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各顯神通

110 各顯神通

院子裡搭起的棚子底下,一排排的大鍋冒着熱騰騰的白煙。

不是所有嬪妃都必須親力親爲爲太后做飯,等級越高的嬪妃,底下助手一摞子,她只要坐在後面舒服的椅子上監工指導,前面,守着大鍋的,大有人在幫她做飯。

嬪妃們都給太后的長壽菜裡放了些什麼食材佐料,不得而知了。雖然,太后、萬曆爺等皇親國戚的安全需要保證,但是,這些來參加比賽的後宮女子,首要參選條件是入宮一年以上,不是一般剛入宮的秀女可以參與的。再有,比賽選手都恨不得能討好太后和皇帝,怎麼可能在如此重要的長壽菜裡下毒?要下毒的話,平常找時間下手都可以了,何必挑到這個衆目睽睽的時機更不好行事。

負責安全的試毒官,是有幸第一個能品嚐太后長壽菜的人。

毫無意外,當第一盤做好的長壽菜火熱出爐端進太后他們做的抱廈裡時,院子裡幾乎所有的參賽選手都把目光投了過去。

“是曾美人。”

“八品而已,把菜做的這麼快,是想搶着博得太后的歡心嗎?”

“她做的什麼東西?”

“好像是面。”

“面?莊妃娘娘準備好的長壽麪一直都不敢下鍋,只怕做第一個出頭鳥,她倒好,不怕死的,真真是蠢人不怕死。”

沒人看好這第一盤菜出鍋。不要說參賽選手,在旁做觀察員的一排皇子大臣們,都一樣不見好。

目光悠然地掃過那端着碗麪進了抱廈的宮女,十一爺回頭,與九爺再次調笑起來。九爺說他心滿意成,隸王妃被他念叨唸叨了以後,真的來了。

在太監宣報護國公府一家入宮以後,觀望的人們心裡都冒出了看好戲的念頭。但是,太后請李敏一家來幹嘛。底下人也是一片爭執。

“太后說了,一個人享用寂寞,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太后的懿旨傳到外面,九爺藉口重複了一遍。

朱琪冷哼了哼,對太后這話完全不買賬。不說他不買賬,想必這兒坐着的王公大臣,沒有一個認爲是這樣的。

太后哪裡是一個人享用,先是把萬曆爺和皇后在一個屋子裡的都當空氣了,再把外面他們這些陪坐着的兒孫與大臣都當成了空氣。

沒辦法,太后只認,護國公府過來陪着太后吃,才叫做人,不是空氣。

一羣人聽了太后這道懿旨,臉上都只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要說各人心底裡琢磨的,肯定是不一樣的了。

朱琪那目光橫掃過四周各位兄弟。年紀小的不說,能餓着肚子在這裡堅持等着吃上後宮娘娘們做的,還不知道好不好吃的一口長壽菜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知道,他們年紀小,這會兒吃長壽菜真的太小了,未雨綢繆也不是這個年紀。況且,這個長壽菜,不用他們想,都可以猜到全是素的,沒有一塊肉。

對於這些每日需要長身體的孩童來說,陪老人家吃素是多麼可怕的事,不言而喻。太后每次在宮裡招待自己的兒孫,都不敢叫人陪她吃素呢,都是讓御膳房給孩兒們另外準備肉菜。

這下好了,一個比賽,全員陪太后娘娘吃素。太后娘娘這心裡頭肯定也是有些不安和愧疚了,難怪今兒太后來了以後,他們壓根都沒有看到太后像以往主持宴席那樣表露出高興的笑容,反倒是一臉哀愁不悅的樣子。

年長些的皇子,想法多了,難免複雜。朱琪那一眼掃到太子爺,按理說皇后娘娘都不用參與比賽,太子爺應該算是最風輕雲淡,可以坐岸上旁觀的人。可是,瞧朱銘那個表情,一樣說不上輕鬆。

東宮的日子,貌似不太好過。之前幾次針對東宮的險情,太子爺都平安無事地和東宮渡過了。但是,總在東宮頭上失火,大家難免猜測朝廷風向的心思多了。

九爺發現他一張腦袋不停東張西望,伸手拿着那個扇子頭,打到了他頭頂,說:“你張望什麼?隸王妃都不坐這兒,小心隸王戳穿了你眼珠子。”

朱琪不忿氣:“你知道我找誰?我找理兒。”

