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對聯

他轉過頭,看着就枕在他旁邊的熙瑤安詳的睡臉,有些滿足的笑了笑,伸手輕輕撫摸了一下她的臉頰。

睡夢中的熙瑤也感覺到了,小臉轉了一下,擺脫了允熥的手。

允熥輕輕拿開熙怡放在他身上的胳膊,想要起身,不過隨即感受到腰部的痠痛,又有些苦笑。

雙飛對於體力的要求更大,他這一年鍛鍊身體的次數又明顯減少,這次比起上次感覺身體的痠痛更加嚴重了。

‘一定要加強鍛鍊。’允熥想着。

然後允熥緩慢的從牀上起來,輕聲招呼聽樂服侍他穿衣。

這時不知是允熥的起牀的動作驚動了她,還是宮女們的腳步聲驚動了她,熙瑤睜開眼睛,下意識的看了看牀邊的刻漏,隨後就要坐起來說道:“陛下,怎麼起來不叫醒臣妾?”

允熥說道:“夫君見你還在熟睡,不忍心叫你起來。況且,”允熥笑道:“你現在恐怕也身子懶懶的不想起來。”

熙瑤臉又紅了,但是仍然說道:“夫君,臣妾服侍夫君是天經地義。”然後就要起牀。

不過她馬上又停了下來,左手還緊緊抓住蓋在身上的被子。她剛纔一時忘了自己昨晚有些荒唐,最後沒穿睡衣就睡着了。

她臉更紅了,輕聲吩咐宮女服侍她穿衣。

此時允熥已經穿好了衣服,又調笑了熙瑤幾句,轉身走了出去。

允熥來到乾清宮,命令王喜拿出筆墨紙硯,也不知寫了些什麼,然後把侍衛李波叫來吩咐了幾句話,李波領命而去。

允熥估摸着此時熙瑤姐妹應該已經起牀了,又返回了坤寧宮。

==

冬輔官齊泰的府邸,此時正已經完全從夜間甦醒,尤其是門子。今日是上元佳節的正日子,一大早就有很多人來投名刺。大多數人其實沒有奢望能夠得到齊泰的接見,也不是來送禮的,只不過國朝傳統,過節的時候有個往來而已。真正覺得自己能夠得到接見的一般也不會一早過來。

齊泰雖然有了自己的官邸,但是仍然十分節儉,府裡雖然有些下人,不過讀過書的讀書人他可僱不起,所有的名刺都得自己書寫讓下人去投拜;收來的名刺雖然不必答覆,但是也看看爲好。

他一人忙不過來的時候,也會讓妻子于敏月替他書寫。

此時齊泰就正在看着門下收來的名刺,他妻子坐在一旁寫着自己的名刺。

于敏月正寫着,忽然聽到了齊泰一聲長嘆,有些不解的問道:“夫君,一大早的,這是怎麼了?”

齊泰拿過來一份名刺,對她說道:“你看,這是練子寧派下人投過來的名刺。”

于敏月看了看,見到名刺上只有寥寥幾句話,話語也並無親近之意,說道:“夫君,這是,最近又和他有矛盾了不成?”

齊泰說道:“唉,練兄,從前在陛下藩底的時候不顯,但是現在他愈加獨斷了。”

“吏部的事情,陛下有些看法他不會說什麼,但是我與暴昭稍微有些不同意見,就與我們爭辯,非要按照他的建議來辦。有兩次甚至是讓陛下知道了陛下親自勸解的。”

“我也不願意與他爭吵,但是總不能眼看着他的人選有問題也不說啊。直接與陛下說更是不妥。況且次數多了,陛下一定能夠明顯感覺到我們有矛盾了。”

並且,齊泰二十餘歲中應天鄉試解元,第二年又中了二甲進士,也不是沒有傲氣的,幾次被練子寧這樣搶白,心中怎麼可能不生氣?怎麼可能對練子寧沒有意見?

于敏月當然也沒有什麼辦法。這說起來,也算不上人品問題,只是練子寧喜歡攬權,導致了這個矛盾。

但是正是這樣的問題不容易解決。要是他人品或者能力有問題,齊泰就可以毫無心理負擔的向允熥提出換人;可是現在即不是人品問題,也不是能力問題,齊泰也就無可奈何了。

于敏月只能這樣勸解:“夫君寬心,陛下也是聰慧之君,多半已經注意到了這件事,想必年後就會有所調整了。”

齊泰只能說道:“只好如此了。”

他們夫妻正說着,忽然門子進來說道:“老爺,太太,宮裡有人來了。”

齊泰忙站起來迎出去。他剛剛走出房門,侍衛已經走了過來。今日來他府邸的侍衛常瑞江和他還算熟悉,笑道:“齊尚書不必如此着急,陛下沒有事情要宣召齊尚書。”

“那是爲何?”齊泰問道。他還以爲允熥又有什麼事情宣他入宮商討。

常瑞江伸手遞過來一幅字說道:“齊尚書,陛下今年寫了一些對聯,讓我們給諸位大臣送來。”

齊泰作勢想要跪下,常瑞江忙說道:“不必,陛下特意囑咐不必跪接。”然後常瑞江將手裡的字塞到了齊泰手中,就匆匆返回了。

齊泰回到房中,對妻子于敏月說道:“是陛下派人送來了一幅對聯。”

“陛下寫的對聯?那可要好好欣賞欣賞,陛下的文采很不錯。”于敏月存心轉移齊泰的注意力,所以如此說道。

齊泰也對允熥寫的對聯如何很感興趣,快走幾步走到桌前,攤開宣紙看了起來。只見上面寫道:

“心樂三春,我心樂自人心樂。

夢圓百福,家夢圓隨國夢圓。”

“這文采,還算是不錯。”齊泰說道。

于敏月明白他的意思,說道:“陛下總不能所有人都送同一幅對聯,想這許多對聯哪裡那麼容易?”

“也是。既然是陛下賞賜的對聯,就貼起來。不過千萬不要貼在外門兩側,不然估計明日一早就見不到了。”一邊說着,一邊吩咐下人拿來膠水,他要親自張貼對聯。

不一會兒對聯就貼在了正房的門口,齊泰看着這幅對聯,卻不禁想着:‘也不知其他人收到的對聯都是什麼。’

……

……

同一時刻,練子寧卻看着面前的對聯想着:‘陛下,真的只是隨意的送來一幅對聯不成?’

只見他面前的宣紙上面寫着:

不忘初心,溯本求源循大道。

同源綺夢,追星攬月逐東風。

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95章 新位置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45章 武德衛第1752章 炮灰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415章 降與死150章 挖坑第489章 胥史第474章 第三次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805章 臨高韓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678章 岷寧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394章 燕軍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293章 接見使臣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70章 兒女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257章 說話囑咐150章 挖坑第81章 下基層下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74章 拜訪常家第402章 吳橋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600章 三家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514章 議論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973章 訓話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280章 心得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251章 讀書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575章 回 道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29章 子澄入彀第851章 忘了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698章 說湘王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335章 去孝陵第82章 抓海盜第1395章 結果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486章 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