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李隆基的心思

一日之後,朝廷辭官之人達百人之多,其中不乏二三品的朝廷要員。

在不久之前,朝廷爲了對付世家門閥,已經對朝廷進行了清洗。現在又多了百人辭官,整個朝廷幾乎要停擺。

理學的門人雖然有才氣加持,人人思維敏捷,精力充沛,但是畢竟最高等級也就是舉人。舉人可以擔任七八品的小官,但總不能連三四品的官員也讓舉人來做吧。

至於提拔朝廷原有的低級官員上位,那更不可能了。那些小官論起能力,還比不得理學的舉人呢。

不過,李隆基隨即就下了一封命令,讓天下十道節度使及部分的州刺史回京擔任三省六部的要職,至於原本的節度使權職一分爲二,由新任節度使和採訪使分攤。

他的這道旨意,再次令天下的局勢變得迷霧重重。

在天寶元年之前,地方上的事情都是由節度使和採訪使共同治理的,李隆基上位後,才改變爲節度使一家獨大。這也是爲了更好的節制周邊敵人,避免了內耗。

現如今皇帝重新恢復了舊制,到底有什麼用意?

現在南方的李明秀開始造反動亂,本來是該增強地方力量的時候,偏偏皇帝調動了原本的節度使回京,還進一步的削弱地方實力,這未免太過於莫名其妙。

與這個一比,敕封周元宗一事,反倒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那些庸碌之輩,又豈能知曉朕之深意。”李隆基翻看着手中的奏摺,將又一本勸誡的摺子扔到了一邊,冷笑着說道。

他之前加強節度使的力量,一是爲了增強對四周敵人的防禦,二則是減少朝廷的軍費開支,讓那些節度使自負盈虧。

這一步實際上也是有風險的,短期內還好,若是時間長了,難保那些人不會起自立的念頭。

但是,隨着聖廟在各地的建立成功,他對理學門人的掌控加強,他已經不需要用節度使去守備地方了。

相比起心思各異,權力巨大的節度使,那些理學門人很明顯更值得信任。

一道之地,至少有舉子三百,秀才數千,童生不計其數,哪怕是最低級的童生,放在軍隊中都能擔任低級軍官,隨意就能組合成萬人的精銳。

有了這些人幫助他掌控地方,節度使的存在就變得雞肋了。

那些節度使做了那麼久的封疆大吏,文武兼備,回到京城做三省六部的主官,那是綽綽有餘的。

李隆基藉助着這一次的機會,不僅徹底完成了對朝廷的清洗,更大大增強了自己的掌控力,可謂是一舉數得。那些庸人,哪裡能知曉他的謀劃。

要說起來,這都要感謝傾城的提點。

念及傾城,李隆基的心頭就軟了下來。這個天下,唯有傾城纔是最懂自己的。

他這一次冊封青城派的周元宗,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根據他的探子瞭解,青城派現在修行的是所謂的全真道法。這全真道法只修神魂,不修肉身,在鬥法能力上很強,也不像正一道法那樣時常有災劫侵襲。

這些都不是重點,李隆基自己又不能修道,全真道法的優點缺點跟他無關。

但經過傾城的指點,全真道法不修肉身的特點,卻是大大利於朝廷的。

朝廷爲何忌憚修士,還不是因爲修士哪怕被封禁了法力,僅憑一身肉身力量,也能在戰場上來去自如,堪稱百人敵。

相比起來,全真道法對朝廷就太友好了。

在朝廷氣運壓制下,全真道法的修士一身的法力都無法施展,只能乖乖任由朝廷宰割。如此一來,不就變相的將這些方外之士變成了朝廷的治下之民?

朝廷的一大隱患,至此就能消弭。

跟這個比起來,青城派在十年前和朝廷爲敵一事,反倒不值一提了。

朝廷不僅不會追究此事,更要敕封青城派的道士,讓他們在京城內設立道宮,將全真道法傳授出去,最好所有的修士都修行全真道法,這樣朝廷就安穩了。

朝廷對內掌控聖廟,對外壓制道門,所有的超凡力量都掌控在手中,豈不美哉?

