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突出重圍(上)

ps:正版讀者請十分分鐘後再看。

斂兵聚谷?劉胤在心底之中暗暗冷笑,雖然姜維稱得上是軍事大家,但這個漢中防禦體系卻有着一個致命的漏洞,從後續的歷史進程來看,鍾會對漢、樂二城圍而不攻,集中兵力攻打陽安關,而陽安關的失守導致了整個漢中的防禦體系最終崩塌,姜維最後也不得不放棄漢中,退守劍閣。

姜維在軍事上素來重攻輕守,甚至是以攻代守,漢中三十年無戰事也讓蜀國的防禦體系極爲地鬆懈,姜維改變以往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而改用誘敵深入,斂兵聚谷的策略,看似漢中防禦體系的簡單變動,實則是影響深遠,它甚至決定了蜀漢王朝的最後命運。

漢中對於整個益州來說,意義非凡,它既是益州的防禦屏障,又是蜀漢謀奪天下的進攻基地,昔日劉璋割據益州之時,就是因爲張魯在漢中讓他寢食難安,不得不借兵來拒張魯,結果給了劉備可乘之機。劉備入主西川之後,法正也再三提醒他,漢中乃要害之所,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爲持久之計。所以劉備才聽從了法正的建議,與曹操相爭於漢中並克之,此番勝利,也奠定了蜀漢王朝的基石,否則劉備敢不敢稱帝,都另當別論。

諸葛亮的姜維的屢次北伐,也正是以漢中爲基地,益州四十多年的平安,也完全是得益於漢中的固若金湯。

在諸葛亮主政的時代。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漢中的防禦體系一直是滴水不漏,魏國幾次意圖進犯漢中,都被擋在秦嶺的崇山峻嶺之間,一次都沒有進入過漢中平原。諸葛亮去世之後。王平延用諸葛亮的策略,大破曹爽,也證明了諸葛亮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有多正確。

劉胤很不明白,姜維爲何要舍長用短,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計策或許有效。但任何軍事行動也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魏強蜀弱是不爭的事實,誘敵深入很可能變成引狼入室,漢中諸圍雖然堅固,但也並非是牢不可破。諸圍佈置如一字長蛇,魏軍只要突破任意一點,整個漢中的形勢便立刻逆轉。

“大將軍運籌帷幄,思慮精密,這斂兵聚谷之計的確有獨到之處,不過在下尚有一疑問,漢、樂二城及險隘陽安關諸圍形如一字長蛇,魏軍一旦突破任意一城。漢中豈不危矣?”

斂兵聚谷之計是姜維考量了很久的一個計劃,可以說這個計劃的每一個細節姜維都反覆地推敲過,事無鉅細。料無遺算,姜維對這個方案極爲地自傲,也很少有人質疑,劉胤作爲一個京畿之官,從未參與過前線作戰,卻竟然敢質疑他的方略。讓姜維很是不悅,何況看劉胤的年紀。也不過才二十多歲,一個黃口孺子。也敢遑論軍事?

不過好在姜維對劉胤的印象不錯,昨日在朝堂上劉胤行事果斷,爲姜維解了圍,所以姜維並沒有把不悅掛在臉上,反倒是很有耐心地給他解釋道:“劉右丞未曾親歷前線,不知漢中之山道險峻,我軍屢次北伐無功,並非輸于軍仗而是輸於後勤,糧草不濟,輜重缺失,只能是利用速戰,而魏軍以逸待勞,以高壘深壕相拒,是以自武侯伐魏四十年來,雖然小勝,卻未得寸土。姜某斂兵聚谷之計,正所謂易勢耳,逆魏南征漢中,亦要跨越秦嶺棧道,征戰之兵越多,所需糧草輜重供給便越大,而棧道轉運之艱難的包袱便扔給了魏軍,只要在各處穀道之中派遣小股遊擊之軍,不斷滋擾其糧道,進入漢中的大軍必然因爲糧草供應不濟而受困。漢樂陽安乃漢中險隘,經過多年修築,雖稱不上固若金湯,但也足以抵擋十倍敵軍圍攻,魏軍遠道而來,又不可能攜帶投石機衝車牀弩等重型攻城器械,僅憑蟻附攻城,想要拿下這三座堅城,那不過是癡心妄想。魏軍進入漢中之後,我軍只需堅壁清野,待敵糧盡退兵之際,我軍合力追之,豈無大勝?”

