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

“三五個月,太長了。”藍珍說道。

他並非是自己忍耐不住這麼長的時間才抱怨。陛下是個明白人,不會因爲他們在多邦城下頓兵時間太長而催促;從廣西到白鶴無水路相連要運送糧食十分不便,路上的損耗太大大明也承擔的起;至於外界的那些議論,他也並不在意。他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爲擔心遷延日久後產生的後果。

大明前期之所以進展順利,除了將士勇猛賣命、主將指揮得當外,還因爲安南人懼怕大明天兵打仗時十成的本事發揮不出一二成;同時大明又打出了替陳朝報仇的旗號而不論世家還是百姓都懷念陳朝,所以如此。

可若是時候遷延太長,安南將士就會恍然發現:原來上國的戰力也不過如此,遇到山高林密的地方一樣無可奈何,自信心就會極大增強;人們對於陳朝的懷念也會越來越淡,仗就會越來越難打。

同時明軍這邊也會出問題。現在不是剛開國的時候了,將士都拖家帶口的,長期不得回鄉戰意會越來越低,戰鬥力也會越來越低。若是撐到最後被安南人打出一個大勝仗,他們有何面目去對陛下?

“除此之外,若是想攻克多邦城,只有指望城內有內應接應我軍了。”沐晟也明白藍珍的心思,又道。

藍珍拿起千里眼看了看遠處的多邦城,旋即又放下,說道:“多邦城守兵多達六七萬之衆,守將也必是胡季犛的親信,就算有一二試圖反正之人也無用,除非他們能炸掉大炮。”可胡季犛也不傻,掌管大炮的士兵必然是他最信任的人,怎麼可能輕易讓大炮被炸掉?

話說到這裡,他們兩個沉默了一會兒,沒有說話。其實除了指望城內的內應外,還有一種攻克多邦城的可能,但若是那種情形真的發生,他們兩個即使攻克了多邦城,也算不得功勞。

不過,“即使是算不得功勞,也比被安南人打敗要強。”藍珍說道:“咱們就暫且息了攻下多邦城的心思,等着張叔叔率領的中、後軍前來,也等着其它地方傳來的好消息吧。”

“何榮的左軍,應該已經出發了。”

……

……

同一日清晨,雷州府海康所。

天剛矇矇亮,可海康所附近已經是人聲鼎沸。無數穿着一件薄薄衣服的人在院子裡走來走去,排隊洗漱上廁所。

等到天大亮的時候,所有人已經洗漱完畢,在百戶千戶的帶領下去打飯。每人一碗大米飯,浸上肉湯,再打一份黃瓜炒雞蛋,若是不夠還可以再添。雖然簡陋,可對他們這些小兵來說已是難得的美味。

不過正是因爲今日的早飯太過豐盛,使得好多人心裡惴惴不安。等打完了飯各個百戶的士兵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就有好些人偷偷嘀咕着什麼。

“你們聽說了麼,今日咱們就要出發渡海去打安南人了。”一個魁梧壯實的士兵對身旁的人說道。

“早聽說了;並且就算沒聽說,看到今天的早飯也知道了。評書裡面不都這麼說,三軍出發前讓將士飽餐一頓?今天的早飯比平時好得多,又隨便添,一看就是要出發了。”一個個子高大的人說道。

“媽的,也不知道安南人仗打得怎麼樣,與蒙古人相比是強是弱。”魁梧士兵又道。

“沒法比吧。蒙古人都是騎馬打仗,安南人我聽說都是騎着大象打仗,地方上也到處都是樹林和河水,根本沒辦法騎馬。”高大士兵說道。

“大象?大象是啥?”魁梧士兵好奇的問道。他們是京城興武衛的士兵,這回也是頭一次來到五嶺之南,他從未見過,甚至從未聽說過大象。

“我也沒見過,不過聽衛裡曾經跟着老沐侯爺、老樑國公去過雲南打仗的前輩說,大象是一種特別高大的動物,一頭大象的大小頂老家的黃牛四五頭,跑起來整個大地都震的亂顫。”高大士兵說道。

“你在胡說吧,到處都是樹林和河水的地方,連馬都跑不了,個頭這麼老大的大象能騎着走?”魁梧士兵說道。

高大士兵讓他這個問題給問住了,不知道說啥好;正要編一個瞎話,忽然一眼瞥見坐在一旁大樹底下的百戶曹徵,於是指着曹徵說道:“曹百戶肯定知道,你問問曹千戶。”

魁梧士兵看了看曹徵,見他手裡沒有飯碗,估摸着已經吃完了,狀着膽子過去了。

曹徵吃完了飯,將飯碗洗乾淨放回包裹裡,就又跟往常一樣坐在了一棵大樹底下,擡頭看向天空,當然,是衝着沒有太陽的方向。

一邊看着,他還喃喃自語道:“爲何這些星星能懸掛在天空之上,不掉下來呢?”

