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徐氏遺言

98 徐氏遺言

“你意思是說,太后不願意?”尤氏不屑地笑了聲,“隸兒,你何時變得是非不分了?太后有什麼理由不願意做這個事?倘若太后不願意,何必之前主動讓人與我提及這個事?”

“母親。你認爲這事兒是太后自己想起要做的嗎?”朱隸說這話時,慢慢吃了口茶,不緊不慢,紋絲不亂。

尤氏益發不可思議的口氣說:“怎麼?不是嗎?”

“母親是不是忘記了?護國公府人越多,對於皇家來說,是越好的事,還是越壞的事?”

尤氏臉上劃過一抹驚詫,瞬間沉了下來:“當然是不怎麼好的事了。”

“這就對了。這樣不得力的事兒,爲什麼太后之前想做呢?”

其實這個答案根本不需要多想。尤氏內心裡深深地吃了一驚。原來皇家裡打的是這個算盤嗎?因爲想着逼走她現在的這個兒媳婦。

“母親。”朱隸的聲調沉穩地說,“母親你是個聰明的人,孩兒和敏兒一直都敬重於母親。母親不該被對方拋出的誘餌混淆了視線。”

“可是這事兒——”尤氏重振起精神,說,“她不走,不離開護國公府不就一切順理成章了嗎?哪戶人家不給自己家兒子納妾的?她難道在家裡是沒有家教嗎?不知道自己老公必須有幾個女人侍奉嗎?”

聽到尤氏這話,朱隸深深地皺了下眉頭,茶盅重重地一放在桌子上。

被這個聲音震到的尤氏,不可置信地看着兒子:“隸兒,你——”

“母親不要忘記了。當初孩兒是個死人,敏兒沒有顧忌這點義無反顧嫁到護國公府,嫁給本王,可如今,新婚不到一個月,母親硬要讓孩兒納妾,這無疑不是針對敏兒嗎?”

“我哪裡針對她了?!”尤氏生氣地說,“納妾是哪家哪戶都有的事兒!不是唯獨我們護國公府。她要是連這點都不能接受的話,認爲她是高人一等,她想走就走。我們家供不起這尊大佛!”

尤氏的吼聲,連在門口守着的幾個丫鬟婆子,都能聽到一清二楚。

方嬤嬤心頭一陣緊張。尤氏不知道而已,可是,她們這些跟着李敏許久的人,都是知道李敏脾氣的。李敏放話了說是要走,肯定是會走的。到時候尤氏會不會後悔了,可就難說了。畢竟連太后都聲張要挽留李敏。

話說,尤氏怎麼會一時糊塗了呢。現在朱隸都一開始把話挑明瞭,說明這事兒對護國公府的利弊。可是,尤氏一點都不能接受。究其原因,可能是婆媳之爭。尤氏自認爲是這個府上最高女主子,想怎樣就怎樣,哪怕是自己兒子,都是不可以插手這個事的。因爲娶什麼老婆,納妾不納妾,不是兒子作主張,是父母做主張的事。

李敏在房裡,讓念夏關上門,再等春梅說。

春梅這個丫頭,平日裡都不喜歡做聲的,所以,反而好做暗探。李敏當初帶這幾個人過來時,早先做好了她們各自的分工。

比如念夏,李敏讓她主要是在臺面上動作,因爲念夏根本按捺不住性子,但是能多少唬住人。春梅性格文靜,擅長打聽。尚姑姑經驗多,宮內經驗尤其多,可以當她內外的參謀。

對着李敏,春梅點了點頭:“大少奶奶,奴婢都打聽過了。是大少奶奶這樣想的沒有錯。夫人她之前嫁入護國公府時,當時老太太已經都不在了。”

當初尤氏之所以可以在護國公府裡一手遮天,除了自己老公疼愛以外,更重要的是,上面公公婆婆都已經死了,當然沒有人可以和尤氏作對,給尤氏心頭添刺了。

真是知心彼心的東西,尤氏沒有過這種經歷,怎麼可能完全理解她李敏。要尤氏想,尤氏肯定會說,我當時沒有婆婆,可你現在有婆婆。是不是你李敏該首先想着孝敬,想着首先要聽婆婆的話。

