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重回南中

劉胤決定起用的第七條進攻線路就是從南中出發,進攻交州,端掉一直以來被吳國稱爲大後方的交廣二州,而後迂迴北上,夾擊荊州。

如此大縱深大迂迴的作戰策略,在西晉滅吳的的戰役之中,根本就沒有采用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路途遙遠,後勤補給極爲地困難,從南中能拿下交州,已經是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了,如果再從交州北上進攻荊州的話,那所需的後勤補給將會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量。

不過,此時劉胤要從南中進兵,還是有所倚仗的,當年蜀漢危亡之際,幾十萬百姓跟隨朝廷遷入到了南中,後來益州光復,朝廷回遷蜀中,並不是所有的南遷百姓都跟隨着回到了蜀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百姓留在了南中。他們已經在南中生活了多年,習慣了那兒的生活,許多人自願留了下來。

南中由於大量的漢人百姓南遷,許多土地得到了開發利用,南中再也不是當初諸葛亮徵南之時的那種蠻荒之象了,這裡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在南遷百姓的辛勤勞作之下,南中早已慢舊貌換新顏了。

季漢朝廷偏安南中的時候,其所有的花費開銷均來自於南中當地,南中諸郡的賦稅基本上可以滿足這個小朝廷的開支,後來季漢朝廷遷離了南中,南中的賦稅則有很大的盈餘,由於轉運困難,朝廷特許在味縣建立官倉,將收繳的糧賦貯存在官倉之內,不必北運。數年的積存下來,味縣官倉存糧已經是一筆很龐大的數目了。

劉胤也是在翻閱了各地糧賦的信息之後,才發現南中居然存貯着一大批的糧草,這無疑給劉胤的大迂迴作戰提供了一個物資上的保證。

這種大縱深大迂迴作戰,最困難的就是糧草補給,解決了這個困難之後,剩下的事就已經不能再稱其爲困難了。

根據現在所掌握的情報,吳國的交州和廣州並沒有多少的駐軍,也就是說吳國對交州廣州的這條防線,根本就沒有重視過,如果漢軍派出一支輕騎部隊,便可以輕易地橫掃交廣諸郡了。

爲什麼會派出騎兵,那是因爲劉胤此刻從中原調兵的話,迂迴到南中,攻下交州廣州,再回兵荊州,如此跨越七八千里的行軍,如果是步兵的話,至少也得半年時間,這還不算上打仗,一旦戰事膠着,攻城不克的話,拖的時間會更長。

所以劉胤特意地安排輕騎部隊,以騎兵的速度,可以大大地縮短進軍的時間,最多兩個月的時候,便可以完成上述行程。

第七路人馬劉胤選派了戰鬥經驗最爲豐富的虎騎軍和白虎軍,合計三萬兵馬,另外火器營也將撥出一半的人馬來,隨同徵進。

騎兵野戰無敵,但攻城作戰始終是一個弱項,如果交州的吳兵龜縮在城池隘口拒不出戰的話,再精銳的騎兵恐怕也是無計可施,有了火器營的協助,那就事半功倍了,任何堅固的城池,恐怕也擋不住火器的攻擊,這種騎兵加火器的組合,橫掃天下都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統兵主將,劉胤沒有安排其他人,而是由他來親自帶隊。

決定一出,諸將是紛紛反對,皆認爲劉胤是大都督,運籌帷幄足矣,何須還幹這種辛勞遠征之事,派一偏將領軍即可。

此次出征交州,難度不在如何攻城略地,而是在迂迴行軍上,由於交州一帶漢軍根本就沒有涉足過,對那邊的地理狀況氣候條件完全的不瞭解,除了劉胤自己領軍之外,他確實想不出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來擔當此職。

劉胤笑呵呵地對諸將道:“你們都認爲這是一路偏師,無關緊要無足輕重,其實,這第七路人馬纔是進攻吳國的核心所在,這支偏師運用的好,完全可以成爲一支直搗敵人心臟的奇兵。”

其實這麼些年來,這些跟隨劉胤多年的心腹之將對劉胤的瞭解也是極深的,凡是劉胤決定了的事,是很難輕易做出改變的,劉胤很快召集虎騎白虎二軍,做好了出征前準備。

臨行之前,劉胤暫時委任傅僉爲六路伐吳大軍的總指揮,各路大軍都做好出徵的準備,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等候出征的命令。

