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

朱楩當然不願意和他結成兄弟之邦:‘我堂堂天朝上國的親王,豈能和爾等蠻夷稱兄道弟!’

但他的手現在還夠不到這裡:雖然他這次出兵聲勢浩大,但真正的漢軍也就只有兩萬多人,他還要留兵駐守永昌,最後能留在新佔領土地上的漢兵不超過兩萬人,守住從太公城經阿瓦城到蒲甘城的廣大地盤已經捉襟見肘了,哪裡還有餘力對外擴張。

並且既然緬人不斷造反,說明這裡現在即使接過來也是個燙手的山芋。所以他最後還是捏着鼻子答應了與勃固結成兄弟之邦,和羅娑陀利結成兄弟,雖然羅娑陀利比他大二十多歲。

至於對大明稱臣,朱楩也已經想起來允熥基本不接受新的番國稱臣之事,所以他只是說允許勃固的使者前往京城,是不是能成爲大明的番國他不能保證。

羅娑陀利對此並不在意,他以爲和朱楩的岷藩結成兄弟之邦就可以了,完全不知道大明帝國和他的親藩的運行模式。

羅娑陀利還將自己的一個妹妹,他父親最小的女兒,嫁給了朱楩。不過朱楩並沒有給她名分,並且因爲她不懂漢語甚至連泰語都不懂,朱楩將她交給了刀白鳳調教。不過羅娑陀利也不在意。

在同緬人野戰的同時,明軍還先後攻破了十六個緬人村寨,俘虜了五六千個緬人女子和小孩;虜獲的財物雖然值錢的不多,但也至少讓他們不缺糧食吃了。

在聽說明軍要撤退後,羅娑陀利雖然有些不捨,不過明軍已經沉重打擊了造反的緬人,剩下的以勃固自己的軍隊足以剿滅,他也沒有再糾纏。

就這樣,十月份的最後一天,朱楩帶兵和勃固人的使者,在羅娑陀利的歡送下,北上返回阿瓦。

……

……

“總算要到阿瓦城了,”刀白鳳拿出手絹給朱楩擦了擦汗,說道:“阿郎,這幾天急行軍我都沒時間去河邊洗澡,又不能像你們男人一樣那麼隨便,都三天沒有洗澡了。緬甸這裡的天氣又熱,太不舒服了。”

“到了阿瓦城你就可以洗澡了。”朱楩說道:“不過確實緬甸這裡太熱了,往日在永昌沒覺得雲南有這麼熱啊。”

“是吧是吧,我往日在孟養感覺也比緬甸這裡涼快多了,現在都已經是十一月初,怎麼也該天氣轉涼,得穿上厚一點的衣服了,可這裡仍舊很熱。”刀白鳳抱怨道。

他們二人正說着,侍衛輕輕敲了敲馬車窗戶周圍的木頭,然後說道:“殿下,前方就是阿瓦城門口了,何左相迎出了城門,殿下,您得出來說話。”

“這就到阿瓦城門口了?孤馬上出去。”朱楩說道。他從馬車車廂中鑽出來,跳到地上;侍衛將一匹馬遷過來,朱楩騎上馬來到隊伍的最前方。

很快他就見到何福,與他答禮完畢說了幾句話,吩咐讓士兵們各自去自己的營地,自己和何福一起回到了臨時王府;刀白鳳則先去了孟養人的駐地。

等朱楩換了一身衣服,感覺神清氣爽後,回到前廳和何福笑着說道:“何福,怎麼今日還到阿瓦城門口迎接孤了?孤記得你不是這麼拘泥於小節的人。之前在永昌的時候,孤離開永昌返回時你可從來沒有迎接過孤。”

“這次是殿下親自帶着大軍南下佔領蒲甘,並且還在勃固國內揚我大明國威,臣自然要出門迎接。”何福也笑道。

“真的?”朱楩又笑道。

“什麼都瞞不過殿下,是臣有事情找殿下。”何福說道。

“有事情還藏着掖着幹嘛!到底是何事?”朱楩說道。

“之前殿下在阿瓦城抄很多人的家,除了得到很多財物外,還有許多阿瓦城外的田地成了殿下的。臣以爲,把這些土地賞賜一些給三護衛的士兵吧。他們本來在永昌城外有土地,但現在殿下遷居阿瓦城,他們自然也只能來到阿瓦,可這樣這些普通士兵就沒有辦法照料永昌的田地了。殿下不如用阿瓦城外的田地與他們交換永昌的田地,讓士兵可以就近照料土地。”何福說道。

“這自然是應該做的,回來的路上孤也想過這個事情。但有一件事孤有些擔心:不僅是普通士兵,就連一般的武將最好也像這樣將田地交換過來以安他們的心。”

“可孤並不知道阿瓦城附近的田地夠不夠用。孤的田地全部交換到永昌沒什麼,可要是田地不夠,那分配田地不公的話,軍心同樣不穩。”朱楩說道。

“殿下勿憂,臣這段時日已經計算過了,現在阿瓦城外的田地足以全部交換永昌城外的田地,還能有些富裕。”

“並且即使不足也沒什麼。殿下,阿瓦這裡佛教也十分興盛,佔有很多的田地;可這裡的佛教與國內的佛教不同,這裡是叫做什麼上部座佛教,雖然供奉的菩薩和佛祖都差不多,但教義可有差別。”

“殿下可以從國內請來佛教大師普及大明的佛教,這裡的佛寺能接受大明佛教的受到保護和殿下的支持,不願意接受漢傳佛教的殿下禁絕並且沒收土地,這樣不就能有足夠的土地了麼。”何福說道。

“好主意!”朱楩贊到。他當然看到了阿瓦城內的寺廟,可他只是想着利用這些佛教徒安撫地方,打一派拉一派。卻沒想到可以趁機沒收不少寺廟的土地。

“孤過兩日,不,孤馬上要前往京城,沒時間和這些僧人說話了,等孤從京城回來後再安排此事。現在的田地不是夠用麼,也不着急。況且孤正好從中原請幾位大師過來。”朱楩說道。

“殿下,臣還有一事要稟告殿下,並且殿下必須要在去京城之前處置。”何福忽然又道。

“嗯?有什麼事是孤去京城之前必須要處置的?”朱楩有些好奇的問道。

“有兩個番國派出使臣前來阿瓦城,想要向大明稱臣,甚至對殿下稱臣也可以。”何福說道。

“兩個番國?”朱楩問道:“從哪裡來的兩個番國?和大明之前有無朝貢關係?”

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249章 解釋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1157章 追與逃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595章 應對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99章 四輔官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1558章 增兵!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1281章 安排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411章 北撤第651章 岷州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63章 新人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637章 相模國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29章 子澄入彀第774章 大案——‘真’真人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1733章 海盜們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37章 戰——初戰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161章 事情第160章 祖陵第160章 祖陵第134章 北平城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354章 前夜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