在旁聽到他這句聲音的幾個年長的皇子們,齊齊一愣。好像都才意識到,貌似朱理沒有來。因爲朱理來了的話,理應位子不安排在抱廈裡,是要和他們挨一塊坐的,一直向來都是如此。

“有事吧。”九爺隨口胡亂接着。

清瘦的七爺輕咳一聲,好像,話也只能這樣說。難道能說現在護國公府警惕了,留着個人不入宮以防萬一。

“可能是沒接到懿旨。”八爺朱濟的話貌似比較公平,“理兒每日早上都是出門去遛馬,有時候騎的老遠,護國公府裡的人想找他,都得等他遛完馬自己回來。”

這樣的說法,正好是尤氏站起身,回答太后爲什麼小兒子沒有尾隨入宮的原因。

聽到這話,太后都無奈,畢竟朱理這個性子和習慣,還真是衆所皆知的事兒了。不能說這次護國公府裡的人有意抗旨。

皇后爲了打破僵局,笑着在旁插話:“小理王爺向來率性而爲,雖然看來有一點孩子脾氣,但是,畢竟年紀尚小。”

“不小了。和朕的十一差不多年紀了。朕只等着給他們兩個人一起辦冠禮。”萬曆爺一句話,讓皇后當場尷尬難堪。

李敏身在其中,這些話聽不聽反正都進了她耳朵裡,要說稀奇事兒,那就是,看起來,皇帝對皇后好像有一點點意見。

記得以前她入宮那回,第一次那回,皇帝和皇后相敬如賓的話語歷歷在目。皇帝或許不是寵皇后,但是,言語之間,對皇后頗有敬意。今日,萬曆爺突然搶了皇后的白,顯出了一絲意外。

皇后孫氏頓時一句話都沒有了,安靜地坐在那裡。

太后微微皺了皺眉頭,手裡捧着茶。

試毒官嘗過面以後,宮女再把菜分成幾份,放到了兩張桌子上。分別是皇室的桌子,以及護國公府的桌子。之後,皇后之前在太后耳邊嘮叨的那句話,貌似在太后心裡頭重新浮現了出來。

屋外的人,早就都在猜測當中了,不管是身在賽場中的選手,還是那些觀戰的人們。

靜妃的眼睛,緩慢地掠過了窗戶內裡面那幾條隱隱綽綽的影子,基本都是她熟悉的。包括那個從來沒有與其說過話的李敏。

本來,大家都以爲這事兒和護國公府沒有關係了。畢竟,參賽的人,是容妃。但是,與護國公府無關,這準備的是太后娘娘的長壽菜,與護國公府肯定扯不上干係的。結果,太后突然一道懿旨,再次把護國公府拉到了衆人的視線裡。似乎所有人都料定了,太后想讓其來的人,肯定不是尤氏,不是朱隸,而是李敏。

打探到消息的宮女,在靜妃耳邊報道說:“皇后娘娘請示過太后了,是不是讓隸王妃參與評點菜品?”

皇后這句話,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討好太后。但是,之前,已經聽說過莊妃爲了皇后到護國公府跑過一趟了。莊妃這人,做事風風火火的,反而讓人琢磨不清她心裡真正的意圖,因爲總是如一陣風飄過。

不管怎樣,請李敏來的人,是皇后,不是太后。或許,太后心裡面,是應該看重李敏的。

這個認知,無疑讓人心頭不快。

靜妃腦子裡回想起了那日王氏在她面前說的話。李敏竟然敢在尚書府,對着她兒子大放厥詞。

什麼叫做,叫她和她兒子不要後悔?!

這樣一根刺,真不是她能忍受的。不僅僅因爲李敏,而且是因爲這樣類似的話,早在當初,李敏的母親徐氏,曾經對她也這樣說過。

實在是太可笑了。一模一樣的母女。徐氏的下場都那樣子的了,而她的女兒居然不知好歹,想走和徐氏一樣的路。

她倘若不成全徐氏的女兒走徐氏的路,是不是反而不夠厚道了?

