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

“張老先生,你啊你。算了,朕想說的都已經說完了,你們退下吧。”

“是,陛下。”

隨着一段對話的結束,從乾清宮中走出來一個老人和兩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其中那個年紀最小的人對那個老人笑着說道:“張老伯,你說的話,真是……”

年紀最大被稱之爲張老伯的人也笑道:“怎麼,我說的不對,小孩子逛逛青樓,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就是會寧候張溫了。允熥把他和陸賢、黃鉉三人叫進皇宮,本來是想敲打敲打他們。若是沒有張溫在,允熥的敲打也能成功;但是有張溫在,張溫又是允熥很倚重的人,他的打算是失敗了。

先前發問的是陸賢。他聽了張溫的話,心下苦笑。不管他想法和張溫是不是一樣,他一個邊緣化的侯爵,就算還是駙馬都尉,也是絕對不敢和張溫一樣說話的。

張溫這時淡淡看了他一眼,說道:“你也是祖上傳下來的侯爺,我看你也是有本事的,不必這樣小心,陛下不會浪費人才的。更何況,你還是駙馬。”張溫因爲從前與陸賢的父親還有些交情,所以出言說到。

陸賢說道:“借侯爺吉言了。”

“你看那邊的黃鉉,之前在巴蜀當一個沒什麼實權的都指揮同知,現在不也要爲一國王相了。”

“啊!”黃鉉一臉的懵逼:“張老伯,剛纔說我什麼了?”他剛纔一直在想着什麼,沒聽清張溫的話。

“沒說什麼,誇了誇你而已。”張溫笑道。他和黃鉉也不算陌生。

黃鉉沒說什麼,不過心下暗地裡嘀咕:“張溫,你還會誇我?糊弄我呢吧。”

……

……

允熥有些撓頭的坐在地板上。“今天最大的錯誤,就是同時接見他們三個人。要不然即使敲打不了張溫,其他兩個人也足以。”

‘可是,總感覺哪裡不對。’允熥想着。

“朕,是不是太過倚重曹震、張溫、耿炳文、郭英他們幾個了?”他自言自語道。

“誠然,他們幾個是從洪武初年活下來的武將中最有本事的幾個,但其它的武將就算不及他們幾個,也差不了太多,除非是傾國之戰,不然其實也不必使用最厲害的這幾個武將。”

“現在自己使用武將,基本上只是曹國公李家、魏國公徐家、樑國公藍家,還有以上四個侯爺家,其他自己培養的武將都還年輕稚嫩,暫時派不上什麼大用場。但是當年皇爺爺分封的侯伯其實很多,現在又沒有歷史上的藍玉案,活下來的也不少。”

“大明上下四百多個衛所,近三百萬大軍,還是勢力多一些比較好。”

“不過,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想到這裡,允熥伸伸懶腰,暫時放下此事,去用膳了。

……

……

之後幾天,李貫暫時還沒有上摺奏請風俗稅之事,但是每日都親自盯着對秦淮河兩岸的巡視,雖然這陣子沒有妓館敢於頂風作案買人,但是他們抓到了好幾個在這周圍活動、帶着小女孩的人販子。

李貫因爲有允熥的命令,又有輿論的支持,公開處死了這幾個人販子。老百姓們對於人販子將小孩子賣到大戶人家爲奴爲婢還能接受,但是聽說他們想要賣女孩子到妓館也非常憤怒,公開處死的時候,幾個人販子差一點在處斬之前就要被憤怒的老百姓打死了,如果不是李貫讓警察保護他們的話。

李貫之所以沒有放任這幾個人販子被老百姓打死,是因爲允熥吩咐過:“在處置人犯之時,不管是判處斬刑、絞刑還是其他死刑,都不能讓百姓動手,必須由官府處置。”

李貫雖然不太明白爲什麼,但他絕對不會違背允熥的命令,所以就這樣執行了。

允熥之所以要求必須讓官府處置,是爲了維護法律。讓百姓打死這些人販子,固然是非常得民心,但是等於是國家將司法權部分讓渡給了老百姓,承認私行合法。而這,是允熥非常不願意的。

允熥不想提什麼法律至上之類的話,因爲那是屁話,若是法律至上,那麼制定法律的人又是什麼呢?每一個制定法律的人都有‘屁股’,他們制定法律的時候,也一定會傾向於自己的‘屁股’,所以法律永遠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

而允熥現在不巧正是統治階級,還是統治階級的領頭人,維護法律就是維護他的利益,所以他纔會盡力維護法律。

此外李貫還親自帶隊在妓館中推行移風易俗。現在他在士林中的名聲已經很差了,許多人當面都不和他說話,他也徹底破罐子破摔了。雖然他知道允熥也未必看的起他,但是他這麼賣力的給允熥幹活,允熥如果還不提拔他,會讓許多人寒心。允熥就算是穩定人心,將來也必須給他一個大官做。

各家妓館對於移風易俗也是摸不到頭腦,以爲是官府故意整治他們,各家老鴇都心下惱怒。

但是形勢比人強,她們現在哪裡敢和官府硬頂,只能官府吩咐什麼就作什麼,於是今天學習什麼垃圾集中處理等待專門清理垃圾的人來運;明天學習廚房衛生,要求所有的廚子必須帶頭套做飯,菜板要及時清潔、刀要及時清潔、鐵鍋要及時清潔等等。

還有什麼衛生打掃,跳蚤、老鼠清理等等,讓妓館每天白天十分忙碌。幸好晚上她們現在反而不怎麼忙了有時間休息,雖然她們不願意晚上清閒。

雖然在那一晚之後警察沒有在晚上來過妓館,但是知道天天都有警察去妓館鼓搗什麼,晚上去妓館的路上還能見到巡警巡邏,多數人就沒有心情去妓館了,讓妓館的生意大減。

老鴇們一開始還暗恨,偷偷地罵巡警、罵李貫、罵黃淮,後來也麻木了,老老實實聽官府的話。反正生意大減的理由已經告訴幕後的東家了,也賴不到自己。

過了幾天,李貫終於上摺子,請開徵風俗稅了。

第1426章 好奇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958章 拜祭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974章 問題第417章 前世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284章 獨眼狼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151章 會見前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1531章 產業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722章 文坻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499章 兵藩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77章 端午第629章 檢閱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171章 繼續調查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685章 行刑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965章 工業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486章 惦記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634章 橫濱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971章 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