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政事堂

好在4個女人都比較善解人意,所以暫時並沒有爆發什麼太大的矛盾衝突!

……

第2天一大早,沈雲峰十分高調的出現在了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政事堂!

這裡就是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了,趙平安每天都會在這裡辦公!

當然,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些別人,不過不管是誰,只要是能出現在這裡的,通通都可以稱作宰相!

大唐帝國早期實行的是羣相制,這裡的宰相指的就是政事堂中的諸位大佬,帝國的許多決策和政令都是在這裡發出的!

其實也可以叫做三省六部制,政事堂實際上就是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集合體,中書省負責擬定聖旨而門下省負責審查,兩者加在一起就是大唐帝國最核心的權力機構了!

當然,在這裡可不能忽略了皇帝的作用,皇帝對於任何政令都擁有否決權,也可以一意孤行,不過具體的情況如何還得具體分析,就比如現在的皇帝李曄,他的權力已經被限制到了非常小的地步,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比不上政事堂的一個宰相!

“參見趙王殿下!”

“給趙王殿下請安……”

……

沈雲峰這一出場,自然是有不少人行禮問好的,但卻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虛情假意!

這些人始終看不清形勢,哪怕沈雲峰已經徹底掌控了長安及周邊地區,他們依舊認爲振武軍是外來戶!

有了這個認知,那排擠和不配合也就是必然了,雖然不敢明目張膽,但暗地裡的小動作卻是少不了的!

“趙王殿下此來所爲何事?”

寒暄完畢,尚書令馮啓年最先站了出來。

尚書令是六部的最高長官,算得上是位高權重,但以他的身份還不足以進政事堂,唐昭宗之所以把他安排在這裡就只有一個原因,馮啓年和沈雲峰的關係不好!

更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馮啓年就這樣進了政事堂!

政事堂本來有7個人,他們分別是中書省的兩位中書令,門下省的兩位侍中,再加上趙平安和馮啓年,最後一位是劉景軒,不過劉景軒掛了,所以這個位置就空了出來!

中書省就相當於皇帝的高級智囊團,他們平時就負責起草聖旨,抑或是替皇帝出出主意,打頭的只有6個人,分別是兩位中書令和4位中書舍人,這6個人是經常能見到皇帝的,所有身份地位最高,剩下的都是一些小蝦米,不值得關注!

兩位中書令是不分主次的,直接對皇帝負責,具體的官職可能不太高,但卻有宰相的名分,所以實際權力還是很大的!

門下省的主官叫做侍中,同樣是兩位,再往後是四位給事中,這個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審覈聖旨,權利和中書令不相上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更高一些,因爲就算是皇帝的聖旨他們也有資格駁回,而這個部門的主管是當之無愧的宰相!

沈雲峰的目光四處逡巡,最終落在了門下省的兩位侍中身上,這兩人等年紀差不多,都在50歲左右,其中一位面色和善就,像是一個老壽星……

他本人姓周,名揚,字景臺,從先帝那會兒就是門下省的主官,待到今天已然是德高望重!

另外一位侍中姓吳,名中光,字守禮,他是最近一段時間才被提拔上來的,聽說還是皇親國戚!

發現沈雲峰在看自己,周揚和吳中光都挺緊張的,他們雖然認爲沈雲峰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對方身上的氣勢也讓人害怕!

“趙王殿下,您在看什麼?”

周揚橫眉冷目但卻色厲內荏。

“也沒什麼事兒,就是隨便看看……”

沈雲峰的回答有些隨意,但他當然不是隨便看看那麼簡單,他在考慮着如何把這兩個人拉入自己的陣營!

趙平安和魏子瑜曾試圖這樣做過,但兩個人沒有成功,並且還一致反饋說,周揚和吳中光是最難啃的兩塊骨頭!

只要攻克了這兩塊骨頭,那剩下的人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想要促使一個人變節無非從4個方面入手:金錢權力,家庭,朋友。

當然,這個說法也並不絕對。不過如果有人能夠扛住這4個方面的原因,那他就是聖人,對於這樣的人,如果不能毀滅的話那就儘量離他遠一點!

“這裡是政事堂,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趙王殿下的身份尷尬,要是沒什麼事兒的話還是離開的好!”

說這話的人是周揚,並且他說話之前做了一個深呼吸的動作,那是在鼓足勇氣的表現!

沈雲峰一直認爲,聖人應該是無所畏懼的,即使是刀斧相加也不會感到恐懼,周揚明顯不是這種人!

那他就是可以被拉攏的!

“對,你說的很對!我確實還是離開的好!”

沈雲峰說完就走了,走的非常乾脆,而且從始至終都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快!

周揚的眼神裡流露出一些複雜的情緒,就他的瞭解,沈雲峰可不是一個輕易退縮的人,他能打垮契丹人,打垮李茂貞,打垮朱溫水,難道就唯獨畏懼自己嗎?

誰要是這麼想,那他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笑最無知的人!

可既然不是畏懼,那他爲什麼要離開呢?

周揚註定是來不及對這個問題深思熟慮了,因爲沈雲峰走後政事堂的諸位宰相們馬上就開始了今天的議題!

如今的政事堂總共有6位宰相,除了馮啓年,趙平安,周揚,吳中光之外,剩下的兩個人分別是鄭克中,王燦!

王燦是三朝老臣,一直都沒有什麼拿出手的政績,但也沒有什麼明顯的錯誤,而且他還活得久,所以它就平平安安的到達了現在的這個位置,而且由於年齡很大,絕大多數人都會給他面子,哪怕心裡不以爲然!

周燦也是一個非常懂事的老好人,他從來都不會和誰針鋒相對,能忍讓的時候也儘量忍讓,哪怕是些年輕的新晉官員他都以禮相待!

這種處事方式讓他一直都平平安安的,而且還收穫了極大的聲望!

第214章禁軍第27章泥水匠和棱堡第193章都是公主第260章無奈第330章各方反應第417章九月十二第368章李茂貞的野心第358章背後之人第310章趙王府第23章上任第396章應對第180章成立第434章 大利城之危第165章回紇第41章軍規第362章真相大白第336章皮影戲第42章諸事繁雜第444章最後一發第165章回紇第175章太弱了第325章小道消息第256章旅途第359章後手第156章巧合第82章李匡威求助第200章進攻計劃第272章動手第117章反殺第139章武器裝備第440章先手優勢第11章宣誓效忠第277章大禮相送第418章太子第87章改組進行中第163章風雲涌動第408章三月之後第346章相遇第398章立太子第201章四個師長第171章無題第226章龍擡頭第365章一切妥當第37章鑄城第445章拿下河東第50章結盟第185章還要擴軍第33章殺第307章錯愕第113章相見第175章太弱了第257章東羅馬帝國的阿琉克斯第167章賞罰分明第194章未必是壞事第288章增援第79章回不去了第299章死守第270章留宿第445章拿下河東第113章相見第299章死守第37章鑄城第333章長安第82章李匡威求助第281章又見聖旨第364章官方貨幣第434章 大利城之危第395章入長安第314章試探第296章望遠鏡第114章承諾第255章自貿區設想第144章武器第66章算計第108章偷偷窺視第188章賜婚第359章後手第176章查馬力第255章自貿區設想第285章紅衣大炮第412章博弈第260章無奈第27章泥水匠和棱堡第227章你家夫君第278章造船廠第99章意外的饋贈第190章開始流通第10章醫術無雙第23章上任第383章朱溫的野心第170章如何拉攏第26章匠作營第120章詢問第346章相遇第197章平靜第387章集團軍第123章夏綏節度使第368章李茂貞的野心第120章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