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再造玉皇

金陵城外的圜丘處,爲大明的祭天之所。

圜丘通體呈圓形,以漢白玉壘砌而成,寬有二十一丈。王曜景身穿玄色冕服,頭戴平天冠,神情肅穆。

在其身後,文武百官列居兩排,在更遠之處,披堅執銳的士兵身姿挺拔,陽光照耀在他們的身上,在地面上投下了極短的影子。

王曜景身上的氣運呈現玄黃之色,純正厚重。隨着這些修道者被他鎮服,大明的氣運不僅很快恢復到了巔峰的水準,甚至一路飆升,已經有了盛世的跡象。

圜丘上空,雲蒸霞蔚,霞光化作千萬道,紫氣隱約瀰漫、而他身上的真龍氣運,更是鼎盛到了極致。

古往今來,也只有在盛唐時候,纔能有這等氣象。

但王曜景知道,如今大明的氣運還未真正達到巔峰,等到漠北被滅,西南平定,氣運纔會進一步的暴增。

“祭天大典,開始。”就在王曜景心中思維轉動之際,卻聽到一名宦官唱聲喊道,打斷了他的思路。

“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各得其所,庶物羣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予祗承天序,謹用祭告。惟玉皇昭鑑……”王曜景的手中持着祭天禱文,大聲的唸誦道。

他只是用常人說話的聲音誦讀着,圜丘地處開闊,一衆大臣距離比較遠,只見到皇帝在誦讀祭文,具體是何內容卻是不知道。

而那些靠的比較近的太監,文化水平都不高,也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

王曜景的這篇禱文內容卻是大逆不道,之前在大宋時期用過,只是當時的誦讀者是趙佶。而這篇文章,也讚頌的也不是昊天,而是玉皇神。

在天空之上,一尊尋常人看不見的虛影凝實了出來。身穿金黃袍服,面容儒雅,頭戴平天冠,渾身散發着浩大的氣息。

正是那玉皇神。

當初在大宋的時候,剛剛凝聚出來的玉皇神就被幽冥巨龜給偷襲擊殺了。但玉皇神是王曜景創造出來的,那一點玉皇本源依舊掌握在王曜景的手中。

既然玉皇神在大宋時期凝聚不成了,那就帶到大明時期來。

雖然大明時期的天命是完整的,但好處也是很明顯。那就是其餘人對於天命的瞭解還處於一個極度膚淺的地步,而且王曜景在此地已經沒有了對手,他只要小心的避開天命,就能高枕無憂。

而凝聚玉皇,就是他在此地最大的收穫。

玉皇神不是正統,但是,天命卻管不着。因爲這裡面並無神通干涉,按照天命的規則,這也是在允許範圍內的。

在大宋時期玉皇神的毀滅,也不是天命阻攔,而是幽冥巨龜出手的緣故。

隨着大量大明氣運的灌輸,玉皇神越來越凝實,並且從其神體上,分出來一道道金色的細線,與大明的氣運糾纏到了一起。

王曜景祭祀玉皇神,並非是吸乾大明的養分,供給到玉皇神的身上。這樣做只能是涸澤而漁,一旦大明被吸乾了,玉皇神也得崩潰。

所以,他的做法是將玉皇神和大明捆綁到一起,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且,這對於大明而言,也是有好處的。沒有和玉皇神綁定之前,大明的氣運散亂且無意識,一有災劫,就可能四處起火,引起連鎖反應。但是,當玉皇神和大明氣運連接到一起之後,就能有意識的預測和調控氣運,將許多的危機扼殺在萌芽之中。

玉皇神逐漸的看不清本來面目,遠遠望去,只能見到一道數百丈的身影佇立在圜丘上空,其雙腿和大地相連,身上密佈着無數的金色細線,好似雜亂無章的線頭。

大明的氣運沿着玉皇神的雙腿進入其期內,在轉過一圈後,又從這些線頭送回到了大明氣運之中。

在一遍遍的循環之後,玉皇神的面目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二者之間的氣息也越來越趨同,到最後幾近一致。

……

祭天之後,日子過得飛快,大明的氣運有條不紊的增長着,各地的狀況也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修道者的神通之下,無數的蓄水池和陂塘被挖掘了出來,水患問題被極大的解決。

