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

陳迪等人早飯沒有吃完就去準備了,允熥則繼續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琢磨着:‘南洋那些國家不太重要,也不需要準備什麼了;東邊的幾個國家,琉球、朝鮮基本每年都朝貢,也沒什麼;扶桑、阿依努人的事情也已經有了腹案,不必再準備。只剩下亦裡巴力和瓦剌的事情還沒有頭緒。’

‘亦裡巴力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曾經朝貢過一次,之後就再沒回音了,怎麼今年突然又派人來朝貢?瓦剌之前大明還並未與他們打過交道,若不是自己有後世的記憶,估計都不知道瓦剌這個蒙古部落。他們兩個怎麼湊到一起的?’

沒有絲毫頭緒的允熥想起了之前朱尚炳曾經上過一個奏摺說瓦剌和亦力把裡要來朝貢,但是奏摺中也沒有說這兩個勢力到底是來幹啥的,可見當時朱尚炳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要做什麼。就算是現在他知道了,奏摺也到不了京城。

不過,秦藩國的右相高翔已經入京了,一定知道一些事情。允熥馬上吩咐宦官去叫高翔入宮覲見。

不多時,高翔來到乾清宮拜見允熥。允熥放下手中關於蒙古人文地理的記載,對高翔說道:“高卿坐。”

等到高翔坐下來了,允熥問道:“自從高卿入京已來,朕還是第一次召見高卿。”

高翔說道:“陛下日理萬機,沒有空閒也是尋常。”

允熥笑道:“哎,不說這個了。你這一年在沙州過得如何?那邊的情況如何?”

高翔答道:“陛下,臣在沙州輔佐秦王殿下,這一年來事物繁雜,不過一切都還順利;秦王殿下年紀雖然不大,但是處理事情極爲老練,臣與宋左相都是極爲讚歎。”

“沙州一帶,就是沙子多了一些,當地的耕地很少,漢人也不多,反而有許多番民,大多是藏人、蒙古人、白帽回回,還有少數羌人等。”

“這些番民大多桀驁難馴,好在來自河套、隴右的糧食總能夠及時送到,當地的大軍還鎮得住番民,秦王殿下手段也不錯,將這些番民治理的服服帖帖。”

高翔又介紹了一下當地的其它情況,讓允熥對於嘉峪關以西的地方有了更加明確的認知。

嘉峪關以西、哈密以東的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好地方,更兼連年征戰情況更加惡化;現在當地的綠洲極少,要不是還有一條卜隆吉河,恐怕都快成爲無人區了。

對此允熥也沒辦法,他又不可能實施法術將當地變成塞上江南,只能讓朱尚炳繼續忍耐了。

允熥隨後問起了今日的正題:“亦力把裡和瓦剌入貢到底是爲了什麼?”

高翔也嚴肅起來,對允熥說道:“陛下,亦力把裡和瓦剌之所以派出使臣朝貢,是因爲他們偵知,更在他們西邊的帖木兒汗國打算派兵東征大明。”

高翔本以爲會看到允熥有什麼變化:允熥城府日深,表情未必會有所動,但是聽到了預料之外的事情仍然會在細微之處有所表現。但是高翔卻未見到允熥有任何變化。

高翔很疑惑不解,允熥自己明白的很:他早就知道帖木兒意圖東侵,成爲自從鐵木真以來又一個征服世界的人,所以此時當然不會有所動。

允熥只是問道:“他們是怎麼知道的?”

高翔放下疑惑答道:“陛下,據亦力把裡使者所言,帖木兒這幾年四處攻打,已經打敗了周圍除了大明之外所有的國家。”

“當年鐵木真的長子朮赤所立的金帳汗國已爲所敗,傳聞西方有個名叫奧斯曼的大國,前些年也敗於帖木兒之手。”

“據亦力把裡使者所言,帖木兒如今率領大軍再次出征西方奧斯曼國,等到再次擊敗了奧斯曼國之後就打算東征我大明。”

若是一個不通實務的傳統文人,此時少不得說“帖木兒妄自尊大”之類的話,就算是去西北之前的高翔,雖然嘴上不說,心裡未必不會這樣以爲。

但是現在的高翔卻不會如此了。西北不到一年的經歷,讓他明白了大明在西北之地的實力有多麼薄弱,而西域之地也自古以來就是富饒之地,出現過不少實力強大的國家。

若是在中原,高翔還敢堅信此時的大明不懼任何國家,但是在西北高翔實在有不了這樣的信心。

允熥卻在思考另外一件事情:‘歷史上帖木兒東征到一半的時候就病死了,大明與帖木兒的大軍也沒有交手;但是這個時空大明還能如此幸運嗎?’

允熥實在不敢將希望寄託在這上面。所以他決定盡最大的努力增強西北秦王的實力,以在不得不交手的時候不敗於帖木兒。然後,再力圖擊敗帖木兒。

‘至少絕對不能讓帖木兒打過嘉峪關。’允熥想着。

這時允熥又想起一事,問道:“亦力把裡和瓦剌將此事告知於我大明,看來在這一戰上是支持我大明瞭。朕只是很好奇,他們都是蒙古人,爲何不向蒙古本部求救?”

高翔說道:“陛下,現在蒙古本部屢經大明打擊,現在其實力不足洪武初年的十之一成,根本不可能是帖木兒的對手。亦力把裡的使者言語之間雖然並未明說,但是就是如此。”

允熥說道:“那他們爲何要支持我大明?”

高翔說道:“陛下,臣多方瞭解,似乎一是因爲宗教,二是因爲民族。”

“帖木兒其人雖然自稱鐵木真之後,也迎娶了鐵木真的後人爲妻,但是卻是突厥人,信奉天方教。而亦力把裡與瓦剌的蒙古人大多不信教或者信奉喇嘛教。”

“從撒馬爾罕東征大明,必然經過他們兩家的土地,若是大明在西北失敗,那麼他們兩家也必然會被帖木兒征服。所以他們當然不願大明失敗。”

允熥這時突然問道:“那哈密現在歸屬於誰?”

高翔說道:“陛下,哈密現在實際上是獨立一國,不過名義上仍歸屬於亦力把裡。”

允熥沒有再說話,但是心中卻暗想:“既然若是大明敗了他們兩家會比大明還慘,那麼當然要讓他們出點血。大明不能白白的與帖木兒這樣的強國打一仗。”

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953章 婚姻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284章 獨眼狼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544章 聽到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120章 拿人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64章 路遇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378章 禮物第2章 太子將死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980章 唱戲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699章 說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25章 皇家學堂番外14:大辯論下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454章 銀行業第596章 瞭解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427章 長大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735章 兩方說話第1306章 都督同知文章相關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02章 考試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206章 目的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204章 彌勒佛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67章 國力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670章 攻緬——殺第172章 投奔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813章 探望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