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朝鮮政變

雙嶼港被劃爲四海總督的治地後,這裡徹底的成爲大明的領土,運輸貨物商人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樣做賊似的來這裡,而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從大明各地的海岸駕船前來,只要交上一筆稅金,他的船就可以在南洋暢行無阻。

不過這些天雙嶼港中除了商船之外,又來了一些特殊用途的船隻,這些船就是運輸災民去南洋的海船,這些海船的來歷很雜,其中有南洋商會的船隻,也有四海水師的戰船,甚至還有以總督衙門名義徵用的商船,畢竟幾十萬人的大遷移,沒有幾百條船根本就運不過來。

這些北方來的災民在到達雙嶼港後,船隻一邊補充食水,一邊派總督府的官吏給災民們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去剛剛被佔領的馬六甲港,那裡有現成的房屋和田地,唯一的缺點就是有些遠,第二個選擇則是去臺灣島,那裡雖然有不少漢人居住,但更多的地方都是密林,若是移民去那裡的話,雖然可以分到更多的田地,但卻需要靠自己的雙手開荒和建造房屋,而且臺灣距離大明也更近,不必再乘船奔波萬里。

對於臺灣的開發,周重早就想做了,畢竟這座面積廣闊的島嶼資源豐富,而且氣候十分適合耕種,再加上距離大陸又近,島上早就有不少漢人居住,唯一缺的就是大明對這裡的管轄,現在自己手中有權,而且又要遷移災民,所以周重就直接把臺灣島划進自己的治理地區,同時也打算遷移一部分災民充實臺灣的人口。

不過周重顯然低估了大明百姓的鄉土情結。以及他們對大海的恐懼。特別是許多災民在上了船後發生了暈船。結果每天都有人吐的痛不欲生,後來雖然好了一些,但對海洋的恐懼已經深深的印在他們的心裡。

也正是因爲上面的原因,所以這些災民在聽到可以選擇留在離大明比較近的臺灣島時,立刻有一大半的人選擇了去那裡,沒有現成的田地和房子算什麼,只要有口吃的,家中又有勞力。田地可以開荒,房子可以重新蓋,而且聽說那裡全是樹林,木頭根本不要錢,有這些現成的材料,蓋個房子根本不是什麼事。

所以最後經常總督衙門的統治,這次遷移的三十一萬六千多百姓,最後選擇去臺灣的就有二十三萬人,選擇去馬六甲的人卻還不到十萬,由此可知這些災民是如何的眷戀故土。用他們的話講,臺灣畢竟在大明旁邊。等到他們死了,還能讓子孫們把自己運到老家埋到祖墳裡,但若是去了南洋,那可是一輩子都別想回來了。

對於災民們的選擇,周重雖然有些遺憾,但卻尊重他們的選擇,二十多萬人全都被送到臺灣,分成十幾部分定居在臺灣島各處,那些島上原來居住的漢人也被重新歸入大明的管轄,幫助官府安置那些災民,至於糧食也很好解決,占城和呂宋都是南洋的產糧地,價格十分低廉,派船去買就是了。

安排好去臺灣移民後,剩下的近十萬去馬六甲的移民也很快重新上船,這些移民之所以選擇去馬六甲,原因多種多樣,有些是因爲家中勞力少,開荒建房很是吃力,所以還不如去馬六甲港,也有些是屬於膽大心細,從各方面打聽到馬六甲的富饒,所以決定去碰下運氣,更有些人是不想再從土裡刨食,聽說馬六甲那邊要開建各種作坊,需要大量的人手,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不過只要他們願意去馬六甲,周重就十分高興,畢竟那裡纔是近期開發的重點。

周重在雙嶼港一邊休息一邊處理移民的事,雙嶼港現在不但是海上的交易中心,同時也是他這個四海總督的治所,也就是政治中心,總督衙門也已經建造好了,平時周重就在這裡辦公,所有政令都是出自這裡。

移民的事馬虎不得,周重已經將這件事做爲總督衙門的第一要務處理,總督府的幾乎所有官吏都在圍繞着這件事辦公,畢竟光是遷移還不行,這些移民遷移到臺灣和馬六甲港後的生活也是他們需要考慮的,糧食僅僅是一方面,田地和耕種所需也是他們必須要考慮的,否則一個不好就可能引發大亂子。

周重每天早出晚歸,幾乎是泡在總督衙門辦公,剛開始時他還有些不適應,畢竟之前他只是提督,管理的事情大都是軍務,不像政務這麼繁雜,可是現在要考慮幾十萬災民的吃穿用度,以及各地的開發規劃,這簡直是要了他的老命。

