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

官吏兩個字一般都是合起來用的,但其實它卻是代指兩種人,第一個就是官員,第二個則是小吏,雖然這兩種人在普通百姓看來,可能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其實彼此之間卻有着巨大的鴻溝。

官員是由朝廷任命的,在吏部有着正式的官籍,而小吏則是官員僱傭而來的人員,平時幫助自己處理一些公務,用後世的話講,官員就是朝廷的正式員工,而小吏則是臨時工,而且這個臨時工的工資還必須由僱傭他們的官員私人出,這也是爲什麼官員們平時的開銷那麼大的原因之一,畢竟他們不但要養活自己一家,還要養活手下的一批小吏,若是再加上平時的應酬與禮尚往來,那開銷可就更大了。

大明的官員主要分爲兩種,第一種就是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這種官員可以說是根正苗紅,日後有着很大的升遷空間,第二種則是國子監提供的生員,他們畢業後也可以做官,但前途卻不像科舉官員那麼光明。

除了上面兩種之外,另外還有其它的途徑,比如祖上的蒙蔭,皇帝的特賜,甚至還有一些小吏因爲做的出色,同樣會被提拔爲官員,但這種情況極爲少見。後世的臨時工乾的時間長了,再找一下關係送些禮,還是有可能轉化爲正式工的,但是大明的這些臨時工卻比較悲催,一般人來說,小吏極少能夠被提拔爲官,大部分人都是一干一輩子,甚至他們死後,兒孫也會接他們的班繼續做,有些衙門甚至出現子孫三代同時爲吏的情況。而且小吏就算是成爲官員,也只能是低級官員,在官場上也很受歧視,根本不能與正途出身的官員相比。

小吏在地位上雖然不如官員,但你卻不能小瞧他們。要知道大明的官員與小吏的數量是不成比例的,比如一個縣城裡,真正的官員只有三個,分別是知縣、主薄和縣丞,除了這三人外,衙門裡的其它人都屬於小吏。可以說這些小吏纔是衙門裡真正的主事人,再加上有些小吏幾代在衙門裡做事,積累了龐大的人脈和豐富的經驗,有時甚至連新調去的官員都要巴結這些小吏,否則他們根本就在當地呆不下去,由此可這些小吏的能量。

不過也正是這些小吏們升遷無望。一輩子都只能呆在原來的位置上,如此一來,小吏們也就沒有了對前途的追求,剩下的也就只有對錢財的追求,這也形成了大明的衙門有理無錢莫進來的現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花錢在衙門上下打點。只要是用錢打通關節,那麼就算是不合理的事情也會變得合理。

這些小吏本來就不屬於大明正式編制,他們的俸祿也是由僱傭他們的官員私人提供,以前大明的官員俸祿極低,所以他們能夠拿到的俸祿自然也不多,甚至連養家都不夠,如此一來,這些小吏就只能利用職務之便給自己撈錢,可以說大明官場的腐敗,就是從這些小吏們開始的。後來那些官員才或主動或被動的也被拉下水,於是形成了大明官場上無人不貪的奇觀,甚至這種現象也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直到後世也依然存在。

也正因爲如此,周重想要整頓吏治。自然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官員身上,最重要的還是對下層的小吏們的改革,而想讓這些小吏們不貪,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看到升遷的希望,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有少數極爲優秀的小吏,才能夠被提拔爲官,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就提出了打破官與吏之間的壁壘,日後只要考覈達到一定成績,並且通過都察院考覈的小吏,按律都可以被提拔爲官。

除此之外,周重還徹底廢除了小吏與官員之間的共生關係,畢竟小吏們的俸祿都是官員私人提供的,如此一來,這些小吏就像是官員的家僕一般,甚至還會被官員隨意的解僱,這樣一來,小吏受到官員的節制也就太大了,於是爲了解除小吏依附官員而生的情況,周重再次規定小吏的俸祿也將朝廷提供,每個職位都有相應的俸祿,而且與官員一樣,都是由當地銀行代爲發放。

小吏們有了升遷的希望,而且想要升遷,就必須表現的足夠優秀,這樣一來提高了小吏的工作積極性,也能讓他們自我約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撈錢,畢竟都察院可不是擺設,想要通過都察院的考覈,只靠作假根本不太可能。

另外小吏的俸祿也由朝廷統一發放,這讓他們擺脫了官員的控制,成爲官場上的一股新生力量,另外爲了提高小吏們的整體素質,周重還規定無論是科舉還是國子監出來的生員,都必須在地方上從小吏做起,這樣一來,即可以提高小吏的整體素質,也可以增加這些人的官場經驗,不會像以前那樣根本不懂得如何施政。