靜妃嘴角微勾起的弧度,旁邊的人見着打了個寒戰。靜妃是個素安靜的人,但並不是意味靜妃不會出手。

“容妃、華嬪、常嬪——”

“回娘娘。華嬪和向皇后娘娘說的那樣,在給太后娘娘包素餃,包的是三鮮,胡蘿蔔絲,白蘿蔔絲,以及土豆絲,湯是番茄蛋湯。”

素淨的一碗餃子。

因爲六宮裡沒有一個不知道的,太后自從當上太后以後,入住福祿宮以來,從來都不吃肉食,吃的全是素。吃齋唸佛,彷彿可以洗淨一身的塵污,早日成仙。太后年紀大了,這個願望益發強烈。自己的筷子如果不巧沾點肉味兒,都能讓太后大發雷霆。

素食不好做。全國最好的素食專家,早就都被萬曆爺請到御膳房給太后做素菜。所以說,皇后娘娘出的這個策略,等於把六宮所有人都搭上了。

不過,這點從來都是皇后的風格。皇后最喜歡,一件小事兒,都鬧到六宮皆知,然後所有人陪着她皇后一塊承擔責任。

這樣的作風,反而使得孫氏比起前兩位早逝的皇后做的長久。

靜妃眸子裡一閃而過。

“常嬪的食材,據說是八爺到魯親王府裡向魯親王討來的,從海邊運過來的東西。可能是猶如螃蟹之類的海鮮。”

海鮮的話,比如魚之類,太后不沾,但是,太后偶爾像是在中秋宴,吃個蟹黃餃子包子,卻是有的。說明,八爺和常嬪都是看中太后這點,跑下海去找太后不忌口的東西。只要是稀有食材,誰都沒有嘗過的,八成,太后因爲好奇都會嘗一口。只要太后嘗上一口,覺得那個東西好吃,這比賽也就有了破局的希望。

但是,到底是猶如賭注一類的賭局。靜妃並不看好八爺這個策略。因爲,倘若太后認定那是魚肉,死活不吃,直接把盤子扔了,常嬪和八爺是功虧一簣,比做普通的素菜更輸的一塌糊塗,滿盤皆輸的。

“容妃呢?”

對,靜妃最怕的是容妃。想必,有了護國公府的人到現場坐鎮以後,所有人,最畏懼的人都是容妃了。

誰讓容妃是萬曆爺一直念念不忘的紅人。太后與容妃不算親密,但是,誰不知道,太后與尤氏關係不錯,而且,太后倚重李敏,是近來的熱點話題。太后爲了給萬曆爺一個面子,首先都不會說容妃做的菜不好了。

靜妃的心底沉了沉。

“容妃娘娘好像在做湯。做的什麼湯,鍋口蓋着,到現在都無人知道。”宮女把自己能探到的信息都說出來了。

做湯?

什麼湯?

是有聽說,容妃請了高明的大夫在自己背後出謀劃策。貌似,容妃是想做藥材湯,給太后大補身子。對於年老的太后,補身子,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否則,太后不會倚重醫術高明的李敏了。

容妃這一招,剛好,正中太后的胃口。與自己的計劃,正好是旗鼓相當。

靜妃面前的大鍋裡,熬煮的火鍋料子,也都是藥材。

現在看王氏貢獻的這個長壽方,是真是假了。如果真的是徐氏,李敏她娘留下來的東西。靜妃眼裡再次利光一閃而過。想必,是李敏都不能駁斥自己孃親。

謹慎是必要的。靜妃盯着眼前自己這口大鍋,叮囑下面的人:“火候掌握好,別給本宮燒焦了鍋。”

“是,娘娘——”

齊整的答應聲,引來四周人的側目。

莊妃坐在椅子裡閒來沒事,手指拿捏着玩玩着給一個土豆剝皮。她不爭,做的那碗長壽麪,只等大夥兒做的都差不多了,她糊弄一碗上去就是了。聽見背後靜妃的棚子裡傳出那聲音,好像要打仗一樣的口號聲,莊妃嘴脣邊角一翹,露出一抹諷刺:“沒想到,不僅是常嬪,連靜妃都沉不住氣了。皇后娘娘這招也夠狠的。”

