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

老朱說道:“朕設立講武堂,爲大明納賢才是也。大明講武,自今日始。”

等老朱說完了,依照允熥事前的囑咐,所有的學生單膝跪地,喊道:“吾皇萬歲萬萬歲!”因爲允熥之前囑咐了多遍,且這些人都是軍中出身,同時大家也知道萬一出差錯就‘露臉’了,所以還挺整齊。

老朱面帶笑容說道:“平身。”

底下人又說道:“謝吾皇隆恩。”6續站起來。

然後又點了幾掛鞭炮,總之和現在新店開業差不多,十分俗套,不過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沒見過,還比較驚奇。

開學典禮也不長,沒多久就結束了,學生隊列也解散了,但是所有人在解散前都得到通知:下午未時,到大禮堂集合。

下午所有的學生按時到了大禮堂。大禮堂是允熥仿照後世大學的扇形階梯教室建造的,與大明的建築差異很大,特別是室內階梯狀、釘到地上的桌椅,讓工匠們費勁了心思,室內修建的重點也就是這兒了。

現在學生們走進階梯教室,對於其內部結構同樣十分好奇。早已經在內等候的‘司務’,忙上前指導着學生們落座。

各班的‘班長’起了大作用。允熥知道這個年代,又是剛開學,就是任命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學生當班長也沒用,比他家裡牛逼的肯定不會聽話的,所以6師一班的班長是藍玉的次子藍璉,二班的班長是馮勝的小兒子馮遠,三班的班長是傅友德的長孫傅彥名,……。現在各家權貴對於子女教育還很重視,所以這些班長也挺靠譜的。

等所有學生都落座了並安靜下來以後,允熥走進來。所有學生起身行禮,允熥揮揮手讓他們坐下。

允熥站到‘講臺’前,掃視了一遍底下的學生,默默舒緩了緊張的心情,說道:“衆位學生,你們是這大明講武堂的第一屆學生。你等之父祖,都是我大明開國勳臣,在冰天雪地的蒙古、在黃沙漫天的西北、在瘴癘遍地的西南,你們父祖曾到處爲大明奮戰。”

“正是有你們父祖的血戰,“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成實,“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非空。你們父祖不僅是大明的功臣,更是再造華夏的功臣。”

下邊的學生們都聽傻了,哪有人曾經這樣讚頌他們的父祖,並且還把他們拔到了再造華夏功臣的高度上,一時間所有學員直愣愣的坐在椅子上。還是沒注意聽講的司務見允熥暫時停下,忙開始鼓掌,學生們跟着鼓起掌來。

嚴格的講,允熥不算是民族主義者,其他民族只要是聽話,他一樣能一視同仁,華夏民族也更多地是一個文化符號,而不是血緣符號。

然後允熥開始講開設講武堂的‘目的’:“你們之父祖均是文韜武略精通的人,但歷朝歷代,開國勳臣之後三代以下卻往往家族落寞,諸位可想過緣何如此?”

允熥等了他們幾剎那,接着說道:“孤以爲,此乃因歷代勳臣往往出身貧寒,知家業來之不易;而三代之後則耽於享樂,不思進取。陛下和孤之所以把你們叫到京城學習,就是欲使你們感受父祖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之艱辛,從而奮有爲,子承父業。”

“但是吃苦非目的,僅僅只會吃苦也無用,蒙元濫施暴政,天下困苦的百姓數不勝數,但爲何只有你等的父祖輩脫穎而出掙下這份家業?這纔是孤要讓你等仔細體會領悟的。”

下邊的學員聽到這段話議論紛紛。允熥這段話基本上確定了他們的光明前途,但是同樣顯示會很辛苦。本來就是家中嫡長子,爲人又懶散的面上顯出畏難情緒;而次子以下的則躍躍欲試,好給自己博出一個前程。

然後允熥大概說了說要求:“是以,本講武堂要求非常嚴厲,所有違反‘紀律’的,一次記過,二次除名;嚴重違背‘紀律’,如不敬先生等的,嫡長子不許襲爵,其他人調往異地爲兵。諸位也知道,講武堂的掌事就是孤,孤不會接受任何求情,望諸位好自爲之。”到此講完,允熥毫不拖泥帶水離開。

等允熥走了,下邊就可以散了,司務也試圖指導他們出去。但是現場嗡嗡一片,二三十個司務的聲音迅淹沒在嗡嗡聲中。

允熥通篇都是大白話,夾雜的幾個成語大家也聽得明白,允熥話說的也直白,所以大家都沒有理解錯允熥的意思。學生們與鄰座的人,不管熟不熟,都熱烈的討論起來,有討論升官的,有討論辛苦的,還有說其他的;還是齊泰、張數等人過來才慢慢的讓他們都回到宿舍。