李敏默然的臉容,讓春梅和念夏兩個丫鬟心頭裡都一揪,生怕她會做出什麼事來。

“大少奶奶——”念夏不禁抽了下鼻子說,“奴婢早在尚書府的時候說過,無論小姐要做什麼事都好,奴婢和徐掌櫃王德勝,一輩子都是二姑娘的人,絕對不會離開二姑娘的。”

李敏擡頭看到她們兩張比她更糾結的臉,突然感到想笑。她自己都早已想得開,沒有想到兩個小丫鬟比她更想不開。

“沒有什麼好想的。女子本該自強自立。”李敏對她們兩人說,聲音溫和,聽不出什麼憂愁悲傷的味道,彷彿在安慰她們兩個小妹妹一樣,“這樣的事,其實哪家哪戶都有,早該想到的。”

可念夏和春梅,都能從她後面半句話裡,聽出一絲失望的意味。

李敏本來想,大叔是與衆不同的,因爲第一次出現在她面前的大叔,怎麼看,都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男子。或許,他與衆不同,可是歷來忠孝兩難全。母親媳婦一塊落水,他能救誰?

作爲孝子的他,不想母親光想着她,不是被天下詬病嗎?

千算萬算,只是萬萬沒有算計到,自己婆婆的強勢。

尤氏是個,外表看起來溫和無比,其實內心裡很獨攬大權的人。

她李敏算錯了這一點,雖然來到護國公府與這個婆婆相處一段日子以後,平常兩人見面還算相敬如賓。危險時刻,涉及到護國公府的利益,尤氏也會惦記她李敏的安危。可是,婆媳之間的感情,不像母女深情,永遠只能僅限於此。尤氏,她永遠要強勢過她李敏。倘若做婆婆的不能壓住她這個兒媳婦,不能讓這個兒媳婦就範,在尤氏來看,是不可以想象的事。

尤其是,如果他去尤氏面說,說自己根本不想納妾只要她李敏一個的話。尤氏怎會不想到是她李敏搶了她尤氏的兒子,從不恨到恨她李敏都有。

尤氏這些心思,恐怕早被那些人摸透了。所以,昨晚上太后當着她李敏的面能放出那樣的話,當場聽見的那些人吃驚歸吃驚,臉上,卻沒有很快露出失望,因爲她們知道,這事兒肯定沒完!都是做人家媳婦的,怎麼會不知道婆婆的心思!萬曆爺每年每月每日,無時無刻都在享受新歡。太后和萬曆爺只要新皇子公主出現,只要是女人生的,都高興的要死,哪管這個女子是不是像唐修容那樣的蠢貨。

女子在這個時代的價值,只有生孩子。

她李敏已經是幸運多了,要不是因爲是穿來的,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幾分靠譜的專業知識可以自食其力,否則,早就落到和這些女子一樣只能對着鏡子自己垂憐自己的境地。

走吧。

李敏的心裡冒出一個念頭。

她不可能讓他做一個不孝敬母親的兒子,而再說什麼都沒有用。尤氏的心裡肯定是現在越恨她李敏了。她李敏不可能趕尤氏走,不是嗎?永遠是做兒媳婦的要比婆婆吃虧。

“給我安排輛車,我去見一個人。”李敏吩咐。

念夏馬上跑出去,找王德勝備車,而不用護國公府裡的車。

這個動靜,立馬讓府裡的管家察覺了。管家告訴給方嬤嬤,方嬤嬤這個心頭更急了,想着進不進去彙報。

花廳裡,尤氏和朱隸兩個人坐在那裡,有一炷香的時間都彼此沒有說話了,在尤氏吼出那段話之後。尤氏眉頭絞到緊緊的,想,莫非以後兒子只聽那個女人的話不聽她這個母親的話了。如果不是她尤氏能力可及的地方,她尤氏當然不會黑白不分,只顧自己。但是,明顯在納妾這個事上,李敏作爲兒媳婦是不對的,不孝道的,不懂得爲老公着想的。

是皇家那些人的計謀也好,她李敏倘若爲自己老公和她這個婆婆着想,更應該在這個時候和她尤氏站在一塊兒,給老公納妾,納的越多越好,這樣,皇家的計謀不是迎面而破了嗎?

