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

是的,他們三個之所以在阮仁烈要調莫遠、莫隧所部前往海邊後一起來到莫遠所部的營地,就是因爲他們要叛變安南、投靠大明,或者,按照後來允熥的話說,是“幡然醒悟,從殘忍暴虐的安南胡朝反正。”

他們三個叛變胡氏父子、投靠大明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三人爲同族兄弟,所在的莫家是嘉平首屈一指的豪家大族。過去的陳朝雖然也仿效中原設立了科舉考試,但實質上類似於從曹魏時期開始實行到宋代終結的九品中正制,普通百姓家裡想要考中科舉千難萬難,而豪家大族子弟要容易得多,他們莫家之前每屆科舉都能有人上榜入太學,分配官位。

可自從胡季犛主政已來,科舉考試越來越像中原的科舉一般,純以文筆評定,他們莫家已經連續三屆沒有人中榜了,雖然依仗舊日的勢力仍舊有人在軍中爲官,但隨着胡季犛的親信日益在朝中佔據顯赫位置,軍中的官位也岌岌可危。

就在這時,大明以胡季犛、胡漢蒼父子謀朝篡位、欺君罔上爲由出兵安南。胡季犛在迫在眉睫的威脅下,不得不停止大多數改革,對豪門大族由以前的壓制爲主變爲安撫爲主。

但他們都看得明白。若是任由胡季犛打敗大明,鞏固了王位,改革必定重新開始。他們爲了保住自己家的權勢,決定投靠大明,推翻胡朝。

但他們雖然有了這樣的心思,平日裡,表面上卻絲毫不露。胡季犛在藝宗時期就受到重用,二十多年的積累黨羽遍佈全國,他們若是顯露了自己的心思,恐怕小命不保。

所以,此時莫遠聽了莫迪的話,也看了看四周後才小聲說道:“三哥,我怎麼沒看出來這是投靠大明的好機會?雖說將由三萬大軍調離多邦城,城內守備略顯空虛,但阮仁烈也說等在兩京正在訓練的新兵有些模樣後馬上派來多邦城填補空缺,就算咱們將此事告訴大明,可三哥、七哥你們二人所部都會被調走,城內只有弟弟一支兵,難以接應大明天兵。若是此事被胡季犛的人偵知,咱們三人都死無葬身之地。”

“莫非,”莫遠剛剛將話說完,莫迪剛要說話,他自己想到了什麼,又道:“莫非三哥你是想在海邊接應明軍?此事大妙!”

“除非是駐紮在西都、海防、乂安三城,數千人馬已經很多了,足以在明軍登陸之時反正,消滅胡季犛的嫡系軍隊,爲大明立下功勞。”

“咳,咳。”聽了莫遠的話,莫迪咳嗽兩聲,說道:“十二弟,你說的倒也不錯,在海邊接應明軍確實比較容易。本來海邊的軍隊已經被明軍所敗,損兵不少,想要反正容易得多。”

“可那樣的話,咱們三人的功勞也要少得多。明軍在海邊尚未受到挫折,多半不會在乎我等。可若是幫助大明奪取多邦城,明軍一定會對於咱們極爲感激,咱們幾個的功勞也要大得多。”

“七弟,十二弟,咱們莫家雖然在嘉平算是豪族,但在整個安南也不過勉強算是上等人家,這次咱們家能獨領三軍還是家族砸鍋賣鐵捐了錢得到的,若是四平八穩的投靠安南,以後也仍舊會如此。”

“可若是能夠爲大明立下大功,咱們家就有可能平步青雲,成爲安南首屈一指的大家族。爲了家族,也要搏一搏。”

“邸報上不是寫了,陛下親自指揮乂安守兵大敗明軍,消滅明軍四萬,斬殺明軍指揮使一人,自家損兵不足七千麼?”莫遠此時插話道。

“呸!”莫迪說道:“你還信胡家人的邸報?出兵三萬迎戰明軍五萬,損兵不足七千消滅明軍四萬,我呸!”

“就憑我安南軍隊,能在士兵差不多的時候與明軍打個平手已經很不容易了,這還是因爲明軍中有許多蠻夷之兵、不熟悉戰陣的緣故;三萬對五萬能不敗已經很不錯了,還消滅明軍四萬,就算有大炮相助也不可能。扯謊也不會編一個像樣一點兒的。”

“再者說了,若是打敗了明軍,怎麼還會調兵前往海邊?”

莫迪完全不信平章—興賢之戰安南取得了勝利。不僅是他,安南大多數官員,即使是支持胡朝的官員,也不信這一戰的戰果是真的。

這一點是胡季犛、胡漢蒼父子始料未及的。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官員竟然對這次真真切切的勝仗不相信。安南畢竟是小國,上上下下對中原王朝的害怕是在骨子裡的。平時中原王朝沒把他們當回事取得些勝利也就罷了,現在中原的大明動了真怒,他們怎麼可能打出如此的勝仗?

所以莫遠聽了莫迪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不過他又想了想,說道:“可依照情形看來,也應該是沒有打什麼敗仗。”

“大概是成功阻止了何將軍率領的軍隊登陸,消滅了一小股登陸之兵。”莫迪不在意的說道:“咱們現在說的,是在多邦城接應明軍,讓他們奪下多邦城。”

“明日一早我與七弟所部就要出發前往西都,所以若是要讓大明奪下多邦城,只有今晚一晚的時間。”

“可到底要如何讓大明天兵奪下多邦城?”莫隧此時問道。

莫迪笑着說道:“附耳上來。”隨即在他們耳邊輕聲說了自己的謀劃。

之後,莫迪說道:“現在,必須馬上派人去告訴明軍此事。莫隧,你的人可還與阮勳有聯絡?”

“這些日子查得太嚴了,所有的船隻不得允許一律不能離開港口,已經斷了聯絡。不過之前已經與阮勳定下了聯絡暗號。”莫隧道。

“這就好。馬上派人去告知明軍,讓他們今晚渡河攻打多邦城。你們都去準備吧。”莫迪說道。

他們二人答應着,整了整衣服,要離開屋子返回自己所部的營地。

臨走前,莫迪最後說道:“咱們莫家能不能就此翻身,在此一舉了!”

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308章 反應第85章 失常的人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844章 治傷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473章 對峙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292章 過年了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186章 故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83章 告一段落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65章 充分準備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596章 瞭解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00章 後續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973章 訓話第979章 要不要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411章 北撤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2章 兩個爆點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5章 各自盤算第148章 卡廷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234章 足球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70章 砸玻璃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772章 最終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