這樣一來,誰是皇后娘娘的夥伴,誰不是,一目瞭然了。

平常跟着皇后作對的人不說,現在,是連那些平常藏着面孔的人,都不得不蠢蠢欲動。皇后這一招,叫做引蛇出洞。

華嬪老老實實一個個地親手包着三鮮餃子,偶爾一個眼神,去到了衆皇子坐的位置上,現在,她膝下只有七爺了。

院子裡的柴火呼啦啦地想着。

大夥兒想着這第一盤菜,由曾美人做的面,端進抱廈之後都快半柱香時間了。這吃的話,份量只這一碗,幾個主子分,一人至多三口。吃也不會吃半柱香時間。

太長的評判時間,讓所有人心頭不由惶惶。突然捉摸不清這太后打算怎麼給菜打分。

終於,從抱廈裡傳出消息說,太后不參與評點,太后只聽下面的人意見。

這樣的消息再次大出衆人意料。衆人不得都想着,果然,今兒的冠軍是要屬於容妃的了。因爲在抱廈裡,能左右太后品菜意見的人,僅那樣幾個。皇后的言辭甚微,可以忽略不計。萬曆爺大體也都是聽人所言再有意見。尤氏、朱隸都是陪襯。只剩下舉足輕重的李敏了。李敏還真是在這個事上有絕對的話語權。

太后這話,證實了之前皇后的意見之後,尤氏的心,大概是最出乎屋裡屋外所有人意料的。尤氏是舉棋不定了。

兒媳婦如果幫護國公府,幫她妹妹容妃奠定了貴妃之位,之後,她怎麼夥同容妃恩將仇報,讓李敏下臺。肯定更做不到了。但是,如果,李敏不幫容妃,容妃今天真能坐上貴妃的位置嗎?

最好是,讓李敏幫了容妃坐上貴妃之位,然後,認爲李敏這是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接下來,讓李敏下臺,也是她們理所當然該做的事。

婆婆打的這個美妙算盤,李敏自然一清二楚。

只看尤氏那個眼神,時而飄到她臉上有些恫嚇威脅的意思。只是,尤氏大概還不知道,她李敏不是看婆婆的臉色辦事的。已經一口答應身爲護國公府的人,要爲護國公府做事,這點她李敏絕對不會反悔。不過她在路上都請示過護國公府真正的主子護國公的意見了。貌似,她老公對於容妃坐不坐上貴妃的位置已經興致缺缺。這其中的道理,還得仔細琢磨就是了。

“隸王妃先代哀家嘗一口這個面。”太后開言。

萬曆爺不表態,眼看有些一旁看戲的意思。皇后更不說話了。

尤氏再次給她射來一記警告的目光。

李敏視而不見,伸手,拿起筷子,道:“臣妾恭敬不如從命。”夾了小碗裡一條麪條,慢慢吸入自己嘴巴里。

屋裡衆人看她動作一氣呵成,乾淨利落,也不知道她究竟嚐出什麼沒有。

吃了一口面以後,李敏拿臉巾擦拭脣角,再起身回話說:“這味兒,沒有京師東門那家老炸醬麪好吃。”

噗。

四周立着侍奉的幾位宮女,先忍不住破顏。

太后皇后尤氏都傻愣着時,萬曆爺已經率先開懷大笑,邊笑邊拿筷子敲着碗沿:“朕剛瞧着這端上來的麪條,是都覺得不如京師東門的炸醬麪館好看。”

李敏鞠躬之後,重新坐回椅子裡。

皇帝都放出這樣的話了,太后只得是哭笑不得的,讓人把曾美人做的面給撤了。雖然,皇帝沒有說這個面做的好吃不好吃,可是,一句不如東門炸醬麪好的話傳出來以後,果不其然,讓一心想博得開頭彩的曾美人跪在了地上。

其餘人,聽見這個話,有的笑,有的搖頭,有的扶着小胡茬深思。

參賽的選手們只一把冷汗飆出來,分明都能感受到屋裡幾個評委的嚴苛。

評委苛刻挑剔,這本該是他們都猜到的事,因爲天天吃慣沒事的皇帝、太后等,怎能因普通的菜品動容。

有細心的人其實發現,曾美人做的這碗麪裡面,不是沒有費過一番心思的,那個湯用的是老鍋熬煮的骨頭湯,色香味濃烈,麪條,是請來專門做麪條的麪條師傅當場拉出來的,圖的是新鮮。只是,佐料用的差些。畢竟知道太后吃素的,曾美人不知道能用什麼佐料可以把一碗素面給做的色香味具全。

失敗了。

曾美人退場。

餘下的選手們兢兢業業的,沒有人敢再繼續搶着把菜端出去了。

輪到華嬪的餃子出爐了。華嬪這個餃子,倒是一開始都不像莊妃想着隨大部隊動作,只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做。做了出來以後,用大碗盛着,讓宮女端進屋裡給太后品嚐。

