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

周重十分奇怪,把治所遷移到臺灣,以及把軍校也搬到臺灣都是十分正常的事,但卻都遭到了王守仁和焦芳的反對,而且兩人也都沒有當面給出解釋,只是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不同意,這讓周重也很是無奈,畢竟總督府不是他一個人,他也需要考慮別人的意見,所以這兩件事只能暫時擱置下來。

散會之後,周重自己回到書房,然後悠閒的坐在那裡喝茶等人,因爲他知道,焦芳肯定會來找自己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然而讓周重沒有想到的是,焦芳沒有等來,等來的卻是王守仁。

“總督大人好悠閒啊!”只見王守仁進到書房後,笑呵呵的坐下品了口茶道,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他對周重的性子也有所瞭解,知道這位總督大人平時十分隨和,也從來不擺什麼架子,可以說是一位十分好相處的上官,所以他在與周重私下相處時,也表現的很是隨意。

“伯安兄怎麼有空來我這裡坐坐,你們按察使司這段時間可有的忙了,畢竟不光三大艦隊要變,總督府治下的三個州府也會隨之相應的做出調整,這對你們按察使司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啊!”周重也是笑呵呵的道。

王守仁與周重聊了幾句不相干的公事後,這纔開始進入正題,只見王守仁主動開口道:“大人,今日下官提出將治所從雙嶼港遷移出去,張大人提議遷到臺灣府,下官卻覺得十分不妥。所以這纔沒有同意。而且焦芳焦大人看樣子也是同樣的想法。”

“哦。這件事我也在奇怪,在總督府的治下三府中,就只有臺灣距離我大明最近,而且那裡也都是漢人,發展起來十分容易,爲何你與焦大人都不同意呢?”周重這時終於把心中的疑問提了出來,這個疑問他想了很久,但卻一直沒能想通。

王守仁來找周重。本來就是就是向他解釋其中的原因,不過在解釋之前,他還是躊躇了好一會兒,最後這才臉色一正道:“總督大人,下官有一個問題可能會冒犯總督大人,所以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希望總督大人不要怪罪!”

“伯安兄有什麼問題但問無妨,我周重雖然年輕,但肚量還是有一些的!”周重知道王守仁的問題肯定有之前他反對將治所遷到臺灣府有關,所以他也急於想要知道王守仁到底在顧忌什麼。

“大人。下官想問的是,您是否有造反之心?”王守仁一臉肅穆的問道。

“轟~”周重聽到這個問題像是被人在腦袋中扔了顆手雷。因爲他根本沒想到王守仁竟然會這麼問,不過緊接着他又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可是正德的親弟弟,而且正德沒有兒子,他的兒子日後就將是大明未來的皇帝,既然如此,他又有什麼理由去造反?

“伯安兄,你這個問題問的實在讓我哭笑不得,我大明雖然遇到一些問題,但是在陛下與我們這些臣子的努力下,大明情況正在一天天好轉,這時候造反簡直是自尋死路,難道在你看來,我像是自尋死路的人嗎?”周重不能把自己與正德的關係說出來,所以只能哭笑不得的用其它的理由辯解道。

不過王守仁聽到周重的話並沒有放鬆,而是依然表情肅穆的道:“大人,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也知道大人沒有謀反之心,一心只想爲我大明百姓謀福,想必也正是因爲如此,所陛下對大人才會如此的信任。”

王守仁說到這裡時長吸了口氣,接着開口道:“不過大人雖然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是卻也要有自省之心,現在大人雖然沒有謀反之意,但您睜開眼睛看一看,總督府治下的土地全都在海外,那裡有錢也有人,同時您手中還掌握着三大艦隊,這些人加在一起足有十幾萬人,而且這些人名義上朝廷的軍隊,但卻一直由總督府自己養活,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們對總督府的忠心遠比對朝廷的忠心要大,可以說您已經有了造反的實力,只需要總督大人一聲令下,整個大明海外都將成爲屬於您一個人的王國……”

“不要說了!”沒等王守仁把話說完,周重就已經聽的是冷汗淋漓,他之前總是想着儘可能的增強大明的海上實力,所以發展艦隊的時候也是肆無忌憚,朝廷的軍餉不夠,那就由總督府自己籌措,再加上他與正德是親兄弟,所以他覺得自己與朝廷其實是一體的,根本沒想過朝廷會對自己的實力產生顧忌。

可是現在王守仁的話卻一下子點醒了他,就算他是正德的親弟弟又怎麼樣,大明對於皇族的防備一向都是最嚴的,現在正德信任自己,但信任這東西是最靠不住的,萬一哪天正德忽然發現周重的實力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掌握,甚至已經威脅到他的皇位,那麼現在的信任恐怕就會變得無比脆弱,甚至日後還會出現兄弟相殘的事。

