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

不僅是沙迷查幹,就連陳迪都有些不解。等到沙迷查干與脫歡都出去了以後,陳迪問道:“陛下,雖然時間急迫,但是幾句話的時候總是有的,陛下爲何不告知他們大明將積極防備帖木兒之事?”

允熥不得不說道:“陳卿,現在是亦力把裡有求於大明,而不是大明有求於亦力把裡,亦力把里人要比大明急切的多,先抻抻他們,才更願意接受大明的條件。沙迷查幹雖然老成,但是終究是年輕人,忍不了多久的。”

並且,允熥根據自己的記憶知道帖木兒開始東征是在西元1404年,第二年死在路上,蒙古人帶來的消息也證明他現在大概正在安納托利亞與突厥人或者大食人打仗,所以允熥還有時間抻抻蒙古人。

不過允熥並沒有想到,在遙遠的西北,已經有人要與蒙古人達成一致了。

================

海邊的京城夜幕已經落下,但是在遙遠的西北,太陽仍然高懸在空中,只是略微偏西一點。

此時的沙州城中,有二位王者正坐在一起品着西域的美酒,互相之間還不時說着什麼。

其中一箇中年男子用蒙古話說道:“秦王殿下,我已經答應了協助您的軍隊奪取哈密,讓您在你們稱呼爲西域的地方可以落腳,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此人就是亦力把裡的國君,黃金家族的後代黑的兒火者。他爲了更好的與大明商談,冒險親自來到了沙州。

年僅二十歲的朱尚炳抿了一口手中之杯杯中之酒,酒是很好喝,特別是用西域的葡萄釀造而成的葡萄酒,很甜。但是他的心情卻不像杯中之酒這樣甜。

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得到哈密,他當然是很高興了,即使是允熥,也絕對不會反對他接受哈密。他們早在兩年之前就已經定下了奪取哈密的計劃,現在也有些實力了,正好出兵奪取哈密。

但是黑的兒火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條件。其它的條件也就罷了,但是黑的兒火者提出,要將自己剛剛出生不足一年的孫女嫁給朱尚炳剛剛出生的長子朱志堩(geng)。

若是隻是納妃也就罷了,作爲未來秦藩國的國君,擁有衆多的妃子很正常,朱尚炳本人已經答應了娶黑的兒火者的一個女兒爲側妃;但是黑的兒火者提出的條件明顯不是僅僅作爲一個妃子,而是作爲正妃,或者說未來秦藩國的王后。

朱尚炳本人其實對於蒙古人並不陌生,他的嫡母王氏就是北元大將王保保之妹,朱尚炳本人小時候也經常見到自己的這位嫡母。

(依照傳統封建禮法一個人只能有一個正妻,所以朱尚炳是庶子,他的親媽鄧氏是次妃。但是廣大儒家學者出於對夷狄的排斥,默認他爲嫡子。)

但是朱尚炳記得自己的父親同嫡母的關係並不好。從他記事開始,他的父親就很少同嫡母見面,即使偶爾見了面也沒什麼話好說。朱尚炳去拜見嫡母的時候總是見到她默默的望着北方,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然後聽到了他的聲音之後回過頭來,溫言和他說些什麼。

他的親生母親鄧氏倒是很敬重她,私下裡會和他說有時去拜見嫡母。朱尚炳也因此經常與嫡母見面,直到他被送到京城與其它的親王世子一起養育。

等到他再次見到嫡母的時候,就是父王病逝,隨行的太監拿出祖父的聖旨命令嫡母殉葬的時候了。

聽到殉葬的旨意,他的親生母親雖然並未如同一般的女子一樣哭天搶地,可是也極盡悲傷。可是當朱尚炳看向嫡母時,卻見到她無比的平靜。

在最後上吊自盡時,他還聽到了嫡母使用蒙古語輕聲說了什麼。在場的宮女、宦官都不懂她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是被她教導過精通蒙古語的朱尚炳卻知道那句話的意思:大哥,咱們終於可以團聚了。

也因此,朱尚炳雖然身上沒有流着蒙古人的血,但是對於蒙古人的瞭解遠在其它的大明宗親之上。所以他在知道了允熥意欲在西北封親藩的時候毛遂自薦,因爲他自信沒有人會比他更擅長對付蒙古人。

但是朱尚炳現在仍然很糾結要不要答應黑的兒火者的這個條件。

實話實說,朱尚炳本人並不在意自己的兒子娶一個蒙古女人爲正妻,這其實對於他們一脈平定西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個黃金家族的兒媳婦可以讓他的後代也擁有黃金家族的血脈,更加有利於蒙古人臣服。

可是朱尚炳卻擔心允熥的反應。儒家一向反對娶外族的女兒爲妻,唐代時期的河東漢人世家拒絕迎娶李唐皇室的公主,把李世民氣得半死,允熥身爲皇帝,不能不考慮大臣們的意見;不過後一個擔心更加重要:那就是允熥對於秦藩國實力的容忍程度。

秦藩與蒙古人合流,有可能加快秦藩征服西域的速度,造成秦藩國的實力超過中央的控制,允熥能不能接受這一點朱尚炳還不敢確定。

在沉默了良久之後,朱尚炳對黑的兒火者說道:“黑的兒火者大兄,我還是不敢擅自接受你的最後一個條件。”

黑的兒火者有些惱怒的說道:“秦王殿下,我的條件已經非常優厚了,但是你還是拒絕我的孫女嫁給你的兒子,你是看不起我們蒙古黃金家族嗎!”

