠寶、車子這些還不算。不含糊的說,因爲蒲素,孫莉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這是客觀事實!
當然,以孫莉的條件,沒有蒲素也很可能會出現李素,王素……
只不過,那都是未知了,沒有發生過的,不能確定。
不怕被駁斥爲無恥。客觀的說,哪怕蒲素在外面玩出了渣男新高度。對此,孫莉其實是不知情的,或者沒有什麼實際證據。
沒錯,哪怕他再壞,你不知道,就等於沒有。很多案犯案發以後,採訪其同事都說:”看不出來啊,平時人很好啊……“
那麼孫莉所知道的就是蒲素主動坦白的,心理上產生了這個問題。那她又是怎麼選擇的呢?
難道夫妻之間不是應該同舟共濟?起碼要鼓勵安慰一段時間吧?她又是怎麼選的呢?答案是,頓時像是變了個人。
這麼多年,有些事情不可能不想。她這態度能對蒲素沒影響嗎?如果換做她一名一文,還是在帝皇殿當諮客的時候,會不會一樣還是會把事情做的這麼徹底?
如果沒把她送出去,在外面接觸到一些她從未接觸到的思想以及人,事情走向會不會還會這樣?
蒲素和她坦白,不是表達其他意思,而是免得她爲了那種事糾結,猜疑。事實證明他太年輕了,把孫莉想的太簡單。或者,孫莉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孫莉了。
他哪裡想過喜得幼子之後,很快就要妻離子散?這難道不是人生重大挫折?
況且離婚後,他還是承擔了很多根本不應該承擔的責任,尤其是孩子去了她那邊以後。當然,主要她是藉着孩子的名義,蒲素考慮的也是孩子都一一照辦了。
說這些,沒其他意思,他從沒想過孫莉是多壞的人,這世界上,除了殺人放火,應該沒多少真的所謂壞人。況且有的人就算殺人放火了,也未必真的有多壞。很多情況下,只不過是比在外面的人多走了一步,運氣不大好而已。
有過肢體衝突的人不少,一不小心你把人眼睛弄腫了,算是運氣好。要是弄瞎了,從此就有了新的社會屬性了。
我們都是複雜的,只不過有些人意識不到這點。沒有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這個世界看上去就是這麼簡單。
尤其是那些動輒高談道德的人。看到這樣的人,大家真的需要警惕。鑑別起來很簡單,那些把自己的隱私保護的很好,幾乎無跡可尋的人。所有的公開痕跡,都是批判,指責……
而且只要一旦發聲,就站在足夠的道德高度上,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種人的存在,就和蒲素的天生病態差不多。只不過蒲素只是不能進食,而他們生來就是爲了懟人,彰顯道德優越感。
區別是蒲素隻影響自己,他們影響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