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六路齊出

此時劉胤已經抵達了汩羅江畔的羅縣,從這裡向江北傳遞消息,也就不用再遠隔萬水千山迂迴走交州南中了,潛伏在江東的那些細作,完全可以把劉胤要傳遞的命令,準確無誤地送達江北。

傅僉在襄陽已經靜候劉胤的命令久矣,劉胤正月出兵南下之後,傅僉就一直在襄陽秣兵厲馬,等待着劉胤的消息。

最先傳回的消息是劉胤率軍順利地進入了交州,其後消息的傳遞便有了嚴重的滯後,畢竟驛馬再快,那也是遠隔數千裡之遙,傅僉從驛站這邊得到的最後一個消息是劉胤攻克了番禺,拿下了南海郡,第二天傅僉就接到了劉胤已經兵抵汩羅江的消息了。

這份通過潛藏在江東的細作傳遞回來的消息帶來了傅僉翹首以盼的消息,他在襄陽,已經等待了半年之久,一刻也不敢鬆懈,現在終於到了出兵的時刻,傅僉是按捺不住興奮,立刻傳令其他五路人馬,約定於興國六年七月初一,六路兵馬齊出,共伐吳國。

這六路兵馬是劉胤早在半年前就已經安排好的,人員、武器、物資、糧草早已是準備的妥妥當當,萬事俱備,就等劉胤的一聲令下了。

儘管這道命令是姍姍來遲,但漢軍諸路兵馬接令之後,皆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求戰慾望極爲地強烈。

不管是領軍的大將,還是普通的士卒,他們心裡都明白,這將是決定天下大勢的最後一戰了,打過這一仗,很可能從此便是四海一統天下太平,這無疑將是他們的最後一仗,也是他們獲取軍功的最後機會了,末來幾十年之內,很可能就不會再有仗打了,做爲軍人,他們也將是最後一次爲國而戰了。

這次出征吳國,也將是季漢用兵數量最多的一次,七路大軍,總共將調動二十八萬人馬,兵威至盛,空前絕後。

第一路大軍,由前將軍黃崇率領三個軍四萬五千人馬,由徐州下邳向徐中方向進軍;第二路大軍由後將軍蔣斌率領三個軍四萬五千人馬,由淮北向壽春方向進軍;第三路大軍由左將軍牽弘率領兩個軍三萬人馬,由汝南向弋陽方向進軍;第四路大軍由右將軍王頎率領兩個軍三萬人馬,由豫州出兵向武昌方向進軍;第五路由驃騎將軍傅僉率領五萬大軍,從襄陽向江陵進軍,第六路由益州史王濬率領五萬水軍,由永安向西陵方向進軍。

六路兵馬齊出,金弋鐵馬,氣吞萬里。

消息傳到建業,東吳上下,舉國皆驚。吳主孫壾驚惶失措,急召諸大臣商議退敵之策。

司徒何植奏道:“如今蜀漢兵威強盛,我軍力不能敵,臣以爲當撤江淮之兵,退守長江,依託長江防線,固守建業。”

左丞相陸機道:“不可!前人曾有云,守江必守淮,如果我們輕易地放棄江淮,蜀人必將可以長驅直下,飲馬長江,長江雖號天塹,但蜀軍一旦兵臨江北,我們便再無縱深可言,敗亡之不久矣。臣膽鬥請命出鎮牛渚,統率淮南諸軍,以御蜀軍。”

何植憂慮地道:“如今荊南已失,劉胤親率兵馬佔據長沙,長江之險已不復存矣,倘若左丞相再出兵江北,如果劉胤東襲,將何以應對?”

右丞相陸雲道:“荊州尚有周大都督鎮守,暫無憂也,臣以爲,鄱陽之西柴桑關最爲緊要,臣願親赴柴桑,以擋蜀人東進之勢。”

孫壾大喜,立刻下旨左丞相陸機爲鎮東大都督,節制淮南江東諸路人馬,右丞相陸雲爲鎮南大都督,駐守柴桑,節制豫章諸郡兵馬,大都督周處統轄荊州各路兵馬,鎮守巴丘。

王濬在永安日夜操練水軍,雖然一直未等到出征的命令,但他始終都不曾有過半點的懈怠,一直令水軍保持着高昂的鬥志。

永安水戰,是季漢水軍和東吳水軍打的第一仗,這一仗,也打出了季漢水軍的威風和士氣,要知道東吳水軍號稱是天下無敵,但在永安是鎩羽而歸,這無疑極大的提升了漢軍的士氣,面對即將到來的伐吳之戰,季漢水軍一直保持着高昂的鬥志。

