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渡河強襲

羅憲選擇的渡河地點是懷縣南面的廣武渡,此渡口因黃河南岸有廣武城而得名。

提起廣武城,那可是大名鼎鼎,天下皆知。廣武古城位於廣武山上,分爲東西二城,中間隔着一道深澗,乃當年劉邦、項羽對峙處。

廣武山山勢自河邊陡起,由北而南,綿亙不斷,峰巒尖秀,峭拔數十丈,朝霞暮煙,變態萬狀。北面,滾滾黃河緊貼山腳而過;西南,萬山叢錯,羣峰崢嶸。這裡,不僅谷深坡陡,崖壁參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險,東北有敖倉之粟,南有重鎮滎陽,爲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當年楚漢相爭之時,漢軍趁項羽東擊各地之機,出兵奪取成皋,後屯兵廣武,阻楚西進。楚王項羽急忙率兵西來,亦屯兵廣武,和漢軍隔澗對壘,兩軍在此連番爭奪,相持數月,最終因楚軍缺糧,軍心渙散,加上韓信也出兵擊楚,項羽被迫與漢約和,以“鴻溝”(即廣武澗)爲界中分天下。中國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即指此鴻溝。

陸抗沿着黃河西進,自然不可能不考慮黃河北岸漢軍的威脅,但黃河千里防線,陸抗根本無法預知漢軍會從那一個渡口渡河,如果全面沿河防禦的話,吳軍的兵力又顯得不足,更何況陸抗最主要的進攻目標是洛陽,對於黃河北岸之敵,也只能是略加防範,在幾個重要的地方佈置重兵在行防守,比如虎牢關和滎陽,處於東西通道之上的要鎮,自然得重點防禦。

而且滎陽是吳軍的屯糧之所,吳軍從各地調集來的糧草都集中屯放在滎陽,然後再向前線轉運,滎陽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蛇打七寸,劉胤選擇的攻擊點自然是吳軍的要害之處,滎陽是聯結東西的通道,更是吳軍的屯糧之所,如果漢軍拿下滎陽的話,吳軍不光是退路被掐斷那麼簡單,一旦失去了糧草供應,吳軍將會不戰自亂。

不過陸抗又焉能不重視滎陽的防禦,黃河防線太長吳軍兵力有限無法兼顧,但守住滎陽一城,陸抗卻是有信心和把握的。

陸抗安排平東將軍張象爲滎陽守將,平寇將軍蔡敏率兵三萬駐守滎陽,而虎牢關與滎陽相距不遠,一旦滎陽有事,駐守在虎牢關的鎮南將軍伍延便可隨時增援,互爲呼應。

羅憲接到命令之後,立刻佈署渡河作戰之事宜。

既然確定要從廣武渡河,羅憲首先就派出了斥侯兵,乘着小船,連夜潛渡過河,探明南岸的狀況。

斥侯兵很快地就傳回了對岸的消息,吳軍受困於兵力不足,只能是重點防禦滎陽和虎牢二城,至於黃河南岸的廣武,吳人壓根兒就沒有派什麼人馬駐守,只是留有一支數十人的巡哨隊伍。

羅憲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於是下令派一支精銳的斥侯小隊過去,首先將吳人的這一支巡哨給幹掉,而後調集渡船,晝夜不停地運送人馬過河。

張象派出一支巡哨的隊伍在黃河南岸監視漢軍的動靜,憑着這幾十個人,擋當然是擋不住的,不過張象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掌握漢軍的動向,以做好應對之策。

羅憲自然不可能讓吳人掌握自己的動向,偵察到吳軍在南岸有巡哨之時,首先便派人將這支巡哨的隊伍給幹掉了,這下張象就成了睜眼瞎,對漢軍的渡河行動是一無所知了。

儘管沒有吳軍阻攔,但右軍團可都是騎兵,人馬俱渡,所耗費的時間就要長得多,日夜搶渡,也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方纔全部渡過了黃河。

這兩天的時間內,吳軍已經從虎牢關向前推進了八十里,已經可以遙遙地望到洛陽城巍峨高聳的城牆了。

羅憲在廣武城集結起軍隊之後,兵分三路,東面一路由盧遜率朱雀軍趕往隴城,切斷滎陽之敵向東退卻之路,西面一路由鄧樸率領青龍軍,攻佔虢亭,切斷滎陽和虎牢之前的聯絡,中間一路由羅憲親自率領白虎軍、玄武軍、麒麟軍,直取滎陽。

右軍團全部是騎兵隊伍,來勢極快,萬騎攢動,氣勢滔天,滎陽守將張象聽到漢軍已渡過黃河向滎陽殺來之時,頓時便有些發慌,急忙與副將蔡敏商議:“蜀人來勢洶洶,這該如何是好?”

