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

自從周重把技術兵種變爲軍中的文職,與那些粗野的軍漢完全不同後,立刻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少在科舉一途不得意的讀書人紛紛報名,結果短短一個月之內,就招收了三百多人,如此多的讀書人加在一起,無論如何也足夠南洋艦隊使用了。

不過這三百多讀書人卻並不能直接安排在艦隊中,畢竟他們以前只會死讀書,寫文章肯定是沒有問題,但若是讓他們觀測海情、辨別方向、繪製海圖等等,這些人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到,所以他們必須經過事先的培訓才能上崗,至於培訓他們的人,周重也早就找好了,有些是原來水師中的一些軍官,有些則是葡萄牙戰俘,這些人都有着各自的長處,而且懂得的知識都十分實用,剛好可以用來教授這些讀書人。

可以說這一切本來都是周重之前計算好的,但是等到人員招齊了,老師也馬上就要到位了時,周重卻忽然發現,自己在雙嶼港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教授這些讀書人的地方。

比如以雙嶼港的主體六橫島爲例,島上靠近港口的地方全都是商鋪和倉庫,再遠一點是港口的居住區,現在整個雙嶼港的人口超過三十萬,原來的南洋小鎮就成被包裹要居住區裡了,至於留下的地方,則全都被各種各樣的工廠佔據着,這些工廠要麼是轟隆聲不斷,要麼是氣味刺鼻,根本不可能在工廠附近教學。

看到偌大的一個雙嶼港,卻連個讓自己教學的地方都沒有,這讓周重也很是無奈。畢竟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若是放在幾年前。整個六橫島上都是荒地,哪怕他在這裡建造一座大學院都沒問題。

其實光從上面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現在的雙嶼港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畢竟整個雙嶼港僅僅是兩個海島之間的小海峽,土地面積狹窄,這種天然的劣勢限制了它的發展,哪怕是周重狠心將六橫島上的工廠都搬走,但剩下的土地依然不足以支撐一個國際貿易海港的需求。甚至現在的雙嶼港就已經顯得十分狹小了。

對於這種情況,周重其實也早就發現了,畢竟雙嶼港本來就是當初大明的海禁之下,出現一個畸形產物,這裡的水道和港口雖然優良,但規模卻不是很大,應付以前的走私自然是沒有問題,但若是真正的把雙嶼港做爲貿易港,這裡就顯得有些小氣了。

“大人,雙嶼港雖然發展神速。但畢竟地域狹小,現在已經容納不小四海總督府的發展。所以依下官之見,還是另選一處地方做爲總督府的治所爲好!”總督府內,王守仁一臉鄭重的向周重建議道,在他的身邊,還站着焦芳、張彩等人,他們在聽到王守仁的建議時,也都是贊同的點了點頭,雖然他們立場不同,但是在公務上卻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周重聽到這裡也是沉思良久,最終也是點了點頭道:“雙嶼港這裡的確已經不再適合做總督府的治所,最近我也聽到許多商人在報怨,說是雙嶼港的地價如金,想要在這裡開設店鋪根本就不可能,可以說這已經嚴重影響到大明海貿的發展,只是遷移不是問題,問題是遷移到哪裡才合適呢?”

看到周重也同意遷移治所,王守仁等人也都是一喜,雙嶼港是周重的發家之地,可以說這裡就是周重的根基所在,所以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王守仁他們都擔心周重會不願意離開這裡,但是沒想到周重竟然一口答應,這讓他們都是喜出望外。

“大人,現在四海總督府的治下擁有臺灣、馬六甲和舊港三府,在這三府之中,馬六甲和舊港都遠在南洋,雖然南洋是日後總督府的發展重心,但那裡畢竟距離我大明實在太遠了,與朝廷聯繫十分不容易,所以我覺得不能選擇那裡,唯一可以選擇的,就只剩下臺灣府了,據下官所知,臺灣府那邊已經發現幾個天然的優良港口,總督府又不缺人力、物力和財力,只要我們將總督府的治所遷移到那裡,相信用不了幾年,臺灣府那邊就會出現一座更加興盛的港口城市!”張彩這時站出來道。

對於張彩的建議,周重聽完再次點了點頭,他剛纔考慮了一下後,發現的確只有臺灣最合適,而且他也知道,臺灣的確有不少優良的港口,比如後世的基隆、臺南等。

不過就在周重剛想點頭同意時,忽然發現焦芳和王守仁對於張彩的建議卻都沒有發表意見,反而全都低下頭似乎在想着什麼心事?

