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北撤

藍珍在接到朱高煦讓人傳過去的信兒之後馬上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事情,若是能夠不讓燕王大軍進城,那麼可以說大事已定,他可知道徐暉祖已經帶領十幾萬大軍繞行菏北的事情。

但是不巧的是此時藍珍正在城的東邊,離着北門很遠,從城中騎兵行進也不是太方便。

藍珍於是當機立斷,讓副將李定帶領少數人繼續在城中收攏降兵,自己帶領兩千人從東門口出去繞行到北門那邊。然後藍珍率領的大軍終於在這個時刻趕了過來。

藍珍率領的不僅是兩千騎,還有兩三千匹沒人騎的馬,聲勢不次於朱能統帥的燕軍。

朱能此時雖然很憤怒,但是還有理智殘存,見到平叛軍的援兵來了,並且若是再糾纏下去還不知道會有多少援軍趕過來,他的理智頓時壓住了憤怒,停止了追擊。

朱高煦本來就是要撤退,而藍珍帶的兵沒有人家多,現在離得遠還好說離得近了不難被看出端倪,所以更加不敢追擊,接應到了朱高煦之後就退回去了。

雙方各自退回以後藍珍、朱高煦這邊自然是各種高興。搶在朱棣南下之前奪取德州,全殲了路遠的大軍和德州城的守軍,還殺了朱棣的一員大將,雖然損兵不少,但是也完全值得。

至於稍後朱棣如果發瘋了攻城他們也不怕,伴晚的時候顧成押送着叛軍就已經來到了德州城中,他們現在擁兵兩萬餘,還有兩萬多人的俘虜,根本不怕攻城。

而朱棣這一邊就是各種愁雲慘淡了。朱棣聽到了朱能彙報的邱褔戰死、沒能佔住北城門的事情以後臉色變得鐵青,但最後還是並未發火,反而把衆將都叫了過來悼念了一番邱褔,還大罵了一陣自己的兒子朱高煦,說等到擒下了高煦之後讓高煦到邱褔的墓前跪求原諒,讓衆將都很感動。

但是在大家都散去、大帳之中僅有朱棣一人的時候他自己卻徹底繃不住了。朱棣一臉的惶恐,他發現之前的謀劃已經全部失敗了,山東是進不去了,路遠的大軍不管還在不在,他都不可能接應到了,他們被徹底分割爲了兩部分,之後等朝廷的大軍消滅了山東叛軍之後就可以北上來消滅他。

現在他的勝算由之前的兩成又降到了不足一成,幾乎不存在獲勝的可能了。

就在朱棣越想越是悲觀的時候,他聽到自己營帳的簾子被人掀起的聲音。朱棣擡頭一看,見到是道衍走了進來。

朱棣苦笑着對道衍說道:“之前的謀劃已經落空,現在只能退回北平。孤想着要不然就這樣投降算了,然後我與大師一起出家爲僧,也不失爲一件樂事。”

道衍聽了朱棣的話,走到朱棣的面前,但是今日卻並未向朱棣行禮,而是伸出雙手抓住了朱棣的衣服領子,大聲說道:“殿下,我們已經和南軍交手,已經是亂臣賊子犯了謀逆之罪了,若是不成功,就算殿下留下了一條命也不過是苟延殘喘,殿下願意過這樣的日子嗎!”

朱棣一時間呆住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臉上的表情恢復了平靜,對道衍說道:“我明白了。”

但是在道衍鬆開了他的衣服領子之後,朱棣卻忍不住在心中暗想:‘若是我現在投降,真的只有軟禁在高牆之內一條路了嗎?’

不管如何,第二天朱棣帶兵北撤,想要撤回北平,來日再戰。

朱棣的行動是很快的,他手下的士兵雖然剛剛得知自己已經成了反賊軍心不穩,但是既然是回家大家還是很有熱情,僅僅只用了一日就撤離山東,回到了菏北駐紮在了安陵鎮。

但是就在安陵鎮朱棣得知了一個噩耗:徐暉祖率領的大軍已經到了景縣,就在他們的東邊,並且軍隊總人數絕對在五萬之上,比他們的軍隊人數要多!

朱棣知道,他的這個大舅子,當然現在也是允熥的大舅子,是很有本事的,之前雖然從未單獨領兵出戰,但是朱棣實在是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徐暉祖自己指揮失誤上。

朱棣領兵繼續北上,同時爲了防止徐暉祖的進攻讓大軍排成了大陣行軍,雖然保證了安全但是卻犧牲了速度。之後朱棣又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在十一月初一過了東光縣,在這一日來到了泊頭鎮駐紮下來。這一路上,徐暉祖竟然只是讓騎兵遠遠的吊着,沒有進攻。

晚上,朱棣與手下的武將開會的時候十分不解地說道:“爲何徐暉祖一直沒有派兵進攻,而是隻是派出了騎兵遠遠的吊着?”

朱能說道:“是爲了等待後邊的援軍吧。徐暉祖手上不過大約六萬人,殿下手中也有四萬多人,殿下又是久在邊關屢次出征蒙古,真要是大軍開戰徐暉祖未必是殿下的對手,徐暉祖自己大概也知道,所以一直等着後邊的援軍。”

道衍說道:“貧僧的見解與朱將軍類同。並且,殿下爲何不想辦法勸說徐暉祖投向殿下?殿下的王妃可是徐暉祖的長姐,殿下與徐暉祖的交情也不錯,爲何不試着勸降他?就算是不成功,也沒什麼,說不定還能離間陛下與徐暉祖的關係,讓陛下調換大將。”

朱棣說道:“若真是在等着後邊的援軍,他就算不與我大戰,也應該靈活使用騎兵,給我們造成更大的麻煩纔對。現在咱們手下的騎兵與他們差不多,他完全可以使用騎兵造成更大的麻煩。”

“至於勸降徐暉祖,這就不必提了,不會有用的。徐暉祖死忠於陛下,絕對不可能投向我們。”

“至於離間,就更不可能了。我也是剛剛知道,陛下迎娶了魏國公府的小縣主爲妃,已經徹底消除了君臣之間的隔閡,從他放心大膽的以徐暉祖來統帥這十幾萬大軍就可以看出陛下十分信任徐暉祖,離間之計不會有用的。”

聽了朱棣的話,譚淵遲疑着說道:“那,接下來我們怎麼辦?”

朱棣說道:“不管徐暉祖爲何沒有進攻,咱們的計劃都不變,就是全力返回北平。”

但是第二天,朱棣打算帶兵繼續返回的北平的時候,他昨日派出去的探馬卻帶來了讓他目瞪口呆的消息。

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86章 故第507章 秦淮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1472章 類比第1378章 禮物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938章 黎澄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1486章 不公平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696章 孩子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158章 李芳遠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212章 在人市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963章 鋼鐵廠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402章 吳橋第965章 工業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