方嬤嬤在門口猶豫的樣子,被朱隸瞧見了。只聽朱隸一聲,喊方嬤嬤進來。

聽到朱隸喊,方嬤嬤硬着頭皮走了進去,對着他和尤氏說:“大少奶奶一個人坐車出去了,不讓我們這些奴才跟着,只帶了她孃家的人。”

尤氏臉上驀然是吃了一驚,李敏知道了,知道她這個婆婆的意思,竟然敢和她這個婆婆對着幹,這是在給她尤氏下馬威嗎?

狠狠地一拍桌子,尤氏道:“以後你們也不用聽她的話行事了。”

“母親。”朱隸開口。

尤氏瞪向兒子:“怎麼?現在是你母親的錯了嗎?你看看,如今是誰給誰擺架子?”

朱隸沒有接聲,可是,那雙隱隱藏着慍怒的眼睛,讓尤氏觸到時內心一駭閉住了嘴巴。

尤氏那一刻甚至忘記了這是自己的兒子。說起來,自小,可能是因爲朱隸都是從小跟隨她老公進出軍營,尤氏帶小兒子朱理的時間比較多,朱隸幾乎是由她老公以及老公那些愛將一手帶大的。

朱隸敬重這個母親是有,可是論感情,從小在軍營裡滾大,朱隸與自己死去的父親,以及軍營裡的那些兄弟們感情最深刻。

說是隻娶一個妻子,他這話不是亂說的,因爲他父親,他父親最好的兄弟,娶的都只是一個老婆,從不納妾。

朱隸喜歡這種單純的夫妻關係,一對一,沒有第三者,只有一份最誠摯的愛情,杜絕了猜忌,杜絕了府裡無窮無盡的相鬥。可是,在這樣婚姻關係中得利的尤氏,怎麼能沒有想到這些呢?

尤氏從兒子的雙眼裡讀到了一股深深的失望,這讓她肺裡驀然倒抽了口涼氣,同時怒火中燒:憑什麼?!

朱隸起身,站起來時,背對着尤氏,低沉的聲音說:“母親可能不知道,外界的傳言其實有誤。之前母親可能聽到的都是,是三皇子不要敏兒,實際上,是敏兒不要三爺。”

“什麼?!”尤氏從椅子裡跳起來,呼呼地喘着氣,只覺得這事兒越來越離譜了。李敏有什麼條件不要朱璃?這意思是說她李敏眼界甚高,有本事可以不要她護國公府嗎?

朱隸深沉的墨眸,掃了眼尤氏的臉上以後,收了回去,什麼都沒有再說,負手走出了花廳。

門前,抱拳的伏燕道:“王爺,王妃不讓蘭燕跟了,蘭燕只好悄悄跟在馬車後面。”話聲之中,可以聽出這對師兄妹對於府內現在鬧出的動靜感到不安和難受。

李敏是多好的人,不懂李敏的人,纔不知道李敏該有多好,多厲害。他們這羣跟着朱隸出生入死過多少年的人,都知道,這天下,能配得上他們王爺的人,只有李敏,不會有其她女子了。

朱隸的眼神,望着伏燕臉上那抹不安,一隻手放到他肩頭上拍了拍:“放心,她不會走的。”

她是他的人,他的妻子,他說什麼,都不會放任她離開他身邊的。誰讓他第一眼看到她時,已經不可救藥地愛上她了。

尤氏坐在小花廳裡,捏着茶蓋子的手指像是要用力間捏碎了瓷器。兒子在門口說的什麼話,她好像順着風都能聽見。反正沒有錯的了。兒子現在整顆心都是李敏的了,不是她這個母親了。

方嬤嬤站在尤氏面前,神情憂愁。

所謂家和萬事興,這句話,經常在以前,老爺在的時候,老爺常說的一句話。當初,皇室裡也有人想竄謀讓老爺納妾,可是老爺始終沒有這麼做。因爲老爺說了,府裡女人多了,難免不能家和。咱們護國公府比皇室強的一點,是家和。爲什麼,尤氏都能忘記了自己老公生前說的話。

方嬤嬤噎噎口水,想着是不是該和尤氏搬出老爺的話。可是,尤氏在氣頭上,不是連朱隸什麼話都不說走出去了。

“你——”尤氏彷彿察覺到了她臉上一抹細微的表情,眯了眼睛,“方嬤嬤,你是護國公府的人,不會想着變成是誰的人了吧。”

“回夫人。大少奶奶也是護國公府的人。”

“放肆!”尤氏驟然變臉,只差沒有把茶水直潑到方嬤嬤臉上,“她是護國公府的人?!她現在的所作所爲是護國公府的人嗎?!”