太監叫着:“華嬪娘娘的福祿壽三鮮餃子。”

七爺聽到這個叫聲,脊樑骨一挺,挺直了。明知道自己母妃沒有爭搶的意思,可他心裡頭不由緊張,不知道緊張什麼。

“餃子好,我愛吃餃子。”十一爺在一邊,順着這話,又說起了插科打諢的話。

七爺緊張地看了看朱琪。

朱琪被七爺的眼神看到自己都要冒汗,連忙拿手抹抹自己頭頂,接着,爲了給七爺轉移緊張,給七爺說個笑話:“你看看,八哥、三哥他們,不止上有長輩,而且,三哥,他那個尚書府裡的姐姐,今日都參加比賽了。”

說的是李華。

李華大着肚子,本是可以免賽,但是,爲了響應皇帝的號召,討好太后,李華隨意擺了張椅子在那裡坐着,身上包着厚厚的一團棉服,百分百的監工頭。

“什麼是尚書府裡的姐姐了?”朱佑知道朱璃不喜歡拉親結派的脾氣,一口打斷朱琪的話。

朱琪不怕死的目光,非要挑着看到朱璃那裡。

朱璃那雙眼,哪兒都沒有看,像是隻專注自己手指上那顆玉戒。接到朱琪那記眼神,不冷不熱地回眼過去。

十一被他這眼,看的夠嗆,能感受到他眼裡一抹莫名的寒意。

這個三爺是怎麼了?不是要和尚書府結親了嗎?朱琪腦子裡轉着,轉不明白。

華嬪的餃子到了屋裡後,同樣的,分成了幾個小碗,讓屋裡所有人品嚐。這回,太后不讓李敏先嚐了,讓尤氏先嚐,貌似有公平起見的意思。

尤氏接到指令,有些受寵若驚,這豈不是意味,到時候自己妹妹做的菜上桌以後,她一樣有話語權了。

不敢怠慢這個期盼許久的評委工作,尤氏一本正經地夾起了華嬪的一個餃子,咬了一口。

或許是由於緊張,尤氏這一口咬的挺大的。

皇后坐在她斜對面,都傻了眼,眼看尤氏這一口像是要把整個餃子吞進去。不,該說華嬪今兒自己親自做餃子,大概是爲了照顧老人,比平常一般人家做的餃子做小了大概三分之一,所以,看起來特別小個兒。尤氏平常都是兩三口吃掉一個餃子,一口吃掉華嬪這個餃子,純屬正常發揮。

大家驚訝的是,餃子其實蠻燙嘴的,但是,尤氏不會受到這個影響。

尤氏平常愛吃香辣,香辣本質就是燙嘴,這點燙嘴對尤氏來說算不了什麼。李敏看着,和朱隸看着,都習以爲常。但是,在皇家人看來,由於是第一次全神貫注關注於尤氏吃東西,未免不流露出一點驚訝。

吃了一個餃子的尤氏,並沒有注意到皇家人的目光,誰讓皇家人都能把自己情緒適時掩蓋住了。接過宮女遞上來的帕子,擦了擦嘴角,尤氏起身,回答太后娘娘頒佈的任務,道:“這個餃子,在臣妾看來,味道偏淡了些。”

淡?

要知道,餃子如果太素淨,一點油都沒有的話,根本是難以入口的,非常難吃。愛吃素菜的太后,都深明這一點。知道餃子免不了油。再有,餃子的味道,全靠油鹽支撐。餃子湯沒有鹽,和白開水似的,還怎麼吃。

或許,尤氏的意思是,這個餃子沒有肉,所以淡。可太后就吃素。

儼然,尤氏這個評委,評點的真是,即平庸,毫無特色,內容無聊,讓人捉不到東南西北,一點都不專業。還不如李敏那句像是故意讓人捧腹大笑的不如東門老炸醬麪好吃的話,能讓人回味無窮,三思不已。