劉胤已經是無力再吐槽了,姜維把他的計劃過於的理想化了,只看到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忽略了不利的一面,而殘酷的事實終將證明姜維是何等的一廂情願。

“大將軍的計劃可行性倒是頗高,不過大將軍如果遠走沓中的話,漢中的防禦力量便極爲有限,如果魏軍重兵來犯,恐怕不易應付。”

姜維輕笑一聲道:“如果我軍全部集中於漢中,逆魏如何敢來進犯?誘敵深入,就要在這個誘字上做文章。劉右丞還是年輕啊,兵法上的虛實之道還需多研讀纔是。卻不知劉右丞是何出身,年紀青青便做到了中尉右丞,後生可畏。”

姜維常年征戰在外,並不認識劉胤,不過從劉胤的姓氏倒也不難判斷出他應該是宗室子弟,否則斷不會如此年輕就能躋身高官行列。

沒等劉胤開口,郤正便搶先道:“劉右丞乃安平悼王之子,大將軍可別小看他年輕,初任中尉右丞,在旬日之內就破獲了刺駕一案,可是一鳴驚人吶!”

“安平王?”姜維低喃了一聲,眼中突地閃過一抹凌厲的寒光,轉瞬即逝,神色如常地淡然道:“劉右丞今日造訪,某本當多陪纔是,只是不巧今日要進宮面聖,就不敢多留右丞了,改日得瑕姜某一定設宴招待右丞,不醉不休。”

既然姜維下了逐客令,劉胤只得起身告辭。“既如此,胤便不敢再討擾大將軍了,告辭。”

離開了姜府,劉胤不禁是好生納悶,雖然說這次的談話進行的不是十分的愉快,但總的來說,也沒有產生太大的分歧,姜維態度的突然轉變,卻讓劉胤有些措手不及,莫名其妙。

爲什麼會這樣?

姜維在聽聞安平王名字之後的那道凌厲的目光。。。。。()

第208章 追擊第703章 出使洛陽第761章 風雨飄搖第151章 山崩地裂第1031章 兵臨小平津第338章 借刀殺人第1305章 倒打一耙第810章 石豹的嗜好第441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452章 句安的奇謀第16章 玉碎第847章 汝陰王司馬駿第622章 打柴溝之戰(下)第427章 城牆倒了第1211章 渡河北進第781章 堅壁清野第836章 忿恨第864章 兵圍晉陽城第1316章 水淹廖家窪第183章 陸抗的雄心第1133章 察言觀色第906章 水淹信都(下)第843章 羊祜的考慮第1359章 他若有事,你們陪葬第786章 絕處逢生第711章 直搗老巢第483章 招供第1081章 密謀第864章 兵圍晉陽城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602章 副軍護軍第1138章 冤有頭,債有主第406章 斜谷疑兵第432章 兵敗自焚的司馬望(下)第1249章 草原殖民第732章 又是一筆血債第894章 決戰前夕(續)第998章 騎戰(下)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366章 司馬望第116章 母親的支持第172章 司馬昭的決心第270章 一片焦土第834章 被迫撤退第660章 蒲阪津第1278章 倭國第1313章 西陵之戰(中)第621章 打柴溝之戰(中)第1299章 晚來一步第176章 緊急朝議第249章 劉禪的發小第1081章 密謀第876章 棄守晉陽第866章 忻口之戰(上)第1052章 情報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891章 同赴黃泉路第851章 怒火第1277章 三韓歸附第468章 木蘭塞第144章 徵西將軍鄧艾第752章 緊追不捨第1308章 弒君(下)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203章 救援第1140章 擋我者死第740章 日搶三關(五)第896章 清掃外圍第267章 一心報仇的龐會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1251章 高句麗第840章 平衡第441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259章 宣崇門之變(下)第696章 統一五部的計劃第1152章 後主駕崩第297章 跨越雪峰(二)第142章 第一波進攻第125章 馬邈第73章 提醒第1155章 機會第658章 再戰武關(上)第548章 大婚之日第976章 平陽告急第808章 放棄第895章 決定命運的一戰第1032章 三道詔書第140章 夜襲第849章 毒煙彈第820章 迂迴第216章 各懷心思第67章 要煉丹?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723章 寒冬休戰第819章 跳出去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799章 囚牢戰法第697章 軒然大波第910章 迎頭痛擊(下)第59章 青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