方嬤嬤閉上眼睛,倒是很恨不得被尤氏潑一臉,這樣能讓她下定決心站誰陣營裡。

“你給我記牢了。她現在做的事,是不利於護國公府的。”尤氏說這話時,同時掃向那些在門口畏縮的丫鬟婆子,“你們一併給我都聽明白了!”

“是——”

尤氏喝了這麼多聲,早就口渴了,換了杯新茶,揭開蓋子,喝口茶水,結果被燙到了舌頭,一舉把茶盞摔的粉碎。

心頭這個大火,讓她忍無可忍。隨手招來自己的大丫鬟喜鵲。

“夫人。”喜鵲低下頭問話。

“你上趟白家,幫我傳個話給白府。”尤氏手指攆了攆手腕上的玉鐲子,眼裡多出幾分戾氣。

這種事情,哪個大戶人家的兒媳婦會不鬧的?但是,鬧又能怎麼樣,只要到時候水到渠成了,先斬後奏,人都擡進房裡,同房了,做媳婦的再鬧也只能是認命。

她這個婆婆能拿不住她李敏?笑話!太后和皇室的人打什麼主意都好,都不能干涉到她管轄的護國公府內。因爲她這個婆婆,有權力給兒子納妾。

是女人,就該認命!她李敏,早就該認命了。只要不和她這個婆婆爭,和那些大戶人家的媳婦一樣,熬成婆,自然有另一種地位了。

李敏坐車,並沒有讓王德勝趕車去到徐氏藥堂,問的是王德勝知道不知道那個人住在哪裡。

王德勝似乎已經聽說了在她身上發生的事,臉上本是和念夏他們一樣戴上憂愁,聽她問是找的誰,連忙說:“奴才知道徐狀元住在哪裡。”

徐有貞的住所,其實在京師裡並不算是秘密。徐有貞在京師裡沒有自己的房子。

在當初進京殿試前,開始住進的那家客棧老闆,認爲徐有貞很有才華必定能高中狀元,給徐有貞免去了一切食宿費。到了今時今日,仍然把客棧的客房給徐有貞免費吃住。因爲都知道這裡出了個狀元郎以後,那些想沾點徐有貞喜氣的人,都會擠着到這家客棧消費。生意滾滾而來,財源廣進,客棧老闆感激徐有貞肯住在這裡都來不及。

客棧老闆,專門在客棧裡闢了個單獨小院子,給徐有貞住。

徐有貞可以從小院子的角門進出,不經過客棧門面。想找徐有貞的人,卻一般出於尊敬狀元郎,都會先通過客棧門前的小二詢問通報,等徐有貞同意見客了,再進去找徐有貞。

王德勝把馬鞭子交給了念夏,自己跑進客棧裡和小二交涉。

沒過多久,客棧的門前久違地出現了徐狀元的真身。那些在客棧逗留消費的客人們,沒有回過神來時,徐有貞腳下生風,是走到了馬車面前,對馬車裡的人溫聲裡帶着一絲親切的柔情說:“臣徐有貞參見隸王妃。”

李敏僅在幾次公衆場合,遠遠目睹過這位徐氏表哥的風範。只是眺望的幾眼,都能看出徐表哥的風采,在人才濟濟的京師裡面依然獨領風騷。

連萬曆爺,都當衆多次出口讚美徐狀元的英俊與才華。所以,到至今,萬曆爺都不知道要把徐有貞安排到哪兒去任職。

皇上如果特別喜歡一個人,可以將其留在身邊,一如周大學士,成爲吃喝玩樂的文人陪伴。同時有適當時機,提拔爲內閣幕僚都有可能。

徐有貞不是沒有這個機遇。而有不少人家,一樣看中了徐有貞可能一飛沖天的機會,開始向徐有貞頻頻拋出橄欖枝。

據聞,內閣首輔鮑大人府裡,都有給徐有貞派過媒人。連首輔大人都看好的未來女婿,其他人更不可小看徐有貞了。

念夏掀開車簾子,李敏從馬車裡走了出來,環望四周,怕是有人認出她身份來,利索地跳下馬車。

徐有貞一看,生怕她摔到了,急急忙忙上前攙扶她。李敏接住他的手,擡頭看見他那張俊顏,心頭不得一驚。真的是近距離看,才益發看的真切,她這位表哥,長得真是一表人材,英俊秀美,好比潘郎。