皇后按照太后的意思,做個複查,勺子舀了一口餃子湯,吃了一口,結果,舌尖觸到的味道讓她詫異。

尤氏還不知所以然,只看皇后突然射向她的目光多了幾分莫名其妙的深思。

“如何?”太后問。

皇后搖頭。

尤氏心裡暗自驚喜。瞧,皇后都贊成她的點評了。

太后卻嘆了口氣,對底下的人揮揮手。

姑姑應聲出門,出去後,對外宣佈,太后娘娘賞賜,賞賜華嬪絹布兩匹,鐲子一對。

尤氏一聽,先是驚了下,怎麼賞了?後來想,莫非,太后這是看在七爺面子上,肯定是的。因爲皇后搖頭,太后擺手,都是她親眼所見。

外面的七爺聽見母親安全過關之後,心口砰砰跳,沒有停止。

十爺撅起嘴角,知道華嬪都能平安度過,自己的母妃莊妃,肯定是更沒有問題了。

華嬪接過賞賜,跪下謝恩。

接下來的選手們,有了前面兩個鮮明對比之後,益發惶惶,不知道評委們的意思。

長壽菜一道道緊接出爐,太后生怕外面的兒孫陪自己餓着,終於讓外面的皇子們,都陪她一塊吃菜。

皇子們嚐了長壽菜,才知道自己平常吃的一口肉都是天下美味。朱琪嘖了一聲又一聲,眼看都被自己猜中了。

可能是都能聽見外面兒孫們意見大了,太后臉色略顯不悅。太后是個喜歡兒孫的人,不喜歡讓兒孫不高興的事兒,尤其年紀很小的皇子公主。

除了華嬪以外,後面接下來端上來的長壽菜,沒有一樣能得到太后的嘉賞。看來,今天華嬪是匹黑馬。衆皇子,都望向了七爺。七爺苦笑,要他說,他一樣想不明白爲什麼太后賞賜華嬪。華嬪自己都想不明白吧。因爲論起來,自己做的那個餃子,既不算新鮮的菜式,沒有花樣,論味道,更是隻能算家常菜。後面人做的菜,不應該是比她差太多,比她好的,應該比比皆是。

屋裡,最不甘心的要算尤氏了。不知道是不是後面的菜都做的太爛了,太后娘娘都不讓她當評委嘗菜了。尤氏這個心急如火,自己妹妹容妃的菜上來的時候怎麼辦。

終於,比賽的第一輪高潮,重頭戲上來了。常嬪的稀有食材,在比賽之前已經被人津津樂道。聽到說常嬪的菜出鍋了。萬曆爺蔫蔫的精神重振,坐了起來說:“端上來,讓朕先嚐一口。”

太后含笑示意。

常嬪的宮女,親自端着那碗特別的食材上桌。只見宮女兩隻手裡捧着的是一個大銀盤子,盤子上,擺放了六個整齊特製的碗盅。這種碗盅,類似現代酒店吃的燉盅。最少,李敏一眼望過去時,是這樣的感覺。

另外一位宮女,把第一碗碗盅,放到了萬曆爺面前。張公公走上來,給萬曆爺揭開蓋子。撲面而來的香氣,混雜有蘑菇香味。正道菜外觀看起來十分清淡,湯的表面漂浮些蔥花,碎片是切碎的菇片,至於碗盅中間漂浮的那褐色的一條東西,旁人看着都真不知道是啥。

李敏卻是一眼認出了那東西,心裡不得不誇這個八爺果然是很有頭腦的人。從哪兒弄來的這個海蔘,而且能保存運送到這個京師來,在古代實則不容易。

皇家人不知道海蔘很正常。古書裡是有記載海蔘這個東西,但是,要把海蔘送進皇宮裡給人品嚐不容易。皇帝下江南遊玩,並不去海邊,一樣很難品嚐到這樣一道菜。

“這是什麼?”只見連太后都睜大了眼睛,好奇心被吊起來了。

八爺主導下的計謀,已經勝了大半。

人只要被吊起好奇心,無論如何都會嘗一口的了。

宮女傳話到外面,問做菜的人這是什麼。不會兒,宮女回來回話說:“回皇上、太后娘娘,這是延壽海蔘湯。”

海蔘?!

