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出兵

其實諸葛瞻今天在朝堂之上也是十分地尷尬,雖然是當初向東吳求援是閻宇提議的,可諸葛瞻在中間也是力挺的,如果說有人要爲此而負責任的話,諸葛瞻也是逃不了干係的。※%※%diǎn※%小※%說,..o不過以諸葛瞻的身份,劉禪自然不能加罪,也就沒人去追究了。

但諸葛瞻心裡卻也很難受,說到搬東吳救兵,諸葛瞻是沒有一diǎn私心的,魏軍大舉犯境,姜維獨力難支,如果這個時候東吳能出兵救援,那無異於是雪中送炭。

可結局卻不是諸葛瞻所料想的到的,雪中送炭的沒有,倒是來了落井下石的,吳國這背信棄義的行爲,讓諸葛瞻的處境維艱,往簡單裡說,是諸葛瞻錯信於人,誤將奸佞當做良人,往深層裡說,是你諸葛瞻無識人之慧,治國策略出現重大失誤,當首輔大臣完全不稱職。

諸葛瞻感受到了肩上的壓力,決策失誤帶來的後果非常地嚴重,現在也只有他挺身而出,擔當起重任了,誰讓他是武侯之子,dǐng着諸葛亮的光環,別人可以退縮的時候,唯獨他不能。

劉禪是一陣欣喜,又是一陣憂慮,關鍵的時候諸葛瞻能挺身而出,也不枉自己這麼多年栽培於他,但劉禪同時也暗暗擔憂,諸葛瞻擔任的可是衛將軍,掌管宮廷禁軍,如果他要出征的話,那可是要帶走大部分的御林軍。一想到要削減宮廷的禁軍,劉禪就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諸葛愛卿若去,成都的安危若何?”

諸葛瞻道:“陛下放心,臣領軍前往。成都有輔國大將董厥領軍。自當安穩如山。”

劉禪無可奈何地diǎndiǎn頭。事已至此,成都的御林軍,的確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調動,但現在局勢已真的是萬不得已,成都除了御林軍,幾乎沒有什麼可調之兵了。不過劉禪還是對諸葛瞻單獨領兵有些不放心,道:“何人可與諸葛卿同去?”

劉胤立刻上前奏道:“臣願領軍助諸葛都護一臂之力。”

諸葛瞻略感詫異,自己和劉胤的關係並不融洽。而且劉胤與侍中張紹走得很近,張紹是姜維一系的人,理所應當地諸葛瞻就把劉胤視作姜維派系,雙方政見不一,明爭暗鬥由來已久,但這個時候劉胤能挺身而出,確實出乎諸葛瞻的意料。

事實上諸葛瞻會錯意了,劉胤雖然和張紹比較親近,但他卻不是姜維派系的,雖然說劉胤和諸葛瞻的關係並不和睦。但在國家大義面前,劉胤可真沒有在乎什麼個人的恩怨。何況他來諸葛瞻,也談不上有多大的恩怨。

以劉胤對諸葛瞻的瞭解,諸葛瞻的品格是勿庸置疑的,在國家危難之時敢於臨危受命,嚴辭拒絕鄧艾的招降,怒斬鄧艾派來的使者,最後父子雙雙殉國,成全了諸葛一門三代忠烈的美名。但在關乎蜀漢存亡命運的錦竹之戰時,諸葛瞻表現出來的低級軍事素養同樣令人瞠目結舌,放棄有利地形,放棄堅守城池,避長揚短,與實戰經驗豐富的鄧艾在平原地帶進行決戰,幾乎比紙上談兵的趙括還要愚蠢。

諸葛瞻就是屬於那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人才,諸葛亮中年得子,去世之時諸葛瞻只有八歲,除了諸葛亮的名望之外,諸葛瞻幾乎沒有繼承到什麼,相反的在劉禪的刻意安排下,諸葛瞻的仕途一路順風,最後更是位極人臣,宮廷之中的政治權謀諸葛瞻或許不缺,但軍事素養戰鬥力只有負五的渣渣帶兵出去打仗,劉胤第一個不放心。

要知道,諸葛瞻所要面對的對手是吳國的最後一位名將陸抗,雖然陸抗現在還沒有成名,但劉胤知道,這位可怕的對手絕對不是諸葛瞻所能匹敵的。

所以劉胤才挺身而出,蜀漢現在已經是輸不起了,諸葛瞻領御林軍出征,倘若再兵敗的話,蜀漢就真的到了要滅亡的地步。

此時閻宇也出班奏道:“臣也願率本部人馬隨同諸葛都護出征,戴罪立功。”

