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

道衍說道:“自從陛下即位以來,雖然對文官施加了很多恩惠,但是對於江浙五府的文官來說,他們頭上的繩索依舊綁着。陛下仍然不許江浙五府的人在戶部爲官,現在陛下最信任的幾個文臣也沒有一個是江浙五府的人。”

“所以他們對於陛下不滿意。正好這時先是成逆造反,然後是殿下清君側,他們就看到了改變這一切的希望,所以就支持殿下。”

朱棣聽了道衍的話以後,恨恨地說道:“江浙五府的人都是國之蛀蟲,現在咱們勢單力孤不得不接受他們的幫助,若是本王清君側成功,也絕不會向着這些蛀蟲,要狠狠地殺一殺他們的風頭。”

“依本王看,允熥對他們還是太軟,殺一批人他們就不敢有什麼動作了。”

道衍說道:“殿下,貧僧以爲,就算是殺他們一批人,也不過是一時的事情,總不能不錄用江浙五府的人爲官,最後還是要採用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來辦。所以陛下不殺人也不是錯的。”

朱棣說道:“本王見到這些事情就煩,還是乾淨利落的處置一番的好。”朱棣當然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也不是幹不好這樣的事情,但是他還是覺得煩。

道衍說道:“殿下,若是殿下成功,這些事情總不能一直用那樣的法子處置,還是按照太祖皇帝的規矩來辦更好。”

朱棣說道:“唉!本王知道。”

之後道衍本來想接着與朱棣討論一番其他的事情,但是這時擔任前軍探路之責的朱能卻騎着馬回來對朱棣說道:“殿下,前面,前面有些事情。”朱能的表情說不出的怪異,就好像看到了老鼠給貓系鈴鐺一般。

朱棣奇怪的問道:“朱能,你怎麼這樣的表情?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朱能說道:“殿下,前面有人說要犒賞咱們。”

“什麼?犒賞咱們?”朱棣愣了一下之後說道:“帶本王去看看。”

不一會兒,朱棣來到大軍的最前方,就見到一個身穿八品官服的人帶着一些短衫百姓趕着幾頭羊、三四十頭豬和一頭牛,好像是要把這些牲畜交給前軍一般。好在朱棣平時治軍甚嚴,這些人也不敢擅自接受來路不明的東西,大軍的陣勢也未亂。

朱棣剛剛走到這裡,那個爲首的身穿八品官服的人一眼掃到了穿着王爺服色的朱棣,然後他馬上小跑兩步來到朱棣的面前。

朱棣的侍衛一瞬間極爲緊張:他們都知道朱棣其實是要造反了,很害怕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刺客僞裝的。一時間,“刷刷刷”快刀出鞘的聲音此起彼伏。

不過這人卻並非是刺客,也沒有太靠近朱棣,在離着朱棣大約三四步的距離處就跪了下來行禮說道:“臣吳橋縣丞李青拜見燕王殿下。”

朱棣說道:“你起來吧。”等着李青起來了以後問道:“你來此爲何?”

李青有些緊張地說道:“殿下,臣是奉命來犒賞大軍的。”

“燕王殿下帶兵南下平定山東的成逆,十分辛苦。我吳橋縣知縣董良言道:‘殿下從北平南下至此,快馬加鞭不會攜帶多少糧草。’所以我吳橋縣知縣董良收攏全縣所有的牛羊豬來犒賞殿下南下平叛的大軍。命臣來送給殿下。”

朱棣表面上不動聲色,說道:‘哪裡好意思要地方上的東西?’

李青說道:“不管是衛所還是地方官府,都是大明的地方。現在山東的成逆肆虐,我等吳橋縣也靠近山東,盼望南下的王師已經很久了,所以我們吳橋縣豈能不有所表示。”

朱棣任然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說道:‘既然如此,你們放下這些豬牛羊就回去吧。替我向吳橋縣知縣董良道聲謝。’同時朱棣無視了朱能的動作,沒有任何表示。

李青躬身說道:“蔽縣何能得殿下道謝。”然後又與朱棣說了幾句話,然後將豬牛羊交給朱棣,帶着人返回吳橋縣。

等他們走遠了,朱棣吩咐道:“命令士兵全體戒備!步兵結成抗騎兵的大陣,緩緩而行;騎兵也結成隨時可以衝鋒的陣型。”

道衍說道:“殿下,這分明就是春秋時期弦高的‘犒軍救國’之計,正說明前方空虛無備,殿下爲何讓士兵這樣戒備?”

朱棣說道:“弦高的‘犒軍救國’之計並非少有人聞,就連本王這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都知道這個計策,吳橋縣知縣豈會以爲我們不知道這個計策?那他怎麼可能會如此使用?”

“況且,吳橋縣城本來就不在從東光縣到德州的路線之中,咱們原本就沒有進入吳橋縣城的打算,想必吳橋知縣也能想到。咱們這麼多人,吳橋縣就算是傾盡全縣城的人也未必有咱們的大軍人多,吳橋縣城若是不聞不問,朝廷也不會苛責吳橋縣。”

“反而若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之後極有可能將我們的大軍引到吳橋縣,那豈不是引火燒身?失陷城池可是死罪。一方面是死罪,一方面是頂多訓斥幾句,若你是吳橋縣的知縣,若縣城真的空虛無備,你會如何做?”

“所以本王料定朝廷必然是有一部最少萬人來到了吳橋縣,領兵之人反用‘犒軍救國’之計,希望因此讓我軍大意,然後趁機偷襲。”

道衍把自己的角色帶入了一把吳橋知縣,然後發現若是吳橋縣城真的毫無準備,這樣做確實是非常白癡的行爲,除非董良是真的愛國愛到自家人的命都不要了的程度,否則絕對不會這樣做。

不過道衍還是說道:“但是,若是吳橋縣的知縣董良真的是死忠之人,使用了‘犒軍救國’之計呢?”

朱棣這時對朱能說道:“朱能,你帶領一千騎兵,去吳橋縣城轉一轉,探探吳橋縣的情況。不管吳橋縣有無準備,都派人回來告知。”朱能領命帶兵向東方而去。

朱棣然後對道衍說道:“所以本王派朱能去試探一下,看看吳橋縣是不是真的空虛無備。”

道衍又問道:“那爲何不讓朱能剛纔扣下吳橋縣縣丞?”

朱棣說道:“一個縣丞,未必知道多少事情;反而扣下他會讓士兵們懷疑。現在本王還沒有向大軍士兵宣稱咱們已經造反,貿然讓士兵們知道恐怕會動搖軍心,所以本王未扣下那人。”

過了一會兒,朱能帶兵回來以後,對朱棣說道:“殿下,我帶兵到了離着吳橋縣大約七八里的地方的時候,就見到前面出現了一隊騎兵,大約兩千人左右,臣不敢動,就帶兵回來了。”

朱棣說道:“看來朝廷真的有一部軍隊來到了吳橋縣,伺機偷襲我大軍。命令各部更加謹慎,不得懈怠!”

第1464章 光榮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52章 追悼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868章 反應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577章 傳道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805章 臨高韓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番外8:曾經十分悲慘的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13章 出行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279章 杭州事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251章 反應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516章 抓人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15章 賜名朝鮮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151章 會見前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答覆本章說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685章 對蒙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678章 岷寧第768章 大案——猜測進展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