萬曆爺眼睛頓然亮了起來。萬曆爺博覽羣書,聽說過海蔘。

兒子在自己耳朵邊上嘮叨的幾句話,讓太后憂愁的面色瞬間一百八十度變,眉眼都變到飛揚了起來。

“原來是這樣的好東西。”太后點點頭,欣喜之色難以言喻。

八爺的孝道突然間被變大,彰顯出奪目的光芒。因爲,都知道常嬪背後給常嬪出策的人是八爺,沒有其他人了。太后難免口裡讚揚的不是常嬪,而是八爺。但是,兒子都被誇獎了,母憑子貴,母親跟着光彩照人。

太后和皇帝的讚美聲傳到屋外,皇后可以想象到八爺坐在衆皇子之中,那個綻放的光芒,本就可以掩蓋太子的趨勢。

孫氏默默無言,臉上不露半點聲色。如果她這會兒跟着讚美這對母子,肯定是誇張了,反而讓人生疑。

不說話,是最好的。

或許是爲了證實自己的話沒有錯,萬曆爺讓人把魯仲陽叫了進來。讓魯仲陽親自來說說這個海蔘的好處。魯仲陽面對太后拱手,說:“古書言,稱其爲海蔘,具有補腎益精,壯陽療痿的療效,又可以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勞怯症。確實是難以尋覓的一種珍貴食材,藥材。太后能得此長壽菜,可爲太后延年益壽,是大明和太后的福氣。”

言外之意,這個東西,不止太后能用,皇帝也可以食用。

太后聽了這話,滿臉笑容,喟嘆道和萬曆爺說:“難爲這些孩子孝心了?不知上哪兒,才能爲哀家找到這個東西。”

萬曆爺自然明白太后的話,答:“太后想賞誰就賞誰,賞什麼,都是太后的東西,朕在此事上不能給太后做主。”

屋裡面,說要大賞常嬪和八爺的聲音傳了出來。院子裡,像沸騰的水鍋一下子炸開了。

衆說紛紜。各種目光,各種眼色都有。無疑均是妒忌眼紅居多。更有些人痛心疾首的,早知道,親王府裡有這個東西,拿着刀進去搶也行。更不明白的是,這個魯親王怎麼突然間站到八爺陣營裡去了。這樣說法其實也不對。瞧瞧這次比賽,東宮並沒有參加,意味着,魯親王站到誰陣營裡,都不是和東宮作對。只能說這個魯親王夠狡猾的,不過是順勢而上的一個人,左右逢源,見風使舵的一個狗腿子。

靜妃能聽到四周多的是咬牙切齒的聲音,但是聞風不動。要說高潮,最好的戲,肯定是越在後面上演。八爺這道菜,不過是個開始。

沒錯兒,太后沒有說當場馬上賞賜了常嬪和八爺,只是說,把常嬪那道菜留用。這點,不比華嬪那道直接被賞的菜,說明,華嬪那道菜,其實不入眼,早就被剔除出局了,不能作爲冠軍爭奪戰的菜品列位。

常嬪的海蔘湯,才真正是具有冠軍相的東西。

衆人再靜下心數了數,常嬪之後,還沒有獻上菜的人,是寥寥無幾了。剩下容妃、靜妃、許紹儀、張貴容、李華、莊妃,張貴容是靜妃宮裡的,不用計算在內。莊妃那個長壽麪,誰都知道,只是道平常菜,不具備爭冠品質。

看來,這場爭奪戰,只會在容妃、靜妃以及常嬪之間爭奪了,一如開局之前衆人所猜測的,毫無懸念。

皇后坐在屋裡,突然瞟了眼外面行走過去的一個人影。

李敏挨着尤氏坐着,剛好看到了皇后娘娘這個眼神。再看對面在自己坐着的老公。朱隸氣定神閒地坐在那,雙手按着膝蓋,連舉筷子的次數都沒有過一次。

看着常嬪那道別具一格的海蔘湯,護國公的臉上不過也是興致缺缺。

李敏猜測,自己老公肯定是吃過這個東西了。卻是對面他接到她眼神時,對她望回來的那一眼,頗有些疑問。

知妻莫若夫。在魯仲陽滿口誇讚海神好的時候,她李敏不吭一聲的,以他了解的她,必定是知道哪兒不對頭了。

海蔘這東西好是好,但說實話,真不是每個人,都是適合吃海蔘的。李敏只差沒開口,這個東西,首先不合適小孩子吃。好在,宮女好像忘了皇太孫的存在,端菜上來時,都直接忽略掉給朱準送上一份。