蔡敏道:“蜀人雖衆,但盡皆是騎兵,騎兵利於野戰而不利於攻城,我們只需死守拒戰即可,另外火速派人通知駐守虎牢關的伍將軍前來增援,亦可稟報陸大司馬,我們只需堅守數日,援兵到來之時,滎陽之圍便可解矣。”

張象也深知漢軍騎兵的厲害,如何還敢出城交戰,立刻下令駐守滎陽的軍隊全部上城守禦,城門緊閉,吊橋高懸,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應戰。

另一方面,張象火速地向虎牢關守將伍延求援,並派快馬向陸抗報信。

滎陽城乃吳軍的屯糧之所,從各處募得的糧草都先匯聚到滎陽,再由滎陽向外轉運,二十萬大軍所需的糧草,可是一個龐大的數目,爲了確保糧草不失,陸抗在滎陽安排了重兵進行護衛。

一般情況下,軍隊的屯糧之所都安置在地形險要水陸要衝的地方,以方便轉運,不過陸抗深知漢軍騎兵的厲害,如果將屯糧處安排在野外的話,如何防禦漢軍騎兵的攻擊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所以陸抗思慮再三,選定了滎陽城爲屯糧之所。

滎陽城是一座重鎮,城垣堅固,防禦工事齊備,象這樣的一座堅城,就算是專門的攻城部隊來攻打的話,也是要大費周章的,如果是騎兵部隊的話,那隻能是望城興嘆了。

其次,滎陽距離洛陽比較近,吳軍將糧草屯集於此,便可以有效地縮短糧草轉運的距離,以防備漢軍在半路上對運糧隊伍的偷襲。

最關鍵的是,滎陽距離大部隊很近,遇到緊急的情況,大部隊可以隨時增援。

第77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97章 圍城打援第172章 司馬昭的決心第706章 郝散身死第442章 又見陽安關第573章 勸說第27章 後主劉禪(上)第238章 涪城之戰(四)第885章 井陘口第867章 忻口之戰(中)第1009章 羊腸阪第70章 斂兵聚谷第1053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490章 設計第213章 單刀赴會第461章 武關之戰(中)第1273章 前往馬韓第290章 人定勝天第1281章 搶灘登陸(續)第1232章 按兵不動第438章 解圍黃金第175章 當個親兵第1004章 絕境第413章 荀愷第371章 庸才還是蠢才第589章 裴秀之死第581章 恩惠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1258章 大敗而歸第882章 葦澤關第940章 援兵難至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834章 被迫撤退第695章 父子重逢第866章 忻口之戰(上)第469章 登高臨下第832章 羯人的末日第761章 風雨飄搖第457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276章 平妻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1139章 棋逢對手第606章 些許遺憾第286章 雪山草地第412章 千軍萬馬獨木橋第1161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78章 漢中佈防第304章 住在草地邊緣的人第631章 巷戰(三)第47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590章 篡位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536章第700章 五胡始亂起第739章 日搶三關(四)第109章 失守陽安關第820章 迂迴第713章 半夜襲營第1019章 攔道喊冤第1108章 姜維的支持第987章 楔形戰陣第793章 混入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924章 圍魏救趙第708章 渭水之戰(上)第1273章 前往馬韓第155章 血戰到底(上)第480章 雲收雨住第291章 無當營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236章 涪城之戰(二)第722章 還剩一個對手第581章 恩惠第231章 放棄劍閣第48章 亡命的黃魚第679章 弋陽之敗第435章 分兵第830章 再戰寒山要塞(下)第855章 蜀中戰局第1314章 西陵之戰(下)第257章 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第907章 絕望和轉機第29章 羽林郎第535章第865章 強勢歸來的傅僉第797章 攻破涅縣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879章 混亂的冀州戰局第117章 馬家槍法第1009章 羊腸阪第1249章 草原殖民第618章 步騎夜戰(下)第1336章 回援巴丘第181章 爭議第1064章 強渡黃河(二)第131章 千金懸賞第314章 重要的情報第550章 變生肘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