劉禪很是滿意地diǎndiǎn頭,看來危難之時,忠勇之士還是不少,遂道:“好,准奏,着右將軍閻宇、安西將軍劉胤隨同衛將軍諸葛瞻出征討伐吳逆,朕在宮中坐等諸卿凱旋。”

出征的班子很快就確定了下來,以諸葛瞻領銜掛帥,右將軍閻宇和安西將軍劉胤爲輔佐,蜀漢共調集了四萬五千人馬,準備征討來犯的吳人。

其中劉胤軍有三營,一萬五千人,閻宇此次從永安帶來的軍隊有兩營,一萬人,剩餘的兩萬人馬,則是調動了羽林右部督李球的羽林右軍和虎賁中郎黃崇的虎賁軍。兵曹尚書張遵作爲接應使負責整個出征大軍的後勤保障。

黃崇是黃權之子,當年夷陵之戰時,蜀軍兵敗,在長江北岸防禦曹魏的鎮北將軍黃權被隔阻,不得已而降魏,按律其家人就要獲罪,但劉備只說了一句“是朕負黃權,權不負朕也”,其妻子才得以倖免,劉備待之如初,仍以黃權俸祿養之。黃崇長大之後,入仕爲尚書郎,後兼任虎賁中郎,能擔任禁軍統領,也足見後主對其的信任。

劉胤對黃崇還是有一些印象的,歷史上黃崇跟隨諸葛瞻出征,此人激勵士氣到是把好手,在他的鼓勵之下,蜀軍衆志成城,視死如歸,而且黃崇對軍事的見解也是高於諸葛瞻的,趕赴涪縣之前,就曾涕淚橫流地勸諫諸葛瞻,要他迅速搶奪有利地形,把鄧艾擋在平原以外,但剛愎自用的諸葛瞻未納忠言,最終導致綿竹慘敗,而黃崇同李球張遵一道也戰死殉國了。

如果諸葛瞻肯聽勸諫,或許蜀漢的命運能重新改寫,但是歷史從來沒有假設,諸葛瞻自負聰明,但卻被自己所誤,喪師辱國,蜀漢政權也爲之覆滅。

鄧艾爲劉胤所敗,綿竹之戰也就不復存在,但歷史卻又有着驚人的相似,陸抗前來攪局,諸葛瞻率軍出征,同樣的,也是蜀國面臨生死存亡之局。

第115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1130章 風雨前夕第615章 兵分兩路第531章 司馬孚第898章 匈奴騎兵的墳場第1102章 擇師第577章 出大事了第627章 最終決定第355章 沒那個膽量第1348章 朝廷急詔第577章 出大事了第509章 最大膽的計劃第669章 無奈的羊祜第451章 始料未及第823章 大餐第1162章 大戰虎牢關(五)第1046章 羊祜歸漢第407章 遊擊校尉第1030章 強攻不成用智取第523章 在商言商第492 潛入工坊第541章 甘露寺第1078章 先入洛陽第195章 無名之輩第220章 忠良之後第946章 替罪羊第12章 賭大一點如何第1330章 破番禺(下)第749章 夜奪五寨(七)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136章 靖軍山第1113章 貪狼第713章 半夜襲營第749章 夜奪五寨(七)第1279章 徵倭準備第493章 中埋伏了第987章 楔形戰陣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933章 誘餌第336章 兩不相幫第833章 高都之戰第733章 姑射山第1089章 母子重逢第822章 最難捱的冬天第551章 挾持人質第166章 安西將軍第273章 愚蠢透頂第561章 出兵第1300章 喪母之痛第704章 北地胡第1314章 西陵之戰(下)第422章 開始攻城第1059章 虛晃一槍第1352章 天牢第833章 高都之戰第139章 下馬威第489章 窩藏第921章 對手第556章 遺言第338章 借刀殺人第715章 離間第1章 安平王府第148章 激戰(中)第1103章 數典忘祖第1181章 洛陽之戰(上)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860章 攻守僵持第548章 大婚之日第567章 落荒而走第869章 又折呼延一將第1章 安平王府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1191章 地道攻城第1326章 強勢橫掃第971章 底線第448章 前往閬中第1283章 完虐狗怒國(上)第184章 永安都督羅憲第658章 再戰武關(上)第248章 爭鋒相對第661章 出師不利第370章 第二個馬謖第346章 反襲營第556章 遺言第525章 腦洞大開第8章 六王殿下第1173章 只共存,不共亡第100章 驚人一幕第882章 葦澤關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822章 最難捱的冬天第720章 得利的漁翁第1297章 桑州第1232章 按兵不動第583章 黯然而別第1187章 偷襲轘轅關(上)第163章 艾先生第12章 賭大一點如何第99章 試驗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