他正看着,忽然聽有人說道:“百戶大人。”

他回過神來,側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見到這名自己屬下的魁梧士兵,說道:“韋柏,怎麼了?”

叫做韋柏的魁梧士兵其實剛纔一開口就後悔了。‘我怎麼就一時鬼迷心竅了呢!’他在心中懊悔着。雖然平日裡曹徵對他們十分寬厚,也沒什麼架子,正因爲此他纔敢過來問問題;但曹徵畢竟是百戶,據說來頭很大,來到他們千戶的時候也不長不知這段日子的寬厚是裝的還是真的,若聽了他的問題惱了,有一萬種辦法能整得他生不如死。

可話已出口,他要是說我在逗你玩什麼問題都沒有更不好,所以硬着頭皮說道:“百戶大人,屬下剛纔聽潘德說安南人打仗都是騎着大象,可他又說安南到處都是樹林和河水,大象又比牛還大得多,小的就有些不信。所以小的就來問問大人,安南人可是真的騎着比牛還大得多的大象打仗?”

“確實有安南人騎着大象打仗,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騎,只有少數士兵。大象個頭很大,吃的也多,安南的士兵雖說不多也有十多萬人,哪能供養得起這麼多大象。”曹徵並未生氣,而是給他解釋道。

雖然曹徵並未生氣,韋柏也不敢再問了,恭維了他幾句退回原來的地方。

他一回到原來的地方,就一把抓住高大士兵的胳膊說道:“你小子故意整我是不是?竟然讓我去問百戶大人!”

叫做潘德的士兵一邊伸手要解開他抓着自己胳膊的手,一邊叫道:“我不過是逗你玩,誰知道你膽子這麼大,真的去問了呢!”

“你真的是逗我玩?我看你小子是沒安好心。”他說道,同時加重了力道。

潘德馬上叫起屈來,一旁的其它士兵也勸解,韋柏雖然仍舊有些懷疑,可大家都是熟人,也不好揪着不放,用力抓了他胳膊一會後就將此事放下。

這時另外一個士兵問他道:“老韋,咱們這位新來的曹百戶是和往常一樣在擡頭看天麼?”

“是在擡頭看天。”韋柏說道。

“咱們這新來的曹百戶是不是有些不正常?這天有什麼好看的。要是晚上看還罷了,起碼有星星。雖然我是不明白星星有什麼好看的,並且晚上看星星還不允許,但好歹還有東西;這大白天的除了太陽什麼都看不到,有什麼好看的!”有人說道。

“剛纔我聽大人自言自語說什麼,爲何星星能懸掛在半空,不掉下來。”韋柏道。

“這有什麼好想的?星星一直就在半空,不會掉下來。咱們這個百戶大人看來真是不太正常。”

“你可不要亂說話!咱們這位曹百戶來頭不小,小心你的前程。你沒看千戶大人對他從來不擺上官的架子,每次衛裡分東西咱們百戶也都是頭一個撈着的?”潘德說道。

“來頭很大?那是什麼人家?”

“反正一定比千戶大人的來頭大。”

“你這不廢話麼!要是來頭比千戶還小,千戶怎麼可能見到咱們百戶時那個親熱勁兒好像見到親爹似的。”

“我這怎麼是廢話?咱們千戶的親爹可是指揮同知,百戶比他家裡還厲害,至少是一個指揮使。”

“知道是指揮使有毛用?京城這麼多指揮使,你知道是哪一家?”