“王大人,不知道你覺得我們總督府的治所應該遷移到哪裡?”周重看到王守仁兩人不發表意見,於是主動開口詢問道。

“這個……”只見王守仁沉吟了一下,最後卻是一笑道,“啓稟大人,下官覺得治所的所在地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決定的,所以最好還是從長計議!”

王守仁的話音剛落,剛纔沒有說話的焦芳也同樣點頭贊同道:“王大人的確是老成之人,治所一事關係重大,而且還要向朝廷報備,若是我們選擇不當,很可能會被朝廷否決,到時大家臉上都不好看,所以還是慎重一些爲好!”

雖然王守仁和焦芳都沒有明確的說反對張彩的建議,但是他們話裡話外的意思卻都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不同意將總督府的治所遷移到臺灣府,畢竟官場上有時候不需要把話說全,至少也需要給對方留一點顏面。

看到王守仁和焦芳都反對,張彩臉上也露出幾分不悅之色,不過他卻也沒敢與兩人再爭辯,因爲他提出這個建議也有自己的私心,而王守仁和焦芳顯然都已經看破了他的私心。

周重並沒有覺得張彩的建議有什麼不妥,畢竟無論他再怎麼聰明,可也比不上眼前這三個官場上的大小狐狸。不過周重不懂沒關係,他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從善如流,而且自從上次在望海園的交談後,焦芳已經成爲他的私人顧問,所以周重相信,很快焦芳就會找自己解釋其中的原因。

遷移治所的事已經確定下來,不過至於新治所的地點,卻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考慮,接下來周重又與焦芳三人討論了一下三大艦隊的組建事宜,雖然王守仁他們三人是文官,但組建艦隊卻少不了他們出力。

“大人,那些招收來的讀書人已經超過了三百人,現在這些人都被安置在雙嶼港,因爲沒有地方供他們學習,所以現在這些人都一直閒着,但是總督府將他們招募來不是吃閒飯的,所以下官以爲,是不是暫時找個地方,讓他們開始學習一些日後需要用到的知識,這樣也能早點進入南洋艦隊?”焦芳這時忽然開口道。

“這倒是個好提議,那些讀書人雖然寫的一手文章,但對艦隊卻沒什麼用,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許多,能提前一天就是一天,但是現在雙嶼港實在找不出地方,要不然就把他們送到臺灣府,在那裡建造一座專門的學習之所,每年都按時向外招生,日後艦隊需要的人才也都可以從那裡招募!”周重想了想開口道。

其實想要那三百多個讀書人開始學習的話,在雙嶼港暫時找個地方倒也不難,但是周重卻不打算這麼隨便的安排那三百多個讀書人,因爲在他的計劃中,那些讀書人僅僅只是他軍校構思中的一個開始。

對於軍校,周重早就想要開辦了,但可惜一來沒有時間,二來也沒有人手,所以根本辦不起來,但是現在總督府已經進入一個平衡的發展時期,所以軍校的建設也就提上了日程,這次藉着三大艦隊擴張的時機,他準備將軍校開辦起來,那三百個讀書人是海軍之中需要人技術性人才,另外他還準備在軍校裡開辦真正的海軍作戰學習班,讓海軍中的年輕將官進入軍校進行系統的學習,同時也加強愛國教育,保證這些將官對大明的忠心。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周重想要一開始就將軍校的地點選定,然後大興土木建設一所雄偉的軍校,這裡將是日後大明海軍將領的搖籃,甚至若有可能的話,他也希望正德能在京城也開辦一所陸軍學校,這樣才能保證大明武將的傳承。只可惜現在雙嶼港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建造軍校地點,所以周重考慮了一下才決定把軍校放在臺灣。

不過就在周重的話音剛落,卻見王守仁卻是再次開口道:“總督大人,我覺得您想要建立一個專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習之所,的確是一件目光長遠的好事,而且這種地方對總督府也極爲重要,最好是在總督府的治所之中,只是現在治所的地點還沒有確定,所以這件事也需要從長計議!”

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446章 搏虎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260章 黑牛寨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2章 負債累累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03章 倭國政局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80章 出貨榜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253章 石嘴崖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304章 偷襲(下)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77章 港口見聞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102章 找水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10章 少女靈芸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422章 烤番薯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80章 出貨榜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7章 做好挨宰的準備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78章 北港茶樓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487章 北條氏滅亡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521章 談判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139章 迎接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213章 威海衛第419章 懷安衛之戰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87章 除掉周重第102章 找水第13章 糾結的宋二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