“進屋裡再談吧。”徐有貞和她一樣,顧及被人看見了會猜疑他們之間的關係。

李敏點頭,跟在他後面,繞過客棧,從後院的角門進了小院子。

進到屋裡,王德勝在外面守着門,念夏給他們兩人倒茶。

李敏歇口氣,取下一路遮蓋臉面的斗笠,隨手放到了榻上。

徐有貞看到了她的樣子,頓然像是有些失神。

“表哥?”李敏問。

徐有貞搖搖頭:“沒有什麼,只覺得表妹,與家中一幅畫裡的人物有些像。之前離的遠,都沒能看清楚表妹的容貌。聽得多,但是百聞不如一見真切。”

“像?”

“家中老祖母的人像畫。”

像自己媽媽倒也算了,像到老祖母去了。李敏一聽這話哭笑不得。這是隔幾代的遺傳隱形基因轉顯性基因?

“老祖母是爺爺的奶奶。”徐有貞仔細這樣一說,李敏這個像法,是像到那兩百多年前的老人家容貌。

李敏問:“家裡都擺滿祖先的畫像嗎?”

徐有貞說:“倒不是所有祖先的畫像都有陳列在徐氏的宗廟裡。老祖母是因爲創建了徐氏炮製術,被奉爲徐氏藥母,靈牌排在宗廟裡靈位的第一列。”

原來是這樣一個在徐氏家族裡赫赫有名的老人。

徐有貞說到這,不免又看了李敏兩眼,說:“表妹的醫術,據聞已經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境界。爺爺都說可惜了,早知道讓你回家繼承家業也好。”

“徐家沒人繼承家業嗎?”李敏問。

“也不是這樣。只是,表妹的才華,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在妹妹看來,表哥纔是獨具才華的那一個,徐狀元這個名字,在京師裡家喻戶曉。”

徐有貞聽到這兒,擺手一說:“表妹口齒伶俐,我甘拜下風。”

看得出來,她這位表哥是個斯文人,認真的讀書人,斯文人免不了謙虛。

李敏微笑着吃了口茶。

徐有貞坐在她對面,一邊吃茶,一邊望她幾眼,可能在思摸她爲何而來。

李敏不是不知道他是徐氏家族裡派來的人。但是,之前,並沒有主動選擇與他見面。現在挑選這個時機主動來着他,八成是,他今早上看到的那張皇榜,是真的了。

太后下達的懿旨,明着看對她李敏有利,實際上只要想想,都知道其實在護國公府裡不一定有利。只要護國公府自己有這個意思給朱隸納妾,李敏身爲一個弱女子如何攔得住。

徐有貞沉了幾分眼神,是早知道,在她要嫁去護國公府的那天晚上,直接帶她回徐氏家族就好了。

沒錯兒,現今大明王朝裡,哪戶人家不納妾的。可是,他們徐家的這個女兒非同一般,才華斐然,連皇上太后都得讓三分的人,何能被護國公府輕易欺負了去。何況,李敏嫁去護國公府纔不過多長時間,護國公府急着給朱隸納妾了,豈不是有看輕李敏,認爲李敏後面沒有孃家撐腰,欺軟怕硬。

越想,徐有貞越有些氣。他當初怎麼就輕易信任了朱隸呢。朱隸當時是一番話與他說的真切,說是一輩子都不會辜負李敏。事實上?事實上,娶了李敏才幾天,已經急着找新歡了。

“妹子。”徐有貞手裡端着茶,溫和的聲調裡少有的露出了一絲硬朗,說,“妹子如果想回老家,只管說一聲,我陪妹子回去。家裡衆多兄伯叔嫂,兄弟姐妹,而且爺爺在。當初,爺爺讓姑姑嫁到尚書府來,其實一直都十分後悔。”

