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西南雜談

“還沒有納入王府?”允熥臉色有些變化:“是一個蠻夷女子?”

朱楩擡起頭,又用驚訝的眼神看向允熥:“這又是怎麼猜到的?”

“這還用猜!漢人女子哪敢這麼拖着不入王府,尤其是都跟着你從雲南來了京城。所以一定是有很多奇特習俗的西南蠻夷女子。”允熥說道:“是哪個土司的女子?”

“是孟養土司刀木旦的女兒。”朱楩說道。

“孟養土司。”允熥在心中回想孟養土司的事情。現在孟養是一個比較有實力的土司,三宣之一,歷史上大概二百年後被緬甸給滅了。

允熥又拿起放在手邊的大明地圖看了起來。

‘孟養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啊,東面是永昌,東南是麓川,南面是十八叔剛剛佔領的緬中平原,西南是若開,西面是那個叫做什麼,忘了叫做什麼的國家了,反正是後世印度的東北部。’

‘北面是喜馬拉雅山的餘脈,東北面是麗江府。可以說是一個十字路口的位置,堪比中原的徐州。’

‘可這裡又以山地和叢林爲主,大軍想要征服孟養的代價太大,還難以竟全功,得不償失。所以對孟養懷柔倒是對的。’允熥想着。

“刀木旦的這個女兒你打算給個什麼位份?”允熥問道。

“嬪。”

“低了,封爲側妃吧。”

“這就封爲側妃?段家的女兒我只給了個嬪。”朱楩有些驚訝的問道。雖然他確實喜歡刀白鳳,但對於給封號非常謹慎。他一共只有兩個側妃名額。將來若是刀白鳳能生幾個兒子,或許會提她爲側妃。

“段家的女兒不能給高位。你要做的是慢慢消除段家在大理等地的影響,怎麼能給個高位?”

“可孟養土司的女兒就不一樣了。你來看地圖。”允熥將手裡的大明地圖折成原來大小的四分之一,只留下西南這一帶,指着孟養的位置說道:“你看,孟養這個地方,東面是永昌,……。它正好處在你從阿瓦城到永昌大理的中間,一旦十八叔你與孟養不和,這條道路隨時有被掐斷的危險。所以孟養土司非常重要,得着意籠絡。”

“不過好在刀木旦也想和你搞好關係,所以將女兒送到你身邊。你也要投桃報李,加封他的女兒爲側妃,表示你對孟養土司的重視。”允熥說道。

“那,等我正式迎娶了她後就加封她爲側妃。”朱楩說道。

“這還等什麼回到雲南之後?待會兒你返回王府見到刀木旦的女兒就告訴她:本來陛下認爲你是個蠻夷女子不願意給你很高的份位,可我在陛下面前據理力爭,最後讓陛下同意加封你爲側妃。”

“不對,對這種小姑娘說這些意義不大。我記得孟養土司刀木旦今年不是入京了?你和刀木旦訴說此事。即使刀木旦以爲你是在表功,也能讓他知道你對孟養十分重視,有利無害。”允熥說道。

“是,陛下。”朱楩說道。他其實真的喜歡刀白鳳,覺得這樣做有些算計她,心裡不太舒服;不過他好歹是一藩之主,明白這麼做的道理,並且這對她也沒有壞處,就答應了。

說過了此事,允熥又笑着問道:“去年的徵阿瓦之戰十八叔你寫的奏摺也太簡略了,我都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和侄兒說說。”

“我是早已決定了今年入京朝貢,奏摺纔會寫的簡略些,反正入京了可以和陛下親口訴說。”朱楩也笑着說道。然後大概敘述了一遍征討阿瓦之事。

“哈哈,這些緬人也太,哎,侄兒都不知如何形容了,竟然以爲你率領的軍隊是勃固官府的援兵。不過你後來的反應是對的,對這樣敢於主動挑釁的人就要狠狠的打他,讓他們知道大明的軍隊不能輕辱,即使這只是個誤會也不成。”允熥說道。

並且允熥還想起來這緬人應該就是後世建立了緬甸國的民族。對於這樣將來會冒頭的民族,狠狠地打擊一下不是壞事。

然後朱楩又說了若開國和阿洪國派人來朝貢的事情。

允熥馬上提起了精神。阿洪國不就是後世印度的東北部麼。這個國家的人長相和南中華地區的差不多,又信奉佛教,將來對印度可是一個很好的助力。

允熥馬上轉過頭對已經蓋完章來到他身後侍立的王喜說道:“傳令給禮部,接受阿洪國的朝貢。”

“是,陛下。”王喜有些驚訝的答應着。不僅是他驚訝,朱楩也非常驚訝。自從允熥繼位已來還從未接受過新的番國朝貢,這次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允熥看着朱楩驚訝的表情,沒有多做解釋,只是說道:“將來你就明白朕爲何要接受阿洪國的朝貢了。”

他頓了頓,又道:“至於這個若開國,就算作岷藩的屬臣吧。朕讓禮部設立若開軍民宣慰使司,加封若開的首領爲土司。”

“是,陛下。”朱楩說道。

之後允熥又吩咐了幾句,朱楩一一答應着。允熥沒什麼要說得了,剛要開口讓朱楩退下,朱楩忙開口說道:“陛下,臣有事情要求陛下。”

“我就說十八叔你肯定會有事要求朕。說吧,想要什麼?是人口還是金錢?”允熥笑道。

“人!陛下,我需要許多的人口。”隨即朱楩開始倒苦水:“陛下,整個雲南不算軍戶也只有二十五萬多漢人,就算全拉到阿瓦城也不夠,更不用說沐晟和雲南布政使司不可能全讓我拉走。”

“當地的土人倒是不少,但緬甸的土人都懶,沒有漢人勤快;況且這些土人也沒有漢人可靠。陛下,給我二十萬流放的犯人吧。”

“至於錢,也能給點兒就多給點。不過更重要的是各種漢地出產的貨物,尤其是低劣的燒酒。現在雲南一帶知道燒酒的用處後,燒酒的需求大增,中原五十文一罈的酒在那裡就可以賣到一貫錢,還供不應求。還有……”朱楩不停的說着。

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937章 其它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012章 母女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278章 相第844章 治傷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735章 兩方說話第1020章 救援第396章 濟、青第1136章 上陣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86章 五皇子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849章 僞軍第98章 議婚第129章 過山東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817章 大結局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138章 戰——兩邊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35章 宣府第1475章 恭賀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362章 撤退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735章 兩方說話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1472章 類比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996章 玉佩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1714章 王妃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88章 喪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248章 龍潭第106章 婚禮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