而且,李隆基還有更深一個層次的考究。

理學雖然是忠誠於他的,但可以料見的是,未來的朝堂肯定是理學一家獨大。這股力量如果無人制衡,恐怕真有可能威脅到皇帝的權力。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哪怕理學衆人忠君愛國,同樣會有意無意的壓制皇帝的力量。

他有意的扶持青城派,就是打算將其培養成自己的私人勢力,用以跟理學抗衡。

“陛下,靈羽妙勝真人求見。”李隆基心中回顧了一下自己的謀劃,正值得意處,卻聽到有內侍前來稟報。

“真人來的好快,快快請進來。”聽到稟報,李隆基也回過神來,收拾了一下心情後,就讓人將靈羽妙勝真人請進來。

這靈羽妙勝真人,正是周元宗。

本來朝廷準備敕封王曜景的,但根據青城派的人所言,他們的掌教雲遊去了,不在宗門,現如今主事的就是他們的大師兄。

對於朝廷來說,封誰都是一樣,於是這真人的敕封就落到周元宗身上。

周元宗穿着一身藍色道袍,頭戴冠帽,因爲修行有成的緣故,他整個人的氣質頗爲出塵,再配合那一身俊秀皮囊,一見就令李隆基眼前一亮。

“不愧是得道真人,當真有仙人氣也。”李隆基忍不住誇讚道。

“陛下謬讚了,貧道不過是山野之民,哪裡當得上皇上如此讚譽。”周元宗表現的很平靜,始終不卑不亢。

見到他這般表現,李隆基對他更加滿意了。

“真人想必已經知道朕喚你來的意圖了,你可願意替朕效力?替這大唐效力?”李隆基跟周元宗說了些閒話,終於說到了主題。

周元宗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額頭貼着地面,雖然不發一言,但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好,既然真人沒有異議,自今日開始,你便爲青城道宮的兩街道門都教授,一應道官皆由你來選定任免,朕只盼你替大唐多多培養些傑出的修士。”李隆基伸手在一旁取來一方道印,遞到了周元宗的身前。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地再無李存勖第六百一十九章 異能升級第四百六十一章 見皇帝第六百零七章 祖師堂風波第一百四十八章 冬日的太陽第七百一十章 內力第六百七十五章 靈氣復甦第六百四十八章 十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天命寄託之物第二十五章 神打三境第五百七十七章 這個世界不科學第七百五十一章 崩壞第六百章 天庭正神第四百二十三章 洞天一敘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果第六百二十二章 青城立派第五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七百四十七章 淨光舍利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闖軍營第八十九章 西摩爾第九十五章 髮匪第五百八十五章 倒塌的半壁江山第六百六十八章 李隆基的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死神來了第五十三章 大有收穫第五百六十七章 忽悠第六百七十四章 挖了根基第五百一十一章 找上門去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綻暴露第六百八十五章 暴走的皇帝陛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十二品蓮臺第五百零三章 契丹來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四生劍派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我走一趟第二百零六章 人皮筏第三百六十八章 借你百年國運第一百八十八章 生死輪換第二十四章 命神第四百九十五章 迴歸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入王宮第二百一十三章 鏡明先生第二百八十章 大宋亡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降祥瑞第八十六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九十六章 靈異天命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下大亂第四百一十二章 廝乩第十三章 新軍第十章 義和團第一百一十二章 炸藥第三十一章 亂第七百零五章 折服桓玄第七百六十二章 打上城頭第八十八章 潰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紫氣三千里第五百五十一章 被動出現第五百四十章 試驗品第二百四十一章 化一國爲己身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場交易第三百四十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拜第一百八十一章 毒藥第六章 清末第二百四十一章 化一國爲己身第三百七十四章 恕罪第五百五十四章 內鬥第七百五十五章 隘門關外第四百九十八章 鍾謨第一百六十二章 神魂異能第一百五十二章 死亡之音第九百七十四章 災難四起第五百零五章 黑氣第三百零二章 天雷地火第七十章 笑第五百一十四章 焦屍第六百零五章 舊神出現第七百六十四章 同歸於盡第七百二十五章 北府南上第三百零一章 有情況第七百一十八章 楊玄機第三百六十九章 夜叉境第四百零八章 心血來潮第五百三十三章 朝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慘烈廝殺第三百九十二章 羣魔亂舞第七百零九章 開天門第六百零五章 舊神出現第二百六十八章 暴走的黃子澄第四百五十二章 東宮隕落第三百五十四章 精神異力第一百四十一章 好一條猛漢第二百五十一章 亡者歸來第四百七十五章 天降隕石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龍相爭第六百二十章 龍虎驚聞第五百零四章 又見靈異第一百九十九章 長生天第四百四十三章 缺點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