李敏聽到他這話,當然都是她最想聽的。一個女子最幸福的地方,不過於在落難的時候,家裡人對她不離不棄。心腸裡熱烘烘的,暖和和的,李敏知道自己來對了。

但是,這事兒不能操之過急。

“表哥,你不是高中了狀元嗎?陪我回老家的話,你在京師的仕途做妹子的怎能捨得耽誤?”李敏說。

徐有貞立馬讀到了她話裡的意思,不免一笑,先解了她的顧慮再說:“我要是有心做官,早就進翰林院,或是疏通關係,到地方上任職了。之前,隸王找我時,都對我說過,我想當什麼官,儘管和他說就是了。”

原來,她老公找過他了。

李敏眉頭一挑,有些好奇,他們之間說過些什麼話。

徐有貞當然是有的能說,有的不能說,說來說去,最重要的是:“我這次來京,不是爲做官,只是奉爺爺的命令來看你,在你有難時帶你回去。徐家人,本就不貪官利。是你父親,李大同一心謀官。”

李敏擰了擰秀眉,有些所悟,問:“表哥知不知道,我母親是怎麼死的嗎?”

對於她這個問題,徐有貞面露猶豫,難言啓齒,在她一再追問下,纔不得不吐了實話說:“當初,姑姑嫁給你父親之後,一直在京師,遠離徐家,偶爾與徐家聯繫,只談藥業,也不談其它。據聞是暴斃。爺爺乍聽到姑姑死訊時,都不敢相信。因爲姑姑自身有些醫術旁身,不像是會一下子死掉的可能。後來,爺爺從一個藥商手裡,拿到了姑姑死前費盡周折轉回家鄉的一張紙條。”

“上面寫了什麼?”李敏話聲裡都不由帶出一絲聽故事的緊張。

徐有貞說:“寫的是:請爺爺帶敏兒走。”

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卻已經顯而易見當時徐氏的處境有多危險,基本是處於無能反抗的地步。所以,乞求孃家人能出面保住自己女兒。但是,徐氏沒有讓徐家人到李大同家和李大同鬧,只要他們帶女兒走。

果然是,這事兒,不止牽涉到尚書府裡而已。這事兒,單純是王氏所爲,可能還做不出來。畢竟當時王氏只是個妾,想謀害徐氏,論醫術也不及徐氏。

這些推斷,都在李敏腦海裡閃現過,如今,聽徐有貞這樣一說,無疑是離真相更靠近了一些。

與徐有貞在屋裡聊了會兒,外面大街道上,貌似什麼大人物經過的陣勢,人羣擁擠,熙熙攘攘的喧鬧聲,都傳進到了這個偏僻的小院子裡了。

念夏稀奇地想探出頭去幫李敏查看是出什麼事。

李敏只看對面徐有貞紋絲不動儼然是胸有成竹,問:“表哥,這幾天京師都這樣熱鬧嗎?”

“表妹可能以前都二門不邁,深居宅中,所以並不知道這京師裡的世情。我以前沒到京師之前,也是不知道的。見過一次兩次之後,沒有了新奇。當然,這並不阻礙那個人,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出現在街頭行善。”徐有貞幾句話像是解釋,又像是讓人更墜入一頭霧水裡。

“什麼人按時在京師裡行善?”李敏聽到這樣說,好像腦海裡能浮現出一個猶如觀音菩薩那樣的人影。

聽到觀音菩薩這句話,徐有貞笑笑點頭:“表妹還真是猜對了,此人在京師百姓口中被譽爲女菩薩。據說有摸着人的額頭,能治百病的奇效。”

摸人額頭就能給人治病,豈不是變成傳說中的聖母瑪利亞了。李敏沒有一口茶水直射出來已經很好。

唯物主義者,不相信這種有神論。哪怕她已經穿過了一回,仍然堅信科學,認爲這只不過是個未待科學證實的自然現象。

“要是真有這種女菩薩,我們當大夫的,都可以歇了回家了。”李敏淡淡地說。

徐有貞對她這話點着頭:“這種話,聽聽也就算了。就怕一些糊塗的人,不懂事,只想着求菩薩治病,耽誤了病情,最終害了自己。”

“是什麼人?”李敏問。

“白府裡的四小姐。白大人的第四個女兒。白大人可能表妹不知道是誰,白大人其實是內閣首輔鮑大人的學生,經由鮑大人推薦,一路扶搖直上,現在是正三品,太常寺卿。”