王濬很清楚,永安水戰漢軍依靠的不是水軍的戰力還是火器的兇猛,單論水軍的戰鬥力,剛剛組建只有幾年還未經歷像樣戰鬥的漢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東吳水軍的對手,但劉胤發明的火器,卻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一舉便摧垮了東吳水軍的不敗神話。

在接下來的伐吳之戰中,漢軍最大的倚仗便自然是來自於這威猛的火器,王濬一直狠抓火藥弩的訓練,進一步提高火藥弩的命中率,王濬相信,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火藥弩必然會大展神威,徹底地埋葬掉東吳水軍。

在接到了出征的命令之後,王濬立刻下令諸軍,準備七月初一正式啓航。

其實水軍早已是枕弋待旦,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了,但上面的命令是七月初一出兵,王濬不敢提前或推遲,等到了七月初一這一天,王濬一聲令下,季漢水軍千帆競揚,浩蕩東下。

水軍出征後的第一道難關,並不是東吳水軍,而是急流險灘衆多的峽江航道,爲此,王濬早就派水兵斥侯,沿江進行了多次地偵察,畫出了詳盡的航線圖,何處有險灘,何處有礁石,何處可通航,都一一標註得清清楚楚,各船皆領一份航圖,按圖航行,自然可保通行無虞。

說來也是天時相助,漢軍出兵之際,正遇長江大汛,水量暴漲,許多的險灘礁石盡被淹沒,這無疑給漢軍的航行提供了便利。

漢軍一路順流而下,暢通無阻地通過了矍塘峽和巫峽,三峽之中,只剩下了西陵峽。

這時,前船來報:“吳人在西陵峽谷大造鐵索,橫江攔截,又在水中,暗設鐵椎,阻擋我軍通行。”

第844章 壺關之戰第24章 暴走的馬王妃第1285章 無情碾壓第733章 姑射山第534章 難以決斷第1266章 逃往樂浪郡第19章 墜崖第378章 街亭之戰(七)第1173章 只共存,不共亡第826章 投桃報李第260章 喬裝潛行第62章 陛下明日召見第1274章 得逞第806章 戰火燒遍整個上黨第1046章 羊祜歸漢第1086章 一家團聚第193章 先生有何高見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1125章 先發制人第261章 稟明劉禪第1275章 逃往天涯盡頭第236章 涪城之戰(二)第1346章 雍王來使第842章 推心置腹第66章 當殿亮劍第402章 五丈原之戰(三)第64章 陛下的封賞第270章 一片焦土第523章 在商言商第1044章 鳩酒一杯第386章 星流雲散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904章 水淹信都(上)第463章 千萬別小看杜預第1264章 棄城而逃第1150章 十年恩怨一朝雪第553章 雙簧第464章 佯攻上庸第944章 一敗塗地第453章 巴東小道第397章 圍城打援第1129章 枉費心機第117章 馬家槍法第361章 另有隱情第140章 夜襲第455章 蜀中的新格局第209章 地震?第800章 新的對策第767章 遭遇戰第839章 戰壺關口第787章 有功無過第799章 囚牢戰法第1024章 界橋之戰第1114章 老對手第1293章 乞降第268章 撤離雒城第939章 等待援兵第1011章 難啃的硬骨頭第1177章 葬身火海第906章 水淹信都(下)第1334章 莽山之戰(下)第1318章 奪情起復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902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714章 龜縮不戰第662章 黃河難渡第305章 嚮導第617章 步騎夜戰(上)第373章 街亭之戰(二)第379章 街亭之戰(八)第1227章 喪心病狂第1297章 桑州第1083章 捷足先登第494章 無處可逃第653章 鄧艾的主動獻計第715章 離間第59章 青鳥第292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639章 靠山第1088章 遷都洛陽第614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607章 黃河難渡第1039章 大局爲重第468章 木蘭塞第59章 青鳥第836章 忿恨第73章 提醒第1147章 意圖復辟第597章 殺人越貨第885章 井陘口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701章 軍團重組第891章 同赴黃泉路第115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79章 枉做小人第711章 直搗老巢第1345章 遷都之議第1164章 劉胤的計劃第253章 就這麼的簡單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