“……”衆人爲了曹徵的出身而爭論不已。

但頭一個說話的韋柏卻並未和他們一起猜測。一者,猜這個完全沒有意義,只不過是閒扯淡而已,他早上吃多了嗓子幹不願意閒扯淡;二者,他剛纔複述的曹徵那句話,總覺得好像在哪裡聽到過,一直在回想。

可還沒等他想出個結果,千戶大人走過來大聲喊道:“都別樣登着了,集合了,趕快由百戶帶領着去集合的地方。你小子還沒吃完飯呢,這都什麼時候了,你他媽是飯桶吧,趕緊把碗裡的飯吃完,跟着你們百戶去集合。你,還刷什麼碗,平時放水池子裡涮涮拉倒,這個時候跟我假乾淨是吧,趕緊將碗放進包裹拎着集合去。完了看我不夯你!”

在千戶罵罵咧咧的聲音中,所有士兵都趕忙站起來,拎起自己的包裹背到背上;曹徵也回過神來,把外衣穿好,帶着自己百戶的士兵趕往集合的地方。

不過曹徵越走越是奇怪:雖然他心思不在軍旅之事上,一心只對天文感興趣,但也知道今日他們要坐着船去對面和安南人打仗,按理說應該就在港口附近集合,排隊等着上船,怎麼越走離着港口越遠了?

他於是悄悄走近千戶,問道:“馬千戶,咱們這是要去哪?不坐船去打安南人了?”

千戶還未答話,他們已經走完夾在山和海之前的小道,眼前豁然開朗起來。

曹徵目光一掃,就見這是一處山谷,三面是山一面臨海,三面的山不高,大約也就十多丈,稱之爲土坡或者更加合適;土坡上有人在。

他的目光繼續掃視,忽然見到一物,瞳孔微微收縮,心下已經大概知道了這是要做什麼。

就在此時千戶的聲音也傳來:“曹百戶,就在大家吃飯時接到的命令,咱們興武衛要帶到這裡來,聆聽陛下的訓話。”

饒是曹徵因爲知道允熥已經於昨日來到海康所、並且剛纔看到只有皇上能用的儀仗已經猜到此事,仍舊吃驚不已:除去剛剛開國的時候,雖然也有皇帝對軍隊訓話,但主要是對武將,不是士兵;而這次訓話從地方就能看出,是爲了讓更多人聽到陛下的聲音,可見是對普通士兵。這在歷史上除皇上御駕親征以外的情形可是罕見。

曹徵一邊在心下思量,一邊帶着自己的百戶跟着千戶繼續走着,一直到在一處地方站定。

隨後又有許多士兵走進來,一直到整個山谷被填滿爲止。粗略看去,差不多有三四萬人站在山谷內,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頭。

曹徵又看到船隻開到附近的海面上,甲板上也全是人。

‘這怕不是有五六萬人要聆聽陛下的訓話。這麼多人,陛下到底要說什麼?’曹徵更加好奇。

就在這時,上谷上方傳來聲音,那聲音由遠及近,越來越是清晰:“陛下駕到!”

頓時山谷下面響起一陣“嗡嗡”的聲音。曹徵和馬千戶都屬於比較有門路的人,所以衛指揮召集士兵的時候私底下告訴了馬千戶真相,馬千戶也告訴了曹徵;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所以此刻聽到陛下駕到的通傳聲十分驚訝,忍不住和附近的人聊了起來。他們也發出了和曹徵一樣的疑問:陛下這必然是要對我們訓話了,到底要說什麼?

很快,皇帝的儀仗來到山谷正前方,雖然沒有人維持秩序,但不約而同的,士兵們停下了說話聲,擡起頭看着上面皇帝的儀仗。

不多時,一名身穿龍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到山谷前,數名身穿七品官服的通事舍人齊聲扯着嗓子喊道:“陛下駕到!”

“臣/小人/屬下/標下,見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在山谷下方,響起這樣的聲音。他們的自稱並不一樣,一開始也十分散亂,但說到後面聲音忽然整齊劃一,齊聲高呼萬歲。

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602章 開張大吉第435章 還有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711章 要求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366章 岱璇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78章 祭祖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275章 三人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292章 過年了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486章 惦記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01章 玻璃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174章 插入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373章 重力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02章 考試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733章 海盜們第202章 小說家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343章 安王府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680章 崩塌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565章 道理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260章 鍊鐵第183章 準備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86章 故第269章 驚動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1章 文官反撲第982章 評論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993章 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