幸好正德體諒周重初入官場,肯定對這些事情不熟悉,所以很快就給他派來一批經驗豐富的官吏,這些人都是充實周重的總督府的,畢竟隨着總督府的建立,文官體系就不能只有市舶司一個,現在雙嶼港以及周圍的舟山羣島已經單獨劃爲舟山府,臺灣和馬六甲也同樣單獨歸分爲府,朝廷已經派來知府、通判等官員,都歸屬於周重的管轄,現在舟山府的治所同樣在雙嶼港,而臺灣府和馬六甲府的官員也都已經走馬上任了。

有了這些官員的輔助,周重身上的擔子一下子輕了許多,特別是移民方面的事,周重只要定下大的框架,剩下的自然有官吏自己去補充,而且他可以隨時檢察,若是不滿意的地方,立刻就可以讓官吏改正,做的不好他就可以按律處罰,直到這時周重才發現權力的好處,難怪那麼多取暖人陷在權力之中無法自拔。

不過周重既然接下四海總督這個擔子,也就接下來一份責任,上天好像也不想讓他有片刻清閒,比如他纔剛把移民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朝鮮那邊就送來消息,讓他不得不再次做好準備,因爲他期待已久的朝鮮政變終於開始了。

之前已經介紹過,朝鮮現任國王燕山君李隆殘暴不仁、荒淫無度,不但隨意誅殺進諫的大臣,而且連自己的祖母都不放過,並且大肆收集美女供自己淫樂,甚至還把佛寺改爲妓院,可以說在整個朝鮮歷史上,都是有名的暴君。

也正是李隆的殘暴不仁,使得整個朝鮮怨聲載道,國內百姓困苦不堪,再加上東方的倭國人和西北方的女真人一直對朝鮮不斷侵襲,更讓朝鮮是內外交困,若是再讓李隆這麼胡鬧下去,那麼朝鮮很可能會發生滅國之禍。

在這種危急時刻,朝鮮內部的有識之士終於再也忍不住了,他們暗中組成聯盟,並且聯絡軍隊準備發動政變,把李隆從王位上趕下來。很快知中樞府事樸元宗、副司勇成希顏就被他們收買,再加上文官領袖柳順汀,這三人很快成爲發動政變的關鍵人物。

正德六年九月一日,柳順汀三人組織軍隊殺進漢城,按照他們的計劃,他們將先帶着軍隊撲殺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這兩人是李隆的心腹,其中慎守勤擔任領議政之職,相當是宰相,手中握有重權,任士洪則是李隆身邊的近臣,同樣也是李隆的幫兇,以前李隆犯下的不少罪行都是任士洪鼓動的。

慎守勤和任士洪做爲李隆最重要的助力,而且手中握有軍權,只要殺了這兩人,那麼整個漢城都將在他們的掌握之下,到時李隆也沒有辦法,只能被他們逼着退位。

柳順汀他們的計劃很好,而且按照原來的歷史,他們也的確成功了,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竟然被周重插手了,在他們暗中聯絡時,周重就已經將他們幾個的名單交給金文賢,通過金文賢又送到李隆那裡,所以柳順汀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李隆的監視之下。

九月一日的當天,柳順汀三人帶着大軍殺進漢城,然後直奔慎守勤的府邸,按照他們得到的消息,今天慎守勤在府中設宴,宴請的不但有任士洪,而且還有其它依附李隆的黨羽,剛好可以被他們一網打盡。

但是讓柳順汀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們帶着大軍殺進慎守勤的府邸時,卻發現這裡根本就是一座空宅,不但沒有見到慎守勤和任士洪,更是連個下人都沒有見到,這下讓柳順汀三人暗叫不好,正準備退出府邸時,卻沒想到外面已經被宮廷衛隊給包圍了。

看到這種情況,柳順汀三人自然知道事情已經敗露,但他們知道以李隆的殘暴,現在就算是跪地求饒也沒有任何作用,反而還會被對方輕易捉拿,日後他們的家族是死路一條。

既然都是死,柳順汀三人自然不願意死的那麼窩囊,因此他們三人帶頭拼死不降,手下的士兵也知道今日難逃一死,於是跟着三人拼命殺敵,雖然最後全軍覆沒,但也給宮廷衛隊帶來不小的傷亡,這也讓李隆暴跳如雷,把所有參與叛亂的人全都砍掉頭顱掛在城牆上示衆。(未完待續。。)

第112章 錦衣衛?第289章 送大禮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4章 再無瓜葛第87章 除掉周重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112章 錦衣衛?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322章 炫耀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16章 收買人心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9章 坐論倭寇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65章 欺人太甚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35章 雪夜救治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372章 舊港第428章 徐納第27章 談生意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89章 送大禮第521章 談判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97章 甲板突變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396章 望海園(上)楔子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98章 船艙旖旎第140章 做廣告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514章 京觀第44章 花巷別院第87章 除掉周重第502章 夜襲第257章 遊泰山第539章 十年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257章 遊泰山第32章 立功德碑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82章 去京城?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27章 談生意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26章 謝靈芸來訪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240章 內閣議事第514章 京觀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82章 潛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