而後,劉胤就率領虎騎軍白虎軍,離開了洛陽,向南中進發。

由於是輕騎而進,只用短短的十餘日,劉胤就已經是重回成都了,不過劉胤在成都沒有做絲毫的停留,徑直南下,前往南中。

當年揮師北伐,離開南中,屈指算來,已經是十五個年頭了,南中對於劉胤而言,也僅僅只是匆匆的過客,當年的南中,還是一片荒蕪之景,如今再臨南中,卻發現這裡阡陌縱橫,良田萬頃,一派繁華富庶之景。

這無疑是那十五年前的那一次遷徙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幾十萬漢人百姓的涌入,不僅給南中帶來的是穩定的農耕人口,更帶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十五年來南遷百姓和當地居民辛勤勞作,將這千里煙瘴之地變成了魚米之鄉。

劉胤不禁是唏噓感嘆,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僅僅是一念之間的事,帶給南中的變化卻是天翻地覆的。

時任建寧的太守張勤早已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親自出城迎雍王大駕。

劉胤到味縣來,最爲關心的就是味縣官倉的貯情況,這裡的糧草貯備將會是決定劉胤徵吳成敗的關鍵。

張勤自然也知道劉胤的目的,他早已準備好了糧倉的帳薄,以供劉胤來查看。

劉胤看過之後,點了點頭,張勤的帳薄和朝廷那邊的高錄完全吻合,沒有任何的秕漏,劉胤表示很滿意,當即令人接收了這批糧草。

此行劉胤輕裝簡從,目的就是爲了儘快地抵達南中,而他進攻交州,最大的倚仗的就是這批糧草,有了如此堅實地後盾,征伐交州,不過是彈指揮間的事。

第815章 自食其果第274章 仇未報,身先殞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884章 魔高一尺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10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247章 禁馬封兵第728章 火能克木第609章 收復大小榆谷(上)第1237章 真正的黃雀(續)第52章 滅門血仇第402章 五丈原之戰(三)第681章 擁兵自重第346章 反襲營第994章 重回上黨第1235章 鮮卑亂(下)第332章 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第1341章 棄守巴丘第466章 輕取西城第1276章 結局不該是這樣的第346章 反襲營第513章 咱不差錢第1038章 擒羊第681章 擁兵自重第14章 箭不虛發第3章 王位第634章 撤退的難題第271章 被打臉?第902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933章 誘餌第85章 遊擊的十六字訣第86章 前往陳倉道第363章 落網第3章 王位第318章 不遺餘力第690章 投名狀第191章 難堪第872章 半渡而擊第893章 決戰前夕第492 潛入工坊第548章 大婚之日第801章 繼續分兵第822章 最難捱的冬天第777章 無當飛軍的戰術第112章 退守劍閣第340章 脫胎換骨的虎騎營第94章 葫蘆第313章 信任第763章 偷渡(上)第359章 棋逢對手第423章 攻城激戰第1264章 棄城而逃第1154章 雍王第703章 出使洛陽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278章 屯田第450章 收復劍閣第390章 士家歸附第647章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179章 武昌第408章 漢軍的軍旗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815章 自食其果第1167章 冷處理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217章 衆叛親離第1272章 借你的人頭一用第612章 玩計謀,你還嫩了點第916章 君命不可違第615章 兵分兩路第933章 誘餌第49章 黃雀在後第786章 絕處逢生第937章 拼死突圍第1117章 夏侯鹹回家第244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1204章 三王殞落(七)第949章 張良計,過牆梯第1109章 歸還借兵第1291章 強勢碾壓(上)第146章 算計第1292章 強勢碾壓(下)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268章 撤離雒城第35章 中尉右丞第366章 司馬望第918章 召回第593章 誰是贏家第142章 第一波進攻第276章 平妻第30章 初守景陽宮第689章 討賊檄文第559章 秘不發喪第522章 登門拜訪第425章 挖到城下第1096章 驚出一身的冷汗第619章 精心準備第322章 狠辣第935章 八面埋伏(中)第621章 打柴溝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