朱尚炳抿了一口杯中的酒,站起來對黑的兒火者說道:“並非如此,只是,”他苦笑着說道:“我與你們不同,你們可以不聽從大汗的號令,至少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可以自己決定,但是我們漢人不同。這件事,只能遠在京城的陛下決定。”

黑的兒火者看他的表情不似作僞,有些相信了他的話。黑的兒火者於是說道:“那就等待從明國的京城傳來的消息吧。好在我也將這件事情與沙迷查幹說過了。”

=========================

當天晚上的羣臣宴並無什麼多說的,解縉作爲天下第一大才子又是大展其才,將在座的所有人都比下去了。不過也幸好有他在,朝鮮國這次派來的使者也十分有文采,除了解縉之外的大明在朝官員竟然都比不過他,還是最後解縉力挽狂瀾爲大明爭回了顏面。

不過雖然今晚的鬥詩十分有趣且精彩紛呈,但是允熥只不過是略微注意了一下,他還是在觀察各個番國派過來的使臣,特別是亦力把裡與瓦剌的使者。

他見到沙迷查幹吃東西竟然也很有節制,雖然從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今晚的美食估計是他從未品嚐過得,但是他卻很有節制,吃飽了以後就住了嘴。就連他身邊的脫歡都不貪嘴。

‘絕對是很難對付的人啊!’允熥感慨着。

第二天和第三天允熥都非常沉得住氣,沒有派任何人與他們談論關於帖木兒東征的事情。

一直到第四天正月初四,沙迷查幹終於忍不住了,主動找到禮部主客司郎中楊本,問道:“到底何時開始談論關於帖木兒東征的事情?”

楊本心下暗喜,但是面上卻不動聲色的說道:“王子殿下,這是我大明的皇帝陛下所決定的事情,非我一個小小的郎中可以決定。”

“現在正是正月,按照我們大明的習俗,是一年之中休息的時候,估計陛下是打算過了正月以後再談論此事吧。”

沙迷查乾急道:“雖然現在帖木兒正在西方打仗,但是對於這一戰的準備宜早早開始啊!早準備一天,準備就充足一分,打敗帖木兒的可能就增加一分,大明的邊民受到帖木兒國人欺凌的可能就小上一分,怎麼能如此懈怠!”

其實雖然沙迷查幹說了這樣的話,不過他也明白這個時候西北正處於冰天雪地的冬天,就算大明想在冬天準備也不太可能,拖幾天問題不大。

但是沙迷查幹就是想早早的開始舉行會談,早早的結束會談好能夠返回自己的國家。

而沙迷查幹之所以這麼着急返回,並不是他有什麼急事,也不是大明的招待不週。沙迷查幹在大明的京城待了這麼幾天之後就發現即使是京城最普通的平民,他的享受也在亦力把裡的一般貴族之上,更何況給他的待遇是按照大明的郡王來的,絕對非常優厚。

但是沙迷查幹就是想馬上回到自己的國家。

沙迷查幹真的是在大明待怕了。他發現自己堅持了十幾年的各種習慣漸漸的難以繼續堅持下去了,他在這裡享受着在家鄉只聽長輩們說過的各種奢華之極的東西,他一向引以爲傲的自律漸漸的不管用了。

因此他非常惶恐,也非常害怕,所以他想要馬上逃離大明的京城返回自己熟悉的地方。

沙迷查幹此時也不管楊本到底說的是什麼了,直接亮明瞭亦力把裡的條件說道:“我們察合臺汗國願意將哈密讓給大明,包括那裡所有的百姓都交給大明,只要大明答應:派出不少於二十萬大軍赴西北與帖木兒作戰,……,允許我們家族與大明皇室通婚。”

“我父王願意將一個女兒嫁給陛下,一個女兒嫁給秦王殿下。另外,我的女兒嫁給秦王殿下的長子爲妻。”

楊本吃了一驚,愣了一下才說道:“既然如此,我馬上將此事向我國的皇帝陛下稟報,王子殿下請稍安勿躁。”然後楊本就快步離開了番館。

半個時辰之後,楊本來到了允熥面前,將沙迷查幹說的條件告知了允熥。

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562章 滿江紅第586章 五皇子第1250章 副校長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733章 海盜們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38章 戰——兩邊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435章 還有第977章 兩地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25章 立儲之兆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395章 結果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135章 實話第273章 正名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359章 議進兵第1226章 來京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947章 買首飾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629章 檢閱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475章 恭賀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58章 ……陰謀——插敘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56章 ……陰謀——重點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1381章 徵兆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06章 婚禮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733章 海盜們第188章 喪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03章 應酬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377章 妹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531章 產業第1010章 焦急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