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衛徽

允熥做出決定後,又回過頭來對地下跪着的十一個指揮使說:“你們覺得如何?”

允熥設立鎮撫院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藉着這個機會增加一個衙門看着這十一個衛。不說允熥已經做出決定,就是他尚未做出決定,已經看出允熥目的的這些指揮使也不敢反駁,此時紛紛說道:“陛下處置甚是妥當。”

“既然如此,過一會兒朕就讓中書舍人擬旨,等你們在軍中懲治過違法亂紀之人後,就下發旨意。”允熥道。

“是,陛下。”衆位指揮使紛紛答應。

“這裡沒有你們的事情了,退下吧。”允熥對他們說道。

郭銘等人忙站起來退下。

允熥又對黃淮吩咐幾句話,也讓他退下了。

之後允熥對陳性善說道:“你回去後和羅貫中說,讓他們文宣司的人依據這次的事情,編寫幾齣戲和話本。編寫的重點羅貫中明白。”

“是,陛下。”陳性善答道。

“還有,朕寫個手詔,你從禮部教坊司調幾個戲班子過來,劃歸文宣司。”

“不僅是普通百姓需要戲曲聽書,將士們也需要。但武將也還罷了,普通士兵平日裡並無出營的機會,難以出營聽戲聽書。”

“朕於是決定在五軍都督府設立戲班,去軍營演戲,慰勞士兵。”允熥又道。

“這,陛下,五軍都督府管轄戲班不合體統。不如讓戲班的編制仍然在禮部教坊司,定期到軍營去演戲,慰勞士兵。”陳性善說道。

“這樣也好。”允熥想了想說道。其實也沒必要專門設立文工團,民間的戲班子也成。以普通士兵的欣賞水平沒準民間三俗的戲班子更符合他們的期望。

等陳性善退下後,允熥伸伸懶腰,本想馬上就去批答今日的奏摺,但忽然又想到了什麼,把御用監太監李達叫過來吩咐道:“你馬上吩咐御用監的工匠開始製造大小在一寸方圓扁平的國徽,先造二十萬個。”允熥將來要讓全國所有的士兵頭盔或者帽子上都有國徽,讓國徽成爲大明軍隊的標誌。

李達並沒有關心二十萬個國徽用在哪裡,但半晌皺眉不語沒有接話。一直到允熥都覺得不對勁看向他時他才說道:“請陛下恕罪。奴才剛纔一直在想應該使用什麼東西來製造這些一寸方圓的國徽,所以沒能馬上應諾陛下。”

“怎麼,使用鋼鐵不行麼?”允熥說。

“陛下,方圓一寸大小,若是鋼鐵,奴才覺得無法將國徽的圖案畫在上面,除非將尺寸增加到二寸甚至三寸。”李達說。

“不行!二寸甚至三寸太大了。”允熥說道:“使用陶瓷,不行,這麼小的陶瓷也沒法上釉。”

允熥在殿內跺起步子來。他猛然間竟然想不到可以用來製造一寸方圓的國徽的東西了。

‘使用木頭?不行,木頭太容易壞了;使用石頭?也不成,石頭難以雕刻,況且一寸大小的石頭也不好找;使用……’

允熥想了一會兒,忽然想到一種東西,對李達說道:“你知道椰子麼?”

“陛下,奴才老家是瓊州人,知道椰子。”李達答道。

“那很好,就使用椰子殼來製造國徽。你回去後開始收購椰子。朕知道瓊州的椰子樹不用人管滿地都是,椰子不用花錢撿就行了,完全可以當做填補空倉的貨物,只要花錢採購,價錢再低肯定有人願意運來。”允熥吩咐道。

他忽然想到前世看過的一本小說《赤色黎明》,上面使用椰子殼製造鈕釦。鈕釦個頭也小,既然能用來造鈕釦,理論上也可以製造國徽。雖然鈕釦和國徽不是一回事,但他現在想到的其他東西都不成,也只能賭一把了。

‘椰子殼?’李達有些驚訝,但馬上說道:“是,陛下。”

“一開始不要買太多椰子,算了,買少了未必有人願意運送,多買些,等椰子到了整個皇宮朕每人賞賜一個椰子嚐嚐。”允熥道。

“是,陛下。”李達答應着。

“朕沒什麼事情吩咐了,你退下吧。”允熥道。李達行禮退下。

允熥坐下來又休息了一會兒,確定自己沒有要吩咐的事情了,走到桌子前盯着國旗國徽的圖案看了一會兒,不知道想些什麼,隨後起身前往他平日裡批答奏摺的殿閣。

……

……

“曹御大哥,你說陛下到底是真的想要整頓上直衛將士外出時的紀律,還是以此爲藉口設立鎮撫院?”郭銘對一個四十餘歲的漢子說道。他是曹震的侄子,雖然打仗的手藝不太好,但訓練士兵有一套,並且一向對於朱家很忠心,在朱元璋生前就被任命爲上直衛的軍官。這些年雖然他不停的在各個衛間調來調去,但卻一直在上直衛。郭銘和他關係還好,所以出言問道。

“依我看,以此爲藉口設立鎮撫院是真,整頓上直衛將士外出時的紀律也是真。大明沒有像宋代一樣禁軍,上直衛十餘萬人就相當於禁軍,禁軍的將士在京城裡面胡作非爲陛下面上豈能好看?”

“所以你也別琢磨有的沒的了,回去趕緊整頓軍紀是正經。”曹御說道。

郭銘不甘心的點點頭。他知道曹御的話什麼意思。他們作爲一衛的指揮使,對於本衛的將士在京城裡邊閒逛時有些違法犯紀之事豈能不知?

只是上直衛地位特殊,很多人的關係能通到宮裡牛逼的侍衛身上去,他們就算是勳貴也不值得得罪這些人,只能裝作不知道,反正又不是在軍營裡面違反軍紀。

這次雖然是陛下下令,但將士們不敢也不會將矛頭對準皇帝,肯定會讓本衛的將士對他們很不滿。

“要是陛下能馬上設立鎮撫院就好了,懲治違法將士之事就能讓他們來幹了。”郭銘嘆到。

“呵呵,陛下豈會這個時候就設立鎮撫院?新設立的衙門一定是陛下的親信衙門,陛下豈會讓親信衙門剛開張就被將士們記恨?”曹御冷笑道。

“人咱們是得罪定了,不如就果斷一點,讓陛下看到咱們的忠心,過後不再在上直衛爲官就是了。”曹御又道。

“看來只能如此了。”郭銘道。

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576章 封賞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596章 瞭解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400章 齊王女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202章 小說家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499章 兵藩第46章 再至麪館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58章 李芳遠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1539章 答應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81章 安頓第961章 在講武堂735章 兩方說話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38章 戰——兩邊第1454章 銀行業第107章 成親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1209章 賢才第135章 宣府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3章 初到兵部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479章 科舉(完)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699章 說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271章 教子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195章 何爲人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1682章 “勸降”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486章 惦記第1395章 結果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775章 醒來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178章 安排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473章 親子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505章 編戶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