既然太后都說留用了,不急着吃,看看情況再說。

再端上來的菜,不無意外,爲莊妃的長壽麪。長壽麪早吃的厭了,太后輕輕揮手。莊妃如願退局避禍。

七公主的母親許紹儀做的撥絲豆糕,以及張貴容做的南瓜羹。

羹這種東西,不做成甜的,是很難吃的。太后想都不用想,直接否定掉了南瓜羹。糕點,大都也是甜膩。今日太后心情不好,應該是一點甜都不想沾。撥絲糕一塊被斃掉了。

後面的參賽選手突然間壓力大了。到了現在,只有常嬪的菜留用。越後面的人越難說了。

“還有誰的菜沒有上來?”太后問,聽聲音,都能聽出坐了一早上嘗這些不新鮮的菜,太后都乏了。

公公趕緊走出屋外,給選手傳話。

容妃的湯和靜妃的湯同時出鍋。

兩碗充滿熱氣的湯,在被端上來,要送到太后娘娘的面前一決勝負的時候,突然間外面傳來一聲。

“淑妃娘娘來了。”

淑妃,兩個字,是讓福祿宮上上下下在這兒坐着的人都爲之一震。

“淑妃?”萬曆爺睜大了眼,眼睛沒有看着剛剛端進屋裡的兩碗湯,是直接掃到屋外去了。

皇后眉毛底下隱藏的一雙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皇帝的表情。

萬曆爺沒有忘記淑妃。哪怕都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個記憶中,美的世上所有美人都能望而生卻的美人,早已猶如落日黃花,年歲催老,不知道變成了什麼鬼樣。

太后露出一抹詫異:“淑妃身子好了嗎?”

莫非太后不知道六宮裡早在風傳淑妃病好的消息?只是是真是假,真沒有幾個知道的。

“淑妃自己一人來的嗎?”萬曆爺坐起了身子,問。

皇帝的話音剛落,步入福祿宮院子裡的女子,踩着宛如春日來到的步伐,進入了所有人的視野。

那猶如春花的芬芳光芒,剎那間彷彿照亮了福祿宮。

皇子們中,除了之前見過的八爺和十一爺,全愣了眼神。大臣們更是忍不住擡起袖管蓋住自己的眼睛,沒有忘記萬曆爺曾經爲淑妃說過的那句話。

萬曆爺緩緩站了起來,當着所有人的面,走出了屋子,迎面向女子走了過去。

多少雙目光,就此驚疑不定。

277 收拾李瑩229 一家五口23 喜歡9 倒潑髒水82 原來是老公79 冒死送信81 一定要她死279 龍潛33 寒毒朱潛軼事二三事陸陸153 被抓朱潛軼事二三事拾叄朱潛軼事二三事柒捌朱潛軼事二三事肆玖35 非娶不可229 一家五口朱潛軼事二三事叄柒272 尤氏回京212 一舉拿下161 王爺來了132 新療法262 賤人活該教育159 攻打黑風谷114 大皇子85 人生最重要的事傳宗接代201 攻守交錯267 小世子144 收拾叛徒88 擔心朱潛軼事二三事拾肆35 非娶不可265 臨盆235 攻城10 看夠了朱潛軼事二三事貳陸朱潛軼事二三事肆柒272 尤氏回京275 處理餘孽172 都督府朱潛軼事二三事陸肆199 我爹是誰93 千張宴166 不一樣的病人朱潛軼事二三事壹151 有奸細31 砸了神醫的招牌12 麥冬朱潛軼事二三事肆伍276 尤氏的決定155 埋伏43 氣死了143 短兵交鋒125 事實遠勝於雄辯朱潛軼事二三事貳陸朱潛軼事二三事貳拾232 山中夜會202 爺來了197 熟悉和不熟悉的人140 真相大白85 人生最重要的事傳宗接代156 黑風谷167 神助35 非娶不可24 貴婦255朱潛軼事二三事伍伍204 納妾183 夜裡驚動朱潛軼事二三事伍伍202 爺來了183 夜裡驚動236 陷入危機5 李家人157 李大夫的價值191 皇帝的新衣朱潛軼事二三事玖朱潛軼事二三事貳拾132 新療法朱潛軼事二三事肆貳193 親爹的事兒1 想醫死她大黃101 爲了她朱潛軼事二三事陸柒朱潛軼事二三事叄叄28 面聖朱潛軼事二三事貳伍277 收拾李瑩朱潛軼事二三事叄拾31 砸了神醫的招牌朱潛軼事二三事陸拾朱潛軼事二三事拾捌大結局201 攻守交錯95 騷亂朱潛軼事二三事肆伍41 她父親這個正人君子80 對薄公堂朱潛軼事二三事貳叄15 陌生人6 還是那個病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