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

下午未時,允熥在自己的大帳之中接見了前來投降的朱棣。

朱棣既然已經投降,也不會爲了表現什麼‘骨氣’‘審美價值’之類的裝大爺,見到允熥之後馬上跪地自稱罪該萬死。

而允熥出於多種考慮,雖然心中對於朱棣造反相當憤怒,可是也沒有對朱棣過多的說什麼話,在義正言辭的指責了一下他的造反行爲之後就罷了。

然後允熥下令,命令徐暉祖帶兵,同時也帶着朱棣去招降北平城。

十一月初七,允熥得知消息,留守北平城的朱高熾於十一月初五開城投降,菏北的叛亂結束。

而在同一日允熥也得到消息,濟南城的叛軍在見到被生擒的路遠以及聽聞青州等地都已經丟失之後發生了內亂,謝成控制不住局勢服毒自殺,有人開城迎王師進城。

到此爲止,雖然在東昌府一帶仍然有一些州縣爲叛軍餘部所佔,但是叛軍主力全部或降或滅,所有有名號的叛軍文臣武將也都已經或死或擒,剩下的已經成爲了流寇,不足爲慮。可以說,這次的叛亂,已經被平定下去了。

叛亂平定以後,自然是要處理相關的後續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對叛亂之人的處置,也不是論功行賞,而是對這次的叛亂來一個徹底的定性。

山東的叛亂,經過對於擒獲的原齊王三衛的武將審訊,得到了真實的答案。允熥覺得這個真實的答案可以公佈,於是就以此爲了對外公佈、記錄在史書上的理由。

但是謝成附逆的理由允熥在得知了真實緣故之後頗有一些哭笑不得。最後因爲這個理由即使公佈了也未必會讓大家相信,所以允熥下令對外公佈的理由是:謝成也曾經爲齊王朱榑的幫兇,害怕朝廷平定齊王府之亂以後也懲治他,所以跟隨叛亂。

至於燕軍,允熥左思右想,決定不把事情定性爲叛亂,而是朱棣爲了防止山東的叛亂規模太大,於是在沒有得到朝廷允許的情況下南下。至於幾次交手,那都是誤會。

雖然這個理由是一定瞞不過去的,到了最後兩天圍困燕軍的時候只要是個百戶以上的武將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允熥就這麼公佈了,還下令寫進他的《實錄》和朝廷各種各樣的官修史書。

至於文人們的懷疑並不重要。兩個重要當事人,允熥和朱棣都是這樣一口咬定,文人們還有什麼辦法?頂多是在自己的日記裡邊寫下來而已。允熥也不在乎,他只要一個能夠交待的過去、不影響皇室團結的理由就行了。

當然對於朱棣的懲治還是要的。朱棣本人親自上書以自己老邁多病爲由辭去了燕王之位,朱高熾以自己身體不好、無法擔當大任爲由辭去了燕王世子之位。朱高煦則先封爲燕王世子,然後又加封燕王,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東西。

至於這個理由能不能糊弄住不明真相的人,允熥覺得還是可以的。朱標洪武二十五年(西元1392年)過世,朱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過世,朱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過世,今年是建業元年(1399年),按照他三個哥哥的慣例他再過兩年也該死了,現在身體不好有什麼奇怪的!雖然歷史上朱棣又活了二十多年。

至於朱高熾身體不好是有名的,更加可以糊弄過去。

不過對於讓朱高煦繼承王位還是有人有不同意見。徐暉祖就找到允熥說道:“陛下,高陽郡王爲人雖然有勇有謀,善於帶兵打仗,但是爲人有些暴虐,骨子裡也是桀驁不馴的人物,陛下以其爲燕王要三思啊!”

允熥根據歷史上朱高煦的表現當然知道他的爲人如何,但是他別無選擇。對外公佈的理由只不過是糊弄鬼的,實情大家都知道。而朱高煦在平叛之中立下了很多功勞,又是朱棣三個兒子中唯一一個在朝廷這一邊的,不以其爲燕王以誰爲燕王?並且既然允熥沒有宣佈朱棣叛亂,就必須任命一個燕王。所以只能是朱高煦。

不過允熥說道:“徐愛卿,朕對此有數。”

決定了對叛亂的定性之後,下一步按理來說應該是論功行賞或者處置叛軍了,但是允熥卻做了讓很多人納悶的事情。

允熥下令:在燕王三衛中尋找一對父子,父親的年紀大概是三十到四十歲,兒子的年紀是十六歲往上,父子二人此時都在燕王三衛,父親大概是百戶左右的官職,兒子是一個普通小兵。另外,父子二人都姓孫。“一定要找到,死活勿論”。允熥說道。

並且允熥下達這個命令的時候非常緊張,面部表情把他的緊張完完全全的顯露了出來。就連一直跟隨允熥的王喜在也只是第三次見到允熥這幅表情。第一次是他在得知呂妃要害他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朱元璋臨死前他被緊急通知從泗州祖陵回來的時候。就連這次平叛他在得知朱棣可能造反的時候都沒有這樣過。

允熥下了命令之後,燕王三衛的人自然就開始琢磨誰符合允熥的條件。然後一對父子就這樣顯露了出來。

“什麼?陛下要見我和我兒子?怎麼可能!”正在和兒子孫睿一起,在羽林衛的兵監視下排隊打飯的孫紹手上的飯碗都掉到了地上,但是他卻渾然不覺:“陛下怎麼可能找我們二人!”他實在不敢相信。

其實不僅是他不敢,就連來給他傳信的張玉一開始都不敢相信。張玉因爲長子張輔在允熥一邊的緣故,雖然朱棣表面上對他信任如故,但是重要的事情都不讓他做,所以之前一直沒有露臉的機會。

可是張玉是親耳聽到允熥下得命令,當時允熥可是把所有燕王三衛指揮僉事以上的人都叫了過去下令。

張玉說道:“沒錯,陛下說的就是你們父子二人。別在這裡排隊打飯了,隨我去見陛下。”

然後張玉拉着有些迷迷瞪瞪的孫紹、孫睿父子去了允熥的大帳。

第421章 浮現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1012章 母女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365章 對陣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384章 秦與浙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28章 茹瑺評論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170章 砸玻璃第711章 要求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472章 賽兒第428章 下線遁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151章 會見前第982章 評論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273章 正名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704章 晚會第158章 李芳遠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518章 爲什麼第1136章 上陣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267章 七月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感謝和求訂閱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437章 閒聊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430章 案子開始文章相關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365章 誰決定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