想到這裡,周重也感到一種無力的恐懼,他從來都沒有什麼造反的心思,以前參加走私只是想讓家中過的好一些,後來生意越做越大,他就希望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對大明做一些微小的改變,可是後來隨着被正德任命做了官之後,他對大明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連他自己也將自己視爲大明的救世主,可是他卻忘了,自己畢竟不是大明的皇帝,他的頭頂上還有一個正德,若是他再這麼肆無忌憚的發展下去,恐怕遲早會引來正德的猜忌。

“多謝伯安兄仗言提醒,周重在這裡拜謝了!”這時只見周重一臉鄭重的站起來,向王守仁行了一個大禮道,他與王守仁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現在對方卻冒着風險向他發出警示,這讓周重也是十分的感動。

對於周重的拜謝,王守仁並沒有閃躲,而是站在那裡受了周重的一拜,然後這才笑着開口道:“總督大人現在醒悟過來還不算晚,陛下對您也依然十分的信任,不過想要讓陛下保持這樣的信任,那就需要總督大人自己也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總督府的治所,就絕對不能立在海外之地,最好是在大明的沿海地區選一個合適的地方,這樣一來,總督府的活動都在朝廷的監視下,朝中的大臣也不會說什麼,陛下自然也會對大人更加的放心!”

王守仁和焦芳之所以不同意張彩將治所遷到臺灣府的意見,其實就是顧忌朝廷的反應,畢竟現在周重的實力增長的太快,而且整個四海總督府幾乎不怎麼依靠朝廷,可以說是獨立於朝廷之外,現在靠着正德對周重的信任,這纔沒有出事情,但若是現在周重將總督府的治所遷到臺灣,雖然臺灣距離大明很近,但在朝廷眼中,那裡依然是海外之地,總督府搬到那裡,幾乎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控制,就算周重沒打算造反,但肯定也會引起朝廷的猜忌。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王守仁和焦芳纔會反對張彩的意見,至於張彩爲什麼提出將總督府遷到臺灣,這其中的意味可就十分耐人尋味了,要知道以張彩的才能,他不可能看不到將總督府治所遷到臺灣的意義,可即便如此,他依然主動提出來,這其中的用心光是想一想,周重都感覺心中發涼,張彩這是要準備逼着自己造反,然後他好做開國之臣啊!

想到這裡,周重再次擦了一下臉上的冷汗,然後對王守仁道:“伯安兄,治所肯定是不能遷到海外的,還是按照你的意思,在大明沿海找一個合適的地主,然後我們聯名向朝廷上奏,儘快將這件事定下來,只是現在我的心很亂,不知道你有沒有合適的地方?”

看到周重現在的表現,王守仁更加肯定對方沒有造反的心思,這讓他也徹底的放下心來,想了想這纔回答周重的話道:“大人,我們總督府以管理大明沿海爲主,因此總督府的治所最好是一座優良的海港,而我大明沿海的海港以廣州、寧波、泉州等地爲最佳,只是這些港口也十分受朝廷的重視,很難讓朝廷同意劃給我們做治所,所以我們不如找一處最有發展潛力的沿海地區做爲治所,而在下官看來,長江出海口一帶,也就是大人的老家松江府那裡,是最合適不過的地方!”

聽到王守仁竟然選定爲松江府,周重也是大讚一聲道:“妙啊,松江府雖然以桑蠶棉布出名,但是在海貿上卻是聲名不顯,若是我們聯名上書,應該可以說服朝廷將松江劃歸爲總督府治下,最爲難得的是那裡處於長江出海口,不但可以藉助長江溝通四川、兩湖,同時這裡位於大明沿海的中段,也可以溝通南北,而且那裡的港口也十分優良,只要加大投入,很快就可以建造出優良的海港!”(未完待續。。)

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443章 謠言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521章 談判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422章 烤番薯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258章 豆腐宴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3章 宋家父子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32章 立功德碑第323章 正德駕臨楔子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51章 變個“戲法”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381章 樸靈珠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36章 吳山醒了第332章 安東衛第258章 豆腐宴第22章 西遊面世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334章 甕人第502章 夜襲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289章 送大禮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311章 祭拜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112章 錦衣衛?第236章 開始談正事第63章 鄭氏一家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375章 反悔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173章 洞房第322章 炫耀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510章 挫折第253章 石嘴崖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10章 少女靈芸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3章 宋家父子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100章 流落荒島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59章 追擊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36章 吳山醒了第495章 內閣議事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207章 找幫手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