太常寺是皇家祭祀時用到的禮官,檢查器具有不乾淨之類。這個職位,說白了,有些閒,沒有什麼大的實權。大明王朝罷黜了中書省,實權歸於六部。但是,一切權力都在皇帝一個人手裡。什麼事都由皇帝說了算。這樣的情況下,握有實權的六部,還比不上日日夜夜跟在皇帝身邊的周大學士。像李大同,一個戶部尚書,不如自己女兒李華在萬曆爺耳邊嘮叨。

內閣的權力,和後宮的權力,其實才是暗藏的巨無霸。官位不高,足以影響到皇帝就夠了。但是,一個太常寺卿家白府的女兒而已,怎麼能有這樣大的影響力。

見李敏有興趣聽,徐有貞繼續解說:“其實是這樣的,據聞這位四小姐,早年生過一場大病,差點兒夭折了。等病好以後,突然有了神力。”

李敏越聽越像是在聽一個諾大的笑話,不過,這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因爲,如果沒有人因此乘風做浪,這個四小姐的名聲,可能變成她尚書府二小姐李敏一樣變成病癆鬼,而不是具有神力的女菩薩了。

“是不是,她父親之後,仕途一路風順?”

徐有貞不得不對她傾佩地豎起拇指:“正是如此。”

能做上爲皇家祭祀做事的官員,家裡沒有個有神力的人怎麼行。

李敏輕輕揭了茶蓋,聞着徐有貞這個茶,是地道的普洱,沒有什麼香氣,吃起來卻不鬧肚子,很舒服。看來她這個表哥是深得養生之道的人。

走進來的念夏,像是在外面爲李敏打聽完消息了,在李敏耳朵邊上耳語了一陣。

李敏聽完,眼睛眯了幾分,回頭,對徐有貞說:“表哥,這位女菩薩,白府的四小姐,是不是尚未出嫁?”

“哎——”徐有貞先是一怔,想她怎麼猜到的,“白府中,這個四小姐是年紀都十六了,確實未出嫁。京師裡的百姓們相傳,都是說不知道什麼樣的男子,才能配得上這位女菩薩。”

李敏眸光裡掠過一絲光亮。

徐有貞再看到念夏,很快明白了怎麼回事,低聲說:“倘若表妹心裡有何委屈,對我說便是了,我定會爲表妹討個公道。”

“我心中哪有什麼委屈?”李敏脣角微揚,美麗的弧度宛若天邊的一朵雲彩,純粹的肆意瀟灑,“人倘若有志,無需想着什麼委屈。去或是留罷了。我李敏走不走,從不需要聽任何人的話。留不留,也從來不需要被人左右。沒有人能阻擋我走,也沒有人能阻擋我留。”

徐有貞只聽着她的聲音宛如一潭泉水,清澈而有力,放天下女子之中,竟是無人能像她說出這樣的話來。忽然能感覺到她一下子變得高大,而迎面從她身上撲來的氣勢,更是讓人吃驚。

心中暗生驚奇的徐有貞,感覺看着她的眼都能變的模糊,辨不清她究竟是何人的感覺。

或許,真是他們徐家傳說中的老祖母藥母轉世都說不定。徐有貞暗自想着。

說到皇宮裡,昨晚太后那道懿旨下了以後,太后對護國公府納妾的事不做聲了,皇后也不做聲,當初做花名冊的莊妃,更是不敢做聲,因爲十六爺的病情剛轉好,被李敏救的。

皇宮裡那樣幾位大人物都不敢做聲了,更何況下面那一批沒有什麼話語權的小主子。可是,即使是這樣,皇后娘娘的孃家,光祿寺卿家,每時每刻,定期舉辦的太太聚會,卻是少不了的。

盧氏自從身體好了以後,舉辦的聚會與日俱增,風頭更漸。眼看自己女兒在後宮裡的後位很穩當,太子也還在太子位上,中秋宴上的風波對東宮來說算是有驚無險地渡過去了。

接到白府裡傳來的消息,盧氏發了張請帖,邀請護國公府的人過來坐坐。

尤氏坐車前往白府,今早上,剛發了消息給白府,沒有想到,下午這樣快有了回話。尤氏心裡知道,說明自己兒子在京師裡大受姑娘家們歡迎,多的是有人想嫁給她兒子。這個李敏,尾巴翹什麼翹?以爲她兒子除了李敏不會有其她女人喜歡嗎?

