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三元宮

“這樣麼。”允熥說道:“朕知道了,你退下後,將此事告訴護衛朕的當地衛所和警察。”

“是,陛下。”範明答應一聲,見允熥並未再有吩咐,躬身退下。

允熥又將自己的侍衛統領宋亮叫來,和他說了說讓他做些準備,就將此事拋在了腦後。他並未把這當回事:幾個商人而已,影響不了太多。

隨即他依照昨日定下的行程,將熙怡等人叫出來,繼續在廣州城內遊玩。

今日允熥要去遊玩的地方是三元宮。三元宮始建於東晉,初名越崗院,爲當時的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鮑姑修道行醫之所,因地處市北,後人又稱“北廟“。很久以後才被稱爲三元宮。單單提起鮑姑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但她的丈夫可是大名鼎鼎,就是中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道教學者、煉丹家、中華最早的化學家之一:葛洪。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葛洪很可能在三元宮也曾經修行過。當然,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宮內殘存的房屋最早是宋代的建築,當年葛洪夫妻住過的房子早沒了。但允熥仍然對於這裡有些好奇,要過來看一看。不過爲了平衡,允熥下午也會去在三元宮附近的光孝寺轉一轉。

去往三元宮的路上,李莎兒坐在車中,唸唸有詞的說着什麼。允熥於是笑着問道:“你這是做什麼呢?”

“當然是在念經。”李莎兒說道:“臣妾和陛下說過的,臣妾崇道,如今馬上就要去往抱朴子(葛洪號)當年曾經修煉過的地方,當然要在到那裡之前誦讀一些他所著的經典。”

“朕記得抱朴子是以煉丹爲主,沒寫過什麼道教的經書吧。”允熥說道。他在中華極力推廣佛道二教,雖然自己不信,但宮裡的人崇奉佛道並不制止。所以聽到李莎兒說起自己信奉道教沒有什麼反應,平靜的談起了有關葛洪生平的事情。

“雖然抱朴子認爲想要修行成仙需以丹藥爲主,守一、行氣都是輔助,但也寫了些有關修行的經典。並非完全沒有。”李莎兒認真地回答道。

允熥又說了什麼,李莎兒再次出言回答。就這樣,他一路和李莎兒說着話,一路來到了三元宮正門口。

三元宮的主持早就在門口等着呢,他見到一個身着皇帝常服的男子和兩個衣着華麗的女子從車上下來,馬上躬身說道:“貧道陽棟子見過陛下,見過皇妃娘娘。”他身後的一衆道士也紛紛躬身行禮。

“陽棟真人免禮,諸位真人免禮。”允熥受了他們一禮後說道。

陽棟子又行了一禮,直起身來走到允熥面前說道:“陛下今日來到我三元宮,真是蔽觀的福氣,令蔽觀蓬蓽生輝,貧道不勝惶恐。”

這不過是慣常的馬屁,允熥也不怎麼在意,說道:“陽棟真人說的過了。三元宮爲前代修煉成仙之人曾修煉之地,就算是朕也十分敬仰,豈能說朕前來使得三元宮蓬蓽生輝。”

“使得,使得,陛下乃是天子,就算是成仙之人也得聽從天子的命令。”陽棟真人說道。

允熥又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就要跟着他一道走進宮內。

可就在這時,宋亮走到他身旁輕聲說道:“陛下,宋青書看見兩個正在拐騙小孩兒的柺子,已經去解救那個小孩子了。”

“宋青書做得對。等他將小孩帶回來問清住址後,讓他再送回去。”允熥點點頭說道。

宋亮領命而下。陽棟子也聽到了宋亮的話,又稱讚道:“陛下宅心仁厚,爲萬民之福。”

“都是朕的子民,朕豈能棄之不顧。”允熥道。

說過了這句話,允熥在陽棟子的引路下,帶着自己的兩個妃嬪走進宮內,開始欣賞起宮內的風景。

同時陽棟子也不停的介紹着:“陛下,雖然早在晉代當時的南海太守鮑靚就修建了這座道觀,但這之後這座道觀幾經荒廢,還曾在唐代淪爲佛寺,一直到南漢時。後來宋太祖滅亡南漢後雖然又恢復爲道觀,但一直香火不盛。”

“蒙古人時,道教再次衰落,這裡又被改建爲了佛寺。一直到先帝收復廣東,這裡才又被建爲道觀。”

陽棟子前面說的那一段歷史允熥不瞭解,但最後這一段他可知道:當年2基本統一全國後,覺得佛教的勢力太大,所以強令廢除了全國許多佛寺,其中一些被道士趁機改建爲道觀,三元宮就是其中之一。

因爲三元宮再次成爲道觀的時候還不長,所以雖然從其他道觀過來的道士將佛教的痕跡都已經抹除了,但他觀內的建築仍舊比較簡陋,比普通小觀小廟當然要強得多,但和與他同一層次的道觀相比差得很遠。

所以三元宮內可看的地方也不多,允熥先是參拜了一下供奉着三元的正殿,又參拜了一下供奉着鮑姑的側殿,又看了一下據說是鮑姑當年用過的水井虯龍古井,也就沒什麼可看得了。

不過李莎兒倒十分興奮。她沒有受到觀內簡陋的建築影響,在三元正殿內跪了半天默誦經文,又去鮑姑側殿繼續跪着了。熙怡雖然既不信道也不信佛,但對於佛道二教也有些敬仰之情,於是也跟着跪了一小會兒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在李莎兒參拜的時候,允熥和陽棟子在殿外一邊看着周圍的建築一邊說話。允熥有些奇怪的問道:“你們爲何將供奉鮑姑的殿定爲側殿,將供奉三元的宮殿定爲主殿?”

允熥知道三元是啥,所以他才這樣驚訝:三元大帝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不算高,爲何要供奉他?供奉也就罷了,爲何要位列主殿?

“陛下,重建三元宮的時候貧道的師父說:天衛三臺列宿,應運照臨穗城。越秀山氣勢雄厚,應將越岡院改爲三元宮,以祀奉三元大帝,以應上天瑞氣。所以就以供奉三元的宮殿爲主殿。三元宮之名也是這樣來的。”陽棟子解釋道。

二人又說了幾句話,這時李莎兒參拜鮑姑的神像完畢,從殿內走了出來。

見到她也參拜完畢,允熥也沒有在此繼續逗留的慾望,就打算回去了。有些奇怪的是,陽棟子也沒有太過挽留,就送別了他。

等允熥離開三元宮後,陽棟子馬上前往後院的一棟房屋,推開門走進去,恭敬地對屋內的人說道:“真人,陛下已經離了,真人可以出來行走了。”

“知道了。”屋內之人答應道。這人隨即放下手中的物品,站了起來。

陽棟子對於他爲何要躲着皇帝十分不解,但他也不會多問,告知了他此事後見他沒什麼要說的,就又退了出去離開了。

屋內這人走到門口,擡頭看了看天,喃喃道:“這個天象,可不太好啊。”

第1536章 拜訪第508章 幻彩閣第649章 糧典婿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088章 內亂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596章 瞭解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590章 薛救齊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576章 封賞第269章 驚動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73章 關於常家第508章 幻彩閣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384章 秦與浙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06章 婚禮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267章 七月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260章 鍊鐵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315章 齊夜話第1124章 傅安(一)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680章 三清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531章 產業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158章 李芳遠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1251章 反應第486章 惦記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981章 本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373章 重力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58章 ……陰謀——插敘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1308章 反應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752章 炮灰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704章 晚會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644章 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