宿舍也是仿照現代大學宿舍的樣式造的,只不過牀使用木頭架子打的,當然也沒有上下層。一個宿舍安排了六個人,都是同班且身份差距不大的。

整個校舍和教學課室均是用燒製的磚壘成的,非常結實;允熥本來想造二三層的建築,但是沒有鋼筋水泥的情況下用磚石磊二三層的樓非常慢,所以只能僅一層了。

學生們回了宿舍,除了少數幾個人以外,其他人都在宿舍裡和舍友聊了起來。甲字號樓十五號宿舍,六名學生正在聊着。

這個宿舍的學生,就包括那三名真正普通士兵家庭的三個學生,一個叫做郭威,府軍前衛出身;一個叫做耿富,鎮南衛出身;一個叫做於暉,羽林左衛出身。

此時宿舍裡一個湖廣都司武昌衛世襲千戶出身,叫做陳奇的人抱怨道:“這房屋真的太差了,並且竟然是六個人住一間。”

郭威等三人因爲自己出身低微,一向不怎麼接這種話;另一個北平都司遵化衛千戶出身,叫做佟永的說道:“快別抱怨了,這可比我們遵化那邊大頭兵的住所要好得多了,再者說了,你抱怨又有什麼用。”

陳奇說道:“我是來上課將來當大官的,不是來受罪的。”

佟永說道:“剛纔殿下話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就是要受一遍罪,知道父祖隨着打天下有多不易,才能當官,你還抱怨什麼。”

陳奇還想說什麼,但應該是覺得自己想說的話可能會被認爲是‘違逆上意’,所以只是嘴張了張,就又閉上了。

佟永轉過頭對郭威等人說道:“昨日見面的時候,你們幾個說自己是京城人吧。這京城中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郭威、耿富等互相看了看,耿富說道:“佟兄,我們幾個只是常在城北、城西,京師繁華的地方大多在城西南、城南,我們不太知曉。”

佟永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他多半沒去過那些地方,再聯想他們都是大頭兵出身,就知道原因了。

不過佟永深知,進了這個講武堂,在皇太孫的眼皮子底下,只要表現的好就可以得到提拔,除非是爵爺,否則家世什麼的影響不大。是以仍笑道:“明日正式開課,就不能隨意出校舍了,今日咱們不如出去好好轉轉,等明日就得認真學習了。”

耿富回絕道:“佟兄的好意,我們心領了,只不過我們這幾日剛住進校舍,還需收拾收拾,就不和佟兄出去了。”郭威、於暉也附和着。

他們雖然回絕了佟永的邀請,但是佟永卻並不以爲意,仍笑道:“那我就出去了,要是上邊兒有什麼新的通告,耿兄可得記得回來告知於我。”又對這個宿舍的另一個人,鳳陽皇陵衛指揮僉事出身的陳廷說道:“陳兄,一起出去逛逛?”

陳廷說道:“好啊。”

耿富說道:“一定,一定。”

======================================================

允熥在回皇宮的路上,與齊泰等人說道:“你們看孤的這個講演如何?”

練子寧說道:“殿下所說,十分有理,只是文采欠缺;如能讓臣等潤色一下,會更好些。”

允熥說道:“練卿以爲他們是你等文臣耶?今次學生因爲優中選優之緣故,均曾讀過書,練過字,但是能成爲秀才的不過十之一二;若是孤的講話太過辭藻華麗,恐怕沒幾個人能聽出孤的意思。”

練子寧知錯就改:“殿下說的不錯,是我想差了。”

允熥又說道:“;練卿,孤思來想去,恐怕我一人難以辦好講武堂事物,孤想任命你爲‘司務長’,統管講武堂除紀律外的其它所有事情,你可願意?”

練子寧躬身回道:“殿下吩咐,臣無所不從。”

允熥又對陳性善說道:“孤欲讓你督查學生的紀律,如有違紀者,嚴懲不貸,你可能做到?”

陳性善激動地說道:“臣必不辱命;如有學生違紀臣未懲處者,臣願受處置。”

允熥安排完了自己的副手,回過頭來安撫張數等人:“孤非信不過汝等,只是孤對於大明軍中事物尚不熟悉,留各位在身邊隨時問詢。”

雖然允熥的話很誠懇,但是張數、郭鎮、耿璇知道真實原因是他們與軍校的一些學生有交情,恐怕不能秉公處事,所以纔不讓他們負責事情。不過他們也無怨言,齊聲回道:“臣等知曉。”

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366章 岱璇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697章 永問第1680章 崩塌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282章 年前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266章 想法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45章 武德衛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561章 鬆綁第777章 解惑(二)第1427章 長大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813章 探望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85章 崩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155章 出征第5章 各自盤算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670章 攻緬——殺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82章 抓海盜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77章 兩個相關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481章 改任第274章 軍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