以前是以前,那是因爲她兒子遠在邊疆,極少在京師裡露面,導致他人誤會居多。現在,朱隸在公衆場合露了幾次臉,儀表堂堂,英俊無雙,多的是姑娘家會死心塌地地喜歡上。

並且這個太常寺卿家,竟然不嫌棄自己家小姐給護國公府當妾。

尤氏又有了幾分自信,相信這事兒定能讓李敏從此屈服在她這個婆婆面前。

到了光祿寺卿家,盧氏親自在門口迎接尤氏,見到尤氏,笑吟吟地貼在尤氏耳邊說:“這位四小姐,靖王妃莫非以前見過?”

尤氏怎麼會指名道姓要白府的四小姐,當然是很久以前都盤算過了的。自己兒子的婚事,正妃的話,要經過皇家同意,她這個做媽的做不了主。可是,除了正妃,其她的小妾之類,都可以由她這個婆婆做主了。

她要讓兒子娶誰就娶誰。

點了頭,尤氏說:“京中的女菩薩,誰人不知曉。”

尤氏看中的是白府四小姐的花容月貌與性情。

“要我說,靖王妃你眼光真是不了的。這個四小姐,多少戶人家搶着要,要擡回去當正妻的,可是,偏偏只答應你靖王妃,願意到護國公府當小。靖王妃是魅力不減當年。”盧氏特別擅長拍任何人的馬屁。

尤氏抿着嘴角的微笑:“人在裡面嗎?”

“是,和她母親一塊坐着呢。雖然說是白府裡的庶女,可是,名聲在外,一直是在白府裡被當作嫡女一樣受人尊敬。她母親親自陪她過來的。”

白府四小姐白素晴,人稱晴兒姑娘,親母死了以後,與自家主母關係甚好。

尤氏一路聽盧氏這樣說來,更覺得這個四小姐心胸寬廣,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女子。像是李敏,自己母親死了以後,有在府裡和其她姐妹以及主母不合的斑斑劣跡,現在想來就是因爲李敏心胸狹窄,小雞肚眼。尤氏越想越肯定是這樣。

164 沒有解藥的毒朱潛軼事二三事叄壹265 臨盆27 宮裡說讓進宮276 尤氏的決定朱潛軼事二三事伍陸195 相見241 來自古代的動靜72 皇上來了169 臣服7 咎由自取231 出氣213 梅花樣的男子151 有奸細93 千張宴177 婆婆的宣誓227 宮變149 被發現了49 婆婆與小叔朱潛軼事二三事陸貳朱潛軼事二三事肆129 餞行280 死得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104 黃雀在後178 老公讓她爽153 被抓268 兒子是治癒系的朱潛軼事二三事柒238 與可汗的對決203 冬至宴273 七叔34 所謂託法128 有人坐不住了160 沒死266 陪產164 沒有解藥的毒114 大皇子238 與可汗的對決202 爺來了朱潛軼事二三事貳捌31 砸了神醫的招牌175 惡人先告狀25 神醫的把戲28 面聖253 皇帝動手254 王爺在哪裡113 離真相越來越近了朱潛軼事二三事柒279 龍潛朱潛軼事二三事肆叄朱潛軼事二三事貳朱潛軼事二三事叄陸283 內奸出乎意外241 來自古代的動靜朱潛軼事二三事柒肆126 送梅子109 箭在弦上156 黑風谷98 徐氏遺言79 冒死送信135 靜妃落馬54 假神醫真神醫226 王妃死了推薦一個朋友的文朱潛軼事二三事柒陸156 黑風谷朱潛軼事二三事貳伍225 雪蓮朱潛軼事二三事伍158 王爺呢朱潛軼事二三事陸壹184 對峙風水師169 臣服191 皇帝的新衣222 認不認42 不拿白不拿102 出籠的羊262 賤人活該教育41 她父親這個正人君子277 收拾李瑩257 逃離239 天譴200 聖旨248 小公主的病54 假神醫真神醫232 山中夜會52 讓你裝死259 三方匯合154 姐妹朱潛軼事二三事叄肆223 病因大博弈7 咎由自取朱潛軼事二三事肆肆251 救不救是個大問題224 醒了105 秘籍朱潛軼事二三事伍肆146 追兵一個接一個269 搶奪孩子1 想醫死她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