西南的山地被清理平整出一道寬闊的道路,大量的瘴氣也被一掃而空,朝廷大軍進入西南,已經再無任何障礙。

正好王曜景新招募的軍隊已經訓練完畢,正好派遣到西南去,平定當地的土司。

唯有漠北的荒漠草原,想要改造成肥沃土壤,卻是一個浩大的攻城,修道者雖然實力強大,但並沒有到改天換地的地步,需要花時間和精力一點點的改造。

不過,就在這一切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王曜景卻得到了玉皇神的示警。

圜丘的上空,玉皇神高高佇立,一張平整的地圖畫卷緩緩展開。大明的江山在上面一覽無餘的展現,其中西南和漠北地區隱約有些模糊,代表着還未被完全征服。

而在畫卷的黃河之處,卻瀰漫着一層黑氣。這在氣運之中,代表着有災劫要生出。

“黃河……這是代表黃河即將發生水患嗎?”王曜景只看了一眼,便猜到了什麼。

自古以來,黃河水患便是朝廷頭疼的緊要大事,黃河雖然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但這條河流卻極度的桀驁不馴,時常改道,每次改道都會大量的淹沒四周的田地和城市,導致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流離失所,無數的性命消亡。

只是,王曜景早早的就派出修道者前往黃河疏通,制定河道,並在黃河的四周修建蓄水池,將河水引到四方,按照道理,短期內已經不會有水患纔對。

“看來……天命終究有所察覺了。”以王曜景跟天命打交道的經驗來看,此事必然是天命開始無意識的影響家國氣運。

王曜景大肆的調用修道者,這本身就是違背天地規則的。隨着近些時日鬧出的動靜越來越大,大明的天命終於要有動靜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白高大夏天神第三百二十四章 拜見第六百五十章 劍意蒙塵第三百四十一章 刀第六百六十七章 乾綱獨斷第七百三十八章 過路人第二百零二章 明軍受挫第二百二十五章 國運鎮壓第六百一十九章 異能升級第七百一十七章 酆都建立第六百一十九章 異能升級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下城隍第六百零一章 幽冥泉眼第六百七十六章 聖賢入廟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掌捏碎第二百零三章 夢一場第七十二章 布袋張第二十章 生死搏鬥第四百三十六章 漫天過海第三百八十三章 無上金身第五百二十六章 力敵第六百三十九章 福禍相連第二百九十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五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羣魔亂舞第四百九十三章 綁架大明朝第七百二十章 屋頂鏖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雨夜驚雷第二百二十章 最後一步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海派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可名狀第七百三十九章 大將軍第七百六十七章 意外出現第六百三十一章 蹊蹺之處第二百三十八章 強敵環伺練神通第七百三十二章 佛子第六章 清末第六百八十四章 咄咄相逼第一百三十九章 膨脹第二百零三章 夢一場第一百章 當街殺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二龍相爭第六百六十九章 再入純陽第一百六十二章 神魂異能第四百六十九章 玉皇第六十四章 殺伐果斷第二百八十四章 入城第五百一十章 抓捕第四百二十四章 護山百年第三百三十五章 雲海翻騰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安城外第二十八章 索倫部第七百五十四章 毀滅邊緣第四十三章 反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勾攝拘役第三百八十八章 天命寄託之物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與罰第三十五章 受傷第六百零九章 道法差異第十三章 新軍第七百五十六章 圍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光暗第一百四十九章 非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意民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神霄一府總諸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蛇匯聚第六百五十五章 辦一件事第四百一十章 困境第一百四十四章 生而爲人第四十五章 槍!第五百七十三章 紅葉坊第七百零六章 挑事第八章 終遇人煙第五百八十三章 交鋒第二百六十三章 敗筆第六百八十六章 奶爸王曜景第七百一十四章 氣開天門第六百三十五章 畫地成河第五百二十二章 月圓之夜第六百二十六章 講道第三百五十六章 無法抵擋第七百四十七章 淨光舍利第六百六十八章 李隆基的心思第五百一十一章 找上門去第五百九十七章 實力大進第三百九十九章 光暗二元第四百九十七章 紀國公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百四十七章 淨光舍利第六百七十五章 靈氣復甦第四百三十六章 漫天過海第五百一十四章 焦屍第四百六十五章 羿神派神像第二百五十五章 殺戮開始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皇登基第四百八十章 法禁加強第二百八十二章 山河破碎第二百一十九章 化龍點睛第一百零五章 無解的存在第二十九章 餘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