周重這些關於小吏們的改革,自然得到所有小吏的支持,畢竟只要是人,都有上進的慾望,特別是身處官場上的小吏,更是明白一個官身是如何的重要,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及,現在周重的改革卻讓他們所有人看到希望,所以這些小吏自然都是舉雙手支持。

但是相比小吏們的支持,官場上的阻力也同樣很大,這些阻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那些官場上的頑固派,他們認爲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兩者身份上有着巨大的差距,絕對不能混爲一談,以前提拔小吏爲官只有極少數,但那只是對一些極爲優秀的小吏的獎勵,現在若是大規模提拔小吏爲官,那日後他們這些官員又將如何自處?

除了上面那些頑固的官員外,另外就是那些讀書人了,這些讀書人要麼是準備參加科舉的舉子,要麼是國子監中的生員,本來他們只要通過科舉,或是從國子監中畢業,就可以得到官身,可是現在周重的改革一出,他們卻只能去做小吏,雖然時間並不長,但依然讓他們十分不滿,認爲有失讀書人的體面。

官員和讀書人在這個時代擁有最大的話語權,所以他們的意見誰也不能忽略。而小吏們的數量雖然更多,但他們卻沒有什麼話語權,更沒有能力將自己的訴求表達出來,所以他們只能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周重和內閣的身上。

對於那些反對官吏一體的頑固官員,周重並不放在心上,畢竟這些官員大都是一些迂腐之輩,甚至連腦子都有些不清楚,因爲但凡有點腦子的官員,都不會這麼明目張膽的反對這件事,畢竟他們平時都要依靠小吏辦事,若是他們反對這件事的話,那就是與整個小吏階層爲敵,到時別說其它了,就是他們手下的那些小吏都會把他們當做敵人。

不過相比那些頑固的官員,另外一個讀書人階層可就太麻煩了,一來他們數量龐大,別的不說,光是國子監就有上萬的生員,至於全天下的讀書人,估計最少也得在百萬左右,如此龐大的一個羣體,幾乎掌控着整個大明的輿論走向,所以周重也不敢輕易得罪。

對付這些讀書人,還是要由讀書人出馬,周重這個僞讀書人顯然不行,所以他就把焦芳和王瓊等人的召集起來商議了一下,結果王瓊卻是笑呵呵的講出了一個辦法,而且立刻得到了焦芳等人的讚賞,這也讓周重對王瓊的才幹更加讚賞。

王瓊提出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日後大明的讀書人只需要考中了秀才,就可以安排到官府出任小吏,國子監出身的生員同樣也不需要修完全部的學業,只要是能夠在國子監通過兩科以上的學業,那麼這些生員就可以同樣出任小吏。至於通過科舉和能夠從國子監正式畢業的生員,他們的起步則更高一些,可以在京城的一些關鍵部門,比如六部、都察院、甚至是內閣中爲吏,要知道在這些核心機構裡做小吏,日後的升遷速度和機會都要大的多。

王瓊的這個辦法看起來好像沒什麼變化,只是將出任小吏的讀書人要求降低了一些,然後又給那些高端的讀書人一個優待,但也正是這點小小的改動,卻讓大部分的讀書人都十分滿意,特別是將讀書人爲吏的要求降到了秀才這一條,更是將大部分讀書人拉攏了過來。

其實說起來也不奇怪,大明的讀書人雖多,但真正能夠通過科舉的畢竟是少數,至於國子監也不是那麼好進的,沒有門路或是沒錢的,根本就不要想,而且每年畢業的人數也不多,所以對於大部分讀書人來說,都只能止步於秀才和舉人這個階段,特別是秀才這一階層,更是佔了讀書人的絕大部分。

也正是這種情況下,王瓊規定只要是秀才就能進入官府爲吏,而且現在小吏只要做的出色,日後就有機會爲官,讓這讓那些對仕途沒有信心的讀書人自然都十分歡迎,畢竟就算考不中,日後也有個退路。

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97章 甲板突變第70章 又是債務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289章 送大禮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44章 花巷別院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80章 出貨榜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254章 巧合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100章 流落荒島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63章 鄭氏一家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69章 招攬幫手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85章 全新的走私模式第502章 夜襲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88章 回家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269章 立威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76章 與謝靈芸的複雜關係第131章 送行(下)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10章 少女靈芸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112章 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