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閱卷

又過了一天一夜,到十七日早上收卷放場之後,胡廣他們四個又都聚在了一起。這會兒三場考試都已經結束,他們幾個雖然都很疲憊,不過也有聊一聊的精神了。

李貫有些高興地說道:“陛下這次雖說將策論與經義同等對待,可是題目出的普通,也沒什麼難的。”

金善說道:“大概因爲今年是頭一年吧,旨意下達的時候又已經是正月了,所以沒有出什麼大家都不瞭解的題目。”

“等下一次會試的時候,估計就不會出這麼簡單的題目了。”

王艮也覺得在理:“多半是這樣,若是這一科不能中,回家這三年可得好好看看邸報了。”

三人又說了幾句話,王艮忽然發現胡廣一句話都沒有說,有些奇怪,問道:“光大兄,你怎麼不說話?”

胡廣剛纔一直是皺着眉頭想着什麼。他聽到王艮的話,說道:“敬止兄,原田兄,幼孜兄,我總覺得這次的題目不對勁。”

“我在考場上的時候,一邊按照之前的腹稿作文,一邊疑惑卻越來越大。總覺得陛下不太可能給這麼一個簡單的題目。”

“安蒙,十個舉子裡面,至少有九個會對這個題目有所預備,剩下那個沒什麼準備的,基本上是對這次科舉沒報什麼希望、單純只是來見見世面的。”

“這樣一來,大家寫出來的東西也沒多大差別,又變成了比拼文采。從陛下繼位兩年以來的事情來看,當今陛下是不想當一個躺在太祖皇帝創下的基業上的君主,也是很想立一番大事業的,怎麼會出這麼一個比拼文采的策論試題?所以我想,陛下一定是有些新意的。”

他們聽了胡廣的話,也覺得有道理,李貫說道:“那這道題到底該怎麼寫才能入陛下的眼?”

胡廣搖搖頭說道:“我也不知。等幾日吧。等到放榜之後,所有考生試卷都要公開,到那時,看看會元的策論文章寫了什麼,就知道了。”

……

……

又過了幾日,會試頭一百名的名字就到了允熥的面前,他們的卷子也全部入了宮,因爲允熥說要親自看一看。

不過卷子入宮之後,允熥馬上把經義的卷子扔在了一邊,一個字都沒有看,卻從頭一個會元開始,仔細看了起來他們的策論卷子。

允熥對於這次策論題目的最標準答案當然是‘修廟’,這是在工業時代到來之前對付草原民族最好的辦法,

可是儒家思想爲主的大明上下是聽不得這樣的話的,就連允熥自己也只能等到時機到來之後悄悄地做,而不是公開的說。

同樣,允熥沒報什麼希望會有人能夠想出這樣的對策來。不過看看他們的策論文章,那些能夠依據歷朝歷代對付草原民族的對策寫出來一些至少短期內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的人還是值得重視的。

允熥看頭一個會元的卷子,首先看了看名字。‘胡廣?他竟然被排爲了會元?’

允熥當然知道胡廣這個人在歷史上的永樂朝是非常有名的大臣之一,很有本事,不過他還沒進入朝堂,經義和策論居然都被閱卷之人認爲是這次所有考生中最好的?

允熥馬上翻開他的卷子看了起來。

“寫的是招降北元皇帝,加封爲番王,與他們通商,讓他們將王子都送到京城國子監讀書,同時分化蒙古諸部,讓他們內亂,……”

“這也算是有些見識了,歷朝歷代有過用處的法子就是這些。特別是讓他們將王子都送到京城來讀書,我都沒想到。尤其是還特意寫出了蒙古人重視幼子,所以不能僅僅讓他們將長子送來,而是需將所有的王子都送過來,可見平日裡也是經常鑽研蒙元的記載。”允熥自言自語。

隨後允熥又翻開了他的經義卷子,看到是兩個一百分,一個九十七分,也是難得的高分,又自言自語道:“既然如此,若是後面沒有更加出彩文章的話,就以胡廣爲會元吧。”

之後允熥陸陸續續翻看着這些策論,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寫些前幾個朝代使用過的相對有效的法子。

有幾個很激進的,提出大軍仍舊北上,徹底掃平北元。這些人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方法卻不怎麼樣,允熥想了想,又仔細看了看他們的文章,凡是文字很像是要投他所好的人,一律貶黜;而文章看起來不像是投他所好的,排到了錄取之人的後幾名。

至於少數幾個提出和親的,一律被罷黜。允熥甚至把他們幾個人的名字記了下來,決定永遠不錄用這幾個人!

要是現在大明被蒙古人壓着打,這些人的建議也就罷了;可是現在明明是大明壓着蒙古人打,如果還同他們和親,這不是犯賤嘛!允熥堅決不能容忍這樣的犯賤行爲,對於這些犯賤的人也一樣不能容忍!

允熥一份又一份的翻看着策論試卷,等到只剩下最後五份的時候,擡起頭來晃動一下肩膀,又看了看窗戶外面,見太陽已經西下了,就掛在不遠處的塔樓上。

允熥又向西看去,雖然不太清楚,但是月亮已經出來了。

“時間過得這麼快,從午時接過這一百份試卷,還沒有看完竟然已經快天黑了。”允熥又自言自語。

然後他提高聲音叫到:“王喜!”

“陛下,奴才在呢。”允熥話音剛落,王喜就推開了房門走了進來,應道。剛纔允熥獨自一人在屋裡,命令沒有他的話任何人不得進來。

“給朕泡壺茶來。”允熥吩咐道。

“是,陛下。”王喜又退出房門,然後又拿着上好的茶葉進來泡茶。

在他泡茶的當空,允熥又翻開了下一份試卷看了起來。

翻開試卷之前,允熥還想着:“最後這幾份,隨便看看也就罷了,反正逃不脫那些對策,還是趕緊用膳去吧。”

他這樣想着,隨手翻開了被閱卷官排爲第九十六位貢士的策論試卷。可是他僅僅掃了一眼,眼睛就離不開了。

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490章 薛氏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515章 管稅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99章 四輔官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1307章 張無忌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258章 車軌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012章 母女第76章 走進科學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479章 囑咐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186章 故第162章 撫慰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539章 答應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感謝和求訂閱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202章 小說家第761章 三元宮第1363章 吃飯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1472章 類比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588章 宗喀巴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72章 投奔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849章 僞軍第171章 上朝第152章 追悼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140章 戰——死戰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02章 考試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417章 前世第518章 爲什麼第384章 秦與浙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63章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